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刘胜  陆德铭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44-445
采用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指出该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主要作用在于纠正激素紊乱 ,并可进而抑制乳腺癌的产生。该法为治疗乳腺增生病并预防乳腺癌发生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2.
乳癖消Ⅰ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益气养阴、调摄冲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 12 0例与逍遥丸治疗 60例进行对照 ,结果表明 ,治疗组疼痛缓解 ,肿块消失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0 % (P <0 0 5 )。提示乳癖消Ⅰ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而安全。其作用机制益气养阴、调摄冲任能全方位调整内分泌。  相似文献   

3.
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非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多与情志变化和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是妇女常见病,尤以中青年妇女最为多见。根据研究资料发现,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更应引起注意。近年来我们采用疏肝理气,凋理冲任方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房疾病的第一大病症,其本质是雌、孕激素分泌紊乱,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使乳腺组织长期处于雌激素的不良刺激下而造成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主要症状是乳房疼痛,肿块伴月经失调、情志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门诊应用蒙药收治乳腺增生患4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从肝、脾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理论及治疗方法。方法:从冲任、气血与周期论治的多个角度对乳腺增生病进行肝脾论治,或疏肝理脾、调畅气血,或调肝养脾、调摄冲任,或随周期不同调补分治。结果: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中医生理、病理等多角度对本病进行分析,认为冲任失调与气郁痰阻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病变虽涉及肝、脾、肾三脏,但又以肝、脾失调为主要病理基础。结论:从肝脾论治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马朝群 《中医研究》2008,21(12):54-57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乳房肿块和乳房胀痛是其两大主要症状,症状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的以乳腺不同程度增生为主的病变,与卵巢内分泌失调有关,即黄体功能相对不足而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致乳腺在经期过度增生,月经后复原不全,从而导致乳腺导管、小叶或周围结缔组织细胞增生。其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循经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30%-50%,占乳腺疾病的3/4。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所致。该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目前西医除采用激素及手术治疗外,无特殊性治疗,而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大,长期服药对身体不利且停药后易复发,手术治疗又难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陆德铭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陆德铭教授运用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治则、用药,以及从现代医学角度调摄冲任法对激素紊乱的调整作用,并举出典型病例一则以表明其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1)。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乳房肿块和经前期乳房胀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故血中激素水平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调表现(2)。1991年9月~1993年1月,我们采用调摄冲任中药乳宁冲剂纠正患者黄体期血中激素失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35例患者均为女性,05年内未曾服用过激素类制剂,参照文献(3)制订如下诊断标准:(1)主诉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常于经前期加剧;(2)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一个…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随着月经周期或情绪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乳腺组织对内分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虽然中医古代文献对乳腺增生病早有详细的记载和论述,当代医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乳腺增生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和探讨,但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依然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具体的发病机理及标本虚实的认识上仍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为育龄期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多为情志因素所致肝郁气滞,痰湿内蕴,气血凝滞,瘀血痰浊互结,聚于乳络为病.马宏博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以肝为枢,"木郁达之",标本兼治,临床用药注重疏肝理气兼以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之品,而收显效.  相似文献   

12.
乳腺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乳腺疾病主要以乳腺肿瘤、乳腺炎、乳腺增生三类疾病发病率居多。西医治疗乳腺疾病强调以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为主。手术、放疗对机体的损伤大,术后瘢痕严重影响美观。放疗的毒副作用更是让大多数患者痛苦,难以忍受。而中医讲究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在治疗乳腺疾病中更注重"调整阴阳气血平衡"。  相似文献   

13.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中高度复发转移危险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7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分层队列研究法分为治疗组(11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西医常规规范化治疗,术后半年内开始服用中药"乳癌术后方"。随访乳腺癌术后3年,观察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2%(99/111)、53.0%(35/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危险度患者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8%(68/71)、56.8%(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危险度患者中,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5%(31/40)、48.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ER阴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29/36)、50.0%(13/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ER阳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3%(70/75)、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ER阴性、阳性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Her-2/neu阴性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1%(82/89)、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Her-2/neu阳性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9%(11/15)、2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癌术后方"能延长乳腺癌术后患者3年内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中药穴位敷贴与口服"乳癖消"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敷贴乳房阿是穴、神阙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乳癖消"中成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肿块、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变化、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乳房疼痛缓解、增生肿块缩小及分布减少(彩超检测下)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RADS分级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能够消除或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及分布范围,降低BI-RADY分级,提高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腺病、乳腺结构不良症,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的体会。方法:分析19例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7例患者实行改良根治手术,其中5例患者实行肿瘤下方胸肌部分剔除手术,1例患者实行全乳腺切除术,1例实行了区段切除保乳手术。手术后有16例患者化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治疗,对这些患者随访,改良根治手术加中西医联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生存率明显优于其他患者。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是理想的手术,手术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为女性乳房多发疾病,其病情缠绵难愈,近年来中药外用治疗效果肯定,同时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病程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从近10年的相关文献看,中药外用的传统形式包括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等,依托于现代技术的有巴布剂、凝胶膏剂、橡胶膏剂、离子导入等。中药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的机制主要有调节内分泌代谢和激素受体水平、改善乳腺组织形态、影响自由基、调控基因等。参考文献61篇。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乳腺增生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现乳腺增生模型有根据内分泌激素失调引起的病因性动物模型,也有针对症状设计的动物模型。基于对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为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中国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我国是乳腺癌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中医理论防治乳腺癌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实践运用辨证、辨病、辨体质相结合的“三辨”理论治疗乳腺癌,从多方位全面收集疾病的有关信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综合判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