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凝血指标及其相关指标来评价临床意义。方法:选用46例SLE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活动组26例,非活动组20例;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其他实验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结果:SLE组D-D及FDP明显高于对照组,PT及AP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其他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SLE活动组ESR、CRP、D-D明显高于非活动组(均P<0.01),而FD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D及凝血指标能及时反映SLE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情况,对于SLE病程发展和控制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汪洪  巴玲丽  姚淑文  汪君  王慧  杨玲  张兵 《微循环学杂志》2014,(1):25-26,I0001,I0002
目的:检测分析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部分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54例新生儿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检查资料,分为正常新生儿组(n=32)、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n=143)、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n=85)、早产儿组(n=215)及窒息早产儿组(n=79),分析各组PT、APTT、TT、FIB结果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以上各组四项指标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1、13.18、7.30、3.19,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PT、TT、FIB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只有APTT延长(P0.05);窒息早产儿组、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PT、APTT、TT明显延长而FIB浓度明显降低(P均0.05)。窒息早产儿组PT、APTT、TT较早产儿组显著延长而FIB浓度降低(P均0.05)。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PT、APTT较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组延长,FIB水平较轻度窒息新生儿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标本采集量不足对凝血检测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采集量不足及足量采血的对照组标本共23对,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含量.结果 采血量不足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显著延长,FIB和D-Dimer含量显著降低,而FDP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量不足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01—2019-04期间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女性927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7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原-Ⅲ(AT-Ⅲ)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PT、APTT、TT、AT-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和D-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PTT、FIB、AT-Ⅲ和D-D四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PT和TT两项指标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血液呈高凝状态,加强孕妇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的监测,对及时了解孕妇凝血状态,提升孕妇安全,防治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循环学杂志》2019,(4):40-42
目的:检测分析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81例AECOPD患者(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及规范治疗7天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按临床实验室常规方法检测CRP、PT、APTT、TT、FIB及D-D水平,以同期81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CRP、PT、FIB及D-D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RP、PT、FIB、D-D水平明显降低(P0.05);PT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动态监测AECOPD患者CRP、凝血-纤溶指标,对了解患者病情、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参数与多发伤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95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坎特拉创伤评分(Kampala trauma score,KTS)不同分为轻度组(14~16分,n=25)、中度组(11~13分,n=42)和重度组(5~10分,n=28)。所有患者分别采用TEG仪和血凝仪检测TEG参数(α角、K值、R值、MA值)和凝血四项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探究TEG参数与凝血四项指标的关联性。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多发伤患者K值与TT、APT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P<0.05);R值与PT、APT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P<0.05);α角与TT、PT、APT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P<0.05);MA值与P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TEG参数多发伤患者凝血四项指标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可辅助临床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急性创伤性脾破裂患者83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脾切除术,n=41)和研究组(腹腔镜脾切除术,n=42).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 concentration,FIB)]、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TT水平均下降,FIB水平上升,且研究组PT、APTT、T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后易促进血液高凝状态,故围手术期间应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巴曲霉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出血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除应用其他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抗病毒药物基础上,应用巴曲霉治疗.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进行监测.同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突发性耳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TT、APTT、D-Dime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升高,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耳聋组在巴曲霉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前比较PT、TT、APIT、D-Dimer水平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水平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第五天与第三天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巴曲霉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在临床的合理用药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循环学杂志》2016,(2):18-20
目的:分析手术中大量失血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大出血患者(手术大出血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各30例,体检健康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三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分析各组PLT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大出血组、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组更低(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T、AP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手术大出血组较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T、APTT延长,INR升高(P0.01);手术大出血组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LT与FIB水平呈负相关(r=-0.374,P0.05)。结论:术中大量出血患者PLT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但凝血功能较差,出血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大量输血对输血科车祸多发伤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输血科收治的车祸多发伤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分为大量输血组(输血量>2000 ml,n=57)与少量输血组(输血量≤2000 mL,n=4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输血前、输血后1 d、5 d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变化趋势。结果:输血后1 d大量输血组FIB、PLT低于输血前及少量输血组,PT、APTT、TT长于输血前及少量输血组(P<0.05);输血后5 d两组FIB、PLT高于输血后1 d,PT、APTT、TT短于输血后1 d(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大量输血组凝血障碍发生率高于少量输血组(P<0.05)。结论:大量输血应用于车祸多发伤患者可显著增加凝血功能障碍风险,需密切监测凝血四项指标,适时合理补充PLT,以促进凝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田莉  李瑞炎  杜艳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4):44-46,I0002
目的:观察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红细胞携氧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1例手术患者采用美国美敦力血液回输机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血液凝固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红细胞携氧功能相关指标: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度(pH)、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61例患者术中回收原血和"机血"共84912ml,平均每例患者回输浓缩红细胞465ml。与术前比较,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天凝血功能指标PLT、FIB显著降低(P<0.01),PT显著延长(P<0.05或P<0.01),术后当天D-D明显升高(P<0.05);携氧功能指标PaO2在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天显著升高(P<0.01),RBC、HGB、Hct均显著降低(P<0.01,P<0.05)。术后第7天所有异常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洗涤式自体血回输不影响血液凝固和携氧功能,可安全应用于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2.
李忠法 《医学信息》2018,(8):146-148
目的 探究悬浮红细胞联合手工分冰冻血浆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4月我院58例大量输血患者,依据输血方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输入悬浮红细胞,于此基础上,实验组输入手工分冰冻血浆。对比两组大量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5 天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结果 输血前,两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天,两组FIB水平较输血前下降,TT、APTT、PT水平较输血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3 、5天,两组FIB水平较输血后第1天上升,TT、APTT、PT水平较输血后1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5天,实验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水平均基本恢复至输血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血后第1、3、5天 ,实验组FIB水平较对照组高,TT、APTT、P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大量输血患者联合输注悬浮红细胞、手工分冰冻血浆,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输血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急性脑梗死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两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比较不同组及不同程度脑梗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梗死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水平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23,0.599,0.283,P均<0.01)。重度梗死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梗死组(P<0.05)。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721,0.623,0.718,P均<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水平,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3C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水平。正常对照组20人。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治疗前跟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组PT、APTT较短,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D-二聚体稍有增加;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T、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D-二聚体含量大幅增加(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使高凝变为低凝,激活纤溶系统,从而栓予溶解及血管再通。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到了中间环节的作用,观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对诊断及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SS)患者凝血参数及外周血细胞因子、NF-B 信号通路蛋白、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SS 患者高凝状态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0 例SS 患者及20 例健康人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仪测定两组凝血参数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血浆凝血酶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D-二聚体(D-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1 、TNF 、IL-10)及NF-B 信号通路蛋白(p65、p50、I B )的表达量;魏氏法测定血沉(ES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免疫蛋白(IgG、IgA、IgM、GLO)、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结果:60 例SS 患者中凝血参数指标至少有一项异常者为46 例,占全部患者的76.7%。其中参数异常率最高的为D-D,其次依次为FIB、APTT、PT、TT。与正常组比较,SS 组凝血指标FIB、D-D,血清IL-1 、TNF 、P50、P65 表达量和实验室指标Hs-CRP、ESR、IGg、GLO、ESSDAI、角膜荧光染色积分显著升高,唾液流率、泪膜破裂时间、血清IL-10 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指标FIB 与唾液流率、TNF 、P50、P65、ESR、hs-CRP 呈正相关,与IL-10 呈负相关;TT 与TNF 呈负相关;D-D 与TNF 、IL-1 、P65、ESR、hs-CRP、ESSDAI、角膜染色评分呈正相关,与IL-10 呈负相关。结论:SS 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衡,NF-B 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从而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凝血/ 纤溶系统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6.
曹璐 《医学信息》2020,(1):113-114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输注血小板治疗,B组输注冷沉淀治疗,C组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治疗。比较三组输注血制品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输注前1 h三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三组Plt、FIB均高于输注前1 h,TT、APTT、PT均低于输注前1 h,且C组PLT、TT、APTT、PT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对其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独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  相似文献   

17.
皮欣灵 《微循环学杂志》2014,(1):23-24,I0001
目的:检测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狼疮性肾炎组)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球肾炎组)各30例,平行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以及不同病程狼疮性肾炎患者上述指标变化。结果:狼疮性肾炎组FIB、DD水平均高于肾小球肾炎组(P0.05),但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较病程≤5年的患者PT、APTT缩短,FIB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且病程延长,高凝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初发、缓解、复发时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照组30名和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100例肺癌患者,根据临床病例分析分为初发组、复发组和缓解组.对各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时间( 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测定,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并分析它们与肺癌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初发组和复发组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以上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凝血指标可以作为肺癌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指标,评估病情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