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与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差别聚合酶链反应(DPCR)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了25例正常子宫内膜、31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的扩增与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仅有2例(2/25,8.0%)低倍扩增,而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组织中分别有15和45例(15/31,48.4%;45/72,62.5%)扩增,且扩增倍数从2~12不等。免疫组化与DPCR法测定结果在阴性标本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子宫内膜增生中,不典型增生与复合增生的扩增率明显高于单纯性增生者。子宫内膜癌中,c-erbB2的高倍扩增率(≥5倍)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癌细胞对血管或淋巴管侵入密切相关。结论:子宫内膜增生的癌变可能与c-erbB2的激活有关。高度激活的c-erbB2与内膜癌的发展、分化以及转移倾向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持续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增生期、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复合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共26份,子宫内膜癌49例的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的子宫内膜存在bcl-2的表达,与ER相关,分泌期子宫内膜bcl-2表达下降;49例子宫内膜癌中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29例ER表达阳性,占59%,25例PR表达阳性,占51%。72%bcl-2表达阳性者ER阳性,75%bcl-2表达阴性者ER阴性(P<0.01)。68%bcl-2表达阳性者PR阳性,62%bcl-2阴性者PR阴性(P<0.05)。子宫内膜癌G1、G2级bcl-2的表达率为66%,显著高于G3级者(21%)(P<0.05)。bcl-2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手术分期无关,bcl-2表达阳性及阴性者生存率统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bcl-2的持续性表达与卵巢激素相互作用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9例子宫内膜癌中的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12例p53表达阳性,占25%,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G1,G2,bcl-2表达率(66%)显著高于G3表达率(21%,P〈0.05),而G3p53表达率(46%)显著高于G1,G2表达率(  相似文献   

4.
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9例子宫内膜癌中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12例p53表达阳性,占25%。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G1、G2bcl-2表达率(66%)显著高于G3表达率(21%,P<005),而G3p53表达率(46%)显著高于G1、G2表达率(17%,P<005),bcl-2表达阳性与阴性者生存率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53表达阳性者生存率显著低于p53表达阴性者。bcl-2、p53表达与肌层浸润、手术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癌基因bcl-2与抑癌基因p53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发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对50份子宫内膜癌石蜡包埋标本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8.00%(24/50),其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学类型无关。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某些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6例腺瘤型增生,20例腺囊型增生组织的癌基因P^21ras,c-myc及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对3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并对子宫内膜癌组织P^21ras,c-mycp53过度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分析,结果显示:P^21rasc-myc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62.5%和18.8%,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对50份子宫内膜癌石蜡包埋标本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8.00%(24/50),其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学类型无关。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某些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之间有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蛋白表达对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yclin D1、Bc1-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与雌激素在致癌过程中有无内在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2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6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yclin D1及bc1-2的表达情况。结果 增生期子宫内膜Cyclin D1的表达明显高于分泌期,Cyclin D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但在Ⅰ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Ⅱ型。bc1-2在正常增生期、复合增生、非典型增生、癌组织中依次下降,bc1-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与分型也无关。结论 Cyclin D1可能是雌激素致癌的部分分子途径。bc1-2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早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生长调节基因c-fos及c-erbB-2在卵巢癌中表达的意义,探讨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8例卵巢癌进行检测。结果:c-fos在卵巢癌中的阳性率为66%(25/38)。c-fos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有关,低分化组c-fos表达率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组(P=0.0015)。c-fos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卵巢癌c-fos表达率较Ⅰ/Ⅱ期者高(P=0.0064)。c-fos及c-erbB-2都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064;P=0.0419),且c-fos与c-erbB-2共同阳性的病例PCNA标记率高。c-fos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过表达的c-erbB-2激活后可以导致c-fos的表达,两者都能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且有协同作用。c-fos表达与卵巢癌低分化、易浸润、转移有关。c-fos表达,尤其与c-erbB-2共同表达,可能标志卵巢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类型。抗c-fos及c-erbB-2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癌6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9例及正常宫颈(10例)的宫颈上皮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62例鳞癌中,19例细胞呈阳性染色,9例CIN中1例呈阳性染色,正常宫颈上皮无一例呈阳性染色。细胞学1、2和3级阳性率分别为12.5%、27.6%和52.9%,1级及2级与3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9)。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中,6例阳性染色者,3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4例例阴性染色者,仅1例淋巴结转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2)。c-erbB2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31.5%)明显低于阴性者(74.4%,P<0.001)。结论:癌基因c-erbB2表达与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检测其表达可能作为宫颈鳞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Ha-ras、c-erbB2癌基因产物和p53、nm23抑癌基因产物表达异常和葡萄胎恶变的关系及在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价值。方法:采用针对4种基因产物的单克隆抗体,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回顾分析了≥2a随访证实发生恶变的葡萄胎50例(恶变组)和未发生恶变的葡萄胎32例(非恶变组)中4种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恶变组中c-Ha-ras和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程度显著低于非恶变组(P<0.01,P<0.001);恶变组中c-erbB2及p53基因产物的表达程度显著高于非恶变组(P<0.01,P<0.05)。进一步以4种基因产物的表达程度为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判别分析,表明4种基因产物联合应用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敏感性率为86%,特异性率为78.1%,而logistic逐步回归判别分析显示,c-erbB2和nm23基因产物联合应用时,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敏感性率为84%,特异性率为75%。结论:c-Ha-ras、c-erbB2癌基因产物及p53、nm23抑癌基因产物表达异常与葡萄胎恶变密切相关,用以预测葡萄胎恶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卵巢子宫内膜样癌HER-2/neu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HER-2/ne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对卵巢子宫内膜样癌28例进行HER-2/neu癌基因蛋白测定。结果13例细胞浆染色阳性,占46.4%,Ⅰ期肿瘤阳性率为20.0%,Ⅱ~Ⅳ期肿瘤阳性率为52.2%,手术有残留肿瘤者HER-2/neu的表达率是62.5%,无残留肿瘤者HER-2/neu表达率是25.0%,差异有显著性(P=0.049)。HER-2/neu表达与发病年龄、CA125水平、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无关。术后随诊6~96个月,平均31.3个月,HER-2/neu阳性者术后死亡率是38.5%,HER-2/neu阴性者术后死亡率是21.4%。结论HER-2/neu阳性者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与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癌细胞bcl-2 mRNA水平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i D  Zhu G  Zhou 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0):615-617
目的 探讨雌激素与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癌bcl2 癌基因的调节机理。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 阳性RL952 细胞中bcl2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雌激素和三苯氧胺作用后的变化。结果 ER阳性RL952 细胞有bcl2 mRNA表达。经10-12 、10-10 、10-8 、10-7 mol/L17β雌二醇(E2)与RL952 细胞作用72 小时后,bcl2 与βactinmRNA的比值分别为6.94 ±0.03、7 .15 ±0 .02、7.47 ±0.01、8.44 ±0 .01 ,呈逐渐升高趋势;经10-8 、10-7 、10- 6、10-5 mol/L三苯氧胺与RL952 细胞作用72 小时后,bcl2 与βactin mRNA 的比值分别为3 .62±0.03 、2 .87 ±0.01、2.23±0 .01、1 .98 ±0 .02,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雌激素可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在ER阳性的子宫内膜癌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三苯氧胺则降低bcl2 的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产生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卵巢子宫内膜样癌HER-2/neu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HER-2/ne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对卵巢子宫内膜样癌28例进行HER-2/neu癌基因蛋白测定。结果13例细胞浆染色阳性,占46.4%,Ⅰ期肿瘤阳性率为20.0%,Ⅱ~Ⅳ期肿瘤阳性率为52.2%,手术有残留肿瘤者HER-2/neu的表达率是62.5%,无残留肿瘤者HER-2/neu表达率是25.0%,差异有显著性(P=0.049)。HER-2/neu表达与发病年龄、CA125水平、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无关。术后随诊6~96个月,平均31.3个月,HER-2/neu阳性者术后死亡率是38.5%,HER-2/neu阴性者术后死亡率是21.4%。结论HER-2/neu阳性者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卵巢无性细胞瘤(DG)的凝集素受体(LR)、c-erbB-2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DG能表达PHA等11种凝集素受体,不表达BSL受体。其中PHA受体在有浸润转移和无浸润转移DG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7.73,P<0.01);c-erbB-2蛋白阳性者23例(58.97%),c-erbB-2蛋白的表达在有浸润转移和无浸润转移DG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45,P<0.05)。上述结果提示:PHA受体可作为判断DG浸润转移的参考指标;DG的发生和演进与c-erbB-2癌基因的启动有关,且c-erbB-2能预测DG的浸润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16.
Bcl—2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cl-2基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为延长期细胞寿命并增加细胞对多种凋亡刺激因素的抗性,Bcl-2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而且与雌,孕激素受体变化有关,与卵巢激素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Bcl-2基因可能通过凋亡机制调节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转变和子宫出血,Bcl-2基因在子宫内膜增生(无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较强,而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下降,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可能与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23份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腺癌标本(Ⅰ期80份、Ⅱ期12份、Ⅲ期29份、Ⅳ期2份)和40份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用多聚酶链反应单股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A)10份子宫内膜腺癌P16基因外显子1、2点突变。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增生期子宫内膜为775%,且均为高度阳性表达,子宫内膜腺癌为4308%,其中Ⅰ期为5125%、Ⅱ期为25%、Ⅲ期为31%、Ⅳ期为0;子宫内膜腺癌P1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者(P<005),且临床期别越晚,P16蛋白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阳性表达强度越弱(P<005),Ⅰ期明显高于Ⅱ、Ⅲ、Ⅳ期(P<005)。10份子宫内膜腺癌P16基因外显子1、2均未检测出点突变。结论P16基因蛋白的改变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有关;临床期别越晚,其改变越明显,P16基因的改变可能不以点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对32例卵巢癌、4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3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及2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DNASouthern印迹杂交研究,发现在卵巢癌组织中原癌基因C-myc、C-N-ras和C-Ki-ras、C-erbB2扩增率分别为50%、44%、31%、25%。C-Ki-ras、C-N-ras扩增主要发生在早期和分化好的卵巢癌患者中。C-N-ras扩增在晚期患者中也有表现。C-myc和C-erbB2扩增主要发生在Ⅲ期以上、分化较差的患者中。所有死亡患者均有C-erbB2基因扩增,两种以上癌基因扩增者占死亡者83%。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增殖症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正常增殖期、增殖症及癌变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的凋亡细胞,应用组免法检测Bcl 2、P53、Fas及Fas L抗原。结果:(1)与正常增殖期相比,增殖症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凋亡细胞比率高,Bcl 2 蛋白含量高,Fas、Fas L蛋白含量低下;(2)内膜癌癌细胞中凋亡细胞比率高,Bcl 2蛋白含量低,1/3标本中Fas、Fas L蛋白含量丰富;(3)P53 仅存在于12% 的内膜癌细胞核内。结论:增殖症内膜凋亡细胞增多显示了良性病变内膜中细胞凋亡对过度增生的抑制。内膜癌细胞凋亡增多则与Bcl 2 低表达,Fas、Fas L高表达及P53部分表达相伴,表明癌变内膜中细胞凋亡调控受多种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及乳头状内膜腺癌的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的特点。方法:对56例含乳头状结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15例,乳头状子宫内膜腺癌41例。以普通子宫内膜腺癌160例作为对照。结果:各组诊断时,晚期病例的比例依次为26.7%、14.6%、5.6%(P<0.05)。宫外扩散率依次为53.3%、20.8%、12.1%(P<0.01)。深肌层受侵犯的比例分别为75.0%、41.7%、32.3%(P<0.01)。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则各为45.7%、61.9%、90.3%(P<0.01)。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以上腹部播散为主,未控率高达46.2%。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以盆内扩散为主,复发转移率达31.0%。结论:乳头状结构的存在是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不良因素;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的预后介于乳头状浆液性癌和普通子宫内膜腺癌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