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左、右半结肠癌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为结肠癌,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所有患者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及组织学病理分型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结果左半结肠癌以男性多见,而右半结肠癌以女性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D期患者比例高于左半结肠癌(P<0.05),其余各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肿瘤直径≥5 cm者所占比例高于左半结肠癌(P<0.05),且肿瘤大体分型以溃疡型为主,病理类型以中、低分化腺癌多见,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半结肠癌在性别、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黎焕君  贾筠  刘琦  陈志良 《安徽医学》2017,38(5):605-608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左、右半结肠癌的预后.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6例结肠癌患者按照肿瘤病理分型分为A组(低/未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152例、B组(高/中分化腺癌)234例;同时按肿瘤部位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分析肿瘤不同临床病理分型及部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肿瘤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T分期及N分期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P<0.05);A组病理类型在右结肠癌中更常见(P<0.05).A组患者5年生存率52.43%低于B组55.77%(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53.66%也低于左半结肠癌患者55.24%(P<0.05).在A组患者中,右半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高于左半结肠癌(52.82% vs 50.71%,P<0.05);而在B组患者中,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4% vs 54.27%,P>0.05).结论 在低分化腺癌/黏液癌/印戒细胞癌中,右半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好于左半结肠癌;而在高/中分化的腺癌中,右半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左半结肠癌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 08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右半结肠癌患者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较左半结肠癌更高.右半结肠癌患者TNM分期晚,且低分化及未分化的肿瘤(25.2%比13.2%)、黏液分泌(33.5%比17.3%)及脉管瘤栓(9.9%比3.9%)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和68个月,其5年生存率Ⅰ/Ⅱ期分别为91.4%和88.6%(P=0.819),Ⅲ期分别为66.1%和75.4% (P =0.010),Ⅳ期分别为27.8%和38.5% (P =0.020).结论 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Ⅲ/Ⅳ期右半结肠癌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4.
袁马驰 《浙江医学》2019,40(11):1191-1193
目的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920例结肠癌患者展开研究,其中左半结肠癌200例,右半结肠癌720例;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左、右半结肠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神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远处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肿低分化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较左半结肠多,浸润深度较左半结肠癌大,神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较左半结肠癌多,临床要及时对结肠癌实施筛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分析2010年1月— 2013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96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分为右半结肠癌组(104例)和左半结肠癌组(92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用Log-rank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右半结肠癌组患者年龄偏大、低分化或黏液腺癌比例高、淋巴结检出数目高。临床首发症状中,右半结肠癌组贫血或体重下降比例高,而左半结肠癌组中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比例高。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右半结肠癌组与左半结肠癌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3.8%和70.5%(P?>0.05),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65.4%和77.2%(P?< 0.05)。pTNM Ⅱ期中,右半结肠癌组与左半结肠癌组的5年DFS分别为62.7%和70.0%(P?>0.05),5年OS分别为74.6%和78.0%(P?>0.05);pTNM Ⅲ期中,右半结肠癌组与左半结肠癌组的5年DFS分别为36.6%和65.1%(P?<0.05),5年OS分别为48.8%和7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HlR=3.07(95% CI:1.95,4.85)]和pT分期[HlR=1.83(95% CI:1.38,2.43)]是影响结肠癌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T分期[HlR= 1.91(95% CI:1.41,2.61)]及pN分期[HlR=2.21(95% CI:1.62,3.00)]是影响结肠癌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位置不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右半结肠癌整体预后较左半结肠癌差,在Ⅲ期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琪  陈真婧  俞明明  崔巍 《浙江医学》2018,(13):1438-144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11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在贫血、肠梗阻、原发灶大体病理类型、肝转移灶最大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更易合并贫血,肝转移灶相对较大;在原发灶大体病理类型上各有特点,左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浸润型为主,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隆起型为主,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以溃疡型为主;在肠梗阻发生率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高于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均P<0.05),而左、右半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中,死亡52例,存活37例;总生存期(OS)为1~72个月,生存期为19(10,42)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2.2%;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治疗方式是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各有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影响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6-19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探讨国内左右半结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的差异,为临床预后评价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和万方中文数据库,收集比较国内左右半结肠癌预后情况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从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累计纳入2923例研究者,Meta分析显示左右半结肠癌的1年生存率差异不大,分别为94.4%和92.1%,但左半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分别为57.2%和48.3%(RR=1.68,95%CI:1.44~1.97,P0.00001)。结论左半结肠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与右半结肠癌患者无显著差异,但左半结肠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青年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60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35岁为青年组(47例),36~60岁为中年组(264例),〉61岁为老年组(297例),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其发病情况、性别、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大体类型、首发症状、分期、治疗、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首发症状典型,如以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等;确诊时病理分期较晚,以Ⅲ、Ⅳ期为主;组织学分化程度以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为主;大体病理类型以菜花型、溃疡型为主;姑息手术所占的比例较高;预后较差,3年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结论年青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分期较晚、组织学分化程度差,根治手术率低,预后差,临床应给予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佳木斯地区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分析其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28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其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升结肠癌或横结肠癌占比44.1%,高、中化占比61.2%,溃疡型、浸润型、隆起型占比分别为49.0%、23.0%、28.0%,肿瘤直径小于5 cm占比为67.1%。结肠癌3年生存率为82.5%。结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术中输血史、确诊时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瘤体直径、组织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大体分型、远处转移、术前准备时间和脉管癌栓均与远期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佳木斯地区结肠癌患者肿瘤多发于乙状结肠或左侧结肠,且2/3处于高、中分化,溃疡型多见,肿瘤直径多数较小,远处转移少,但淋巴结转移多,需积极手术切除,在早发现、早治疗情况下远期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许洪宝  张贵阳  郑照正  蔡炜龙  汪伟民  楼能 《浙江医学》2019,41(12):1305-1307,1311
目的对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TIL)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15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淋巴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TIL(CD3+、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对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TIL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转移状态、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半结肠癌K-RAS基因野生型的比例高于右半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P<0.05);左半结肠癌中TIL的比例高于右半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肝转移和肺转移比例均高于左半结肠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中国汉族与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 NRAS, PI3KCA, BRAF基因突变频率及分布情况,进而评估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 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集需手术治疗的汉族及蒙古族结肠癌患者。术中切取肿瘤组织,石蜡包埋,DNA提取。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测定KRAS, NRAS, PI3KCA, BRAF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汉族右半结肠癌KRAS及PI3KCA基因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P<0.05)。T3+T4组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显著高于T1+T2组(P= 0.029)。此外,汉族右半结肠KRAS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蒙古族突变频率(P= 0.025)。 结论:汉族与蒙古族结肠癌患者KRAS, NRAS, PI3KCA, BRAF基因突变频率相似,然而,汉族右半结肠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蒙古族突变率。后续的研究应着重于评估这种差别对右半结肠癌靶向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关键词:结肠癌, 基因突变,汉族,蒙古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4月-2007年11月行外科切除的77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非粘液腺癌组(n=690)和粘液腺癌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两组患者及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病例粘液腺癌占结直肠癌的11.0%。两组患者在性别、远处转移、术前肠梗阻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液腺癌好发于右半结肠及青壮年,浸润型比例高,瘤体大,浸润深,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晚;术后总生存率比非粘液腺癌、高-中分化腺癌差;与低分化腺癌相比无明显差别。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手术方式及组织分化程度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TNM分期是最危险的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粘液腺癌具有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其预后比非粘液腺癌、高-中分化腺癌差,与低分化腺癌相近,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青年结肠癌患者(≤40岁)作为研究对象,整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临床症状、肿瘤部位、Dukes分期、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组织学类型中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其相同特点为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肿瘤好发部位以升结肠和横结肠多见,Dukes临床分期多见于C期和D期,长期生存率低;不同特点为青年结肠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且平均发病年龄偏小,组织学类型男性以中分化腺癌为主,而女性比例最高的是低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术后是否化疗、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更高。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应根据患者情况积极行Ⅰ期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Ⅰ~ Ⅲ期左半结肠癌(LCC)、右半结肠癌(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51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RCC 181例,LCC 17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结肠癌发病率高于女性(62.68%vs.37.32%,P<0.05),男性患者中LCC比例较高,女性患者中RCC比例较高.LCC、RCC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C患者以腹痛、腹胀、腹泻及腹部肿块等首发症状发现;而LCC患者则以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首发症状.与LCC患者比较,RCC患者术前更易出现贫血,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水平更易升高;RCC肿瘤体积大,多以中低分化为主,且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占比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C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RCC(71.88%vs.60.13%,P=0.012).结论 LC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LCC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于R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根治性切除术后不同分期、不同部位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76例行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肿瘤部位不同分为左半结肠癌组(LCC组)257例和右半结肠癌组(RCC组)219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总生存率,分析不同分期、不同部位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关系。  结果  结肠癌中男性所占比率高于女性(57.78% vs. 42.22%)。其中,与RCC组相比,男性在LCC组中占比较高;与LCC组相比,女性在RCC组中占比较高。与LCC组相比,RCC组以贫血、腹部包块、肿瘤直径较大、中低分化腺癌为主,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LCC组以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首发症状。2组患者在pTNM分期、pT分期、pN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CC组与RCC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36%和64.29%(P>0.05)。在pTNMⅠ期中,LCC组5年总生存率为86.96%,RCC组5年总生存率为83.33%(P>0.05)。而在pTNMⅡ、Ⅲ期中,LCC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89%、59.68%,RCC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64%、44.16%(均P<0.05)。  结论  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之间存在差异,两者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亚组的分析,不同分期、不同部位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7.
舒守成 《华夏医学》2012,25(3):320-322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并肠梗阻行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32例,右半结肠癌并肠梗阻36例,均术中行肿瘤一期切除,两组行直线切割缝合器侧消化道重建.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左、右半结肠手术所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左、右半结肠手术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均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与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伟 《吉林医学》2011,(11):2207-2208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诊治体会。方法:对安塞县医院将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急性阑尾炎15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均经手术中确诊;术后分期:Duke’s B期14例,Duke’s C期3例,Duke’s D期1例。18例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由于解剖学特点,一些右半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发病率高,误诊难免。因此对右下腹痛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利于术前准备,便于术中仔细探查,以预防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吴建平  许政文  贺鳌  全信保 《重庆医学》2003,32(12):1733-1734
目的 总结62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能确诊为结肠癌的30例主要依靠钡剂灌肠,6例行急诊纤维结肠镜检确诊。右半结肠癌14例,左半结肠癌3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右半结肠癌2例,左半结肠癌10例行一期切除近侧结肠造瘘。右半结肠单纯造口2例。左半结肠单纯造口4例。本组死亡6例。结论 钡剂灌肠检查是结肠癌急性梗阻病因诊断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好,中毒症状轻,均应争取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减压及灌洗是左半结肠癌安全进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的重要措施。结肠梗阻是结肠癌的常见病发症,而低位性肠梗阻主要病因为结肠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45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进行I期横结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左半结肠切除的患者共有36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进行Ⅱ期根治性的左半结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的患者共5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肿瘤无法切除4例.结论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尽量进行Ⅰ期切除,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还具有相对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