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其治疗优势。方法对比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9例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和34例经传统开放取石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主要比较这二组患者的治愈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次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二组患者治愈率和结石1次清除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43±4.86)min、(34.94±4.42)ml和4.0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取石术相比,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取石术治疗的患者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ess-RU)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13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予以MPCNL治疗,观察组予以Less-RU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MPCNL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Less-RU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返回工作时间显著长于Less-R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CNL组患者手术后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10例患者出现严重感染;Less-RU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予以Less-RU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我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开放取石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1次性取净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少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结石1次性清除率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次性取石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62例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31例、实验组(实施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1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患侧肾小管滤过率(GFR)变化以及术后结石清除率、发热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患肾GRF均无显著变化,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结石清除率高理想。  相似文献   

5.
史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45-145,16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效果,并加以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A组)38例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B组)38例,后对两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组的患者满意率高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优点较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取石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及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HI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HIV感染患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效果,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应用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取石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流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将1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皮肾镜组术后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88±3.24)ml和(74.49±11.24)ml,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都是有效的微创治疗策略,经皮肾镜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性高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邯郸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肾镜组(41例,患者给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和腹腔镜组(41例,采用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1次取石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泵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肾镜组[(65.1±12.8)min比(74.5±10.9)min、(29.8+6.4)m L比(68.9±15.5)m L、(1.9±0.3)d比(2.4±0.2)d、(7.0±1.2)d比(10.0±1.4)d],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肾镜组[(2.2±0.4)d比(2.8±0.5)d,(2.6±0.4)比(3.3±0.6)d,(1.4±0.2)d比(2.0±0.2)d](P<0.01),术后最高体温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肾镜组[(37.6±0.7)℃比(39.0±0.8)℃,4.9%比26.8%](P<0.05或P<0.01),1次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肾镜组[100%(41/41)比90.2%(3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方法,患者恢复快,1次取石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GCT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15例GCTTS患者中,局限型12例,弥漫型3例,其中2例术后复发;肿瘤发生于关节周围,T1WI上13例为低或稍低信号,2例为中等信号,T2WI上6例为高低混杂信号,5例为低信号,2例为中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GCTTS多发生于手、足等小关节,MRI信号呈多样性,在T1WI呈特征性低信号,在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碎石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采用微创经皮肾碎石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和一次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创经皮肾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优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100例,随机将这100例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患者,实验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 对比2组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果 实验组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采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其结石清除率(94.00%)明显高于采取传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8.00%)(P<0.05). 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安全、微创,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Ⅰ期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方法简单有效,结石清除率较高,对于肾积水及位置较高、距肾盂较近的结石清除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80例来三家医院就诊的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和对照组(40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结石清除率、囊肿及结石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囊肿复发率、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其余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结石清除率高和囊肿及结石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PCNL)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入住泌尿科的8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人,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取石术。对比分析2组在碎石成功率以及结石排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人数为39人(97.5%),患者碎石率为100%,对照组上述两个比率则要明显地低于观察组(分别为77.5%和70.0%)(P<0.01)。住院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对患者尿路结石治疗具有创伤小、一次性排石率高、手术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总医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共154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蜥后腹腔镜手术(RLU)取石,94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治疗,对比二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结石取净率、术后高热(体温〉38℃)、住院时间等。结果RLu组手术时间为(85.4±17.6)min,长于MPCNL组(70.2±20.1)min(P〈0.05);术中出血量MPCNL组平均(100±14)ml,高于RLU组(40±13)ml(P〈0.05);手术后结石清除率MPCNL组为96%(90/94),RLU组为100%(6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RLU组为(8023.70±1231.23)元,MPCNL组为(11184.25±1325.7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RLU均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上有满意的疗效与安全性;使用何种方法视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保守治疗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并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法,研究和探讨输尿管软镜(RIRS)﹑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3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群选取的188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手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输尿管软镜组﹑微创经皮肾镜组﹑后腹腔镜组,探讨和研究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虽然RIRS组和MPCNL组﹑RLU组相比术后3~5 d结石清除率较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月结石清除率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RS组的失血量﹑住院时间和MPCNL组相比显著降低,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IRS组和RLU组对比手术用时明显缩短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月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结石和全身情况综合考虑。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清石清除率较低,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况和综合条件进行选择,但输尿管软镜具有损伤小﹑步骤简单﹑易同时处理双侧结石﹑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逐渐成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微创经皮肾镜目前仍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常用方案, RLU的清石效果和传统开放手术大致相同,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135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65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6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2例.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相似文献   

20.
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尿管上段结石有多种处理方法,既往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常常采用开放手术。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展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PS)、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经皮肾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以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L)等治疗方法。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治疗广泛开展与日益完善,传统开放手术基本消失。然而,输尿管上段结石由于其独特的空间位置结构等原因,在微创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还存在争议,该文就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及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