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应用替米沙坦或贝那普利治疗前后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3例轻度EH患者随机分成替米沙坦组(n=32)和贝那普利组(n=31),进行12周的药物治疗,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健康人及EH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L和APN的水平。【结果】EH患者治疗前血清E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P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治疗后血清EL水平显著降低,而APN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替米沙坦组EL水平下降,APN水平升高的幅度显著大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能使EH血清EL活性降低及APN水平升高,但替米沙坦更显优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健康人血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13和脂联素(APN)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H患者32例和健康人3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apelin-13和APN水平.[结果] ①EH患者血清apelin-13和APN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7.61±6.52)pg/mL vs (29.58±15.19)pg/mL (197.55±54.48)μg/L vs (248.29±35.32)μg/L,均(P〈0.01)] ②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血清apelin-13与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r=-4.616,P〈0.01),与APN呈正相关(r=2.480,P〈0.05).[结论] EH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降低,并与APN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白小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486-1487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和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高血压合并LVH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氯沙坦治疗组(42例)和替米沙坦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分别口服氯沙坦和替米沙坦两种药物,疗程1年;比较两组药物的降压效果、用药后LVH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较好降压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替米沙坦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氯沙坦组80.95%(34/42),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LVH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和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有较好降压效果,能够明显逆转LVH.替米沙坦较氯沙坦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得临床推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曾明安  贺琳  曹国扬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881-882,88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间服药组患者24hSBP和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月治疗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血压水平和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24h平均舒张压(mSBP)及24h平均收缩压(m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可有效降压,且疗效远高于单一用药,并可保证患者肾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降压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氯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9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49例)和氯沙坦组(48例)。替米沙坦组每13上午口服替米沙坦80mg;氯沙坦组每13上午口服氯沙坦50mg。均连续用药24周。结果二药均有明确的降压作用。替米沙坦的降压幅度大于氯沙坦。替米沙坦降压总有效率为93.88%,氯沙坦降压总有效率为85.42%,经统计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替米沙坦(80mg/d)的降压作用略大于氯沙坦(50mg/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分别与复方阿米洛利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痛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2例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起始治疗A组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2.5mg/d)+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嘧嗪12.5mg;B组给予氨氯地平+替米沙坦(40mg/d)。二周后根据血压调整剂量,随访治疗一年,观察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幅度、血压控制率、不良反应以及对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A组与B组血压均显著降低,分别从(157.1±12.0)/(91.1±9.4)mmHg降至(128.1±10.3)/(76.6±8.0)mmHg和(156.4±13.6)/(91.2±9.5)mmHg降至(131.5±12.3)/(77.3±9.2)mmHg,P〈0.05;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7.1%和76.5%(P=0.024);B组血肌酐较治疗前降低[(85.15±21.25)μmmol/Lvs.(82.70±20.21)μmmol/L,P=0.001]。【结论】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均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初始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率;联合方案中配伍替米沙坦可能提供降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傅惠媛 《大医生》2023,(8):49-51
目的 分析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心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舒张与收缩末期内径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增高,且上述指标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4.66%低于对照组18.64%(P <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能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对其血液循环及心功能均有一定积极影响,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9.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确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5mg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40mg替米沙坦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0%、5.88%,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且无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昼夜节律达标率、动态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方案可有效调节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水平,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洛雅)联合清肝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增高的机制和疗效.[方法]选择DBP持续在中度以上水平的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接受洛雅联合清肝降压胶囊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维持原治疗方案的为对照组,观察周期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DBP和收缩压(SBP)水平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显著降低患者SBP水平(P〈0.05),且观察组能显著降低患者DBP水平(P0.05).[结论]洛雅联合清肝降压胶囊对DBP持续在中度以上水平不降低的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轻、中度EH患者40例,给予替米沙坦80mg/d,共6周,检测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另设28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t-PA活性降低(P〈0.01),PAI-1活性明显增高(P〈0.01)。EH组经替米沙坦治疗后,在血压明显降低的同时,其t-PA活性增强,PAI-1活性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H患者存在纤溶活性降低,替米沙坦降血压的同时,能改善EH患者的纤溶活性异常。  相似文献   

13.
吴瑕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9-196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行PCI手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mg/d),低瑞舒伐他汀组(10mg/d),高瑞舒伐他汀组(20mg/d),各30例,在常规治疗时,于术前一周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于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一个月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及一个月,高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I患者术后应用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能够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8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2)给予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对照组(n=40)给予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2周分别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6、8、12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8%VS47.5%,P〈0.01);治疗12周后两组CGI-SI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vs75%,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用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n=40)和20mg组(B组,n=42),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治疗12周。另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纽(C组)。检测治疗前后三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组的血压、血脂和CRP明显高于C组,一氧化氮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和CRP显著下降(P〈0.05);血NO显著上升。B组的作用较A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5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治疗组(n=27,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26,普罗布考0.5g/d,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4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1个月后的外周血血脂和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①血脂变化:经治疗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TC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治疗4周后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单独治疗组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AMI患者近期TC、TG及LDL-C水平.联合治疗组同时降低HDL-C水平;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及血清脂联素(APN)、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按照类型不同再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 口服;治疗8周后比较各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ELISA法检测血清中 APN 和 hs-CRP 含量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左心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含量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SAP、UAP、AMI 三组患者的 LVEDV、LVESV减小,LVEF增大,血清中 APN含量增加、hs-CRP含量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UAP组的LVEDV、hs-CRP减少值优于SAP组,AMI组的LVESV、hs-CRP减少值和APN增加值优于SAP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 APN和 hs-CR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