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侯佩 《华夏医学》2021,34(3):77-8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保乳术组52例采用保乳术治疗.并根据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估两组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记录两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保乳术组手术时间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妇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整形保乳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术后美容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优良率为98.46%、切口愈合不良及血肿发生率分别为4.62%、1.5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美容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在乳腺癌早期采取保乳术治疗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差异,给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40例乳腺癌早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施保乳术治疗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手术期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状况等作为对比项目,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经过相同治疗时间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对比项目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阶段采取保乳术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治疗,且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联合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1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依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术,研究组行SLNB+保乳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腋窝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均优于术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乳腺癌人群特异性问卷(QLQ-BR23)各项评分除脱发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NB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行保乳手术治疗的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远处转移、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乳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低,术后随访复发率及转移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秋文  党生  育盛 《中外医疗》2013,32(8):37-37,39
目的观察保乳术及改良根治术用于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采用保乳术进行治疗,编为观察组,42例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编为对照组,随访3年,统计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应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观察组及使用保乳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之间,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具有与乳腺癌根治术相似的疗效,符合手术美学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耀双 《当代医学》2022,28(3):146-148
目的探究保乳手术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联合腋窝淋巴清扫术(ALND),保乳组实施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CT、TNF-α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保乳组TNF-α、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SLNB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品质,且引起的应激反应较小,临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刘春晖 《当代医学》2022,28(4):168-171
目的 探讨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乳房美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早期乳腺癌患者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根治术治疗,术后均行化疗,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均明显低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中应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1月住院部3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手术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保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效果均较为显著,远期疗效无差异,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总并发症率、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保乳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乳腺癌并同意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MRI、B超及乳腺X线摄影(钼靶)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病理信息。根据保乳手术切缘病理状态,将所有患者分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分别对乳腺MRI、超声、钼靶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学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所得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乳腺MRI对乳腺癌病灶检出率为100%,钼靶的检出率87.44%;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乳腺癌,B超与钼靶检查均低估了肿瘤大小。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乳腺癌,MRI检查高估了肿瘤大小 (P<0.05);术中冰冻病理切缘阳性31例,其中再次补切阳性17例,阴性14例,保乳成功率为89.41%。分析显示:乳腺MRI动态增强影像上的病灶形态、病灶周围血管征象、超声检查中病灶数量、病理测量值最大径(Pathmd)、分子分型中HER-2过表达型(HR阴性)以及HER-2阳性状态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MRI病灶形态中的“存在其他病灶(Mass & present)”类型、“非肿块型(NME)”类型、MRI上患侧病灶周围存在多发点状血管征象以及HER-2过表达型(HR阴性),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OR(95%CI)分别为:39.472(9.835~158.421),P<0.001; 56.722(7.908~406.838),P<0.001;24.076(4.979~116.413),P<0.001; 23.170(1.823~294.504),P=0.015。MRI影像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低危组保乳手术成功率为98.7%,明显高于存在任一危险因素的高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乳腺MRI检查是乳腺癌术前检查及评估的有效手段之一。MRI检查上Mass & present类型、NME类型、患侧病灶周围存在多发点状血管征象以及HER-2过表达型(HR阴性)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在致密型乳腺患者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16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资料(良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122个,共计180个)。根据BI-RADS标准患者乳腺腺体类型均归类于不均质致密腺体型和极度致密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DB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MRI和DBT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RI、DBT术前评估乳腺病灶大小的准确度。结果: MRI、DBT对乳腺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1.4%、75.9%和89.7%、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8.617,P < 0.05或P < 0.01);MRI、DBT对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8.4%、95.1%和94.3%、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8、0.569,均P>0.05)。MRI、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60,P>0.05)。MRI、DBT诊断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3.3%、86.7%,特异度分别为68.3%、79.1%。DBT、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887、0.949,均P < 0.01)。结论: DBT简单易行,能较好地诊断致密腺体背景下乳腺的良恶性病变,尤其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与乳腺MRI相近。  相似文献   

13.
周景新 《当代医学》2021,27(2):121-123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改良根治术,研究组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术比较,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短期治疗效果,维护乳房外形完整性,还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云奇  胡文胜 《吉林医学》2011,32(25):5200-520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8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结果:85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88支导管异常,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47支,不规则充盈缺损25支,小条状充盈缺损8支,导管截断状改变18支。85例术前均经导管造影检出,其中8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准确率达95.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癌乳腺钼钯检查和临床扪诊的各自特点,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6年我院常规体检且经手术和病理穿刺证实为乳腺癌的28例患者,比较及分析临床扪诊与乳腺X线检查病变特征。结果28例乳腺癌患者,24例临床扪及包块,乳腺X线检查28例均有恶性征象,其中4例仅见钙化。结论乳腺X线检查优于临床扪诊,临床扪诊也是配合乳腺X线检查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对良性乳腺肿瘤做腺体切除后造成的乳房毁损、缺损及畸形应用植入假体即时隆乳。方法乳房下皱襞、乳晕切口切除肿瘤及腺体,胸大肌后间隙植入假体。结果术后随访对乳房外型和手感都较满意。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能改善乳房外形、避免乳房毁损、缺损及畸形造成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women with breast cys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breast cancer in women with breast cysts. DESIGN: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SETTING: Office surgical practice. PATIENTS: All 742 women referred to the practice with breast cysts diagnosed by means of aspiration or, occasionally, biopsy between 1969 and 1985.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number of years between diagnosis of breast cyst and diagnosis of cancer. The observed number of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as compared with the expected number, calculated from Ontario rates of breast cancer. RESULTS: Fifteen of the women died but did not have breast cancer. No follow-up information was available for five women. Another 38 were lost to follow-up; they did not have breast cancer at the last contact, after 2 to 17 years of follow-up. These patients were withdrawn from the study in the year in which they died or were last observed. By 1990, 34 (5%) of the women had breast cancer. The overall ratio of observed:expected cases of cancer was 3.0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09 to 4.28). Breast cancer developed after 7.5 years, but the average length of follow-up was only 10.1 years. Only 3.8% of 374 women after 10 years and 5.4% of 141 women after 15 years had breast cancer. CONCLUSION: Women who have a gross breast cyst are at moderately increas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which usually develops only after many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