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重庆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MES)的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特征,并对病原谱进行分析,为该流行病症候群的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重庆市辖区内监测报告的AMES监测病例并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重庆市共报告AMES监测病例4 185例,年均发病率4.62/10万。6-8月为季节性高峰。病例男女比为1.4∶1,城乡比为1∶2.3。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4.49%(2 699/4 185)。病例职业比例最高的前3位依次是散居儿童(占32.43%)、学生(占21.31%)、托幼儿童(占18.37%)。采集1 562例血清/脑脊液样本开展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检出阳性病例268例,阳性率17.16 %。IgM抗体检测出病毒性病原197例(占73.5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肠道病毒(占4.67%)、疱疹病毒(占3.33%)、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占1.99%)。RT-PCR检测出细菌性病原71例(占26.49%),阳性率最高是肺炎链球菌(占1.6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B型(占1.03%)。结论 重庆市AMES的病原构成以病毒为主,疾病防控应集中在夏秋季(6-8月),10岁以下儿童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发病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湖北省宜昌市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构成和人群年龄构成特征,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昌市监测点2009-2010年报告的脑炎/脑膜炎等相关病例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抗体;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北京市某医院2017—2020年呼吸道感染成年病例病原谱构成,为呼吸道感染疾病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呼吸道感染成年病例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分析,描述性分析病原谱分布特征。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 026例,男性5 200例,女性2 826例,平均(49.12±8.87)岁。共检出9 565株病原体,其中细菌5 167株(54.02%),真菌1 435株(15.00%),病毒2 963株(30.98%)。不同年份、样本来源、性别、年龄、季节病原谱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北京市某医院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谱以细菌居多,其次是病毒、真菌,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特征,建议根据上述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梅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构成和人群年龄构成特征,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梅州市监测点2012年报告的脑炎脑膜炎等相关病例采集急性期血清、咽拭子和脑脊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乙脑病毒、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猪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新型隐球菌、恙虫病立克次体。结果共采集53例病例83份样本,其中血清29份、咽拭子38份、脑脊液16份,检出阳性29份,其中单纯疱疹病毒阳性7份、腮腺炎病毒阳性2份、腺病毒阳性1份、巨细胞病毒阳性2份、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阳性9份、脑膜炎奈瑟菌阳性3份、新型隐球菌阳性1份、恙虫病立克次体阳性4份。53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实验室确诊29例,其中确诊病毒性脑炎21例,占72.42%;确诊细菌性脑膜炎4例,占13.79%;确诊恙虫病脑炎4例,占13.79%。在29例脑炎脑膜炎确诊病例中,以〈15岁儿童为主,占62.07%(18/29)。结论肠道病毒(EV和柯萨奇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梅州市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今后应加强肠道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例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济南市4种主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17—2019年济南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和标本检测信息。结果 2017—2019年共纳入济南市2家主动监测哨点医院1 686份食源性病例和样本检测信息。287份检出细菌病原体,阳性率17.02%,病原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占77.35%。不同月份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细菌检出率不同(P<0.01),6月份最高为24.17%(87/360)。不同年龄段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均不同(P<0.0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以36~49岁检出率最高,沙门氏菌以≥65岁检出率最高;混合细菌以7~17岁检出率最高。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阳性病例可疑暴露食品以肉及肉制品居多,占18.12%(52/213)。不同可疑暴露食品的加工及包装方式细菌阳性检出率不同(P<0.01),以餐饮服务业食品居多,占26.50%。结论 济南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以夏季流行为主,高检出食品为肉及肉制品。  相似文献   

6.
赵金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5,(16):2908-2910
摘要: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青海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病原种类及其流行特征,探讨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红十字医院两家哨点医院采集脑炎/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全血、鼻/咽拭子、粪便等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对乙脑病毒、肠道病毒等4种病毒核酸检测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8种细菌培养鉴定。结果 收集329例病例,295份脑脊液均做了细菌和病毒学检测,细菌检出22株阳性菌株,阳性率7.46%,分布在50~岁组和2~岁组;病毒检出阳性18份,阳性率6.10%,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检出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隐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结论 提示青海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以细菌为主,肠道病毒也不可忽视,5岁以下儿童及无疫苗预防的脑炎脑膜炎是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咽拭子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结果 2 752份合格样本中检出阳性704份,阳性率为25.58%。其中Flu A阳性率最高(7.05%),RSV次之(4.51%),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33%,主要以Flu A+RSV及RSV+AdV居多。2016—2020年各年ARTI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83%、29.16%、24.09%、22.44%、13.54%,不同年份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ARTI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4岁组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43.35%),<1岁组及5~13岁组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50%、32.73%。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冬季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38.35%)。结论 <5岁儿童ARTI病毒感染率最高,<14岁为ARTI病毒易感人群,高发于冬季。可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ARTI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报告发病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理2014—2021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石景山区报告的乙肝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共报告乙肝病例552例,年均发病率为11.06/10 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22.03/10 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乙肝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全年呈散发状态,3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5例(11.78%)。病例数男女比例1.80∶1,年平均发病率男性(15.86/10万)高于女性(9.02/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年龄为50~60岁年龄段,占25.91%;病例数前3位的职业人群为离退人员(40.049%)、家务及待业人员(17.39%)、干部职员(12.86%);不同街道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成效显著,无15岁以下病例,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尤其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并且应做好50~60岁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通山县流行性感冒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7年通山县全年具有生物样本的流感病例资料及病原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在通山县某医院共采集到符合流感定义的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4 937份,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86∶1,分布在各年龄段,其中以5~14、≥60岁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 247(占25.26%)、1 399(占28.34%)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1—3、10—12月病例分别占36.03%(1 779/4 937)、33.70%(1 664/4 937)。全县4个街道均有病例,其中以万山街道和白河街道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8.94%和31.84%。流感病例病原体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乙型(占22.79%)、H3N2(占12.44%)、H1N1(占10.84%)、混合型(占1.90%),其中52.04%的病原未检出。不同病原体分布比例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分布不太一致,H1N1和乙型在5~1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28.41%、29.24%,H3N2在≥60岁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为28.99%,而混合型在25~59岁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流感病原构成均以1—3、10—12月所占比例最高,7—8月所占比例最低。不同街道的病原构成分布不同。结论 通山县2017年流行感冒以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体,秋冬季为高发季节,应做好流感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水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集2010年7月—2019年7月天水市2所哨点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依据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 《腹泻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 年7月—2019年7月,共监测腹泻症候群病例750例,其中男性477例(占63.60%),女性273例(占36.40%);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9.33%(445/750);共采样750份,粪便形状以水样便为主,占66.13%(496/750)。标本中共检出病毒105份,检出率14.00%(105/750),其中检出率最高者是诺如病毒39份(5.20%);检出细菌33份,检出率4.40%(33/750),其中检出最高者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0份(2.67%);有2份标本细菌和病毒同时监测阳性;细菌检出集中在7月和8月,病毒相对集中在1、10、11和12月。 结论 2010—2019年天水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监测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婴幼儿高发,建议要密切关注儿童,根据优势病原和高发月份,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2018—2021年儿童手足口病(HFMD)病例特征,并对其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西安地区手足口病儿童病例的病例特征,采集儿童病例的肛拭子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样本的病毒类型,并分析其病原学特征。结果 2018—2021年西安地区手足口病儿童病例累计报告38 720例,年均发病率为278.94/万。其中男23 765例,女14 955例,男女比为1.589∶1;5岁以下手足口病儿童病例36 992例,占比95.54%;每年4—7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年总例数的57.67%,春、夏两季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11 647例手足口病儿童病例样本中,阳性病例5 739例,阳性率为49.27%,以EV 71阳性(61.30%)为主,其次为Cox A16阳性(24.08%)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4.62%)。不同年份、年龄和季节的阳性检出病原菌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EV 71病毒是西安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在春、夏季节尤其需要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2.
敖娟  孙晓旭  王秋亚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78-1580
目的 观察2016—2020年郑州市某医院住院儿童肺炎病例病原菌分布及其流行特征,为儿童肺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2016—2020年郑州市某医院住院儿童肺炎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血清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抗体检测、咽拭子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资料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流行特征。结果 1 729例住院儿童肺炎病例中,共918例检出病原菌,病原菌检出率53.09%。痰培养细菌阳性407例(44.34%)、支原体阳性308例(33.55%)、衣原体阳性40例(4.36%)、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49例(5.34%),流感病毒阳性43例(4.68%),混合感染71例(7.73%)。主要病原菌为痰培养细菌,共657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21株(64.08%)、革兰阳性菌236株(35.9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等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等敏感。结论 2016—2020年某院住院儿童肺炎病例病原菌检出率高,主要病原菌为痰培养细菌,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需要根据儿童肺炎病例病原菌分布及其流行特征合理使用抗菌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赵玉锋  姜栋栋  井飞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67-1369
目的 分析2017—; 2020年亳州市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措施及评价防控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 2020年亳州市流感样病例数据来源于哨点医院每天登记上报的流感病例资料和流感病毒采样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 2020年亳州市共接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 082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688 份,总阳性率为 16.85%。2017—; 2020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 16.02%、19.05%、16.38%、15.78%,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月份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年检出阳性数最多在2月,2018年在3月,2019年在12月,2020年在1月。病例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民(14.83%)、散居儿童(23.84%)及学生(28.20%)。亳州市4个区(县)每年均有流感病例的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利辛县、蒙城县。病原菌类型主要以V‐Victoria型和H3N2型为主,不同年份病原菌优势菌有所不同(P<0.01)。结论 2017—; 2020年亳州市春冬季节仍是流感防控的重点时期,主要流行株为V‐Victoria型和H3N2型,应持续加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为流感防控措施的及时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9-2018年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变迁规律及主要病原的流行特征,为相关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09-2018年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哨点监测数据,对症候群病原构成及主要病原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2018年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构成以病毒(93.27%)为主,包括乙脑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与腮腺炎病毒,乙脑病毒与肠道病毒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P均<0.001)。乙脑病毒感染分布集中于40岁以上(66.92%)的农民(68.46%),以陇南地区(91.80%)高发,流行于夏秋季,8月份达到检出高峰;肠道病毒感染以男性居多,好发于15岁以下(81.51%)的学生(57.98%),流行于6-9月份,其中7月份、9月份检出阳性病例较多。结论 甘肃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构成以病毒为主,乙脑病毒与肠道病毒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两者流行特征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相关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连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通过连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连州市2014—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连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4 596例,年均发病率为239.80/10万。发病数位于前3位的乡镇分别为连州镇(1 976例)、西岸镇(391例)和星子镇(359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3.00%、8.51%、7.8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1—3月发病较多,共报告2 119例,占病例总数的46.11%。男性2 600例,女性1 996例,男女性别比为1.61∶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0~4岁,共报告2 947例,占病例总数的64.12%;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2 914例,占病例总数的63.40%。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占54.74%(1 137/2 077)。结论 连州市2014—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冬春季是高发季节,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隆安县2012—2020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和病原学特征,为HFMD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0年HFMD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导出。结果 2012—2020年隆安县报告HFMD共24 680例,其中重症83例,死亡8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656.8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1/10万。每年4—6月和9—10月是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以城厢镇最高(944.68/10万),以屏山乡最低(469.46/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751.32/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50.69/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3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MD病例以0~4岁儿童为主(95.28%)。在558例病例中检出EV 71病毒阳性109例(21.25%);EV 71在重症、死亡病例中比例分别为54.22%、87.50%。结论 2012—2020年隆安县HFMD总体上仍然处于高流行趋势,存在地区、性别、季节分布的差异,2012—2017年EV 71型感染是HFMD感染的优势病株,应继续推进EV 71疫苗接种对防控HFMD流行和暴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病原种类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和青海红十字医院就诊的≤14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基本信息及临床信息,对所有脑脊液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8种细菌的培养鉴定以及乙脑病毒等4种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共有254例脑炎脑膜炎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共检出阳性菌株21株,细菌检出率为8.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检出率最高,各占整个阳性标本的23.81%;其次为大肠杆菌和隐球菌,各占阳性标本的19.05%;另检出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球菌,分别占阳性标本的9.52%和4.76%;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9份,病毒检出率为7.48%,主要为肠道病毒,共15份,占整个阳性标本的78.95%,检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核酸阳性各2份,各占阳性标本的10.53%.结论 高原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仍以细菌感染略占优势,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绵阳市<5岁儿童腹泻病例特征及病原体检出情况,为预防儿童腹泻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绵阳市某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门诊接诊的<5岁腹泻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病例基本情况,采集儿童病例粪便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5岁腹泻儿童病例565例,其中2018、2019、2020年分别为187、176和202例,分别占33.1%、31.2%、35.8%。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05,病例年龄以12~<60月龄为主,占54.7%,发生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占63.5%。共检出病原体157例,均为单一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27.8%。年份、年龄、季节不同的腹泻儿童病例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检出病毒152株,细菌5株。病毒株以轮状病毒为主,占38.8%,腺病毒和诺如病毒分别占22.4%。结论 2018—2020年绵阳市某医院<5岁腹泻儿童病例病原体检出率逐年下降。病原菌以病毒为主,尤其以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发病居多,细菌性感染比例相对较低,应针对该地区病例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预防儿童腹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北地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及分布特征.方法 于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在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医疗机构,选择569例具有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相关临床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15例采集到标本,共计1514份.检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标本中乙型脑炎病毒(JEV)、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等的IgM抗体;同时,检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Nm)、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隐球菌等.分析各类病原在不同地区、时间、年龄段的检出情况.结果 在报告的患者中有16例检出病原细菌,检出率为3.65%,其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7例,占43.75%);有132例检出病毒,检出率为27.05%,以肠道病毒和HSV为主,分别为44例(33.33%)、42例(31.82%);病毒检出率呈季节趋势,均在每年6-11月为高峰,肠道病毒检出集中在7-9月,检出24例;HSV集中在6-8月,检出11例;腮腺炎病毒集中在7-12月,检出25例;未发现检出细菌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肠道病毒和HSV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检出70例;腮腺炎病毒主要分布在甘肃,检出24例;JEV仅在甘肃有分布,检出20例;病毒病原在各年龄阶段均有检出,其中肠道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以0 ~14岁人群检出为主,分别检出42和17例;JEV主要在15岁以上人群中检出,在20例中检出13例.结论 我国西北地区急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是病毒,15岁以下儿童脑炎脑膜炎患者的主要病原为HSV、腮腺炎病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东省实施单剂含流腮成分疫苗(MuCV)免疫策略后2010—201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流腮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来的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广东省累计报告流腮病例282 444例,年均发病率为26.42/10万(15.04/10万~52.2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广东省21个地(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深圳、广州、佛山报告病例数占48.50%;每月均有流腮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小高峰;5~9岁报告病例占41.11%,5、6岁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98.88/10万、288.41/10万。结论 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流腮主要流行在珠三角地区,以5~9岁为主,季节性双峰分布时间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建议加强珠三角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及为4~6岁的学龄前儿童引入第2剂MuCV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