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服药人员的性行为情况,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坚持安全性行为的动机。方法对云南、广西两省(自治区)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MMT门诊的20名HIV阳性服药人员、15名HIV阴性配偶(其中2人为20名HIV阳性服药人员的配偶)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受访对象平均年龄35.3岁(23~47岁),服药人员中男性13人、女性7人,配偶中男性2人、女性13人。海洛因成瘾者在参加MMT后的性行为较吸食或注射海洛因时有明显改善;受访服药人员报告在知道自己感染HIV前有多个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且很少使用安全套;10名受访配偶和6名受访服药人员报告,目前偶尔使用或从不使用安全套。HIV阳性服药人员"为了保护对方"、"为了孩子有人照顾",是他们与其HIV阴性配偶坚持安全性行为的主要动机。结论 MMT门诊HIV阳性服药人员存在继续经性传播HIV的风险,急需对该人群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人员海洛因偷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市)的5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MMT)和1 7个拓展服药点中,462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进行10个月的随访调查,分析MMT门诊和拓展服药点服药人员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治疗前吸毒行为、生活质量、尿吗啡检测结果;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对影响新入组研究对象尿吗啡检测结果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62例研究对象中,223例来自拓展服药点,239例来自MMT门诊;男性451例(97.6%),中位平均年龄为(37.8±9.1)岁,汉族占40.7%(188例)。拓展服药点研究对象随治疗时间延长,尿吗啡阳性率下降(χ^2=43.352,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拓展服药点的、治疗前1个月有注射吸毒行为的、治疗后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差的研究对象,其尿吗啡检测阳性的风险,分别高于MMT门诊者、无注射吸毒行为者、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一般者。结论拓展服药点服药人员随访期间尿吗啡阳性率随服药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但拓展服药点的研究对象尿吗啡检测阳性的风险高于MMT门诊,应加强家庭和社区的监督与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服药人员在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保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日均HIV阳性服药人员不少于10人的MMT门诊56个,基线调查6个月后,采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队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2 529人,随访6个月后保持率为74.4%(1 881/2 529);脱失率25.6%(648/2 529)。脱失的原因包括强制戒毒(26.4%)、疾病/怀孕(12.0%)、死亡(10.4%)和主动退出(10.4%)等。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采取干预措施、地区、年龄大于40岁、参加抗病毒治疗(ART)、基线调查前6个月未退出治疗、基线3次尿检全部阴性、平均剂量高、参加MMT时间长等,和较高的保持率相关(P〈0.05)。结论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队列保持率,门诊工作中应积极推动HIV阳性服药人员参加抗病毒治疗,逐步提高美沙酮剂量,对40岁以下、参加MMT时间短、曾退出治疗和尿检阳性者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美沙酮门诊中,阳性服药人员阴性配偶的高危行为及其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转情况,为开展后续的配偶间干预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部分美沙酮门诊HIV抗体阳性服药人员的阴性配偶中,开展5次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信息和HIV阳转原因,并抽血检测HIV抗体。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次横断面调查分别招募107名、101名、119名、136名和85名对象。各次调查中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在90%以上,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有显著性提高(P〈0.001)。检出HIV抗体阳转男性和女性各1例,分别因共用针具和配偶间性行为没有使用安全套而感染。HIV发病密度为1.12/100人年,男、女性发病密度分别为4.17/100人年和0.65/100人年。结论共用针具以及不安全的性行为,是阳性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的主要危险因素,未来的干预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人员海洛因偷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市)的5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MMT)和1 7个拓展服药点中,462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进行10个月的随访调查,分析MMT门诊和拓展服药点服药人员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治疗前吸毒行为、生活质量、尿吗啡检测结果;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对影响新入组研究对象尿吗啡检测结果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62例研究对象中,223例来自拓展服药点,239例来自MMT门诊;男性451例(97.6%),中位平均年龄为(37.8±9.1)岁,汉族占40.7%(188例)。拓展服药点研究对象随治疗时间延长,尿吗啡阳性率下降(χ~2=43.352,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拓展服药点的、治疗前1个月有注射吸毒行为的、治疗后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差的研究对象,其尿吗啡检测阳性的风险,分别高于MMT门诊者、无注射吸毒行为者、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一般者。结论拓展服药点服药人员随访期间尿吗啡阳性率随服药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但拓展服药点的研究对象尿吗啡检测阳性的风险高于MMT门诊,应加强家庭和社区的监督与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多药滥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广东、江苏三省市6个MMT门诊,选取1 202名符合条件的服药人员进行尿液吗啡、冰毒、摇头丸、苯二氮卓类、丁丙诺啡定性检测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多药滥用情况等信息。结果 1 202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9.7±6.8)岁,75.7%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2.5%,56.7%没有工作。平均吸食海洛因年限(15.6±4.8)年。在MMT期间经常偷吸海洛因的人数有156人(占13.0%),最近6个月其他物质滥用人数达到426人(占35.4%)。所在地区、职业、与家人关系、美沙酮平均剂量、其他物质滥用等,对经常偷吸海洛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在地区、职业、有无临时性伴、参加MMT时间、参加MMT之前是否有其他物质滥用、是否经常偷吸海洛因等,对其他物质滥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T门诊服药人员中偷吸海洛因和滥用其他多种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加强对多药滥用现象的干预,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和延伸服药点的服务现状。方法在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和盈江县的2家MMT门诊和5家延伸服药点,对MMT≥5个月的服药人员进行现况调查,利用问卷收集服药人员的人口学特征、MMT情况、满意情况等信息,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延伸服药点和MMT门诊的服务现状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共509人,其中MMT门诊236人,年龄41.8(35.6~51.0岁)岁;延伸服药点273人,年龄43.6(37.8~52.4岁)岁。MMT门诊的服药依从率95.8%,低剂量(60mg/天)服药率62.7%,尿检阳性率21.8%,延伸服药点分别为89.7%、50.5%、4.9%。MMT门诊的总体满意率为94.0%,延伸服药点为87.8%。卡方检验显示,MMT门诊和延伸服药点的服药依从率、尿检阳性率、总体满意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服药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偏远地区阿片成瘾者服用美沙酮的需求,但是存在不足,应加强延伸服药点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提升延伸服药点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2009~2011年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脱失的原因,为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统一设计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服药者脱失情况调查表》,采取电话询问、家庭随访等方式对374名脱失人员或其家属进行调查。结果脱失原因主要为:原因不明118人(31.6%),违法犯罪101人(27.0%),死亡/疾病/怀孕58人(15.5%),强戒或劳教37人(9.9%)。结论原因不明、违法犯罪、死亡/疾病/怀孕、强戒或劳教是MMT脱失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对门诊服药人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脱失率,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美沙酮维持治疗(MMT)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在MMT的吸毒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4个MMT门诊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正在接受MMT者,建立前瞻性队列,运用音频计算机辅助自我访谈问卷系统(ACASI)对参加研究者进行基线调查和第6个月随访调查。结果共招募正在接受MMT者523人,第6个月随访时仍坚持接受治疗者204人(39.0%),发现男性(P=0.023)、无工作(P=0.008)、每月收入0~1 999元(P=0.035)和无配偶(P=0.000)对治疗者的脱失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4名坚持MMT者上个月发生性行为的平均次数由基线的2.87次增加至3.37次(P=0.044);其寻找商业性性服务的比率,上个月发生商业性行为由基线的8.8%增加至17.2%(P=0.039);过去与随意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由基线的47.5%降至38.7%(P=0.208);与随意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不安全行为和安全行为作为结局,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无意义。结论针对MMT吸毒人群高脱失率,男性、失业、收入低和无配偶是干预的主要人群;采取综合性性健康干预措施以降低接受MMT吸毒人群不安全性行为风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进入美沙酮门诊治疗的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以及其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性行为特征,为综合防制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对抚州市美沙酮门诊收治的吸毒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美沙酮受治人员进一步综合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后高危注射行为、共用针具高危影响因素,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共调查12个县美沙酮门诊1 935名维持治疗人员,HIV抗体阳性731人,阳性检出率为39.3%(731/1 860)。72.50%的受治人员治疗期间曾偷吸海洛因及其他毒品,在偷吸毒品人员中有69.14%的人是注射毒品,在注射毒品人员中有29.69%的人共用针具。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中,第一次注射吸毒的年龄越大,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概率越低(OR值=0.831);注射吸毒的频率低者不易与他人共用针具(OR值=0.254)。结论美沙酮治疗人群中仍然普遍存在偷吸现象和共用针具等高危行为,需在美沙酮门诊加强对注射吸毒年龄较小及频率较多的受治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强化干预活动,以减少共用针具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评价新疆已运行6个月、12个月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在减少毒品危害预防艾滋病中发挥的综合效果.方法 根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评估方案要求,对新疆12个门诊开诊后2个月内新参加维持治疗病人进行了基线调查,3个开诊后满6个月、2个开诊后满12个月门诊的参加服药人员进行了高危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家庭功能、有关疾病感染情况等4方面调查,以反映维持治疗促进吸毒者行为发生向好的方面转变,阐述维持治疗的效果. 结果 吸毒者服药前后毒品滥用次数有非常明显下降,且共用针具下降尤其明显, 服药人员服药后安全套使用率也有一定程度提高,与既往毒友往来大幅度减少,与家庭成员关系明显改善,就业机会有一定程度增加,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服药人员艾滋病感染机会. 结论 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是应用合法、安全的美沙酮药物替代正在使用毒品的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减少吸毒人员毒品使用、静脉注射毒品和共针现象的发生,能大幅度减少艾滋病经共用针具传播,同时还可以减少各种违法犯罪,促进服药人员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减少毒品危害、预防艾滋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国首批8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五年治疗情况,以及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 ,对2004-2009年间符合条件的病人开展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治疗时间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剂量、吸毒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结果共有1057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参加了为期5年的随访,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0人(79.5%),无业或待业821人(77.7%)。病人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2.3±5.5)岁,吸毒时间为(8.0±3.5)年,采用注射吸毒方式827人(78.2%)。病人5年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5.7个月,治疗1年、2年、3年、4年及5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3.1%、62.0%、56.4%、48.9%及36.4%。低、中、高三个维持治疗剂量组5年中位治疗保持率,分别为36.6%、47.4%和54.3%(χ2=9.67,P=0.008)。不同门诊间5年治疗保持率中位数差别很大,最高的门诊为60.2%,最低的门诊仅为12.9%(χ2=79.2,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高治疗剂量能减少病人治疗期间的脱失风险(HR=0.832,P=0.002),治疗前注射吸毒(HR=1.42,P〈0.0001)和共用注射器(HR=1.23,P=0.009)会增加脱失的风险。结论我国首批8个MMT门诊维持治疗病人,5年治疗保持率高于其他国家,但不同门诊间、不同剂量组间差异较大。高治疗剂量(〉60mg/d)能降低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但治疗前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行为会增加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应针对有既往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的病人开展重点干预及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受治人员艾滋病病毒(HIV)阳转的原因,为提高美沙酮受治人员长期治疗效果,改进相关门诊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选取云南省13个美沙酮点所有HIV抗体阴性在治人员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半年,对其中HIV阳转人员以问卷及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人口学、相关高危行为、美沙酮门诊相关服务及HIV阳转原因等方面资料。结果 1 129名HIV阴性初始研究对象中,半年后894人中12例HIV阳转,其中共用针具6人,高危性行为3人,共用针具及高危性行为共存3人,HIV年新发感染率为每百人年2.68。结论美沙酮受治者治疗期间不时注射海洛因现象普遍,共用针具及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时有发生,美沙酮门诊强化提供安全套,相关咨询及同伴教育十分重要。综合干预手段才能保证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受治者有关公民社会保障权益的现况,加强门诊和相关部门对保护吸毒人员社会保障权益的关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首先通过门诊调查问卷表,对云南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49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受治者,其社会保障权益现况进行调查,随后对调查当时正在受治的549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补充门诊调查信息,进一步了解该人群社会保障权益情况。结果在49个调查门诊中,有1203人享受了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占被调查门诊应答人数的9.9%(1203/12114)。2924人参加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障,占被调查门诊应答人数的23.0%(2924/12699)。8714人无业或从未就业,占被调查门诊应答人数的65.4%(8714/13333)。2170人因吸毒失去工作,占被调查门诊应答人数的17.9%(2170/12097)。受治者无法支付门诊治疗费用而脱失的人数,占被调查门诊应答人数的7.1%(889/12582)。调查期间正在受治的549名受试者的调查结果,与49个门诊调查的总体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目前门诊受治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未能享有国家政策规定的社会保障权益,有关部门需加强落实门诊受治者应享有的社会保障权益的相关政策,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部分地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门诊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浙江省温州市、四川省西昌市、贵州省织金县正在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30名门诊患者、15名患者家属、7名门诊医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 患者海洛因使用明显减少,但仍存在偷吸现象;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减少;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大幅度减少;患者在身体健康状况、自尊、情绪、压力、家庭关系、生活规律正常化、工作状况、娱乐生活等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不仅使海洛因使用、相关犯罪及HIV高危行为有所减少,而且对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恢复社会功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议迅速扩大治疗覆盖面,吸引更多的吸毒人员参与到治疗中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多性伴和高危性行为现状,探讨该人群高危性行为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有效的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北京、成都、沈阳、广州、青岛、乌鲁木齐和合肥市7城市中,在"同性恋酒吧"活动的MSM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39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7.81±7.15)岁。有127人(37.46%)曾经有过异性性伴,其均数为(3.46±4.22)个;所有的调查对象均拥有过同性性伴,拥有同性性伴的均数为(12.79±12.89)个。MSM在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只有26.7%;在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为50.5%;在最近3次同性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为53.6%,而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3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只有23.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Back-ward法)表明,变量"终生同性性伴数"、"终生同性商业性性伴数"、"最近3次同性偶然性伴肛交高危性行为"和"最近2个月双性高危性行为"进入了生活质量总分回归方程中。结论在MSM人群中多性伴和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并且与生活质量相关。在今后的干预中,要关注MSM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以降低多性伴和高危性行为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艾滋病病毒(HIV)阴性配偶(单阳阴配)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13个美沙酮门诊所有HIV阳性服药人员的固定性伴,并通过HIV阳性检测筛检出阴性者,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包括人口学特征、知识知晓率及高危性行为等数据,并对高危性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阴性配偶上次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占74%;接受过性病、艾滋病免费咨询和HIV检测的较高,分别为90%、92%;但接受过性病检查治疗的仅有28%。无小孩是其不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OR=0.197)。结论 HIV阴性配偶发生性行为时高危性行为明显,易受HIV传播直接受害,特别是没有小孩的少数民族女性,应加强对HIV阴性配偶的强化干预,加强安全套的推广使用,以降低配偶间性行为HIV传播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干预服务模式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方法依托MMT门诊的驻点社工,构建广州市MMT社工干预服务模式,收集并比较分析开展和未开展社工干预服务的门诊的受治者,在治疗依从性、毒品偷吸等行为、与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差别情况。结果随着MMT门诊社工服务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与没有开展社工服务的门诊相比,有社工服务的门诊的受治者治疗脱失率较低(21.03%VS58.68%,χ^2=98.730,P〈0.001),新人组受治者12个月尿检阳性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χ^2=293.378,P〈0.001),受治者与家庭关系较差的比例较低(2.22%vs7.66%,χ^2=10.186,P〈0.001),自述存在毒品偷吸行为的比例较低(7.96%VS25.74%,χ^2=45.985,P〈0.001)。与开展社工服务前相比,HIV阳性受治者治疗脱失率显著降低(14.57%VS43.02%,χ^2=13.688,P〈O.001)。结论社会工作机构介入MMT干预服务模式具有适宜性和有效性,能有效提高MMT的效益,此经验可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