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后发生持续咳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61.98±3.48)岁。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持续咳嗽发生状况并分组,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分析可能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发生持续咳嗽的相关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有20例患者发生持续咳嗽,发生率为25.00%。发生组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05.49±11.32)min、(5.49±0.89)d、(8.62±2.45)d,均长于未发生组[(182.95±8.59)min、(3.53±0.59)d、(5.37±1.67)d],发生组肺叶切除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占比分别为65.00%(13/20)、55.00%(11/20),均高于未发生组[30.00%(18/60)、25.00%(1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糖尿病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时间长、肺叶切除、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气管插管时间长、胸管留置时间长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发生持续咳嗽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发生持续咳嗽与麻醉时间长、肺叶切除、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气管插管时间长、胸管留置时间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肺叶切除术患者165例,分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62例(VATS组),开胸手术103例(OT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VATS组患者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OT组(P<0.05),VATS组手术时间较OT组增加(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疾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熊焱正  刘建  陈剑  詹必成  刘永志  王啸 《安徽医药》2017,21(6):1054-1057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肺部疾病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69例病人,病种包括肺癌、自发性气胸、肺隔离症、支气管扩张等8种疾病.行肺叶切除29例,肺局部切除40例.结果 肺叶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70±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5±145) mL,术后平均留置胸管时间(3.7±2.1)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3±3.1) d,术中1例被迫中转开胸,术后8例合并胸腔积液需再次处理.局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4±3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8±23) mL,术后平均留置胸管时间(3.0±1.9)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1.8) d,术后1例出现持续性漏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12月均恢复良好,气胸病人无复发.结论 单孔胸腔镜在治疗肺部疾病中安全可行,是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近期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行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1例患者均在单孔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0±26.5)min;术中失血平均(180±30.6)ml;术后第一个24h引流量平均(330±90.5)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3.8±1.3)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1.2)d。除2例术后长期漏气外,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结论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翁鸢  常建华  常庆  毛旻 《江苏医药》2007,33(10):1041-104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4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或全肺切除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与同期53例常规开胸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34例肺癌手术顺利,无死亡.与常规开胸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量、范围无显著差异;术后硬膜外镇痛留置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淋巴结阳性率方面胸腔镜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应用无抓持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09~2015-1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应用无抓持手术技术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10.0)岁。其中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15例,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6例、肺肿物切除15例,肺大疱切除术40例,胸膜活检8例。结果:84例均应用无抓持手术技术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胸5例,且肺叶切除患者应用无抓持技术完成纵隔淋巴结清扫,(11±0.5)个。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为(3.2±2.2)d,术后住院(9.0±2.3)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使用无抓持技术是可行的,能减少器械间的相互干扰并且可以保证术野的清晰干净,同时能减少对肺部的过分钳夹及牵拉损伤,更符合单孔胸腔镜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VATS)治疗肺部良性疾病术后置与不置胸管的效果.方法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良性疾病51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放置胸管随机分为两组.放置胸管组(A组,28例)和不置胸管组(B组,23例),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均为全胸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与A组比较,B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48、72 h疼痛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全胸腔镜治疗肺部良性疾病术后不置胸管就操作技术而言是可行的,严格掌握适应证,此技术比术后放置胸管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短(t=15.78,P〈0.001),手术时间短(t=4.96,P〈0.001),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少(t=3.89,P〈0.001),术中出血量少(t=20.83,P〈0.001),术后引流量少(t=3.28,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t=4.3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开胸手术而言,电视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梁吉振  韩孔启  宫心明  李志强 《安徽医药》2018,39(10):1232-1235
目的 比较单孔、双孔及三孔胸腔镜微创术(VATS)治疗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接受VATS治疗的83例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操作孔情况分为单孔组(27例)、双孔组(28例)与三孔组(28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并监测手术前后患者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单孔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双孔组与三孔组,引流量少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0.05);双孔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但双孔组、三孔组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12、24、72小时,3组VAS评分均较术前上升(P<0.05),单孔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0.05),双孔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③单孔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差值低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0.05);④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三孔组(P<0.017),其余各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3种VATS术式中以单孔法治疗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杨金华  赵天增 《安徽医药》2018,39(8):951-954
目的 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单孔或多孔胸腔镜治疗的109例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多孔胸腔镜术组(对照组)58例和单孔胸腔镜术组(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满意评分,术后随访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站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中转开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30天随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多孔胸腔镜术式,单孔胸腔镜术式对周围型NSCLC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疼痛水平;但两者在操作用时、术后康复进程、中转开胸风险及并发症风险方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超声于肝癌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切缘情况、肿瘤凋亡有关分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小肝癌患者79例,其中男59例、女20例,年龄(53.57±10.16)岁,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腹腔镜超声组(40例)、常规组(39例)。常规组行常规肝癌腹腔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 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94例原发性肺大疱继 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CVC组)和28 F聚氯乙烯引流管组(28 F组)各97例。比较2组 临床效果、胸腔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CVC组住院时间[(3.4±1.1)d vs.(5.9±1.7)d]、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 [(4.7±0.7)h vs(. 11.5±2.5)h]、带管时间[(34.9±5.4)h vs.(72.3±9.8)h]较 28 F 组时间短,疼痛评分(3.1±1.4 vs. 7.0± 2.5)、引流管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00% vs. 93.8%)较 28 F 组低(均 P<0.05);2 组肺感染(1.0% vs.3.1%)、皮下气肿 (4.1% vs.2.1%)、持续漏气(1.0% vs. 3.1%)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 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效果优于传统胸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在腰大池置管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腰大池置管术后患者70例,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38.0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方法,研究组利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线静脉置管对行静脉治疗的颅内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11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静脉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针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形式):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39~75岁;中线组(采用中线静脉置管形式):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36~72岁。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情况、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情况、使用成本、患者满意度。导管留置时间及穿刺次数、使用成本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并发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患者满意度用率(%)表示,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留置针组比较,中线组一次性成功率[91.52%(54/59)]较高(χ2=5.081,P<0.05),导管/留置针滑脱[5.09%(3/59)]、意外拔管率[1.70%(1/59)]均较低(χ2=4.236、11.670,均P<0.05);中线组留置时间长于留置针组,穿刺次数短于留置针组(t=133.261、50.935,均P<0.05);中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9%(2/59),低于留置针组[20.34%(12/59)],患者满意度为96.61%(57/59),高于留置针组[79.66%(47/59)];使用成本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05)。结论 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中线静脉置管可增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增加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4.9±1.0)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男15例、女5例,年龄(45.3±1.2)岁,采用常规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住院天数、疾病认知程度、依从性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8.30±1.85)d比(9.35±1.25)d],疾病认知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75.0%(17/20)比50.0%(10/20)、95.0%(19/20)比60.0%(1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治疗疾病认知度和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应用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胶质瘤切除术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联合B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共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6.9±2.2)岁,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和B超进行实时引导进行手术。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胶质瘤切除术的35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7.2±2.3)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定位准确率、手术全切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时间[(174.6±16.4)min]、术中出血量[(42.3±10.7)ml]、住院时间[(10.2±2.4)d]均少于对照组[(220.3±18.3)min、(65.2±9.4)ml、(16.4±3.2)d],肿瘤定位准确率为91.42%(32/35)、全切率为88.57%(31/35),均高于对照组[65.71%(23/35)、62.86%(2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ADL、K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ADL、KPS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ADL评分为(74.3±3.6)分、KPS为(64.6±7.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2.5±4.6)分、(60.7±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2、2.146,均P<0.05)。结论 对胶质瘤手术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联合B超的应用,手术定位精准,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效率以及精确度,减少住院时间,提高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全身麻醉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安全进食的时间。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VATS肺部切除术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研究组术后2 h首次进食,对照组术后6 h首次进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呛咳、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因不能按时手术或中途转开胸的34例患者退出试验,206例完成试验。研究组116例,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62.33±12.77)岁;对照组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60.19±13.28)岁。研究组术后第2天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79.2±75.3)mg/L、(38.6±8.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8.8±67.8)mg/L、(35.9±6.2)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1、2.578,P=0.003、0.011);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24.8±11.0)h比(31.2±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3,P<0.001);两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下全身麻醉VATS肺部切除术患者术后2 h内进食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增加呛咳、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 284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1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6~82(49.68±11.26)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5~8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