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HIV合并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m immunoden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39例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病人,用统一的调查表了解其流行病学一般情况,行痰涂片、X光胸片检查、PPD皮试、TB抗体以及血沉等检测,部分病人做了痰培养或病理检查。对1023例结核病人进行HIV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对HIV合并TB感染或TB合并HIV感染的影响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5.20%;静脉吸毒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的TB发病率明显高于性传播的HIV感染者(33.62%vs18.61%,)(χ2=31.63,P〈0.01),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AIDS病人其TB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组(35.93%VS23.55%,χ2=11.42,P〈0.01;35.93%vs21.80%,χ2=42.37,P〈0.01)。住院TB患者中HIV抗体的检出率为1.56%。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的结核患者其抗HI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或其它慢性肺部疾病史的结核患者中HIV的检出率比无该类病史的患者更高。结论本组HIV合并TB感染率25.20%,静脉吸毒传播者和CD4^+T细胞〈200个/μl的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有吸烟史或肺部感染史的结核患者,HIV抗体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NK细胞是否是HIV-1病毒的储存库细胞之一,并观察在长期HAART治疗后,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内是否仍有HIV-1前病毒DNA存在。方法对15例规范接受HAART治疗4~7年的HIV—AIDS患者采集血标本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磁珠分选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NK细胞,通过HIV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外周血HIV-1RNA病毒载量和NK细胞、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内的HIV-1 D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CD4+T细胞数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例接受4~7年[平均(62.45±13.53)个月]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HIV-1RNA均低于检测下限(〈50拷贝/ml);T淋巴细胞、NK细胞中和单核细胞中HIV-1前病毒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3±0.48、1.82±0.32和1.754-0.19(10g10拷贝/10。个细胞);3种细胞中HIV-1DNA阳性(〉50拷贝/m1)者比例分别为6/15、4/15、2/15。结论中国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除了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外,NK细胞也可能是HIV-1的病毒储存库之一。在长期HAART治疗(4~7年)后,尽管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和免疫重建效果,仍然未能彻底清除NK细胞、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HIV-1前病毒DN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国HIV-1感染者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中,外周血HIV-1RNA、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IL-2、IL-7的相关关系,探讨这些^y链细胞因子与抗HIV病毒免疫应答及其在病毒控制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35椤iI接受初次HAART的慢性HIV-1感染者被纳入本研究并随访48周,检测HAART治疗0、24、48周时的外周血HIV.1RNA定量、CD4+T淋巴细胞数、IL-2以及IL-7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35例HIV.AIDS在HAART治疗前的IL-2水平[(9.67±2.6)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值[(27.36±5.05)pg/ml],在经过48周治疗后显著升高[(19.8±3.3)pg/ml],而在HAART治疗前的IL-7水平[(81.74±20.47)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2.06±1.52)pg/ml],在48周治疗后则显著降低[(8.36±2.16)pg/ml]。IL-2水平在HAART的0、48周与CD4+细胞计数呈相同变化趋势但相关性不明显(O周:R=0.21,P=0.063;48周:R=0.19,P=0.103),24周呈正相关(R=0.24,P=0.033),而IL-7水平在HAART的0周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28,P=0.012),在24、48周无相关。IL-2水平和HIVR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17,P=0.032),而IL-7水平和HIV RNA病毒载量关系不明显(P=0.76)。结论48周HAART治疗中IL-2和IL-7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与CD4+T细胞计数变化密切相关,与外周血HIV RNA水平有一定关系。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在免疫重建和病毒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疼痛时对产妇外周血CD3^+、CIM^+、CI)8^+细胞的影响。方法5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各25例。A组行CSEA分娩镇痛,选L3-4间隙为穿刺点,腰麻用药为20μg芬太尼,硬膜外用药为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C组不做镇痛处理。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T1),胎儿娩出时(T2)、分娩后24h(T1)采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分别记录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与C组比较,A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177.64±67.98)minVS(219.40±67.37)min,t=2.812,P〈0.05]而第二、三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32.92±11.59)min,(7.56±2.47)min,9.204-0.82;C组:(31.44±13.93)min,(7.28±2.25)min,8.84±1.31](P〉0.05)。(2)皮质醇浓度在T2时点A组[(548.11±75.67)ng/m1]明显低于c组[(789.32±96.07)ng/m1](P〈0.05)。(3)两组母血CD3^+、CD4^+、CD8^+/CD8’在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在L时点A组和C组均降低显著(P〈0.05),C组[分别为(48.43±6.46)%,(31.35±8.93)%,(0.96±0.21)%]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52.38±5.62)%,(36.90±7.91)%,(1.16±0.25)%](P〈0.05)。结论CSEA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能够减轻疼痛等应激反应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第二受体表达与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45例HIV-1阳性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发生机会性感染16例,无机会性感染29例。正常对照11例。比较机会性感染与无机会性感染HIV各期第二受体CCR5、CXCR4在CD4^+T、CD8^+T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机会性感染组CD4^+/CCR5、CD8^+/CCR5、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CD4^+/CXCR4、CD4^+T细胞明显下降(P〈0.01)。机会性感染组CD8^+/CCR5[(43.4±22.4)%]明显地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29.9±20.8)%,(P〈0.05)],CD8^+T细胞[(1095.6±476.7)×100/L]明显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773.3±464.0)×10^6/L,(P〈0.05)]。CD4^+/CXCR4表达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06,P〈0.05),CD8^+/CCR5与CD8^+呈正相关(r=0.432,P〈0.01)。结论HIV感染者第二受体CCR5表达增高,CD4^+/CXCR4表达下降,机会性感染者第二受体CD8^+/CCR5表达增高更为明显。检测第二受体CCR5、CXCR4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第二受体检测仍需要结合CD4^+T细胞动态检验,以提高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14.06±2.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5±1.57)%(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与肝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亚组(8.31±1.4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Ⅲ期亚组(13.68±2.31)%、Ⅳ期亚组(18.50±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周平 《健康天地》2010,4(8):9-9,14
目的分析柳州市HIV/AIDS患者合并TB发病情况,探讨HIV/AIDS患者的CD4细胞水平与TB的发病关系。方法对180例HIV/AIDS患者的CD4细胞水平与TB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80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TB34例,TB发病率为18.9%。(参CD4细胞越低,TB发病率越高:180例HIV/AIDS病人中,CD4细胞≤50/mm3组TB患者8例,TB发病率为25%;CD4细胞51—200/mm3组TB患者14例,TB发病率为23%;CD4细胞201—350/mm3组TB患者7例,TB发病率为15.9%;CD4〉350个/mm3组TB患者5例,TB发病率为11.6%。结论HIV/AIDS患者的CD4细胞水平与TB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应加强对HIV/AIDS患者的结核病检查工作,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结核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阜阳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符合治疗条件的1061例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病人体重、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59.51%的病例体重增加;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不同治疗方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增加均超过136个/μl,随访24个月,平均计数增加均超过150个/μl;治疗满36个月存活率为87.28%。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方案效果肯定,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重建,达到控制死亡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CD19+CD5+B细胞数量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本院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29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Q—PCR检测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及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数量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冲洗液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D19+CD5+B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3.1±1.9)%、(12.1±2.0)%、(11.7±1.7)%vs(2.9±0.8)%、(2.6±0.9)%、(2.8±1.1)%,P〈0.01],CD19+CD5+B细胞的IFN-1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7.2±1.0)×10^3、(7.9±1.3)×10^3、(7.4±1.1)×10^3拷贝vs(1.9±0.7)×10^3、(2.2±0.8)×10^3、(2.0±0.5)×10^3拷贝],IL-10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6.4±0.9)×10^3、(6.8±1.2)×10^3、(6.1±0.8)×10^3拷贝vs(1.7±0.5)×10^3、(2.1±0.9)×10^3、(1.6±0.4)×10^3拷贝,P〈0.01]。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中CD19+CD5+B细胞数量低于治疗前[(13.1±1.9)%vs(7.3±1.2)%,t=16.12,P〈0.01],仍高于对照组[(2.8+-0.7)%,t=18.51,P〈0.01],CD19+CD5+B细胞中的IFN-y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7.2±1.0)×10^3拷贝vs(3.3±0.6)×10^3拷贝,t=20.89,P〈0.01],仍高于对照组[(2.4±0.5)×10^3拷贝,t=6.702,P〈0.01],IL-10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6.4±0.9)×10^3拷贝vs(3.2±0.7)×10^3拷贝,t=17.53,P〈0.01],仍高于对照组[(2.1±0.4)×10^3拷贝,t=7.79,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CD19+CD5+B细胞数量的增加,通过高分泌IFN-γ、IL-10,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郑武  笪琴  张薇  汤恒  彭国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25-1328
目的 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 筛选2012年1月1日以后接受HAART的成年患者,利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分析患者的基线、治疗后6、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 843例研究对象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218.94±143.96)个/μl,接受HAART后6个月为(334.31±188.62)个/μl,12个月后为(382.79±204.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 856.98,P=0.000)。影响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开始治疗年龄、WHO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受性别、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开始治疗年龄、初始治疗方案等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其中,女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二线药物的患者上升较快。受WHO临床分期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上升趋势符合二次方曲线方程,WHO临床分期越靠前,上升速度较快。 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早开展HAART,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科明  阮姨 《职业与健康》2012,28(1):76-77,81
目的通过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观察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CD4+T/CD8+T比值,分析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检测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CD4+T/CD8+T比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96例血标本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计数分别为(102.63±28.57)和(249.41±23.95)个/μl;CD4+T/CD8+T比值分别为(0.23±0.19)和(0.42±0.23),治疗效果明显,无论男性、女性治疗都是有效的;在无症状或出现较轻症状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比疾病严重或较重者好。结论 HARRT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延缓疾病进程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复常情况和不良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共入选128例18岁以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持续1年的前瞻性、开放性临床试验,分别于治疗0天、3月、6月和12月末随访检查,119例完成预定治疗;同期观察90例18岁以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详细记录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他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统计分析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基线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的病例在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仍处于较高水平(中位数从532个/μL上升到641个/μL),显著高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的病例(中位数从161.5个/μL上升到297.5个/μL).患者1年内药物不良反应共发生116例次,以疲乏、眩晕、恶心为主.结论 针对HIV/AIDS患者,HAART治疗均可使不同基数值CD4+T淋巴细胞有所上升,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可耐受;为维持较高水平的CD4+T淋巴细胞,HAART治疗宜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依从性、免疫学变化和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底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且年满18周岁的HIV/AIDS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0.5、1、2、3、6、9……个月均接受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监测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生存情况等.结果 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5.5~20.8个月].经抗病毒治疗前,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值为154个/μl[四分位距(IQR):81~212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初3个月增长幅度最大,从基线水平的154个/μl上升到220个/μl(P<0.001),随后增长减缓,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比基线CO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例,<100个/μl的病例治疗初3个月该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病例治疗后第3、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4、0.88和0.87,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初始治疗方案(NVP组和EFV/IDV组)变量后,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比较,≥50个/μl的病例存活时间更长,死亡危险比(HR)为0.21(95%CI:0.06~0.68).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HAART治疗1年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1年,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确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35例,检测CD4+T淋巴细胞<350/μL,开始HAART治疗,并于治疗0、6、12个月时分别检测其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童贞细胞、CD4+记忆细胞、CD8+激活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HIV RNA处于高复制水平,平均(4.62±1.09)×106copies/mL,HAART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均低于检测下限。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CD4+童贞细胞和CD4+记忆细胞均明显增加,12个月时,各组细胞计数[分别为(312±109.22) /μL、(150±57.34)/μL、(212±48.06)/μL]与基线[分别为(183±83.73)/μL、(73±20.40)/μL、(119±30.42)/μ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768±146.41)/μL、(424±87.06)/μL、(442±61.40)/μL](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427±99.79)/μL较基线(597±111.43)/μL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08±37.39)/μL(P<0.05)。结论HAART能快速抑制HIV复制,治疗1年能部分恢复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HCV感染对艾滋病患者HAART过程中血浆IL-18水平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以61例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CD4+T细胞计数<200 cells/滋L),其中31例为HIV单一感染,30例为HIV与HCV合并感染,随访至HAART 96周,以43例未经治疗的HCV单一感染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采集患者HAART前及后4、12、24、48、72、96周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HIV RNA水平、IL-18的表达量以及CD4+和CD8+T细胞计数。结果 HAART前,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浆IL-18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74.66、33.77和922.7 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Z=-5.614、-2.274和-5.709, P均<0.05),且合并感染者高于HIV和HCV单一感染者(Z=-3.232和-6.989,P<0.01)。 HAART开始后,HIV单一感染与HIV/HCV合并感染组的IL-18水平均随治疗明显下降趋势(χ2趋势=18.429和15.314,P均<0.05),合并感染组IL-18水平在各时间节点的中位数分别为689.75、690.25、615.45、625.22、605.65和532.83 pg/mL,均高于HIV单一感染组(Z=-2.190,-4.435,-3.413,-2.335,-3.000,-3.502, P<0.05);随着HAART的进行,HIV/HCV合并感染组与HIV单一感染组的CD4+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1.903和69.485,P均<0.01);HAART治疗12和96周时,HIV单一感染组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33.50和334.00个/滋L,高于合并感染组(Z=-1.966和-3.519,P<0.05);在HAART 治疗48和72周时,HIV单一感染组CD4+/CD8+比值分别为0.24和0.31,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Z=-2.220和-2.143,P均<0.05)。队列分析显示,除在HAART治疗24周后HIV单一感染组CD4+/CD8+比值与IL-18水平呈弱负相关外,未见IL-18与CD4+/CD8+比值及CD4+T细胞数有相关性。结论 HCV合并感染上调了艾滋病患者HAART前及治疗过程中的血浆IL-18水平,延缓了免疫重建进程,但HCV可能并不是通过上调IL-18水平来延缓免疫重建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各种机会感染的发生概率,为早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提供参考。方法 ART前收集初治艾滋病患者年龄、婚姻状况、配偶是否感染、确诊日期、既往是否接受过ART、体重等基本信息,以及确诊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曾出现的免疫低下的临床表现以及现患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53例初治艾滋病患者中男性955例,女性198例,开始ART时平均年龄(39.7±12.5)岁。自述配偶也为感染者的共124例,其中45对为夫妻均在接受ART。1 153例患者平均CD4+细胞计数为(139.7±109.0)个/μl。共计1 238例次发生AIDS相关性疾病或临床表现,以消瘦最为常见358例次(31.05%),其次为持续发热252例次(21.86%)、带状疱疹208例(18.04%)。457例因各种机会感染或肿瘤住院治疗并开始ART,CD4+细胞计数为(77.8±94.3)个/μl,发生AIDS相关性疾病为1 133例次(91.52%)。696例在门诊开始ART的患者,CD4+细胞计数为(180.9±98.0)个/μl,发生过AIDS相关性疾病的例次仅为105(8.48%)。结论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前已经出现了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AIDS晚期患者(尤其是CD4+细胞计数<100个/μl)在开始ART前更可能发生各种较严重的多重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及在不同治疗时段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库,分析了湖北省2003年以来抗病毒治疗病人的CD4细胞计数检测情况,计算不同年份进入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2003-2007年3月28日之间按照要求进行CD4随访检测率和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年内按照要求随访检测率,并分析了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基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的CD4细胞计数变化特点。结果湖北省2003-2006年间抗病毒治疗人数累计达到1211人,累计CD4随访检测率呈上升趋势,治疗3、6、9、12以及18个月时,同治疗基线CD4相比,CD4细胞数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的头3个月内CD4细胞数平均增加29.21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增幅减慢。结论艾滋病病人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以后,CD4细胞计数逐渐上升,在治疗3个月时增幅最明显,此后缓慢上升。CD4细胞计数检测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抗病毒治疗CD4随访检测比例不断上升,CD4检测试剂的需求逐年增加,应加强计划管理保证试剂的充足供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AIDS患者基线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水平对免疫重建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24个月HAART治疗且病毒载量<50拷贝/毫升的患者共90例纳入研究,根据其治疗完成后CD4+细胞数分为3组:免疫无反应者(INRs)(<200个/μL),免疫应答不足(IIRs)(200~500个/μL)和免疫应答(IRs)(>500个/μL);比较3组之间的特征及动态CD4+细胞计数,进行免疫重建的因素分析。结果3组基本特征比较发现,CD4+细胞基线值与确认HIV至HAART治疗开始时间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病毒治疗后,IRs组CD4+细胞计数明显高于INRs和IIR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表明HAART治疗1年时CD4+细胞数达到最高预测价值。结论早期开启HAART可以减少免疫重建失败率。结合CD4+细胞基线数和CD4/CD8比值可以作为一个有效预测HAART治疗后免疫重建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