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重度黄疸肝炎13例,经与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的21例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34侧重度黄疸肝炎,血清胆红素(SB)均>171μmol/L(201.47~392.58μmol/L),  相似文献   

2.
中医中药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各型急性肝炎轻、中度黄疸(TBil<171μmol/L)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或某些西药治疗,可获良效。但对重度黄疸型肝炎,尤其是慢性重度黄疸型肝炎,虽有多种西药及血浆交换、肝移植等疗法,但疗效并不理想。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为例,用于治黄已50余年,退黄显效率约56%,动物试验证实,有33%的病例用药后黄疸反而加深。有效病例副作用严重,黄疸反跳率高;清热利湿中药对血热血瘀型重度黄疸肝炎,退黄有效率仅28%,重度黄疸肝炎,黄疸持久不退或进行性加深,可发生液化性或凝固性  相似文献   

3.
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8年5月~1999年10月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36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且均有重度淤胆,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随机分为腺苷蛋氨酸治疗组与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TBil198~520μmol/L,平均385±130.26μmol/L;对照组TBil208~510μmol/L,平均344.21±136.20μmol/L。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分别为45~210U/L与38~230U/L,平均183.43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选例标准;①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肝炎诊断标准。②胆红质>171μmol/L。 二、一般资料:本文全部为住院患者,平均年龄39.55±14.01(4~69)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5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慢性重症肝炎18例。行肝穿病理确诊6例,经腹腔镜确诊1例。 三、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血清胆红质均在171μmol/L以上,最高744.6μmol/L,其中>400μmol/L9例;>300μmol/L8例;>200μmol/L13例,>171μmol/L14例;血清ALT最高者1779.3u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仅对肝前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总结。1黄疸的定义黄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巩膜、黏膜和皮肤黄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1μmol/L(0.1~1mg/d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 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 mg/dl)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重度淤胆性肝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无效的68例急性重度淤胆性肝病急性患者,给予甲泼尼龙1 mg/(kg·d),3 d后减量至0.5 mg/(kg·d),使用1周。对激素敏感者,改用泼尼松0.5 mg/(kg·d)口服。观察激素敏感者治疗1周、2周的总胆红素(TBil)变化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激素敏感率、激素抵抗率分别为86.8%和13.2%。激素敏感者59例,治疗前TBil为(232.7±98.2)μmol/L,治疗1周为(156.3±71.6)μmol/L、2周为(94.4±41.7)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显著(t=2.14、P=0.021;t=4.36、P=0.004)。结论糖皮质激素对急性重度淤胆性肝病的早期退黄(黄疸下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强力宁与自拟中药方“活血退黄汤”治疗急性肝炎重度黄疸2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28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在19~35岁者17例,36~62岁者11例。28例中,HBsAg阳性17例;抗HAV-IgM阳性7例;二者同时阳性4例。血清总胆红素在171μmol/L~200μmol/L之间者21例;201μmol/L~250μmol/L之间者5例;251μmol/L~300μmol/L之间者2例。全部病例中,诉纳减28例,腹胀28例,发热10例,皮肤痒4例,大便灰白1例,肝肿大20例,脾肿大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654-2对肝炎重度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重度黄疸的肝炎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在同样基础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654-2治疗,B组仅用基础治疗。结果:A组乏力、纳差改善及尿色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3.5±1.1)d、(3.2±0.9)d及(4.1±1.5)d,B组为(8.5±1.6)d、(8.2±1.4)d及(9.1±1.7)d(P<0.01)。治疗1W,TBil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至(128.75±76.54)μmol/L和(181.34±54.62)μmol/L(P<0.01);治疗后ALT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至(63.7±47.7)IU/L和(98.2±44.6)IU/L(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654-2治疗肝炎的高度黄疸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9岁,因“渐进性无痛性黄疸10余天”于2020年8月13日收入本院肝胆外科。入院查体: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可扪及增大胆囊,内张力较高。实验室检查:ALT 191.8 U/L,AST 335.4 U/L,TBil 209.1μmol/L,DBil105.3μmol/L,IBil 103.8μmol/L,GGT 993.7 U/L,CA19-996.0 U/L,AFP及CA125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上腹部增强CT检查可见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交界区偏心性增厚伴近端胆管扩张,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a)。  相似文献   

10.
赤黄汤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赤黄汤治疗63例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共12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病例选自本院1999年10月-2001年12月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肝炎会议标准,诊断为重度黄疸肝炎(血清胆红素≥171μmol/L),不具备重型肝炎的其他指标.所有病例均经B超检查,排除肝外梗阻性黄疸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其中男87例,女3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7岁,平均27.8岁;甲型肝炎18例,乙型肝炎93例,混合感染9例.治疗组63例,对照组57例,两组病情相似,血清胆红素≥170μmol/L,ALT在200U/L以上.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有乏力、恶心、呕吐、厌油、纳差、尿黄及肝区不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肝炎重度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重度黄疸肝炎患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B组未用激素治疗。结果:A组乏力、纳差改善及尿色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3.5±1.1天、3.2±0.9天及4.1±1.5天,B组为8.5±1.6天、8.2±1.4天及9.1±1.7天(P<0.01)。治疗后1周TBil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至128.75±76.54μmol/L和181.34±54.62μmol/L(P<0.01);治疗后ALT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至63.7±47.7U/L和98.2±4.6U/L(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有较好的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退黄汤治疗重度黄疸肝炎10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了进一步验证中药退黄汤对重度黄疸肝炎退黄降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各型重度黄疸肝炎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的196个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口服退黄汤100例与对照组西药96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黄疸消退96例,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9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黄疸消退48例,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60例,总有效率为5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退黄汤对重度黄疸肝炎退黄降酶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黄疸肝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①病例选择:重度黄疸肝炎25例(胆红素171~629μmol/L),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3例,淤胆型肝炎3例,慢性重度肝炎5例,活动性肝硬变4例。②中医治疗:以茵陈、鸡骨草、田基黄、赤芍、丹参、茯苓、白术、陈皮、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为基本方,重用茵陈、赤芍、丹参(均为30~40g),随证加减。③西医治疗:甘利欣、肝安、能量合剂静脉滴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C口服。6周为1个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胱抑素C(CysC)在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新生儿128例,根据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为轻度黄疸组(256.5μmol/LTBIL≥221μmol/L)76例和中重度黄疸组(TBIL≥256.5μmol/L)52例,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新生儿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 Cr)、CysC、β2-MG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儿TBIL、BUN、s Cr、CysC、β2-MG的变化情况。结果在12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肾功能损伤25例,其中中重度黄疸组20例,轻度黄疸组5例;中重度组血清BUN、s Cr、CysC、β2-MG水平分别为(5.76±1.45)mmol/L、(52.35±17.16)μmol/L、(2.68±0.45)mg/L、(4.25±1.5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1.06)mmol/L、(38.65±14.23)μmol/L、(0.92±0.25)mg/L、(2.15±1.24)mg/L,均P0.01]和轻度组的[(4.58±1.23)mmol/L、(43.76±15.75)μmol/L、(1.76±0.37)mg/L、(3.48±1.40)mg/L,均P0.01];轻度组血清CysC、β2-MG分别为(1.76±0.37)mg/L、(3.48±1.4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2±0.25)mg/L、(2.15±1.24)mg/L,均P0.01],对照组和轻度组血清BUN和s 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血TBIL、BUN、s Cr、CysC、β2-MG水平分别为(182.42±45.25)μmol/L、(4.32±1.25)mmol/L、(45.24±14.35)μmol/L、(1.86±0.38)mg/L、(3.42±1.36)m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78.65±68.46)μmol/L、(5.35±1.30)mmol/L、(50.56±16.25)μmol/L、(2.25±0.41)mg/L、(3.96±1.45)mg/L,均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可导致新生儿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及时治疗后可恢复。血β2-MG和CysC水平可作为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8~55岁,平均34.2岁;急性肝炎6例,慢性肝炎重度1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淤胆型肝炎1例,肝炎肝硬变3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658μmol/L,平均295.3μmol/L。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53岁,平均35.6岁;急性肝炎5例,慢性肝炎重度1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肝炎肝硬变2例;TBil171  相似文献   

16.
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常见于急性、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及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等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临床上常用利胆、退黄药物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我院自2 0 0 1年1月至2 0 0 3年5月对5 0例重度黄疸的肝炎在使用利胆、退黄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凯时)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10 0例重度黄疸肝炎,均为2 0 0 0年1月~2 0 0 3年5月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  相似文献   

17.
杨旭红  李明寿 《山东医药》2002,42(14):69-69
1991~ 2 0 0 1年 ,我院传染科收治的 12 0例重度黄疸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2 0例均为传染科住院患者 ,男 86例 ,女 3 4例 ;年龄 18~ 65岁 ,平均 3 9.6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10例 ,淤胆型肝炎 3 6例 ,重型肝炎 48例 ,肝炎肝硬化 18例 ,原发性肝癌 8例。其胆红素定量为 171~ 62 0 μmol/L,平均为2 5 3 .8μmol/L。心电图动态观察发现 ,12 0例患者伴发心律失常 (见表 1)。表 1  12 0重度黄疸患者伴发心律失常情况 (n)n伴发心律失常窦缓窦速房早室早房颤急性黄疸型肝炎淤胆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原发型肝癌合 计103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戊型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戊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78例,同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2组均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能量合剂保肝,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静滴,1次/d,而对照组则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20 mg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TBil85μmol/L,ALT160 U/L为主要有效指标。两组间均数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好转,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6%(33/39),优于对照组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TBil为(68.9±40.3)μmol/L,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129.1±69.3)μmol/L,其中各组F值为:24.658、36.145,χ2值为12、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戊型肝炎重度黄疸疗效显著,一定药物浓度范围内对肝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速黄疸消退,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胆红素(TSB)水平对心肌标志物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的心肌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科诊治的足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06例,依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3组,轻度黄疸组(TSB为205.2μmol/L~256.5μmol/L)55例、中度黄疸组(TSB为256.5μmol/L~290.7μmol/L)62例、重度黄疸组(TSB为290.7μmol/L)89例。另选取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各组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结果黄疸各组血清cTnI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患儿血清cTnI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黄疸组与对照组中,CK-MB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高于临床参考范围),两组比较CK-M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黄疸组两两比较,CK-MB、cTnI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当血清总胆红素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患儿心肌标志物的升高,提示有心肌损害。cTnI更适用于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AHE)的临床特征及促使黄疸加重及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4年连续收治的AHE患者236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血清学、影像学等临床资料。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TBil34μmol/L,34≤TBil85μmol/L,85≤TBil170μmol/L,TBil≥170μmol/L,分析AHE黄疸加重的影响因素。在重度黄疸(TBil≥170μmol/L)的AHE患者中,根据是否存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TA≤40%),分为肝衰竭组和非肝衰竭组,分析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及男性戊型肝炎患者易出现重度黄疸(P0.01);存在饮酒史以及合并感染及胆道系统结石者,黄疸水平较高(P0.05);同时,高胆红素水平还与白细胞、血小板、前白蛋白等指标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肝衰竭组中存在肝硬化基础的患者,以及合并感染及胆道系统结石者比例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基础是戊型肝炎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多重因素参与AHE的重症化过程。存在肝硬化基础,合并胆道结石及感染的AHE患者易发生肝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