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104-1106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干燥综合征(SS)累及肺部所发生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ILD亦可为干燥综合征的首发症状,目前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SS-ILD)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为主。从中医学角度看,燥与瘀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津亏为燥,血凝为瘀,津血同源,故燥与瘀存在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肺本身与津、血的密切关系也决定其与燥、瘀的生成密不可分。从燥瘀关系入手,对SS-ILD的病机及补阴化瘀的治疗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
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病情变化复杂,属中医"燥痹"范畴。笔者从"虚、毒、瘀"探析燥痹发病原因及演变过程,认为燥证产生因气虚无力推动津液运行,血瘀阻塞布津通路,再加之燥邪蕴久成毒,瘀毒互结,终致布津障碍。临床以益气养阴、解毒祛瘀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容易造成患者口干、眼干甚至脏器损伤的风湿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燥邪为外感六淫之一,其致病多由口鼻而入,由浅入深。笔者认为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燥瘀毒互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当遵循"润燥、化瘀、解毒"的原则,其中燥邪内侵化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津亏为燥,血凝为瘀,燥邪入络成瘀,瘀的形成是本病发展的枢纽,瘀久脉络阻塞进一步化毒损伤脏腑是本病迁延的关键。因此,从燥瘀毒论治干燥综合征当遵循"润燥、化瘀、解毒"的原则,其中"滋阴润燥、凉血解毒"是治疗的重点,滋阴润燥以保证津液充足,凉血解毒可进一步减少津液的耗伤;"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以保持血脉通畅,久病则佐以补益肝肾通络的药物;并灵活配合中医外治以增强润燥之功,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从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亦称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或关节-眼-唾液腺综合症.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燥证""燥毒""燥痹"等范畴.笔者近年来对本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为毒瘀在本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津枯血瘀,燥热成毒"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所在.所以,解毒化瘀药的正确配伍应用能收到一定的疗效,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武开 《中医药学刊》2004,22(2):261-262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亦称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或关节一眼一唾液腺综合症。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燥证”“燥毒”“燥痹”等范畴。笔者近年来对本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为毒瘀在本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津枯血瘀,燥热成毒”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所在。所以,解毒化瘀药的正确配伍应用能收到一  相似文献   

6.
陈湘君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为本、燥热瘀毒为标,治疗上以补阴润燥为基本治法。具体包括甘寒凉润、生津润燥,佐用咸寒、滋补肝肾,益气健脾、气旺津生,酸甘相配、两济其阴,津血同源、活血养血,泄热救燥、以保胃津六大治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可见"燥"是干燥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久病必燥胜成毒。毒蕴血瘀是干燥综合征病程迁延,病变广泛,顽固难愈之本,治疗宜采用解毒润燥、活血生津为法,毒清、瘀去则不渴。  相似文献   

8.
介绍旷惠桃教授运用燥痹汤治疗干燥综合征气阴亏虚证的经验。总结病机为气血阴津亏虚,燥、瘀、毒互结。治疗重在养阴清热,润燥生津,标本兼治。燥痹汤是根据《温病条辨》之益胃汤以及刘渡舟之养津益胃汤加减而成。全方共奏养阴清热、润燥生津之功。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症状,瘀血是形成干燥综合征的重要病因。口、眼干燥的症状主要是由口津和泪液的分泌不足所导致,这与脾、肾、肝三脏密切相关。经脉是气血津液的运行通道,瘀阻经脉会造成津液的输布障碍,影响口津和泪液的分泌。脾虚失运、津血内阻,肾阴枯竭、灼血为瘀,肝亏络阻、血郁成瘀是形成干燥综合征瘀阻经脉的三个重要病机。现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多从津液亏虚进行论治,在此基础上,宜适当选用活血化瘀之法,疏通经脉,使口津和泪液得以正常输布,润泽官窍,从而缓解干燥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4):219-220
论述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提出素体阴虚,燥毒瘀血互结,津液通道失畅,津血运行输布障碍,导致清窍失润、脏腑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在禀赋阴精不足的易感体质下,感受燥邪或六淫之邪化燥,以及内伤耗精伤液化燥均是干燥综合征(SS)的病因。随着SS病情发展,可损及多个脏器,但其本在肾,可出现津枯血燥,由气及血,瘀血生成,进而瘀血化燥,燥毒益甚的证候演变。  相似文献   

12.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燥"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该病病程长久、迁延难愈、症状纷繁复杂,以及出现一系列变证、坏证的主要原因。综合历代医家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论述,认为其"燥"具有以下性质:非单纯外燥和一般内燥,而是具有二者共同特点;来源广泛,如外邪、津伤、瘀血、痰湿、气机失调等均可致燥;致病性强,破坏力盛,且变化多端,可演变为其他致病因素,如瘀血等;具有毒邪性质,如燥盛成毒。本病后期燥、毒、瘀三者相互结合,可产生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病理因素。故临证中应根据"燥"之来源及演变确定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即活血解毒而清燥,且解毒宜早不宜晚,选药多用"甘寒",而不用"苦寒",并将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3.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近10年来文献作回顾、整理。结果认为:阴虚内热、气虚失运、血瘀津亏、燥盛成毒是本病的致病因素,虚、瘀、毒相互交结是本病的病理关键,通过辨证用药或专方、自拟方治疗,能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SS)是累及多种外分泌腺体的多系统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常侵犯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口干、眼干等一派燥象之症,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及脏器而出现多系统损害,属于中医学燥痹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津亏为本,燥热瘀毒为标,瘀毒腺络为关键[1]。燥邪的出现多由于禀赋不足,阴阳失调;或素体阴液亏虚,津液不足;或素体阳虚,不能化水,津液不能上承;或感受外邪,化燥化  相似文献   

15.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刘喜德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重点阐述了阴虚毒瘀为基本病因病机,即阴虚津亏为发病之本,燥热瘀毒为致病之标,毒瘀腺络是病理关键。滋阴化毒为治疗大法,即毒瘀腺络,重在祛瘀通络;滋阴解毒,不忘宣肺润肺;阴阳互根,善于阳中求阴。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代医学及中医学病因病机的角度探讨毒与干燥综合征的关系,以及毒邪在干燥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即毒邪以燥毒,瘀毒,虚毒等不同形式。由于毒邪的存在,导致干燥综合征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因此,在临床辨治上应当注重辨识毒邪、祛除毒邪,运用甘寒解毒等治法,选用适当的药物,藉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干燥综合征在阴虚津亏之外更兼有燥毒血瘀等症,治疗当辨清主次之证,对症下药,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临床上关于干燥综合征的辨证方法多样,就体质辨证而言,多从阴虚体质论治。本文以临床观察到的虚寒症状表现为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为对象,结合阳虚体质的特点,探索干燥综合征形成与阳虚体质的关系。试图从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遗传倾向及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关键——燥毒瘀与阳虚体质的内在关系,说明阳虚体质是干燥综合征的易发人群。进而根据阳虚体质为本,燥、毒、瘀为标的病机要点,阐释"温阳活血解毒汤"的制方原则与临床疗效,并结合临床医案进行讨论。从阳虚体质论治干燥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风湿免疫病从单纯免疫抑制转向免疫调节的体现,也是精准医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实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选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实教授从事风湿病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津液是以经络为通道输布于全身,同时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津液长期不足血脉空虚,津枯血燥,血液粘稠,血流缓慢,而致血液停滞,络脉瘀阻.由于干燥综合征为一种慢性病,病程较长,因此临床上多有络脉瘀阻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