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院内SBP61例(43.88%),死亡36例(59.02%),其中发生2例次以上的院内SBP者有22例,死亡17例(77.27%);出现院内SBP者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院内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高。预防和治疗院内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24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73例(30.29%),与上消化道出血直接相关的死亡43例(58.90%);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尤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8.49%)、肝性脑病(42.47%)和肝肾综合征(38.36%)的发生率为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并进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消化科和传染病科接受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治疗措施并观察预后。结果;40例患者中,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为62.5%;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仅为7.5%,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则比较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HBV感染;死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应及时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病患医院感染的状况和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对629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医院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06例肝病患发生医院感染11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8.28%;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病死率分别为16.98%和2.29%,两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不同肝病组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也存在着显性差异(P<0.01),以重型肝炎组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多见;病原菌以G^-细菌为主。[结论]肝病患尤其是重型肝炎患易发生各种医院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病人并发小肠细菌过渡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的发生率及及其对重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对24例重型肝炎病人呼气氢浓度检测。结果24例重型肝炎病人中并发SIB018例,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2.0%);SIBO阳性重型肝炎病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发生率为77.8%,病死率67.0%。结论重型肝炎病人SIBO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SIBO者SB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陈强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28-29
目的:通过187例老年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对目前老年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疗效、临床特点、治疗难点作简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以乙型肝炎为主(67.37%),容易出现并发症(37.96%)和合并症(34.75%),治疗后治愈率16.57%、好转率63.10%。结论: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黄疸深、消退慢,血生化指标常出现异常,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发生率高,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肝)对孕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引起妊娠中晚期重肝的感染病原体,比较各型各期患者的病死率、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的差异以及胎儿病死率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HBV相关、HEV相关、重叠感染率分别为66.67%、25.93%、29.63%。总病死率为68.52%,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妊娠中晚期重肝在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期、晚期妊娠重肝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肝脏体积缩小等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随着并发症增加而升高。胎儿总病死率48.15%,其中HBV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占55156%。结论引起妊娠中晚期重肝的病原体以HBV、HEV为主;该组病例的孕产妇及胎儿病死率高;其孕妇转归与PT、TC、肝脏体积大小及并发症相关;胎儿预后可能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28例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妊娠重肝)的病原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妊娠重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病原感染率分别为:HAV3.57%,HBV64.29%,HCV7.14%,HDV3.57%,HEV25.00%,重叠感染率为28.57%;病死率为67.86%,妊娠并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分别为87.50%、80.00%、53.33%;早孕仅1例,存活;而中孕、晚孕并重型肝炎病死率分别为75.00%、68.42%;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固醇及肝脏萎缩的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DIC、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8.57%、78.57%、50.00%、35.71%、25.00%;胎儿死亡率46.43%。结论本组妊娠重肝以HBV感染最常见,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高;妊娠并重型肝炎转归与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固醇、肝脏体积是否进行性缩小、伴并发症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人体血内内毒素(ET)的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鲎试剂来检测154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根据血内毒素水平的高低分成三组:血内毒素正常组(〈10ng/mL),血内毒素轻度异常组(10-20ng/mL),血内毒素明显异常组(〉20ng/mL)。比较各组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病毒性肝炎血内毒素正常者,肝功能损害轻,没有继发感染发生,预后好;血内毒素轻度升高(10-20ng/mL)者,肝功能损害较重,可见有合并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肺部感染,严重感染少见,有16%的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血内毒素明显升高者(〉20ng/mL),肝功能损害严重,多见合并SBP、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预后差,有66.7%抢救无效死亡,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l。结论 血内毒素水平直接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成正向关,要加强血内毒素的检测及抗内毒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对抗菌剂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来重型肝炎患者院内获得肺部感染的资料。结果109例重型肝炎患者中院内获得肺部感染38例(34.86%),临床表现以发热(81.58%)、肺部罗音(76.32%)、胸片改变(73.68%)为主,60.53%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高,73.68%的患者胸片异常。肺部感染多发生于入院后2~4周。对28例肺部感染者进行痰培养,发现19例阳性,其中9例为多种细菌感染;菌种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真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见,耐药率高。肺部感染者亦常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有创伤性操作者感染比例较高,同时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高。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达81.50%,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的重型肝炎者(52.38%)。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易获得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肺部感染常合并其他部位感染。防治肺部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方能降低相关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9例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6周;拉米夫定组2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6周。统计两组的病死率、存活者疗效、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血清HBV-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16.7%,对照组为37.1%,两组患者病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前主要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主要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显示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可选择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庆地区994例肝硬化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2000-2005年大庆地区994例肝硬化住院病人的病例资料,找出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并发症和病死率,为进一步防治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大庆地区3家医院消化科近6年间住院的994例确诊为肝硬化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女比为3.01:1;41~70岁为高发年龄段;病因以病毒性肝炎最多见,其中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占70.32%;酒精性肝炎为第二位,占21.93%;病毒性肝炎和/或酒精性肝炎发生的肝硬化占肝硬化发病率的96.38%。肝硬化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腹水(30.58%)和上消化道出血(39.03%)。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42.96%)。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47.55%)。结论 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是大庆地区肝硬化的主要病因,防治病毒性肝炎,减低饮酒量是预防肝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情况。②方法 对59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并用分离培养法鉴定感染菌,使用E-test法进行耐药谱的检测。③结果 在595例病人中,有18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6%,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占49.7%,共分离出病原菌18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4%,多数感染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④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以进一步提高存活率。方法对53例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仍以慢性乙型肝炎为高。直接死亡原因以肝性脑病为最高(66%),其次为肝肾综合征(52.8%)、腹腔感染(49.1%)、上消化道大出血(24.5%)、肺部感染(13.2%)。结论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首先做好预防,减少乙型肝炎病人的继发感染。早期阻止免疫病理和肠源性内毒素的继发性损伤,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分析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55例,发生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41.82%。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肠道,占39.29%,感染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院内感染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于非院内感染,二者差异有显著性。预防重症肝炎院内感染的对策有:(1)加强支持疗法,重视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2)合理使用抗生素;(3)积极使用恢复肠道菌群的药物;(4)缩短住院时间;(5)加强消毒隔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院内感染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55例,发生院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41.82%。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肠道,占39.29%,感染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院内感染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于非院内感染,二者差异有显著性。预防重症肝炎院内感染的对策有:(1)加强支持疗法,重视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2)合理使用抗生素;(3)积极使用恢复肠道菌群的药物;(4)缩短住院时间;(5)加强消毒隔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奚晓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73-373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占全部病例的0.2%-0.5%,病死率高达70%。各型肝炎均可引起重型肝炎,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及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是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预防性护理,减少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凉血解毒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针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血分瘀热、火毒炽盛的病机分析,确立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研制清肝解毒静脉注射液,临床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62例,病死率32.26%,明显优于对照组(55%),亦优于当前同类中西药物,在黄疸、精神神经等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凝血等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等方面,清肝解毒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