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泰州市恙虫病流行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恙虫病流行区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知晓率、防恙螨叮咬措施采取的比例和恙虫病发病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目标人群对恙虫病传染源知晓率由11.5%提高到40.3%(χ2=27.60,P<0.001);传播途径知晓率由31.3%提高到66.4%(χ2= 30.76,P<0.001);感染发病季节知晓率由51.1%提高到79.8%(χ2= 22.50,P<0.001),采取“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防恙螨叮咬的比例由37.4%提高到76.5%(χ2= 38.62,P<0.001)。干预后社区人群恙虫病报告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了9.5%,对照社区发病率上升了26.4%。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有效提高了流行区居民恙虫病知识的知晓率、防护措施使用的比例,恙虫病发病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和行为,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4月,在昆山市城区,抽取2所公办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对335名幼儿园教师和852名入托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335名幼儿园教师和852名入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儿童家长为67.24%,幼儿园教师为85.73%(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儿童家长为86.25%,幼儿园教师为98.04%(P<0.01);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去医院就医者所占比例,儿童家长为93.19%,幼儿园教师为94.93%;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为新闻媒体者所占比例,儿童家长为76.53%,幼儿园教师为79.70%。[结论]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儿童家长不高,幼儿园教师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渔船民血防知识和行为的现状,评估血防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渔船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状况。结果渔船民血防知识知晓率由62.0%升为94.2%(χ2=575.23,P0.01)。粪便直排入水船只的比例由91.9%降为50.5%(χ2=85.47,P0.01)。愿意使用公厕和接受查病的渔船民比例分别由84%和33%升为97.7%(χ2=36.7,P0.01)和71.4%(χ2=96.92,P0.01)。结论血防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良好,渔船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大幅提高,但仍需要采取措施改变其排便入水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所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幼儿家长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折页等干预实验,对照组不采特殊干预方式,仅为学校正常的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1个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家长均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卫生行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时间、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51.77%、77.75%、52.81%和92.48%,对照组上述4项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9.90%、62.34%、36.66%和80.55%,经比较,两组人群间该4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1、24.36、22.35和23.17,P0.01);干预后人群对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3项知晓率分别从70.89%、66.74%和64.03%提高到79.00%、76.09%和77.75%(χ2分别为7.99、9.86和21.28,P0.01);干预组家长认为儿童不吃生冷食物的卫生行为形成率干预后提高到81.50%,与对照组相比(69.8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5.78,P0.01)。结论在幼儿园中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纠正幼儿卫生行为形成率的改变有较大改善。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作为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提升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改善饮食行为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民工小学的720名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择其中的2所学校作为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具体包括营养与专题讲座、营养知识征文、制作宣传册,另外2所学校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教育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7.6%提高到干预后的83.3%(x2=273.568,P<0.01),对营养健康的积极态度率由干预前的85.2%增加到干预后的99.1%(x2=49.677,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由干预前的60.7%增加到干预后的76.4%(x2=16.826,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民工小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饮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免疫规划建卡率影响因素,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免疫建卡率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接种知晓率、户籍、居住时间和年龄等是儿童免疫建卡率的影响因素,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总体知晓率为93.98%(905/963),未建卡儿童家长知晓率为23.58%(58/77),流动儿童建卡率低于本地儿童(χ2=9.08,P<0.01),本地居住时间<3个月儿童建卡率低于>3个月儿童(χ2=74.05,P<0.01),1~3周岁儿童建卡率低于其他年龄段儿童(χ2=8.11,P<0.01)。结论加强村级公共卫生网络队伍建设、完善流动儿童排摸工作机制、提高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持续做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是提高儿童免疫建卡率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国西部地区消除风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方法在5个西部省(直辖市)选择35个乡镇作为风疹相关健康教育的干预组,选择14个同类型乡镇作为对照组,选择两组儿童家长开展项目实施前后的基线和终期问卷调查,比较风疹和含风疹成分疫苗(Rubella containing vaccine, RCV)知晓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儿童家长终期、基线风疹知晓率分别为87.8%(1 586/1 806)、24.0%(434/1 809)(χ~2=1493.36,P0.01),RCV知晓率分别为86.3%(1 555/1 806)、16.3%(294/1 809)(χ~2=1 774.44,P0.01);对照组终期风疹、RCV知晓率分别为45.6%(271/715)、41.7%(248/715)(与干预组终期相比,χ~2=454.61,P0.01;χ~2=345.85,P0.01)。倾向于通过接种医生、临床医生、微信新媒体获得风疹相关知识的儿童家长分别占81.5%(4 018/4 930)、55.4%(2 729/4 930)、68.4%(3 372/4 930)。结论消除风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儿童家长的风疹和RCV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谢莹珊  沈宜  孙迪  隆霜  陈国庆  谷安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53-1454,1458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居民肿瘤预防健康教育近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城乡常住人口共1 211人,其中城市677人,占55.9%,农村534人,占44.1%。开展肿瘤预防健康知识演讲、知识竞赛、发放肿瘤预防宣传册和现场咨询等健康干预,并将讲座前、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城乡居民对肿瘤预防知识及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提高,肿瘤预防知识知晓率由47.4%上升到61.2%(χ2=44.43,P﹤0.01),恶性肿瘤早期症状知晓率由40.5%上升到54.6%(χ2=47.53,P﹤0.01),干预后对肿瘤防治的态度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健康教育可帮助城乡居民掌握基本的肿瘤预防知识,在近期内提高了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的水平,是预防肿瘤发生的一项投入小、收益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知识方面的认识,提高接种率。方法以250名家长为对象,对其进行预防接种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预防接种方面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家长对预防接种方面的知识平均知晓率从16.8%上升到73.1%(前后比较,p<0.01);实际接种率由71.3%提高到90%(P<0.01)。干预前后不同学历的家长知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家长开展预防接种方面的知识教育干预后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结论对儿童家长开展计划免疫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后成效显著,但要在教育形式和内容方面大力创新,调动儿童家长积极参与,同时设计个性化教育方案,加强不易理解知识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预防接种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300名0~2周岁儿童家长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回答准确率77.87%,总体知晓率60.00%;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人均得分(20.57±2.10)分,得分率82.95%;预防接种行为评分人均(24.18±1.96)分,得分率86.37%。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越高,预防接种态度及依从性越好;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母亲父亲其他人群(χ~2=28.429,P0.01),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χ~2=39.703,P0.01);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安全关注度较高。结论特定人群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宣传方式应注重针对性和多样性;疫苗接种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应加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2006年.在泰安市泰山区抽取财源办事处七里铺社区.对全部18岁以上居民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进行有关膳食结构与行为生活方式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人群有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对象干预前后,对健康四大基石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4.25%、73.78%(P〈0.01),对13种一般健康知识与常见不良行为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28.45%、72.62%(P〈0.01),对10种常见病危害性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2.89%、70.60%(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健康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性心理教育现状及评价相应的幼儿性心理教育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福田区3所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PRECEDE—PROCEED模式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性心理问题及家长、教师对儿童性心理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采取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传册、座谈等方式进行9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家长和教师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和儿童性行为的变化。结果共调查514名家长和102名教师,干预前,69.65%的家长和85.29%的教师不知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43.00%的家长及27.45%的教师认为应从3~5岁开始性教育;40.55%的家长及3.92%教师表示进行过有意识的早期性教育;在家中观察到不同程度性相关行为的儿童占61.09%。干预后,家长和老师对开展早期性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所改善,其中有意识进行性教育的比例分别提高到59.84%和50.46%(均P〈0.01);在家庭表现出性相关行为的儿童比例减少,为34.59%(P〈0.01)。结论深圳市福田区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早期性教育的认知不足,对家长和老师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家长和老师对早期性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需求状况,评价对他们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7年,在泰安市抽取泰山区神龙技校学生69名,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干预与评价。[结果]调查69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2.05%,干预后为86.68%(P〈0.01)。干预前知晓率较高的(主要传播途径等)和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认为对HIV感染者的身份应保密的、认为应允许HIV感染者继续工作的、认为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人,干预后多于干预前(P〈0.01或P〈0.05);如果朋友或亲人得了艾滋病会关心帮助的,干预前66人,干预后68人(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提高农民工技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变有关态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儿童监护人扩大免疫规划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播策略、开发传播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玛纳斯县11个乡镇78个行政村387名儿童监护人,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0.56%,计划免疫五苗知晓率为79.50%。扩大免疫规划新增四苗知晓率为55.30%;农区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知晓率高于牧区(P〈0.01)。影响监护人信念和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不了解打预防针的好处、不了解免疫规划扩大的疫苗是否免费和部分接种点太远。结论儿童监护人扩大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是影响监护人信念和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最终会影响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大众营养健康教育需求为导向开展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有效开展大众营养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不同层次的调查对象,了解大众营养知识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健康教育内容及教育效果干预前后评价问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吃鱼有益健康、鸡蛋含胆固醇高、可补铁食物、可补钙食物、吃粗粮与脚气病的关系、可补锌食物6个知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得到营养师指导2个态度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搭配营养、调整晚餐2个行为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93和10.97,P<0.01)。自愿参与率达到96.0%,满意率达到99.6%。结论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采取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后,民营企业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变化,为制定企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慈溪市2家民营企业,按车间分层,每个车间各随机抽取200名外来务工者为调查对象。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为期1年的企业健康政策、支持性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等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分别对调查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病知识、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卫生防护、职业体检、相关法律法规等。[结果]外来务工者正确理解职业病概念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0.25%上升至干预后的90.71%(P〈0.05);职业卫生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1.47%上升至干预后的86.38%(P〈0.05);初中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者的职业卫生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9.41%上升至干预后的85.93%(P〈0.05)。[结论]企业制订职业健康政策是开展外来务工者防治职业危害的关键,加强教育和培训是重要手段,安全例会前的10分钟健康教育和人际传播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高校女生原发性痛经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理论在高校女生原发性痛经护理中运用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将749名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制统一调查表,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和实施健康教育3个月后对女生痛经发生情况和认知改变情况进行调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为50.3%(749/1488)。实施健康教育后,干预组轻度、中度痛经分别下降了21.0%、12.9%,原发性痛经知识知晓率由33.4%提高到74.O%(X2=15.710,P〈0.01),态度持有率由38.O%提高到67.3%(X2=8.010,P〈0.01),行为形成率由50.5%提高到73.4%(X2=4.301,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女生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态度,纠正不良行为,缓解原发性痛经症状和降低痛经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广茹  陈晓艳  刘烨  柴囡 《职业与健康》2013,(19):2558-2560
目的探讨唐山市路北区社区内儿童家长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8月份路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241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在接种日进行常规教育,干预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儿童1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结果干预组儿童家长对疫苗预防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接种疫苗的禁忌证、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9%、63.64%、64.46%、71.90%、77.69%,均高于对照组的39.17%、42.50%、29.17%、35.83%、32.50%,均P〈0.01。对社区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率为98.35%,高于对照组的90.83%(X2=6.67,P〈0.01);儿童I类疫苗合格接种率95.86%-99.17%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5.04%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除卡介苗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和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儿童I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在校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知识来源渠道以及性观念和性态度,为学校加强在校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卫生分院1 40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为(10.74±6.21)-(16.86±6.36),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学生在性态度和性观念方面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现状不容乐观,性态度较开放,对性知识的需求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28所中学的9138高中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有67.28%学生从学校接受过有关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8.01%,有53.73%的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不歧视态度,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持不歧视态度有统计学差异(χ^2=7.45,P〈0.05),有4.80%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其中职业高中达到8.68%,高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性行为发生率都有随年级升高而逐步上升的趋势(χ^2=25.79,P〈0.01)。结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与性行为的发生成反比,应该在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相关态度与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