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目前活检猴感染结核病的检疫方法只有结核菌素试验。由于检测方法的单一性,结核菌素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低,给灵长类结核病的管理带来困难。为此,开展了猴结核病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胞浆蛋白、结核菌素、Trehalose 6,6-’dimycolate(TDM)分别作为抗原建立猴结核病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检测了28份自然感染血清和121份阴性血清,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根据三种抗原对标本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比较。胞浆蛋白、结核菌素、TDM三种抗原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9.3%、75%与64.3%;特异度分别为93.4%、95.9%与88.4%。ROC曲线下面积都大于0.5(P<0.01)。结论表明三种抗原能用于抗猴结核病的ELISA检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中,胞浆蛋白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是猴结核病血清抗体检测较好的一种抗原。  相似文献   

2.
目前非人灵长类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单一,给饲养和管理带来影响。通过总结和讨论人的结核病诊断技术,结合非人灵长类的实际情况,指出在结核病检疫中,虽然结核菌素是经典的早期诊断的方法,但血清抗体的检测是结核菌素试验的有效辅助手段,尤其对无反应猴群的结核病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IFNγ的检测有望替代结核菌素试验,实现体外检测结核病。传统的结核菌培养技术时间长,假阴性多,污染率高,给猴的结核病的确诊带来困难。原位PCR技术,能加快诊断速度,提高检出率,特别有利于对小病灶区的病源诊断。虽然目前该技术还不能替代细菌学诊断技术,但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将有利于提高非人灵长类的结核病的病源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结核分枝杆菌(MTB)接种猕猴肺部,建立结核病模型。方法:分别用不同菌量的MTBH37Rv株,Erdman株和临床耐药株、经纤维支气管镜接种实验猴右肺下叶,在规定的时间,观察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线表现、肺部病理学改变和肺组织细菌载量。结果:所有感染猕猴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呈阳性,胸部X线呈现结核样改变,病理解剖显示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显微镜下肺组织中可见特征性的结核结节,肺组织中均培养出了数量不等的结核分枝杆菌。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将一定量的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实验猕猴的右肺能成功建立结核病实验猴模型,该方法能为结核疫苗和药物疗效评价平台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结核菌素试验对小儿肺结核诊断的临床观察(附3000例报告)范淑文(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2年1月至1992年12月对门诊及住院可疑小儿结核病人做结核菌素试验,在小儿结核病诊断中应用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结核菌素皮内试验。一般常用抗原制品为旧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各种类型的儿童结核病30例,即旧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和阴性者各15例,与健康儿对照组17人比较,观察体外PPD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如下: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组为19.74±7.93;阴性组为16.23±4.23;健康儿对照组为2.58±2.01。前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提示体外PPD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结核病患儿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驻宁夏地区部队干部、战士的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情况,我们对84606部队进行了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该部队的2,197名干部和战士无选择地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1∶2000旧结核菌素稀释液,采用Mantoux法于左前臂屈侧中部皮內注入0.1毫升(即5个结核菌素单位),72小时后判定结果。注射局部无反应或反应直径≤4毫米者为阴性,硬结5—19毫米者为阳性,硬结≥20毫米或有水泡、坏死、淋巴管  相似文献   

7.
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发现和切断结核病传染源,而结核病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检出已受结核感染人群的方法为结核菌素试验。我们自2002年3月~7月间在我院呼吸科先后进行了80例病人的结核菌素试验,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以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确诊儿童结核病尤其是原发综合征是不易的,因为从洗胃液和喉拭子中也只有2.2%的结核杆菌检出率。所以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对于诊断儿童结核病均是必要的。在各种诊断方法中,结核菌素试验具  相似文献   

9.
结核抗体检测及结核菌素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3种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方法及结核菌素试验在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3种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及结核菌素(PPD)试验同时对100名肺结核、48名肺外结核及50名健康人群进行检测。结果 4种检测方法中任一项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判为结核时,任2种或3种血清学检测结果特异度均高于90%;任何血清学检测与PPD试验联合时特异度均低于50%。4种方法均阳性才判为结核时,除试剂盒3外其余各种联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均低于50%,而特异度高达100%。结论 4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使结核病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得到提高,但要注意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91年2月,我们在总后卫生部和军区卫生部结核病防治队的大力支持下,对1654名新入伍的战士进行了结核菌素(OT)试验,阴性者给予接种卡介苗,现将调查报告结果如下:方法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我市将结核病筛查纳入了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常规检查.对入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学生进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结核患者给予免费治疗管理,单纯结核菌素强阳性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1];同时为掌握结核病在校园的动态变化和防治效果,我们对往届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未进行预防治疗的在校生每年进行X线胸片复检.  相似文献   

12.
一、诊断 妊娠期某些生理反应可能掩盖合并结核病后的一些症状和体征,因而诊断本病要依靠客观检查,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仅用于检测结核杆菌感染而非检测结核菌存在.  相似文献   

13.
苗香莲 《中原医刊》2006,33(4):64-64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发现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目前检出已受结核感染人群的主要方法为结核菌素试验。除新生儿外接种卡介苗前亦须做结核菌素试验。我院自2003年9月~2005年9月,共为农村自愿要求接种卡介苗的健康人做结核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做好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流行、传播,我们对近两届新入校学生共soo名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普查。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互临床资料1.】对象均为刚入校新生,共800名。1.2方法将1:2O00结核菌素稀释液0.lml,于前臂内侧作皮内注射。72h观察结果,注射部位硬结平均直径<smm者为阴性,>smm者为阳性。13结果80O名学生中,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137名,阳性率为17.1%。2讨论结核病为一种常见传染病,流行范围广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特异性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和对儿童预防…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东港市中学生结核菌感染状况,保护中学生身体健康,以及制定结核病防治措施,完成<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我们采用结核菌素试验方法,对东港市新入学中学生结核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与干扰素-γ释放试验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200例在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疑似结核感染患者,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与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分别检测200例患者,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与卡介苗接种和既往结核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试验方法阳性检出患者年龄、血液透析时间、有卡介苗疤痕人数、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GRA试验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TST试验(P<005);IGRA检出阳性率与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史均相关(P<005),TST检出阳性率与卡介苗接种史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结核病史不相关(P>005)。IGRA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优于TST。结论 相较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干扰素-γ释放试验检测血液透析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出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高,假阳性、假阴性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结核病的误诊原因。方法:综合分析13例患儿结核病误诊的临床资料,找出误诊原因。结果:13例儿童结核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消瘦等。结核菌素试验阳性6例,阴性4例。主要误诊为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等。结论:儿童结核病误诊主要原因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医生缺少对该病的警觉性,缺乏准确的病史和完整的体格检查,对影像学表现认识不够,不重视结核菌素试验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结核病是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之一,是怀孕病人及其亲属们极为关心的问题。现依据国外有关资料,简介有关妊娠肺结核的药物治疗问题。一、妊娠期结核病的诊断诊断本病主要依据客观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目前采用新结核菌素(PPD)进行皮试。妊娠本身并不影响 PPD 试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从南非引进普通狨猴和实验室人工繁殖饲养的狨猴进行传染病的检验,通过比较分析,以获得普通狨猴的传染性疾病的检疫指标.方法 对动物分别进行了血浆甲型肝炎病毒检测、肝脏B超检测、结核杆菌皮肤检测、肠道寄生虫检查、粪常规及肠道致病菌检查、皮肤及口腔疱疹病毒检测等.结果 所有待检狨猴均未出现甲肝、结核杆菌、肠道寄生虫致病菌、疱疹病毒的阳性感染.结论 经该传染病检验方法的检测,所有动物均未感染传染性疾病,且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作为普通狨猴的传染病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结核病的感染现状和免疫学检测方法为背景,具体分析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抗体检测法、抗原检测法、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检测等免疫学方法的原理、背景和国内外部分研究的进展以及优缺点,期待为结核病检测提供更丰富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