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水员利用饱和居住舱在某一高气压环境下长期(>24h)暴露,使呼吸气体中的惰性气体在机体各组织中达到完全饱和状态.在饱和潜水基础上,潜水员通过巡回潜水方式离开饱和居住舱到水中作业,故称为饱和潜水[1].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论高压暴露时间如何延长,其最终的饱和减压时间是相等的,因此潜水效率得以提高,使大深度潜水作业成为现实.以高气压生理学为基础的潜水医学保障贯穿于饱和潜水全过程,科学地规定了潜水程序和潜水员及辅助人员的技术职责,以此保证潜水员的安全[2].医学保障主要体现在总体潜水方案的制定,人员健康的维护,潜水疾病的防治.海上潜水时的医学保障更要顾及实际条件的限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高气压暴露时,高静水压、高分压氧、高密度的呼吸气体会对人类心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收集32名潜水员和40名陆勤人员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饱和潜水对潜水员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航海医学     
航海医学卢海航海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进展,一年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潜水、高气压医学海军医学研究所报道了在350m模拟氦氧饱和潜水中人体生理功能变化的研究,较系统地监测了在饱和潜水的不同阶段潜水员的中枢神经-心理运动、肺通气、心血管、免疫、消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革潜水军医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办法,提高潜水医学保障能力。方法:教学中增加基本潜水技术、加压舱安全管理和使用、潜水员心理学、高气压环境下患者的护理技能、潜水疾病治疗和高压氧临床治疗等训练内容。结果:学员可在短期继续教育训练中掌握基本潜水技术,了解潜水员心理学及常用心理疏导办法,掌握潜水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结论:在潜水军医继续教育中增加潜水技术、加压舱使用管理、潜水员心理学、高气压治疗临床实习等教学内容,可增强受训人员的潜水医学保障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5.
80m氦氧饱和—100m巡潜作业是我国饱和潜水技术由实验室模拟试验进入海上作业的首次实践。本文通过对潜水员氦氧饱和潜水前后诸项内分泌指标测定,发现GH、LH/FSH、F、17-OHCS、17-KS均较潜水前显著增高。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体对水下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特别是静水压、高气压下各种气体分压及环境低温等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应激性反应,进而说明潜水员进入高压环境后出现的心率减慢、心律紊乱和ST-T段的可逆性改变亦是上述应激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婷  古丽加瓦 《新疆医学》2012,42(11):134-136
潜水减压病是由于潜水超过十公尺深度以上,潜水时间过长,在潜水过程中,因压力的急速改变,造成溶解在机体组织或血液内的惰性气体由于减压而形成气泡,造成身体的不良反应或急性功能障碍。潜水减压病是潜水与高气压作业中最常见的职业性疾病,它对潜水员及高气压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巩固和提高寒区海军部队潜水员冬季对高气压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力,有效完成各种潜水任务.方法 加压锻炼压力为0.3~0.4 MPa,停留时间50 min或40 min,均需按有关表上规定执行,隔日1次.锻炼后,分析潜水员的身体状况和对高压的适应情况.结果加压锻炼可以有效增强潜水员的体质和对高压环境的适应性.结论冬季加压锻炼能保证潜水员随时适应水下高气压作业环境,有效预防潜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大深度饱和潜水对潜水员的心理影响。方法: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法和行为学测试、脑功能ERP(event related potiential)测试方法调查了8名参加140m饱和-166m巡回潜水的潜水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在饱和潜水中,潜水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焦虑、恐惧、抑郁等3个方面明显低于我国青年常模。但潜水前后进行的行为学测试和脑功能ERP测试结果基本正常。结论:大深度饱和潜水可以短暂性引起潜水员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潜水减压病是潜水与高气压作业中最常见的职业性疾病,它对潜水员及高气压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威胁.减压病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轻者将造成痛苦,重者可导致残废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饱和潜水心理干预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潜水是援潜救生等潜水保障任务的重要手段,是诸多潜水方式中作业效力较高的一种潜水方式。此种潜水方式需要有配套的潜水设备以及完善的技术条件作支撑,同时对潜水员和医学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饱和潜水一般适用于大深度潜水作业,不仅要求潜水员有精湛的潜水技术,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部于2010年9月在某海域组织了模拟实战条件下60 m饱和潜水训练。  相似文献   

11.
潜水员是从事水下和高气压作业的特殊行业从业人员。潜水作业的环境因素对潜水员心理功能的影响已有较多的报道。对潜水员心理功能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寒冷、高分压氮、高分压氧、高静水压和高分压氦,从事高原潜水时低氧也可能对潜水员的心理功能产生影响。通常采用的心理功能测试方法有视反应时、握力、手指双边感觉敏感性、滚珠投递、扑克花样分类时间、二位数表、工作负荷量表、心境量表、脑电图等。根据影响潜水员心理功能的不同环境因素,选择有意义的测试指标。虽然潜水员的技能水平与实验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但在选拔适宜从事潜水职业的潜水学员时采用实验心理学测试方法已得到公认和普遍使用。分析诸环境因素对潜水员心理功能的影响,可能有助于保障潜水作业的安全和保护潜水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作者自1976—1984年诊治高气压耳气压伤12例,均为男性,年龄21—29岁。其中1例为军医进高压舱后发病,7例为高压舱内潜水模拟试验(饱和潜水36m、40m、巡潜65m及75m,舱内居住7天),4例为使用空气自携式潜水装具潜水,深度为5m及20m。7例进高压舱前有上呼吸道感染,3例是新潜水员未作吞咽动作,1例有慢性咽鼓管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350m氦氧模拟饱和潜水的22天过程中,对4名男潜水员进行中午及夜晚睡眠时连续心电图监察。发现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减慢和心电不稳,表现为高电压、电交替、早期复极和异位搏动增多。其中1例原有显著心动过缓者,除以上变化更大外,还曾先后3次发生持续数小时的缺血型ST-T改变。作者认为,上述各种变化可能主要与高气压条件下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有关。因而提出凡心率过慢者,应避免进入高气压环境。  相似文献   

14.
4名海军潜水员在DDC内1.0MPa氦氧饱和条件下暴露72h,此间他们分批经SDC到海底巡潜,最大深度到达112m。饱和潜水期间,DDC内氧分压控制在40kPa,氮分压低于136kPa,氦分压为925kPa,二氧化碳分压小于10kPa。SDC内氧分压为45kPa,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lkPa以内。巡潜时,潜水员呼吸氧分压为110kPa的氦氧混合气。减压采用适当修正后的英国饱和潜水减压表中有关方案完成。在潜水现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未发生高压神经综合征、减压病、氧中毒及其他潜水疾病;除晕船外,潜水员生理状况和主观感觉良好,顺利完成了各项水下操作任务。  相似文献   

15.
潜水减压病是潜水员及从事高气压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疾病。现将我院救治的360例潜水减压病再加压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60例均为男性潜水员,20~30岁者190例,31~40岁者110例,41~50岁者51例,51岁以上者5例,下潜深度最深70m,最浅8m;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3月 2 4日至 4月 2 6日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成功举办了“海军潜水军医学习班”。本期学习班有学员 12名 ,他们来自海军潜艇部队的第一线。在教学中我院突出了 :(1)加压系统操作技能训练和高气压适应性训练 ;(2 )潜水员心理学及心理干预方法学习 ;(3)潜水基本技术训练 ;(4)潜水疾病临床治疗实习。经过 34天的学习 ,学员们较好地掌握了潜水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潜水技术、潜水医学保障技能及部分治疗潜水疾病的经验 ,成为新时期我军首批掌握潜水技术的潜水军医 ,为在今后的潜水医学保障中更准确把握潜水员的技能、心理状态和有…  相似文献   

17.
氦氧饱和潜水是高压暴露长时间作业中工作效率最高的一种水下作业技术[1]。在现代隧道工程、盾构机维护以及其他的隧道施工、深海石油钻探以及海军的特种作业中广泛应用。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饱和潜水中,潜水员长时间居住在密闭的高压舱室环境内,高压舱室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保障饱和潜水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成两批,任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物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定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海军在海上实潜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积累的经验将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向深海进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8名潜水员在80m氦氮饱和—100m巡回潜水过程中心电的变化,发现24h平均心率有明显改变,心率降低在饱和停留及减压阶段分别为15.5%及19.7%,减压结束后心率立刻回升,并发现心率的降低与氧分压增加密切相关,故强调高压氧为引起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8名潜水员出现室上性心律紊乱,5名潜水员出现室性心律紊乱。心律紊乱的出现率较潜水前略为增高,且均为偶发性或孤立性早搏。6名潜水员在潜水作业全过程,反复出现短暂的缺血型ST-T改变,潜水后第二天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全部正常。讨论认为此ST-T改变可能系高气压、高分压氧、噪音及狭窄的密闭环境等应激因子综合影响所造成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法国Comex公司4名潜水员,于1992年11月20日,从675m的饱和深度藉一个独立的舱加压到701m,从而创造了氢氦氧潜水的世界纪录。这次潜水是Comex公司在马赛的Comex模拟舱内进行的,3名潜水员到达650~675m停留了3天,其中1名潜水员到达701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