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厂家维C银翘片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牛蒡苷、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基于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厂家维C银翘片质量。结果:5个厂家维C银翘片有效成分含量均符合规定,但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厂家样品质量稳定。结论: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为不同厂家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同厂家维C银翘片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国家药品标准》WS3-B-4000-98-2003维C银翘片标准对同厂家、不同批号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其质量。结果:18批样品含量全部符合规定,但样品维生素C(C6H8O6)、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含量等有高低之不同。结论:同厂家、不同批次维C银翘片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和牛蒡苷含量的方法,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ODS C18(250mm×4.6mm,5μ);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0~25min)和280nm(25~50min),柱温:25℃。结果:绿原酸在0.516~4.128μg范围内、牛蒡苷在1.980~15.84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绿原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0.83%,牛蒡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RSD为0.69%;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高,分离度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和牛蒡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动态优化方法优选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牛蒡子苷含量,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乙腈-水(20∶80)。通过比较动态优化工艺与原提取工艺对维C银翘片提取率、指标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动态优化方法应用于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提取工艺优化的可行性。结果:动态优化工艺与原提取工艺所得提取物基本一致。动态优化工艺为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40,60 min;提取时间较原工艺节约58%,耗电量节约53%。结论:动态优化方法可运用于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提取工艺的优化,该工艺能减少提取时间、降低能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影响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以避免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UV)测定时出现的干扰因素。方法:采用UV、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批次的维C银翘片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结果:UV法较繁琐,影响因素多,误差大;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结论:HPLC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以HPLC法鉴别和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C18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15:85:0.5);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维生素C在该色谱条件下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0μg~10.0μg(r=0.9994,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8%,RSD为2.3%.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控制或作为药品监督打假的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市售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10个样品中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5.07%~8.25%,以西安市售药材含量最高;牛蒡子苷元的含量为0.145%~1.39%,以广西市售药材含量最高。结论以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总和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得出西安市售药材的质量较好。本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2.85%~7.82%,以天水最低,建德最高,苷元含量为0.03%~1.37%,以会川最低,金陵最高。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可作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以牛蒡苷元的含量测定为指标,测定牛蒡子药材水解后药材中牛蒡苷元的含量。Agilentll00液相色谱系统四元泵,色谱柱:Phenomsil PC-8025,(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5);检测波长:280nm。结果:牛蒡苷元的线性方程Y=905.74X-90.113,r=0.9993,线性范围0.81~4.86μg;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2.244%。结论:采用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及稳定性皆良好,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牛蒡苷元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光伟  冯向东  黄海欣 《中成药》2008,30(2):207-210
目的:建立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C18柱,流动相:甲醇-乙腈-0.02%磷酸(5∶10∶85);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10 nm和219 nm。结果:绿原酸、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进样量分别在0.03~0.13μg、0.94~4.68μg、0.49~2.44μg、0.01~0.0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均不低于98%。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令人满意,可作为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同厂家黄连上清片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厂家黄连上清片的质量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为提高药品标准,正确地评价药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7家生产厂家10批样品进行片芯质量测定,样品粉末显微镜观察,建立5种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样品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显微观察无区别,但片重差异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厂家的黄连上清片由于制剂工艺、原材料质量等不同,导致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厂家黄连上清片特征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厂家和不同批次黄连上清片指纹图谱及色谱峰面积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厂家和同一厂家不同批次黄连上清片特征指纹图谱的差异,并通过相似度软件分析其相似性。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黄连上清片在所含色谱峰的数目和峰面积上存在很大差异;同一厂家不同批号黄连上清片所含色谱峰的数目基本相同,含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相对不同厂家的差异较小。结论:不同厂家的黄连上清片指纹图谱变异范围差异较明显,同一厂家的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在一定水平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市售三黄片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依据。方法:色谱柱:Grace-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分析时间:110 min,流速:0.8 mL.min-1。结果: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以大黄酚为参照物,共标出16个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10个不同厂家三黄片样品被聚为4类;通过相似度计算,同一厂家5个批次三黄片样品的相似度良好,10个不同厂家三黄片样品的相似度差别明显。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同厂家不同批次和不同厂家之间三黄片质量的差异,为全面控制三黄片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建立双黄连口服液(SHLO)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并对常见市售8个厂家的产品进行质量分级。方法:建立SHLO中6个指标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从同厂家不同批次、不同厂家角度分析样品含量均一性;用3个质量一致性参数[批内一致性差异(PA)、批间一致性差异(PB)、指纹图谱相似率(PC)]表征不同厂家产品质量一致性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模型提取一致性区分因子(P),实现对8个厂家样品质量一致性分级。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简便且方法学验证合格;40批样品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6~1.25、12.71~21.89、0.39~0.66 mg·mL–1,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该制剂的限度要求,非《中国药典》2020年版指标成分新绿原酸、连翘酯苷A、汉黄芩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75~1.44、0.07~0.94、0.001 3~1.930 0 mg·mL–1,且同厂家样品均一性较好、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15∶85)为流动相,分离测定利胆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得组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现性好,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1.17%。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快速定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快速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同时测定样品的紫外光谱,选择和高效液相测得绿原酸含量相关性最佳的波长点,建立绿原酸含量的紫外预测方程,并另取11批金银花提取液对预测方程进行检验。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在0.09~2.25 μg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0.4%,精密度为1.1%(n=5)。紫外光谱中和绿原酸含量相关性最佳的波长点为294 nm,绿原酸质量浓度(C,mg·mL-1)与294 nm下的吸光度(A)相关方程C=2.703 425A-0.129 18(r=0.992 9,n=19);绿原酸含量测定值和预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5 2,n=11),方法精密度为0.2%(n=6)。结论:该方法检测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简捷,快速,准确,可用于金银花提取液的快速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中药壳聚糖复合喷膜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壳聚糖复合喷膜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进行了测定。结果:绿原酸的含量可用相应的测定方法准确测出。结论: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何兵  田吉  李春红  冯文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9):1507-1509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双青咽喉片中枸橼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Dikma 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分段变波长测定;柱温:30℃;流速:0.8mL·min-1。结果枸橼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024~6.024μg(r=0.9999),0.0312~0.312μg(r=0.9999),0.2016~2.016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6%,99.13%,98.26%,RSD为0.95%,0.78%,1.3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复方川芎片中阿魏酸、咖啡酸、川芎嗪、绿原酸、金丝桃苷、藁本内酯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检测方法,为市售不同厂家的复方川芎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中阿魏酸、咖啡酸、川芎嗪、绿原酸、金丝桃苷、藁本内酯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BDS-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阿魏酸、咖啡酸、川芎嗪、绿原酸、金丝桃苷、藁本内酯分离度良好;分别在4.743~94.86μg/mL(r=0.9999)、7.095~141.9μg/mL(r=0.9998)、6.235~124.7μg/mL(r=0.9999)、5.100~102.0μg/mL(r=0.9998)、4.489~89.78μg/mL(r=0.9999)、5.525~110.5μg/mL(r=0.9997)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2%(RSD=1.10%)、100.79%(RSD=1.20%)、100.07%(RSD=0.43%)、101.22%(RSD=1.23%)、100.99%(RSD=1.31%)、98.98%(RSD=1.5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同时定量分析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法操作方便、准确,便于有效、快速地评价复方川芎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找出4个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评价金银花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和UV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相关程度分析方法对4种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4种成分为综合考察指标,其中山东临沂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评价,判定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总酚酸呈高度相关性,木犀草苷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呈中度相关,总酚酸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结论: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指标成分评价及相关分析,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