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ofitis media effusion,OME)是一种常见耳部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尤高,长时间发病可引起粘连性中耳炎,引起听力损失,尤其是儿童可造成语言智力发育迟缓。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OME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尽管目前所知OME的病因很多,如感染、局部免疫学条件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但咽鼓管功能障碍在其发生过程中具有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鼓膜置管治疗儿童渗出性中耳炎(OME)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鼓膜置管治疗的64例(119耳)OM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儿随访1年,治愈46例(88耳),好转10例(17耳),无效8例(14耳);有效率为87.5%.结论 鼓膜置管是治疗儿童OME较好的方法,但要注意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罗岚 《重庆医学》2021,50(22):3937-3941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长期中耳积液可能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研究表明,黏蛋白(MUC)与OME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该文主要就MUC在OME中的作用机制及导致MUC过度表达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思路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21例1年内复发的OME惠儿为复发组,选择125例同期就诊未复发的OME患儿为对照组,对OME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及每年鼻部疾病发作次数.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小年龄、过敏性鼻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Ⅳ°肥大、腺样体Ⅲ°和Ⅳ°肥大、乳突气化不良是OME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3~<7岁组、<3岁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7~14岁(P<0.05),<3岁组和7~14岁组腺样体肥大发生率低于3~<7岁组(P<0.05).复发组患儿每年鼻部疾病发作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 儿童的OME是多元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越小、鼻部疾病每年的发作次数增多,OME反复发作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正>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负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学特点,OME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的症状和体征不尽相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本次研究旨在对入住本院的患儿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出诊治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对儿童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02例166耳保守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OME患儿,经常规专科检查、鼻腔鼻窦CT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或(和)扁桃体肥大,行腺样体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并于术后随访过程中进行常规电耳镜检查及听力学检测,并结合症状改善情况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6-12个月随访,治愈134耳(80.7%),有效21耳(12.7%),无效11耳(6.6%),总有效率为93.4%。结论:腺样体切除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顽固性OME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国产奥美拉唑(OME)联用庆大霉素(GEN)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疗效.方法 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p阳性的DU患者180例,采用奥美拉唑(奥克,OME)加庆大霉素(GEN)治疗,并以两种药物单用作为对照,分别观察2周和4周,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OME单独用药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为72.4%、51.7%和80.7%、57.9%.GEN单独用药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为48.3%、34.5%和51.8%、37.5%,两药联用的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高达89.4%、87.7%和100%、93.0%,OME+GEN组2周和4周治疗DU的有效率和Hp清除率明显高于GEN组和OME组(P<0.01和P<0.05);OME组2周、4周治疗DU的有效率及Hp清除明显高于组GEN组(P<0.01和P<0.05),未见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OME和GEN联合治疗Hp感染的Du患者有效率和Hp清除率高、经济、安全可靠,值得基层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国产奥美拉唑(OME)联用庆大霉素(GEN)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疗效.方法 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p阳性的DU患者180例,采用奥美拉唑(奥克,OME)加庆大霉素(GEN)治疗,并以两种药物单用作为对照,分别观察2周和4周,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OME单独用药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为72.4%、51.7%和80.7%、57.9%.GEN单独用药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为48.3%、34.5%和51.8%、37.5%,两药联用的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高达89.4%、87.7%和100%、93.0%,OME GEN组2周和4周治疗DU的有效率和Hp清除率明显高于GEN组和OME组(P<0.01和P<0.05);OME组2周、4周治疗DU的有效率及Hp清除明显高于组GEN组(P<0.01和P<0.05),未见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OME和GEN联合治疗Hp感染的Du患者有效率和Hp清除率高、经济、安全可靠,值得基层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下  袁军 《医学争鸣》1998,19(5):592-593
0引言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一般认为是由咽鼓管粘膜肿胀,管腔阻塞,致使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而造成中耳积液.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过去由于对此病的命名不一,难以估计确切的发病率.除腺样体肥大、肿瘤和先天性疾病外,儿童OME的诱发危险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我们对1992年1月至1996年7月的156例确诊为OME的儿童住院或门诊病例随机进行了分析,以求寻找儿童OME的可能诱发原因.IIR$资料随机统计156例儿童OME,年龄从1岁2月~15岁,来源于住院或门诊患儿,其中男性工16例,女性40例(男:女一3…  相似文献   

10.
奥美拉唑的临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厚文 《中国医刊》2004,39(9):47-48
奥美拉唑(OME)是一种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该药自1982年开始用于临床,已成为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国产OME药源丰富、价格低廉,适合我国国情,达标国产OME与国外产品药效无明显差异,故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临床应用及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镜注射治疗联用不同剂量的奥美拉唑(OME)及单用OME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把101例内镜下有活动性出血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①内镜注射止血治疗联用每天2 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程5d;②内镜注射止血.治疗联用每天1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程5d;③单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程5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 结果 3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3/35(8.6%)、9/32(28.1%)、15/34(44.1 %),差异有显著性(P <0.05);手术率1/35(2.9%),2/32(6.3%),7/94(20.6%),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死亡率0/34(0%),1/32(3.1%),1/34(2.9%),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输血量(3.7±2.7)单位(每单位=200m1),(5±2.5)单位,(2.5±2.4)单位,差异无显著性(P >0.05);止血时间分别为(1.8±1.5)d,(3.1±1.9) d,(5.5±2.1)d,差异有显著性(P <0.05);住院时间(8.7±2.5)小(15.7±6.9)d,(17.1±8.3)d,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内镜注射治疗联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40mg OME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囊泡型质子泵(V- ATPase)非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OME)增强多柔比星(ADM)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OME(终浓度为0、2.0、4.0、8.0、16.0μg/mL)处理A549细胞48 h后,锥虫蓝法测定OME对A549的细胞毒性.OME预处理0、24 h后,MTT法测定ADM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非细胞毒性的OME 4 μg/mL预处理,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A549细胞内ADM的浓度.RT-PCR法测()ME预处理后A549细胞内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录量.结果 不同浓度OME预处理的A549细胞锥虫蓝染色均未见蓝染细胞.与对照组比较,OME预处理后,ADM对A549细胞的IC50值明显下降(P<0.05);A549细胞摄入ADM量增加,排出量下降;A549细胞内MDR1基因转录明显下降.结论 OME对A549细胞无毒性作用,但能增强ADM对A549细胞的毒性,其可能机制为OME抑制MDR1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3.
奥美拉唑(Omeprazole OME,Losec)为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作者对38例OME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抑酸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不同剂量及联合雷尼替丁(ranitidine,RAN)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ncler,DU)活动期患者的抑酸效果,特别是对夜间酸突破(noctumal acid breakthrough,NAB)现象的控制,并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抑酸疗效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经本院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74例,随机分配入4个治疗组:A组,13例,OME 20 mg每天1次;B组,37例,OME 20 mg每天2次;C组,11例,OME 40 mg静脉推注,每12 h 1次;D组,13例,B方案联合RAN 150 mg睡前口服.在第5天对入组病人进行24 h胃内pH监测.结果:4组胃内24 h及夜间平均pH值、中位pH值、pH<4所占的时段百分比及NAB发生率(A组76.9%,B组24.3%,C组18.2%,D组7.7%)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组与B、C、D 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B、C、D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一治疗组内HP阳性者24 h及夜间平均pH值、中位pH值均高于阴性者,pH<4所占的时段百分比低于阴性者.HP阳性者NAB发生率低于阴性组(13.7%vs44.1%,P<0.05),而在4个治疗组内仅有A组内HP阳性者NAB发生率低于阴性者,其余3组HP感染与否对NAB发生率无影响.结论:OME抑酸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联用RAN有减少NAB的趋势.HP感染者应用OME抑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产潘妥拉唑 (PAN)与进口奥美拉唑 (OME)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以及联合应用克拉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效对比观察。方法共69例消化性溃疡病例进入试验 ,随机分为两组PAN组和OME组 ,方法 :PAN40mg每日1次 ,OME20mg每日2次 ,疗程4周。两组均加用抗生素克拉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1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胃镜和HP检查 ,比较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结果国产潘妥拉唑和进口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8.57%和87.1 % (P>0. 05) ,HP根除率分别为85.71 %和87.1 %(P>0 .05) ,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 %和28 % ,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PAN和进口OME在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及HP感染方面疗效相当 ,同样安全 ,且价格较低 ,适合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鼓膜情况、听力检查、中耳乳突CT片、鼓膜穿刺确诊并发分泌性中耳炎(OME)65例130耳,OME发生率放疗前为66%,放疗后为72%.提示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及咽鼓管功能障碍为OME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 is a common pediatric disease, 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uncer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M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s currently being studied, and a relationship has not yet been confirm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how that a relationship does exist between HP and OME.
Methods  The study consisted of 60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OME and had ventilation tube insertions with or without an adenoidectomy. This study included an additional 30 patients who had only received an adenoidectomy without being diagnosed with OME. The effusion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the 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 (CLO) test. The adenoid tissue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CLO test.
Results  Eighteen patients among the 60 patients (30%) tested positive for HP. In the cases with adenoids, 15.6% of the OME patients and 13.3% of the adenoidectomy only patients were positive for HP.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f HP in the adenoids of OME patients and the patients without OME.
Conclusion  HP can be considered one of the causes of OME.
  相似文献   

18.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鼓室置管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分泌性中耳炎 (OME)患儿鼓膜置管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可能潜在的病变因素在通气管排出后OME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64耳)OME住院患儿接受鼓膜置管且随访12~18个月的病历资料.结果 ①64耳中,52耳听力改善(81.3%),12耳复发,未见有严重的并发症;②病程短者置管疗效明显优于病程长者;③单纯OME组与伴发鼻窦炎OME组鼓室置管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鼓室置管术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鼓膜置管的同时,针对病因解除邻近病灶的影响,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之一。目前,对OME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尚未完全阐明,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之一致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病因。近年,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对OME病因的探讨也在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反应与OME的发病有关。Dinis指出,免疫因素可能最终成为OME发病唯一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而细胞因子(cytokines,CK)的免疫调节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报道,已发现有多种CK存在于OME的中耳积液(middle ear effusions,MEE)中,参与OME的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现将OME的病因研究概况及MEE中存在的CK及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其免疫学发病机制至今未得到完全阐明,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与OME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