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婷  张小琼  刘梅  王琴 《中国药房》2024,(5):623-628
骨代谢是指骨骼重塑过程中发生的分解合成代谢,其平衡由骨吸收和骨形成调控。这种平衡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各种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症、肾性骨病等。中药单体和复方在治疗骨代谢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Wnt信号通路包括依赖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经典Wnt信号通路和不依赖β-catenin的非经典Wnt信号通路,且2种通路均可通过调控骨形成和骨吸收来维持骨代谢平衡,对骨骼发育、骨量维持和骨重塑至关重要。近年来,多种中药单体(如芍药内酯苷、梓醇、淫羊藿苷)以及中药复方(如左归丸、益肾固骨方、杜仲健骨方等)被证实可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来修复骨损伤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基于此,本文总结了中药单体及复方干预Wnt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细胞因子和破骨细胞刺激滑膜组织增生、炎症反应、骨质破坏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在RA的致病因素中占据关键位置。本文对中药单体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及制剂、中药配伍,以及中医治疗通过调控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NF-κB受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RANK)/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信号通路干预RA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中药中的有效分子机制不同,但是可以起到调控信号通路的作用,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破骨细胞分化,从而防治RA,为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在治疗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优势和潜力。笔者对中药单体成分及复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发现内脂素A、葛根素等可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续骨丹、固本增骨方等可通过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黄芩苷、牛膝多糖等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芹菜素、三七皂苷等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蛋白/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护骨因子(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活血接骨复方胶囊、健骨颗粒等可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淫羊藿苷等可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桃红四物汤、藏红花素等可通过激活Hippo信号通路,酸枣仁皂苷A、蛇床子素等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MMBD的文献,分别从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可通过某些靶点及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获得治疗MMBD的作用,包括调控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OPG/RANKL/RANK)信号通路,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Runt相关转录因子2(SIRT1/RUNX2)信号通路,调控Wnt/β-联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白细胞介素6/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IL-6/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AKT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信号通路,靶向泛素样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域1(UHRF1),抑制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转录,抑制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端粒酶逆转录酶(MYC/TERT)信号通路。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复方可...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分为2种亚型,即Ⅰ型和Ⅱ型。Ⅰ型又称绝经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型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中,大部分是骨吸收抑制剂,通过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如雌激素)或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如双膦酸盐)来抑制骨的吸收,防止骨量过多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方法 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骨质疏松症”“中医药”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分别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中医药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结果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现阶段关于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较广泛,组方中应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熟地黄、淫羊藿、黄芪、骨碎补、补骨脂,其中大部分被证实可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或下游靶基因表达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结论 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研究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可为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和中药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潜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结合《中国药典》2020版筛选候选活性成分,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和删减得到最终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的作用靶点。通过权威数据库(Genecard、Drugbank、TTD)检索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0软件建立中药–成分–靶点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并将交集靶点导入至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并进行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护骨胶囊59个活性成分、78个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酪氨酸蛋白激酶3(MAPK3)、雌激素受体α(ESR1)等可能是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护骨胶囊主要通过细胞外空间、质膜、宿主细胞核等细胞组分参与细胞生存、生长、分裂等众多生物学过程,继而与蛋白质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核受体活性、过渡金属离子结合、类固醇结合等分子功能,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地黄苦苷元、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阿魏酸和大豆苷元核心成分与TNF、VEGFA、SRC、MAPK3、ESR1核心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护骨胶囊中的地黄苦苷元、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阿魏酸和大豆苷元等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物质基础,能够作用于TNF、VEGFA、SRC、MAPK3、ESR1等多个靶点,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参与骨骼重塑、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分化、促进骨形成和抗炎作用,进而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膦酸盐新型骨吸收抑制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  刘丽娟 《中国药业》1999,8(2):41-42
正常骨结构及形态的保持,是靠破骨细胞进行骨溶解和成骨细胞诱导新骨形成来维持其动态平衡。目前,骨吸收抑制剂有类钙剂(Ga)、雌激素类、降钙素(Galeilonin)、异丙氧黄酮(ipriflavone)、活性D3如1,25-(OH)2D3和双磷酸盐等。其中双磷酸盐药物是80年代研究开发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剂,现已成功地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长期临床研究,证实了这类药物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是一类强有力的骨吸收抑制剂,在治疗骨质疏松症,Paget’s病,肿瘤相关性骨病变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其作用与…  相似文献   

9.
小檗碱作为一种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天然异喹啉生物碱,具有预防骨质疏松、抗炎、降血糖等多种生物功效且副作用小。小檗碱不仅可以通过激活经典成骨信号通路Wnt/β-catenin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有效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还可以通过干扰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与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之间的结合,进而影响下游的信号通路如MAPK、NF-κB等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再生。本文对小檗碱促进骨再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骨再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癌症有密切关系,抑制mTOR通路可以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许多mTOR抑制剂被开发用于癌症的治疗。一些中药活性成分如蒽醌类、生物碱类、萜类、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可以通过抑制mTOR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自噬、阻断细胞周期发挥抗肿瘤作用。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抑制mTOR通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明确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药抗骨质疏松症(OP)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开发新型抗OP药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骨质疏松”“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骨细胞”“作用机制”“Osteoporosis”“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Active ingredients”“Bone cell”“Mechanism of ac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于1980年3月-2020年8月期间发表的有关中药抗OP的相关文献,并在查阅《中国药典》、相关法规和参考书的基础上,对中药(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有效成分)抗OP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本文涉及的抗OP中药包括29种单味中药和7种中药复方,其中起药效作用的成分包括中药提取物(醇提物、水提物)、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挥发油等。中药治疗OP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增加其骨密度,同时改善临床症状。其主要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形成、调节信号通路3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发挥抗OP功效。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医学将OP纳入“骨痿”“骨枯”“骨极”等疾病范畴,中医药被用于治疗OP由来已久,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深入融合发展,基础研究发现多种温补肾阳类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态生成蛋白(BMP)/Smads、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PI3K/Akt/mTOR)等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以达到防治OP的目的,这有可能从分子机制上肯定了中医药治疗OP的科学性。该文综述杜仲、骨碎补等常见代表性温补肾阳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OP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OP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可能的物质基础,并分析淫羊藿抗骨质疏松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活性成分筛选、靶点预测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确定淫羊藿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特异性靶点,并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结果淫羊藿在TCMSP数据库中共检索到130个相应成分,根据OB和DL参数共筛选到23个入血活性成分,同时利用相关靶点预测技术,共获得101个预测靶点。通过对GEO芯片数据库的基因芯片进行二次挖掘分析,共获取124个明显的差异基因;在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共检索到356个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已知的相关靶点基因。利用cytoscape构建并合并活性成分及疾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221个关键基因;Clue GO富集分析显示,淫羊藿除与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关键节点涉及的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有关,还对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甲状腺素信号通路等同时进行调控。结论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直接参与骨重建的细胞分化,调节成骨、破骨代谢平衡,还通过全身其他系统,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来干预和影响骨微环境,与目前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吸收(破骨细胞介导)和骨形成(成骨细胞介导)的自然过程之间的失衡所致。目前多数药物旨在减少骨的再吸收率以纠正这种不平衡,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之间的关联被破坏,也可能引起新骨形成的减少。  相似文献   

15.
范鸣 《药学进展》2008,32(12):569-571
RANK即核因子kappa B受体活化因子,其配体也称为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配体,是破骨细胞引起骨再吸收(骨破坏)的关键介质,在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骨病中均有过量产生。Amen公司开发的新型抗RANK配体单克隆抗体denosumab在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矿物质密度(BMD)方面较目前黄金标准治疗药双膦酸盐如默克公司产品阿仑膦酸盐(Fosamax)更具疗效,与双膦酸盐相比,denosumab可在骨破坏进程的更早期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白介素6(IL6)为受体探讨中药单体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IL6受体的中药单体。通过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查询中药单体作用靶点对应的基因名,进而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化合物-靶点网络中化合物12个,关键化合物涉及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木犀草素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871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663个,细胞组成(CC)条目74个,分子功能(MF)条目134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25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IL6的通路共30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等12种中药单体与IL6、ACE2和SARS-CoV-2的亲和力与推荐用药相近。结论: 中药单体可以作用于IL6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有可能对COVID-19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老龄化社会急需解决的慢性骨科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丧失、骨微结构恶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槲皮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天然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槲皮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机制,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信号通路机制,以及雌激素信号途径改善骨质疏松。综述了槲皮素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希望为槲皮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9,(5):717-720
目的:综述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骨质疏松症机制""锶""骨细胞""雷奈酸锶""Osteoporosis""Strontium""Strontium Ranelat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及含锶的药物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78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包括结合钙离子敏感受体、上调转化生长因子水平、调节成骨相关标志物表达等促进骨细胞形成;调节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调节κB抑制蛋白α(IκBα)等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达成骨相关基因、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MSCs成骨分化;改善骨的微观结构,增强骨强度。临床常用含锶药物为雷奈酸锶,其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与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相比,雷奈酸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丹参滴丸的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Disgnet和TTD数据库检索心绞痛疾病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Metascape开放平台对复方丹参滴丸与心绞痛的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采用SYBYL2.1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对筛选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复方丹参滴丸中筛选出76种活性化合物,涉及500个潜在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成分靶点与心绞痛疾病靶点取交集,共获得457个交集靶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作用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共包含158个节点,其中重要的靶点有STAT3、TP53、AKT1、JUN、MAPK1、HSP90AA1等。复方丹参滴丸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积极调节细胞迁移等GO生物过程,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推测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潜在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筛选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复方祖帕糖浆(CZ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药靶点数据库(BANTMAN-TCM)和中药成分数据库(TCMIP)数据库信息筛选CZS的活性成分,CZS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得到CZS作用于COPD的潜在靶点。潜在靶点利用基因功能注释(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等方法进行富集分析,寻找CZS作用于COPD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CZS活性成分与COPD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得到77个潜在靶点,潜在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富集显著程度最高。结论 CZS的β谷甾醇、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豆甾醇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COPD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