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长印  董振芳 《山东医药》2006,46(11):68-69
1 肿瘤胚胎抗原性标志物 主要指甲胎蛋白(AFP)、卵黄囊瘤(内胚窦瘤)患者血清AFP含量极高。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为混合型,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及混合性无性细胞瘤因含有卵黄囊成分故可产生AFP。  相似文献   

2.
年轻妇女卵巢肿瘤155例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50031)刘云颜1974~1983年,我院收治35岁以下卵巢肿瘤患者155例,其中良性137例、恶性18例。18例恶性卵巢瘤中,上皮性癌12例,生殖细胞瘤、性索间质肿瘤、转移癌各2例。患者最小年龄14岁...  相似文献   

3.
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卵巢和睾丸,纵隔是其在性腺以外、特别是沿着人体中线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之一。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类肿瘤、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以前者多见。1992~2005年,我们共收治37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1997年3月-2007年3月间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常见症状为颅内高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复视、尿崩症等。常见发病部位主要为鞍区和鞍上区、松果体区等幕上中线深部结构。全脑或全中枢放疗疗效满意。认为颅内生殖细胞瘤多在鞍区和松果体区,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和视力障碍,颅内穿刺活检是最理想的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结合诊断性放疗是目前较满意、较常见的诊断方法。全脑或全中枢放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32例经病理诊断为卵巢粒层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年龄最小3岁,最大70岁,发生干一侧卵巢29例,双侧3例。肿瘤〈5cm者4例,5~10cm者23例,〉10cm者5例。高分化16例(50%);中分化9例(28%);低分化7例(22%)。免疫组织化学:CD99(+),Calretinin(+),Vim(+),EMA(-),CEA(-),CK(-)。结论 卵巢粒层细胞瘤属于性索间质肿瘤,为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病人大多数为生育期和绝经期妇女,多以盆腔包块及内分泌紊乱症状就诊,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197例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6~2005年所有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7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良性嗜铬细胞瘤184例,恶性13例;肾上腺原发肿瘤17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24例,多发内分泌腺瘤(MEN)Ⅱ(嗜铬细胞瘤伴甲状腺髓样癌)2例。结论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肿瘤中各成分漏诊、误诊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36例确诊为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发病年龄为6~63岁,中位年龄22.4岁。所有肿瘤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殖细胞肿瘤成分。其中13例漏诊卵黄囊瘤成分,2例漏诊无性细胞瘤成分,1例漏诊绒癌成分,漏诊率达44.4%; 1例误诊为透明细胞癌。结论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存在多种肿瘤成分,各成分比例不同,生长方式也不同,不同类型生殖细胞肿瘤在处理方式和预后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SLCT,既往称卵巢男性母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较为罕见的一种肿瘤,其发生率占卵巢肿瘤的0.2%~0.5%[1].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l例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此种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对其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对1993—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30例,女性15例;发病部位鞍区19例(42.2%),松果体区13例(28.9%),其他部位13例(28.9%)。临床表现颅内高压症状(53%)、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40%)、尿崩症(38%)、垂体前叶功能减退(27%)。影像学检查CT显示病变呈类圆形略高或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显示长T1长T2或等T1等T2异常信号影,多数病变增强后明显强化。6例检查血清和脑脊液,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增高4例,其中2例脑脊液β-hCG也增高。诊断经手术或脑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确诊12例,经诊断性放疗确诊11例,其余诊断均根据影像结果及临床表现。治疗11例行肿瘤部分或全部切除术;9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行脑室分流术;多数患者行放疗,其中3例联合化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多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在鞍区和松果体区,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和视力障碍,影像学检查有显著意义,血浆和脑脊液β-hCG测定有助于诊断,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压迫症状明显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卵巢颗粒细胞瘤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暄 《山东医药》2000,40(18):32-33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常伴有阴道流血或闭经 ,并有晚期复发的特点。 1 982年~ 1 996年 ,我院共收治卵巢颗粒细胞细胞瘤 45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5例患者的年龄为 1 4~ 76岁 ,平均 44.6岁 ;初治 32例 ,复发 1 3例。初治者 32例按 FIGO标准分期 , A1 8例、 C4例、 期 3例 , 期 7例。本组初治者中绝经 1 7例 ,不规则流血 1 3例 ,1 5例生育期妇女中月经不规则 8例 ,闭经 3例 ,闭经年龄分别为 40岁、44岁、45岁 ,闭经时间为 2~ 6年。自己摸到腹部包块 2 2例 ,腹痛腹胀 1 7例。肿瘤最大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1993-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30例,女性15例;发病部位:鞍区19例(42.2%),松果体区13例(28.9%),其他部位13例(28.9%)。临床表现:颅内高压症状(53%)、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40%)、尿崩症(38%)、垂体前叶功能减退(27%)。影像学检查:CT显示病变呈类圆形略高或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显示长T1长T2或等T1等T2异常信号影,多数病变增强后明显强化。6例检查血清和脑脊液,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增高4例,其中2例脑脊液β-hCG也增高。诊断:经手术或脑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确诊12例,经诊断性放疗确诊11例,其余诊断均根据影像结果及临床表现。治疗:11例行肿瘤部分或全部切除术;9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行脑室分流术;多数患者行放疗,其中3例联合化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颅内生殖细胞瘤多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在鞍区和松果体区,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和视力障碍,影像学检查有显著意义,血浆和脑脊液β-hCG测定有助于诊断,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压迫症状明显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翰博  孟慧林  于成娥 《山东医药》2008,48(30):112-112
肾上腺无功能瘤指因非肾上腺疾病而行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的肾上腺肿瘤,多数为无功能的良性肿瘤,部分为恶性或具有恶性潜能。常见类型主要包括:①肾上腺皮质来源疾病,包括腺瘤、结节样增生、癌等;②肾上腺髓质来源疾病,包括嗜铬细胞瘤、神经节瘤、成神经节细胞瘤等;③其他少见肿瘤,如淋巴瘤、错构瘤、畸胎瘤、纤维瘤、髓脂瘤等;④囊肿、假性囊肿、血肿、肉芽肿等;⑤肾上腺转移癌等。  相似文献   

13.
Guo QH  Zang L  Mu YM  Gu WJ  Wang XL  Yang GQ  Lü ZH  Ba JM  Dou JT  Lu JM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0):851-854
目的 了解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在颅内生殖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31例测定脑脊液HCG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分析脑脊液HCG的影响因素以及与临床表现和肿瘤部位、大小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脑脊液HCG 0.17~5316.98IU/L,中位数3.44 IU/L,脑脊液与血清HCG比值1.64~587.00,中位数4.97.以不同切点计算诊断敏感性,当脑脊液HCG从0.60 IU/L减少为0.50 IU/L时,敏感性从80.6%上升为90.3%,当比值从1.8到1.7时,诊断敏感性由83.9%提高到93.5%.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脑脊液HCG水平最高,其次为基底节区,鞍区病变HCG水平最低,但不同病变区域脑脊液与血清HCG比值类似.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G(r=0.886,P=0.0001)、肿瘤大小(r=0.748,P=0.0211)与脑脊液HCG水平呈正相关,而病程、年龄、性别与之不相关.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脑脊液和血清HCG明显下降.结论 脑脊液HCG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早期诊治中有重要价值,脑脊液HCG在0.50IU/L以上、与血清HCG比值在1.7以上高度提示颅内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继发于胃肠道癌的卵巢转移性癌称作Krukenberg瘤,而表现为Krukenberg瘤的胰腺癌卵巢转移病例尚属罕见,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Krukenberg瘤的胰腺癌卵巢转移病例.  相似文献   

15.
卵巢早衰病因复杂,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和生育的疾病之一,其治疗难度较大,除传统的激素替代方法,又提出了诱发排卵、辅助生殖、保存卵巢功能、卵巢异体移植、免疫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2例Krukenberg瘤临床资料。结果Krukenberg瘤多发于中年女性,双侧卵巢受累多见(10/12)。原发病灶多为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肿瘤分期多为中晚期(Ⅲ、Ⅳ期胃癌6例,DukesC、D期大肠癌6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短,不超过2年。结论Krukenberg瘤多发生于低分化的中晚期胃肠癌转移,其临床症状往往比胃肠原发灶更为突出,呙而易于误诊或漏诊,因此,发现卵巢肿瘤应注意排除转移癌可能,确诊卵巢转移癌应常规行胃肠道检查排除Krukenberg瘤,治疗首选手术,常规切除原发胃肠病灶及子宫双附件并术后化疗。但疗效不甚满意,生存期不到2年。  相似文献   

17.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病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界性卵巢肿瘤(BOT)又称为低度潜在恶性肿瘤,在组织学上界于良性及恶性之间,无肿瘤细胞间质浸润,但有恶性细胞的特点。1973年,WHO将卵巢交界性肿瘤列入卵巢肿瘤的分类,成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且仅限于上皮性肿瘤。现将其发病因素总结如下。1 生殖因素1.1 妊娠次数 妊娠对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且随生育次数的增多,其保护作用增加。Harlow和Riman报道,生育≥3次者与未生育妇女比较,发生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危险性可减少60%左右。1.2 首次生育年龄Parazzini等的研究资料表明,初次生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于松果体区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并随访观察预后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中显微手术9例,穿刺活检4例,脑室镜下活检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实验性放射治疗4例。死亡2例,19例随访6个月~15年,生活自理、轻残者8例,中残者4例,重残者1例,失访者6例。 结论松果体区肿瘤应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是否合并脑积水而决定治疗方式:生殖细胞瘤者尽快选择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儿童生殖细胞瘤者建议先行化学治疗后再行低剂量的放射治疗,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应解除脑积水症状后再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9.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通用的化疗方案是VAC、PVB、BEP。VAC方案中的更生霉素在国内购买困难。PVB和BEP方案中的药物价格昂贵,并且在限量内无法完成足够疗程。1985年以来我们选用VCR(长春新碱)、CTX(环磷酰胺)、DDP(顺铂)三种药物设计了VPC方案治疗21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的年龄为9~43岁,平均20.5岁。其中无性细胞瘤12例,内胚窦瘤4例,原发性绒癌1例,未成熟畸胎瘤4例。期12例,期6例,期3例。13例行根治性手术,5例保留健侧卵巢,3例保留子宫和健侧附件。手术均基本切净。术后随诊20例,1例失访(以死亡计)…  相似文献   

20.
Wang XL  Li CJ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4):307-3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发病的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2000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青少年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8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16.1岁(10~20岁).临床症状与体征多表现为一侧肢体偏瘫,伴失语和智能障碍.头颅CT表现为基底节区病灶呈高密度或钙化,头颅MRI表现为长T1、T2异常信号,常伴有病灶侧脑萎缩,病灶囊性变和(或)出血.2例头颅磁共振波谱(MRS)表现为病灶部位N-乙酰天门冬氨酸降低,胆碱峰增高.2例腰穿检查示脑脊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结论 青少年男性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MRI和MRS检查,结合血和脑脊液HCG升高等综合多种临床资料可早期诊断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arly diagnosis of germinoma originating from the basal ganglia (BG) and thalamus during juvenile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with the clinical cases of germinomas in BG and thalamus from 2000 to 2009. The symptoms, signs, neuroimaging,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indings were analyzed and related literature were reviewed. Results Eight patents were collected. The main symptoms were hemiplegia, associated with aphasia and/or impaired cognition. Brain CT showed high density and calcification. Abnormal T1 and T2 signal were found in brain MRI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ipsilateral hemisphere atrophy. MRS showed increased choline and decreased N-acetylaspartate level. Elevated CS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level were found in two of them.Conclusions Germinoma in BG and thalamus predominates in a boy. The neuroimaging features are very informative for early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