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界面位置下的人员行为学指标和眼动数据,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由E-prime软件呈现模拟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界面7个区域的视觉刺激。视觉刺激过程中记录受试对象对刺激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同时连续记录受试对象的视觉停留时间、视觉摄入次数、视觉摄入平均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等眼动数据。结果:正确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3、6、7、2、1、4、5;反应时间由快到慢的区域依次为3、2、4、6、7、1、5;区域3和区域4的停留时间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区域3和4的视觉摄入次数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区域3的视觉摄入平均时间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区域6和7的平均瞳孔直径较除区域3外的其他区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不同区域间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建议全海深舱室界面设计时优先考虑将关键信息的显示位置布局在区域3和4,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1、2和5,次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6和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平视显示器(HUD)速度、高度和航向信息各自3种不同显示格式对飞行员认知绩效的影响. 方法 试验采用3×2重复测量设计,以151名男性飞行员为受试对象,完成HUD速度、高度和航向信息3种不同显示格式共18幅画面的测试,并获取飞行员对每种显示格式"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对正确率和反应时指标作重复测量的协方差分析和配对比较检验;对飞行员使用性评价指标作x2检验. 结果 在HUD速度信息画面测试中,对于飞行员的认知正确率,"显示格式"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7.097,P<0.001);"信息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3.902,P<0.05);飞行员正确认知"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的信息正确率期望值最高.对于飞行员的反应时指标,"受试对象类别"和"信息认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2.905,P<0.05);"飞行总时数"的主效应显著(F=6.637,P<0.05);在使用性评价上,飞行员将3种显示格式分别评价为"优、良、中、差"的人数比例分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33.305,P<0.001),其中82.1%的飞行员认为"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的显示格式为"优".在HUD高度信息画面测试中,对于飞行员的认知正确率,"显示格式"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8.523,P<0.001),"显示格式"和"飞行总时数"的交互作用显著(F=3.253,P<0.05);飞行员正确认知"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显示格式的信息正确率期望值最高;对于飞行员的反应时指标,"显示格式"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0.869,P<0.001);在使用性评价上,飞行员将3种显示格式分别评价为"优、良、中、差"的人数比例分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73.959,P<0.001),其中有86.8%的飞行员认为"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的显示格式为"优".在HUD航向信息画面测试中,对于飞行员的认知正确率,"显示格式"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418,P<0.001),"显示格式"和"飞行总时数"的交互作用很显著(F=5.802,P<0.01);飞行员正确认知"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显示格式的信息正确率期望值最高;对于飞行员的反应时指标,"受试对象类别"的主效应显著(F=3.226,P<0.05),"飞行总时数"的主效应显著(F=5.719,P<0.05);在使用性评价上,飞行员将3种显示格式分别评价为"优、良、中、差"的人数比例分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226.324,P<0.001),其中有88.7%的飞行员认为"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的显示格式为"优". 结论 对战斗机HUD速度、高度和航向信息的视觉显示建议优先采用"模拟刻度带Ⅰ加数字窗"格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军事飞行人员注意力广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在某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疗养训练的健康男性飞行人员340名为测试对象,采用天津市高师教学技术装备技术公司生产的JCW-E心理实验平台对飞行人员注意力广度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20~30岁组飞行人员注意力广度测试结果正确率好于31~4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组好于>4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飞行总时间≤1 000 h组注意力广度测试结果正确率好于飞行总时间>1 000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机种飞行人员注意力广度测试结果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人员注意力广度与年龄关系较大,年龄是影响飞行人员注意力广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歼击机女飞行学员起落单飞对心功能影响的特征。方法同期歼击机飞行学员32名,分成男女两组,每组16人。采用REDCOM-CBS2000心功能血流参数无损伤监测仪进行检测。结果男女飞行学员心功能比较,不飞行时,差异无统计学处理(P>0.05);起落单飞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2.711,P<0.05),但心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员的功能指标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起落单飞对心功能的影响,歼击机男、女飞行学员之间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从而为歼击机女飞行员航卫保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飞行基础学员、飞行学员和飞行员视力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为修改招飞体检视力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跟踪调查273名飞行基础学员在校期间的视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屈光的关系、128名飞行学员在校期间视力变化情况以及236名飞行员连续3年视力变化情况. 结果 ①273名(546眼)飞行基础学员,招飞体检视力、入校复查视力均在标准范围内,毕业时视力有264名(528眼)视力在标准范围内,9人(12眼)视力低于正常范围.飞行基础学员毕业时视力和入校复查视力较招飞体检视力明显上升(P<0.01);毕业时视力与入校复查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毕业时,远视眼视力提高者明显多于近视眼(P<0.01).②飞行学员飞高教机前和毕业时视力较入校飞初教机前视力明显上升;飞高教机前和毕业时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飞行员3年视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飞行学员自招飞到毕业视力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招飞体检时可以在严格控制屈光标准的前提下保留部分边缘视力者,以增加生源,但尚不能仅凭此作为修改招飞体检视力标准的依据.②建议分机种、飞行职务进行招飞并定向培养,对视力要求较低的机种以及非驾驶人员可适当放宽招飞视力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短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下健康人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y,ERG)的变化情况。方法 1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受试前、受试第2天及受试第5天按照国际视觉电生理协会的临床电生理标准(2008年修订)记录其视杆细胞反应、最大混合反应、振荡电位、视锥细胞反应和30 Hz闪烁光反应。结果视锥细胞反应及闪烁光反应在受试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视杆细胞反应及最大混合反应波的潜伏期有显著改变(P<0.01),而波幅无明显改变(P>0.05);振荡电位右眼O1波潜伏期呈现逐步延长趋势(P=0.0017);其余各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显著改变(P>0.05);但振荡电位各波的波幅及总和波均呈现在受试第2天升高,受试第5天恢复的趋势。结论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对ERG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其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38例单侧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5岁[(37.4±12.6)岁]。20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同时评估并发症情况,包括螺钉松动、断裂或骨折移位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2.3±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8.9±0.6)周,B组为(8.7±0.6)周(P>0.05)。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VAS为(4.8±0.5)分,低于B组的(6.0±0.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与B组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关节屈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10.4±3.8)°、(137.1±4.04)°,显著大于B组的(90.6±4.7)°、(125.1±3.5)°(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肘前臂旋转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前臂旋转范围分别为(107.1±2.8)°、(138.1±2.9)°,显著大于B组的(95.5±3.9)°、(121.5±3.0)°(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前臂旋转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E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MEPS为(50.4±3.8)分,高于B组的(40.6±4.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ME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DASH评分为(57.1±2.8)分,高于B组的(42.5±3.9)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或断裂,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P>0.05)。结论对于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关节镜下Herbert钉内固定较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具有疼痛轻、患肢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汉字提示下视空间注意年老化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提示-目标”的视觉实验范式,以汉字提示不同等级的搜索范围,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早期视觉注意年老化脑机制。方法:以青年和老年人各16名为被试,背景由3个同心圆组成,提示为汉字“大”、“中”、“小”,刺激材料是随机选取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3个同心圆圈。“T”为靶刺激,被试按照提示搜索提示范围上的靶刺激。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反应时更长:老年组后部P1显著增强和N1明显抑制;老年组前部P2成分受到显著抑制,这种抑制不仅表现在波幅上,还表现在波形的不规则和不稳定。结论:年老化引起视觉空间随意注意功能的降低,其视觉分析的最早期阶段亦受到年老化的影响,而且老年组被试对靶刺激的评估识别能力降低,提示年老化可能导致视觉空间随意注意的前脑区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9.
视觉空间注意的早期ERP等级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采用“提示-目标”的视觉实验范式,以文字提示不同等级的搜索范围,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视觉注意脑机制。方法 1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有偿被试,刺激序列为背景-提示-靶刺激。背景由3个同心白色圆形线条组成。刺激材料是随机选取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大、中、小3个同心圆圈。提示为汉字“大”“中”和“小”,指定“T”为靶刺激。大提示时,目标“T”可能会出现在大中小3个圈内;中提示时,“T”出现在中小两个圈内;当小提示时,目标只出现在小圈内。结果 随着提示等级的减小,反应时加快,而早期ERP成分P1与N1波幅增大,偶极子定位发现P1位于枕部结论下同的注意范围与早期P1、N1成分相关,而且提供了支持聚光灯理论的电生理学证据,阐明了聚光灯效应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
肌红蛋白基因多态与有氧训练效果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对中国北方新征入伍的104名汉族士兵进行每次5000米、每周3次、训练强度为95~105%通气无氧阈(VT)、为期20周的耐力训练。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受试对象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VO2max)和通气无氧阈(VT),PCR-RFLP法测定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0.52)、AG(0.45)、GG(0.03),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训练后3种基因型VO2max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GG组和AG组VT显著提高(P<0.05),AA组达到VT时仅HR显著升高,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VO2max和VT的变化率(Δ%)方面,GG组受试者提高最多,AG组居中,AA组提高最少。提示肌红蛋白基因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有一定关联,79G等位基因携带者对有氧耐力训练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校体能训练对飞行学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136名在校飞行学员体能训练2年前后肺功能进行测定。结果 1在校飞行学员体能训练2年后,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与训练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小气道功能(MMEF、FEF50%、FEF75%)占预计值百分比与训练前比较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能训练前,136名飞行学员中肺通气功能障碍者15例,占总数的11.0%。15例肺通气功能障碍者均为轻度,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11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4例,无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经过2年体能训练后,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肺通气功能恢复正常,8例仍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肺通气功能均恢复正常。3体能训练前有2例飞行学员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经过体能训练2年后小气道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在校体能训练可提高飞行学员肺通气功能,提示在校体能训练对提高大气道功能有重要意义,部分小气道功能亦可逆转,体能训练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飞行学员在飞行应激下,消化道激素的变化以及与胃肠疾病关系。我们选择初教团飞行学员首次单飞前后胃动素(MOT)含量的变化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初教团飞行学员200名,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9岁,首次单飞前1h及飞行后0.5h内各抽静脉血2ml,与健康青年40名对照。胃动素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提供,采用放免法测定,样本实验浓度为样品测定值乘以调整pH时的稀释倍数。 健康人组血MOT含量:302±42pg/ml。飞行学员单飞前血MOT为:334±38 pg/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飞行学员单飞后血MOT含量为:542±48 pg/ml,较健康人组及飞行前均有明显增高,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脑瘤病人胸腺移植的治疗效应。以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测定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常规指标。两组病人移植前后的免疫指标测定结果,经自身配对t检验,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转化率(LTT>6)、及E—玫瑰花环形成率(E—RFC%)、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中IgG和C_3也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IgM.IgD及C_4则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用两组移植后的测定值比较,只有Lym呈现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患者在植后接受放射治疗时,还表现出抗辐射损伤效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GaAs半导体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人体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GaAs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对人体的镇痛效应.方法健康受试者30名分为3组,每组10名.(1)组采用GaAs半导体激光照射双侧足三里穴(GaAs组),光斑直径0.2cm,脉冲频率95Hz,平均功率密度159mW/cm2,每侧穴位照射15min.(2)组以激光和低频电脉冲(LFEP)交替作用于双侧足三里穴(GaAs+LFEP组),每侧穴位激光和LFEP各作用15min,激光参数同GaAs组,LFEP取可调锯齿状波,频率10Hz,刺激强度以受试者能耐受为限.(3)组为对照组,仅将激光照射头放置于双侧足三里穴上15min,但无激光输出.于照射足三里穴前及照射后15、30min,采用钾离子透入测痛法,分别测量受试者腹部和耳垂痛阈,观察照射前后痛阈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GaAS组穴位照射后15和30min,腹部痛阈分别比照射前提高35.6%(P<0.05)和39.7%(P<0.01),耳垂痛阈分别比照射前提高26.7%(P<0.05)和24.4%(P>0.05);GaAs+LFEP组刺激穴位后15和30min,腹部痛阈分别提高42.3%(P<0.05)和44.9%(P<0.05),耳垂痛阈均提高44.6%(P<0.05).GaAs组和GaAs+LFEP组照射或刺激穴位后不同时间的痛阈变化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腹部痛阈增高幅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耳垂痛阈增高幅度GaA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GaAs+LFEP组则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GaAs半导体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低频电脉冲可加强GaAs半导体激光的镇痛效应,并有全身性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追踪观察部分低常远视力飞行学员入校1年后屈光状态及变化特点,为有关招飞体检标准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选择招飞时0.8≤远视力<1.0(低常远视力)的飞行学员137人172眼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招飞时远视力≥1.0飞行学员134人268眼为对照组;采用电脑验光方法进行动静态屈光检测和比较分析. 结果 ①招飞时两组屈光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925,P<0.01);1年后散瞳前两组屈光构成和变化特点无明显差异(x2=1.990,P>0.05),新增混合性散光,近视明显增多,远视明显减少;散瞳后屈光变化与散瞳前相反;与招飞时比较观察组近视减少,对照组新增部分近视,两组屈光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66,P<0.05).②两组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明显低于散瞳前,远视屈光度明显高于散瞳前(均P<0.01).③散瞳前后两组间屈光不正超标均无明显差异(x2=3.287、0.332,P>0.05);超标屈光构成以近视为主,混合性散光次之.结论 ①1年后低常远视力组飞行学员屈光状态较招飞时略有改善,散瞳前屈光构成和屈光度变化特点与对照组基本相同;②对照组屈光波动幅度较大与其远视居多有关;③近视是两组屈光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MRI征象,基于关键MRI征象对PAS类型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85例PA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粘连组(27例)、植入组(29例)与穿透组(29例)MRI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下血管异常对PAS类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三组间胎盘膨出、前置胎盘、胎盘下血管异常、胎盘内暗带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完全型前置胎盘(82.8%)、Ⅳ型胎盘下血管异常(75.9%)的发生率高于植入组(分别为51.7%、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征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胎盘下血管异常的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时,Ⅲ型胎盘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植入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而Ⅳ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穿透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植入组与粘连组比较时,胎盘下血管异常不能预测其分型(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呼吸肌和双下肢肌肉力量,使用经验公式估算+Gz耐力,对比分析男、女飞行学员之间的抗荷耐力差异,探讨使用抗缺氧能力检测仪进行抗荷耐力地面测试的方法. 方法 检测了32名女飞行学员和30名男飞行学员的心-眼距、最大呼气压力、最大吸气压力、双下肢蹬力,以及平静时和做HP、PHP动作时的收缩压;估算了受试者使用抗荷装备做抗荷动作时的+Gz耐力. 结果 男飞行学员的心-眼距、最大呼气压力、最大吸气压力和双下肢蹬力均显著大于女飞行学员(t=4.852~6.762,P<0.01).男飞行学员做PHP动作时的+Gz耐力大于女飞行学员(t=2.226,P=0.034),但男、女飞行学员做HP动作时的G耐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 结论 ①女飞行学员的呼吸肌和双下肢肌肉力量素质不如男飞行学员.②与男飞行学员相比,女飞行学员心-眼距小,做HP抗荷动作时的收缩压低,这可能是男、女飞行学员穿抗荷服、做HP抗荷动作时G耐力相差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女飞行学员呼吸肌力量小,不适应抗荷正压呼吸,因此在使用抗荷正压呼吸并做PHP动作的耐力比男飞行学员低.③做抗荷动作时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待继续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测量成功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盐酸苯环壬酯对空晕病易感飞行学员脱敏习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观察盐酸苯环壬酯(PCH)对空晕病易感习行学员脱敏习服的影响以及停药后有无反弹现象。经阶梯式累加科里奥加速度刺激评定为空晕病易感者的18名飞行学员为受试对象,以Graybiel急性运动病诊断标准MⅢ为终点的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受值为评定指标。18名飞行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服用PCH组和服用安慰剂组。两组飞行学员都接受以科里奥利加速度为刺激源的脱敏习服训练。PCH(3mg)和安慰剂分别在训练前1h口服。观察两组脱敏训练过程的判别,并在PCH停药后连续3d测试有无反弹现象。结果 PCH可明显加速脱敏习服训练过程,停药后未见得里奥利加速度耐力下降和易感性反弹现象。结论 PCH具有加束脱敏习服训练过程的作用,而没有东莨菪碱停用后易感性反弹的类似效应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旋转能力的训练效果及其迁移作用,为提高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训练效率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17名受试者首先进行字母、图形和手部立体3种形式的心理旋转训练,训练10天。在训练开始前、训练中期和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三维心理旋转能力、速度感知能力、持久注意力、工作记忆能力以及视觉搜索能力等5项认知能力的测试,并对正确率、反应时间等绩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训练后各认知能力的变化。结果 3种形式的心理旋转训练中绩效水平发生变化,其中反应时间逐渐减少,正确率逐渐增加。测试中,三维心理旋转能力的绩效指标正确反应时、正确反应时与正确率之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速度感知能力的绩效指标总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工作记忆能力的绩效指标总分数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3种形式的心理旋转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心理旋转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工作记忆能力和速度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超高场强(7.0T)功能MR波谱(fMRS),动态定量检测人脑枕叶视觉皮层代谢物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探讨人脑在功能活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传递的活动情况.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次试验.采用人体7.0 T MR扫描仪及16通道敏感相位编码技术(SENSE)头线圈.首先进行fMRI检查,明确视觉皮层的最大激活区.然后进行1H-MRS检查,ROI为2cm×2cm×2 cm,定位于视觉皮层最大激活层面.采用短TE激励回波采集模式(STEAM)序列采集波谱数据,1 H-MRS扫描过程中同时给予受试者与fMRI检查相同的视觉刺激.运用线性拟合模型( LCModel)以水为内标准,分别测定各代谢物在静息期和刺激期的绝对浓度.采用配对设计数据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各代谢物浓度在刺激前后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视觉刺激状态下,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及甘氨酸的浓度分别为(3.20±0.28)、(2.07 ±0.10)和(1.65±0.11) μmol/g,较静息期[分别为(3.52±0.28)、(2.25 ±0.10)和(1.85±0.11) μmol/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73、-2.073、- 2.429,P值均<0.05).谷氨酸、谷胱甘肽及乳酸的浓度分别为(11.50±0.11)、(2.45±0.10)和(0.89±0.05) μmol/g,较静息期[分别为(11.28±0.11)、(2.28±0.10)和(0.79±0.05)μmol/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21、2.310、2.016,P值均<0.05).葡萄糖浓度[(1.54±0.23) μmol/g]在刺激状态下有降低趋势,但与静息期[(1.78±0.28) μmol/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7,P>0.05).结论 7.0 T fMRS结合LCModel可以定量检测人脑视觉皮层多种代谢物对视觉刺激的反应变化.视觉刺激状态下,激活区乳酸、葡萄糖和天冬氨酸的变化提示脑能量代谢水平的升高;谷氨酸升高伴随谷氨酰胺下降可能提示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活动的改变;谷胱甘肽升高则提示脑激活状态下抗氧自由基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