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外科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5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0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高危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专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专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固定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护理对促进老年卧床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7月收治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的老年卧床患者及其照护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以2017年1—7月收治的30例患者及其照护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由固定照护者参与的延续护理。于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创面愈合情况,以及照护者对压力性损伤的认知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照护者对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得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压力性损伤愈合总有效率更高、愈合时间更短(P 0. 05)。结论固定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护理可使老年卧床压力性损伤患者出院后仍能得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有效降低了压力性损伤风险,促进了患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晚期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压力性损伤常规护理;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压力性损伤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平均面积、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压力性损伤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护理依从率、护理满意率、NSN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采取压力性损伤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6年12月骨科中心行下肢牵引病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骨科中心下肢牵引病人40例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主要通过评估和预防措施落实,对下肢牵引病人进行压力性损伤的集束化管理,使用《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质量查检表》对集束化管理措施的落实进行查检,比较实施前后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管理措施的落实率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后,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管理措施的落实率由60%上升至95%,下载牵引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由10%下降至0%。[结论]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能明显提高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的落实率,能明显降低下肢牵引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集束化管理为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提供有效保障,提升专科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6月收治的85例长期卧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每2 h翻身1次。选取我科室2018年1—6月收治的90例长期卧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Braden评估量表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分级,按照等级不同给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每日翻身的次数、每日翻身耗时、压力性损伤面积以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每日翻身的次数少于对照组,翻身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分级护理能够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减少翻身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40例Ⅱ~Ⅳ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7年11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60例Ⅱ~Ⅳ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创面疼痛[采用压力性损伤愈合积分表(PUSH)]、pH值、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USH评分、pH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疼痛评分、换药间隔时间、换药次数及Ⅰ期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减轻Ⅱ~Ⅳ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图片交班制度在压力性损伤患者管理中的作用,并明确该方法较常规交班方式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将2018年1—6月本科室收治带入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4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本科室收治带入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7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班方式,观察组采用图片交班工作制度。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的落实率及出院时压力性损伤部位预后情况。结果实施图片交班制度后科室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评分高于实施前(P 0. 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压力性损伤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图片交接班制度可提高护士的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促进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带入压力性损伤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8.
李晓林  吉玲  谭桃  丁小萍 《全科护理》2020,18(19):2387-239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念在颈椎肿瘤术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7月行后路颈椎肿瘤切除术的27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3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8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理念实施延续性护理,出院3个月后评估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并发症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和出院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SF-36评分、出院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理念应用于颈椎肿瘤术后病人延续护理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NPUAP 2016版压力性损伤指南指导下老年病人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的护理管理实践。[方法]分析老年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最新版压力性损伤指南,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病人,观察其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2017年7月—2017年12月老年病人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P0.05)。[结论]针对使用医疗器械的老年病人,根据新版指南指引实施专业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冯海珊  谷爱奇  章晓芹 《全科护理》2021,19(15):2093-2096
目的:探讨基于降阶梯思维的急救护理模式对主动脉夹层(AD)病人急救效率及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118例A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8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5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病人给予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降阶梯思维的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急救效率、护理质量、预后.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急救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降阶梯思维的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AD病人可提高急救效率,改善其预后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妇科病人压力性损伤相关情况,根据检索结果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合2016版压力性损伤最新指南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妇科病人,观察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2017年7月—2017年12月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妇科病人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3%。[结论]针对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科室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给予精细化营养护理;选取2016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1d、10d的营养、炎性指标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护理10d时的白蛋白、转铁蛋白、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营养护理能改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指标和炎性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伤口专科护理小组在预防晚期肿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200例,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创立伤口专科护理团队,可减少晚期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心胸外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心胸外科收治的140例患者,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预防压力性损伤常规护理措施;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目标管理法预防压力性损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分期主要为Ⅰ~Ⅱ期,对照组主要为Ⅲ~Ⅳ期;观察组Braden压力性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压力性损伤预警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能有效预防心胸外科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皮肤潮湿情况、压力性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皮肤潮湿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改善颅脑昏迷患者的皮肤受压状况,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6.
张锦绣  杨敏 《全科护理》2021,19(2):174-179
目的:建立与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评价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神经外科开展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面对面现场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和循证证据,将所得资料汇总由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讨论,构建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18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病人均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且都接受介入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病人为观察组,为对照组病人提供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病人则实施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专家咨询,第一轮问卷回收率为90.9%,对方案指标评分的协调系数为0.765,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1,第二轮有所上升达到了94.1%,对方案指标评分的协调系数为0.865,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52,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在实施循证护理方案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明显减少了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病人吞咽功能,血管再通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采用德尔菲法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构建并实施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可以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黄慧 《全科护理》2020,18(15):1881-1883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抗血栓治疗过程中的防损伤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抗血栓治疗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6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防损伤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病人院内损伤情况与抗血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院内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皮下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皮下出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抗血栓治疗期间实施防损伤护理能降低病人治疗期间意外损伤发生率与穿刺皮下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薛燕  潘文彦  仲骏  吴佳庆  钟美珺  郑吉莉 《全科护理》2021,19(13):1765-1768
目的:探讨脱污染集束化护理在心脏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心脏手术病人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行心脏手术的64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行心脏手术的52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脱污染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人发生感染16例,感染发生率25.00%,死亡5例,病死率7.81%。观察组病人发生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9.62%,死亡4例,病死率7.69%;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污染集束化护理用于心脏手术病人护理中能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本院急诊所收治重症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2018年6月—2019年2月)和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5月),分别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短期预后、高危风险事件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短期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安全态度评估中压力认知、满意度、工作条件、管理认知、安全氛围、团队协作6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并减少不良刺激的发生率,对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文佳 《全科护理》2021,19(2):230-232
目的:探讨缩减约束方案对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ICU收治的120例脑出血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护理方案。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病人为观察组,采用缩减约束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身体约束情况、非计划性拔管以及皮肤损伤发生情况,调查两组病人或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身体约束率低于对照组,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皮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减约束方案能减少ICU脑出血气管插管病人的皮肤损伤,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