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住义乌市中心医院ICU的ARDS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A组20例、B组20例、C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A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B组加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组加用乌司他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EVLWI、PVPI、PaO2/FiO2、MAP及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EVLWI、PVPI较对照组降低,PaO2/FiO2较对照组升高(P<0.05);C组EVLWI、PVPI较A组、B组降低,PaO2/FiO2较A组、B组升高(P<0.05);A组与B组EVLWI、PVPI、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MAP、CVP较对照组、A组降低(P<0.05);对照组与A组、B组与C组MAP、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C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A组、B组缩短(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能发挥各自的优点,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肺血管通透性,同时又能很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最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肺血管内皮通透性[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H、PaO_2、Pa CO_2、PaO_2/FiO_2、PVPI、EVLWI及血清CRP、BN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能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床房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床房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和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床房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能改善患者炎症水平,调节机体凝血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肺泡复张法治疗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行乌司他丁联合肺泡复张法治疗的42例非肺源性ARDS患者为试验组,同期仅行肺泡复张法治疗的45例非肺源性ARDS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血气分析仪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桡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OI),呼吸机监测患者的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肺静态顺应性(Cs)和肺动态顺应性(Cd),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3、5、6、7天的桡动脉PaO2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5、7天的PaC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6、7天的OI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IP、Pplat均下降(P<0.05),Cs、Cd均上升(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PIP、Pplat、Cs和Cd的改变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含量均下降(P<0.05),IL-10含量增加(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和IL-10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肺泡复张法治疗相比,乌司他丁联合肺泡复张法可更为有效地改善ARDS患者的肺损伤和肺通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试验组采取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APACHEⅡ)与尿液尿损伤分子-1(KIM-1)、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周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周后两组尿液KIM-1及血清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予以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病情,缓解肾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在脓毒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性血液净化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TNF-α浓度以及TNF-α浓度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03%;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97%,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其有利于改善患者TNF-α浓度以及TNF-α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临床医学可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持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效果,为ARDS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60例ARD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ARDS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试验组ARDS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乌司他丁治疗。对比2组ARDS患者治疗期间氧合指数、IL-6、TNF-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ARDS患者机械通气、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治疗后氧合指数、IL-6、TNF-α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参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给予ARDS患者持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预后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理想,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住院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腹部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稳定肺毛细血管、减少肺内血管外渗出的临床价值。方法:ARDS患者33例,APACHEⅡ评分10~20分,氧合指数100~200 mmHg。其中对照组16例,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使用、低蛋白血症纠正以及补液支持等。观察组1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7天。比较两组肺毛细血管血流量(PCBF)、肺泡通气量(MValv)、氧合指数(PaO2/FiO2),血管外肺水(EVWL)和肺血管通透性(PVPI)及预后情况。结果:死亡率观察组为5.9%,对照组为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观察组于治疗2 d后、对照组于治疗3 d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PCBF减少、MValv增多和PaO2/FiO2升高,7 d时两组PCBF、MValv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后两组都出现不同程度EVW和PVPI降低,治疗后7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改善ARDS患者肺毛细血管稳定性,减轻肺毛细血管渗漏,提高肺顺应性,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肺的氧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对行开胸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组(HU组)、盐酸戊乙奎醚组(H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采集动脉血检测氧合指数(O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检测血清中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评估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与H组和U组相比,HU组T3~4时TNF-α均降低,T2~4时IL-6和IL-8均降低,而OI升高(P<0.05);与H组和U组相比,HU组患者T5~8时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均降低(P<0.05);与H组和U组相比,HU组患者T6~7时MMSE评分升高(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可减轻开胸术单肺通气时炎症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疏血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rsion molecule-1, sICAM-1)、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清涧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ICAM-1、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同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又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的表达,对脑梗塞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还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14 d的临床指标,并留取7 d、14 d血液标本,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8、TNF-α、MMP-9的含量,采用清淀粉样蛋白P(serum amyloid P,SAP)酶标法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的水平以及CD4+/CD8+的比值。 结果 治疗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存活率、ICU住院时间、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中IL-8、TNF-α、MMP-9含量和CD8+显著降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涩肠青黛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涩肠青黛散治疗,治疗4周后,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α,TNF-α)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27%,治疗组有效率为9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较低,SOD、MDA水平较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涩肠青黛散联合美沙拉嗪能有效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6、IL-8、TNF-α水平,提高SOD、MDA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IL-8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各30只。各组分为第6h、12h和24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利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门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淀粉酶、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SAP模型组比较,胰腺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血清淀粉酶、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SAP大鼠胰腺的病理改变,其作用可能与下调IL-8及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联合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S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CRRT组(B组)、联合组(C组).在确诊SAP后48 h内实施CRRT,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病死率等情况.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C组的存活率优于其他两组,病死率低于另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IL 22、IL 1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IL-22、IL-18、TNF-α水平明显低于A组相同时间点(P<0.05),而C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APACHEⅡ评分较另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RRT联合大黄治疗能更好清除SAP患者IL-22、IL 18、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使SAP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检测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体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8例,分为研究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行深静脉穿刺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变化.研究组在常规监测基础上行深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 PICCO监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研究组治疗期间PICCO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输出量(CI)显著升高,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PVPI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胸腔内血容量(ITB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存活组CI显著高于死亡组,EVLWI和PVPI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ITB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可以反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指导患者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探讨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抑炎因子IL-10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2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CBP联合肺泡灌洗,用放免法检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组和无感染患者组(对照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液(BALF)中TNF-α、IL-6和IL-10水平,并检测血气分析。结果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血清及BALF中的TNF-α、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BALF中的TNF-α、IL-6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P〈0.05);血清及BALF中治疗前TNF-α、IL-6明显高于治疗后24 h(P〈0.01);治疗前BALF和血清中的IL-10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 BALF和血清中的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ALF中IL-10明显高于血清(P〈0.01);治疗后24 h 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BP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并机械通气,可降低炎性介质对肺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早日脱离机械通气,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sepsis)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对SIRS患者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37例SIRS患者及25例sepsis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24h,于CBP治疗前0h,CBP治疗后6、12、24、36h,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IL-6,同时观察治疗组CBP前后的APACHEⅡ、血乳酸、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28d存活率。结果接受CBP的SIRS患者TNF-α在6、24及36h后,IL-1在36h后以及IL-6在12和36h后明显低于0h(P〈0.05);接受CBP的sepsis患者TNF-α及IL-6 36h后明显低于0h(P〈0.05),IL-1在12、36h后明显低于0h(P〈0.05):在36h,治疗组TNF-α、IL-1、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SIRS患者在36h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sepsis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乳酸、Pg-aCO2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90%vs26.67.%,P〈0.05)。结论CBP有良好的清除细胞因子效果,改善SIRS、sepsis患者的预后:在血液净化选择时机上应尽可能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硫酸新斯的明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43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新斯的明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n=21)及新斯的明组(n=22).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48 h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d后,新斯的明组血清TNF-o、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入院当天APACHEⅡ评分、LI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2d后,新斯的明组APACHEⅡ评分、LI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3d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斯的明组7d及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百草枯患者早期加用新斯的明治疗,可减少TNF-α、IL-6炎性介质的合成,从而维持各个器官正常功能,减轻肺损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