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节穴针刺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Ⅰ、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Ⅰ、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小节穴针刺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跌打膏外敷配合理筋手法推拿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Mazur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3,5,7,14,28 d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逐渐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4,28 d,2组Mazur踝关节评分分项与总分均逐渐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基于Mazur踝关节评分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小节穴针刺配合运动理筋疗法能快速改善Ⅰ、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体征,提高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伤科外敷散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正骨理筋手法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伤科外敷散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韧带松弛、反复扭伤以及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以及皮肤瘀斑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扭伤应用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伤科外敷散治疗能有效缩短踝关节疼痛、肿胀时间,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阳陵泉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外敷、三七伤药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阳陵泉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4、7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肿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组疼痛、肿胀指标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上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肿胀周径、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两组疼痛VAS评分、肿胀周径、AOFAS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 <0.05)。结论基于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可明显改善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晶  马德元 《光明中医》2016,(14):2082-2083
目的观察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综合组(80例)和针刺组(76例),综合组采用刺络配合养老穴针刺治疗;针刺组选用解溪、昆仑、申脉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5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综合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综合组治愈31例,显效42例,无效7例;针刺组分别为22例、40例、14例,综合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可明显缓解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针刺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98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44例)行西医治疗,观察组(54例)行针刺治疗,比较组间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疼痛(1.40±1.27)分、肿胀(1.53±1.22)分、压痛(1.52±0.29)分、功能障碍(2.09±1.37)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临床总疗效率92.59%比对照组72.73%高(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显著缓解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减轻功能障碍,恢复关节活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6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理筋手法组单纯采用理筋手法治疗。理筋手法和探穴针罐法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部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计算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并根据MRI检查结果评估患足韧带、肌腱及骨损伤情况。结果:①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2.68)分,(6.70±2.22)分,t=-0.865,P=0.64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8.532,P=0.000;t=-4.235,P=0.007),联合治疗组的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理筋手法组[(1.48±1.24)分,(2.24±1.42)分,t=-3.246,P=0.021]。②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3±12.46)分,(47.54±13.35)分,t=-1.435,P=0.546];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36.756,P=0.000;t=-24.146,P=0.012),联合治疗组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理筋手法组[(72.16±18.14)分,(61.33±13.48)分,t=-5.473,P=0.015]。③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2.45)分,(3.88±2.33)分,t=-0.743,P=0.632];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3.945,P=0.011;t=4.586,P=0.021),且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1.55)分,(7.35±2.03)分,t=0.547,P=0.085]。④患足韧带、肌腱及骨损伤情况。MR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的患足韧带损伤改善情况优于理筋手法组(χ2=4.266,P=0.039),2组患者的肌腱及骨损伤改善情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95,P=0.107;χ2=0.517,P=0.472)。结论: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在减轻踝部疼痛症状、提高患足功能、改善患足韧带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理筋手法,但两者在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肌腱、骨损伤方面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清宫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9例,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37例(部分病例脱落),治疗组进行清宫外踝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功能疗法锻炼治疗。对比观察治疗1个疗程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AOFAS踝关节评分、距骨倾斜角度等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及末次随访时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降低,AOFAS评分也同步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距骨倾斜度改善方面均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宫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在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明显,并且优于功能疗法组,但不能改变踝关节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揿针联合手法与单纯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90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手法推拿治疗结束后在阿是穴(最痛筋结点)、申脉/照海、解溪/中封、丘墟/商丘(根据内外侧踝关节损伤不同选穴,每次选取5个腧穴,包括2个痛点)将揿针埋入穴位皮下24~48h。两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8次,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筋结点"压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行走与跑步活动时踝关节疼痛程度分级人数变化,及随访期两组患者踝关节休息痛发生人数及发生次数,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行走与跑步活动时踝关节疼痛分级人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踝关节跑步疼痛分级人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踝关节休息痛发生人数与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揿针治疗满意度高。结论:揿针配合手法治疗可改善踝关节扭伤后遗症筋结点压痛、行走和跑步活动时疼痛,较单纯手法治疗能降低损伤关节休息痛发生,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杨军林  张功林 《新中医》2018,50(12):221-224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气滞血瘀证症状(疼痛、肿胀、瘀斑、口渴、便秘、尿赤)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 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气滞血瘀证症状(疼痛、肿胀、瘀斑、口渴、便秘、尿赤)评分减少(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理筋手法联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小节穴、踝点配合运动治疗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62例我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人;治疗组针刺小节穴、踝点并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针刺方法;对比两组Kofoed评分(治疗1次后、治疗2次后、治疗3次后)、总治愈人数及治愈所需疗程。结果:两组比较,在上述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小节穴、踝点配合运动治疗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较常规针刺疗效好,起效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小节穴配合围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采用针刺小节穴配合阿是穴围刺法治疗,每天1次,3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5例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1例无效,有效率达96.67%。结论:针刺小节穴配合围刺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起效快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门诊收治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给予针刺治疗(小节穴、大陵、养老、太溪、昆仑、解溪、三阴交、悬钟),1 d治疗1次,治疗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2例,好转25例,未愈0例,有效率为100.0%;VAS疼痛评分、疼痛、肿胀、压痛指数、ASI评分方面,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伤科黄水湿敷联合中药洗方熏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小节穴治疗社区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收治的80例陈旧踝关节扭伤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小节穴针刺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普通穴位针刺治疗,应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变化,统计总治愈人数及治愈所需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3、5、7次后AOFA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治疗3、5、7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愈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之传统普通穴位针刺,针刺小节穴治疗社区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AOFAS评分,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小节穴等穴位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23例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分为2组,针刺小节穴等穴位组64例(治疗组),冷热敷和制动药物组59侧(对照组),观察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2组从疗效上及治疗时间上比较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小节穴等穴住治疗踝关节扭伤起效快,治疗时间短,是一种快速、有效、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超激光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超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超激光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比较治疗组为优(P0.01)。结论:针刺联合超激光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确切,较单纯超激光治疗能更快地减轻肿胀及疼痛,显著改善踝关节血液循环,加快痊愈。  相似文献   

19.
刘富林  李伟利  邓娟 《新中医》2019,51(9):247-249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运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RICE法和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观察组加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外洗配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评价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评估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2周时,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Kofoed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Kofoe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略高于对照组8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可有效缓解疼痛、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骨理筋手法联合秦威舒筋汤外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陈旧性踝关节损伤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正骨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秦威舒筋汤外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理筋手法联合秦威舒筋汤外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正骨理筋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