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评估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后序贯胸部放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经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 序贯行胸部放疗, 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评估安全性, Kaplan-Meier法分析其总生存(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结果纳入患者33例, 中位年龄为66(50~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0(3~33)个月, 15例(46%)患者出现疾病进展, 12例(36%)死亡。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放射性食管炎、食欲下降、乏力等, 6例(18%)患者出现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 主要是白细胞减少。1例(3%)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 3例(9%)发生1-2级放射性肺炎。全组患者中均未出现5级不良反应。中位PFS期为12个月(95%CI为3.9~20.1), 6个月、1年和2年PFS率分别为78%、49.6%和35.6%。中位OS期为23个月(95%CI, 15.98~30.01), 6个月、1年和2年的OS率分别为86.2%、74.5%和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S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01月01日至2021年01月01日我科收治的ENKTCL采用信迪利单抗、西达苯胺联合培门冬酶(PSC)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共收集到13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复发难治ENKTCL患者,男女比例为5.5∶1,男性多见。中位发病年龄51岁(11~74岁)。复发ENKTCL 8例(61.54%),难治ENKTCL 5例(38.46%),13例R/R NKTCL中9例(69.23%)为结外累及。13例复发难治ENKTCL患者中,2周期CR为7例(53.85%),PR 3例(23.08%),ORR 10例(76.92%),其中1例患者CR后再次治疗2周期疾病进展家属放弃治疗死亡。随访至2021年1月31日中位OS为未达到, 中位无进展生存(PFS)4个月。 13例复发难治ENKTCL,采用PSC方案治疗后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肝功能损伤、低蛋白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及血液学毒性等。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PS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ENKTCL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hyper-CVAD/MA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方法: 24例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hyper-CVAD/MA方案治疗.化疗每28天循环1个周期,下一周期治疗前评价疗效,每周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4 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5% ,其中CR 11例(45.83%),PR 7例(29.17%), 1例(4.1%) 患者因疾病进展死亡.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0.11%,1年总生存(OS)率为79.8%.不良反应主要为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hyper-CVAD/MA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疗效满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易于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发滤泡淋巴瘤(FL)(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0例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评估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总结患者临床特征, 评估患者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DLBCL/FL患者中, 男性23例(46%), 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22例(44%), 16例(32%)为双表达淋巴瘤(DEL), 4例(8%)为双打击淋巴瘤(DHL)。一线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68%(34/50), 总有效率为78%(39/50)。中位随访23.3个月(5.1~50.9个月), 2年OS率为82.1%, 2年PFS率为67.1%, 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靶向测序显示, KMT2D、MYD88、TP53、BTG2、DTX1、EZH2、CD70、CREBBP、DUSP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硼替佐米1.1 mg/m2,第0、3、7、10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从50 mg/d开始逐渐加量至150 mg/d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化疗方案根据每疗程患者情况选择MP、VAD或AD方案。28 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疗程以上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及以上疗效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150 mg/d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维持治疗。采用2006年MM国际统一疗效标准观察疗效,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20个月,3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8 %,其中完全缓解(CR)率48.6 %,良好的部分缓解(VGPR )率17.1 %,PR率17.1 %。3年预计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92 %和72.41 %。达PR以上疗效患者的OS率高于未达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及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主要包括乏力(3/35)、恶心、呕吐(8/35)、便秘(4/35)和周围神经病变(3/35)。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粒细胞缺乏(10/35)和血小板减少(8/35)。结论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MM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可延长患者PFS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UADT ENKTCL)放疗联合以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为主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3—2020年间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267例早期UADT ENKTCL患者,其中放疗或联合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为主要方案化疗的 229例,单纯放疗或化疗的 38例。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5年OS、PFS分别为67.2%、61.5%;放化综合治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的 5年OS分别为71.7%、35%、49%(P<0.001),5年PFS分别为66%、35%、28%(P<0.001)。放化疗患者基于NRI危险分层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5年OS分别为93.3%、64.3%(P<0.001),5年PFS分别为91.1%、56.7%(P<0.001);放疗剂量≥50Gy、<50Gy组 5年OS分别为72.4%、55.7%(P<0.001),5年PFS分别为68.3%、36.5%(P<0.001)。预后不良组化疗周期数≥4个、<4个的 5年OS分别为65.5%、59.2%(P=0.049),5年PFS分别为60.7%、50.6%(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ECOG≥2分、超腔、单纯放疗、NRI≥1分、EB病毒-DNA≥2750 copies/ml、放疗剂量<50Gy,化疗周期数<4个为 5年OS及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CHOP类化疗方案仅为PF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腔、ECOG≥2分、放疗剂量<50Gy均为OS和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Ⅱ期为O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 早期低危UADT ENKTCL预后良好;足够剂量的扩大受累野放疗是早期UADT ENKTCL根治性手段;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能改善早期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预后;足疗程化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的远期生存,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均能较好的改善早期UADT ENKTCL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维奈克拉(VEN)联合化疗治疗具有不良遗传学特征的初治成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对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9年4月至2022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AML患者, 11例为遗传学中风险, 27例为遗传学高风险。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化疗组(18例)和VEN+化疗组(20例)。化疗组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诱导化疗[伊达吡星(或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和6个周期的强化化疗(阿糖胞苷)。VEN+化疗组患者在化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VEN。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患者初诊及强化化疗后骨髓血抗凋亡家族蛋白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结果 VEN+化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0.0%, 高于化疗组(55.6%, P=0.012)。化疗组患者的平均PFS为17.9个月, 平均OS为21.3个月, VEN+化疗组患者的平均PFS为27.1个月, 平均OS为32.2个月, 均优于化疗组(P值分别为0.038和0.004)。在遗传学中风险患者中, 化疗组ORR为80.0%(4/5), 平均PFS为27...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患者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长期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瑞金医院放疗科的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5枚)的患者共20例, 其中Ⅰ、Ⅱ期研究各纳入10例患者, 4、3、13例患者分别接受58.8 Gy分28次、64.4 Gy分28次、70 Gy分28次3个剂量等级的SIB-IMRT。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入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局部控制率(LCR)及无进展生存(PFS)率, 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2R和4L, 分别占35%和25%。中位随访32个月, 复发后接受挽救性SIB-IMRT者的1、2、3年OS率分别为100%、88%、78%, 1、2、3年PFS率分别为85%、78%、78%。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食管炎, 但未发现3级及以上食管炎、肺炎和心脏不良反应。随访中3例接受58.8 Gy分28次剂量的患者在治疗后2年出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 另外1例接受70 Gy分28次剂量的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去甲基化药物(HMA)联合低剂量化疗诱导治疗2个疗程后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HMA联合低剂量化疗诱导治疗的43例初诊AML患者资料。患者在化疗1个疗程后及2个疗程后均采用多参数十色流式细胞术(MFC)检测骨髓MRD水平。根据MRD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MRD转阴组(MRD-1组)、诱导化疗2个疗程后MRD转阴组(MRD-2组)以及诱导化疗2个疗程后MRD仍未转阴组(MRD+组)。比较3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全部患者和各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曲线, 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OS的影响因素。结果 43例患者中, MRD-1组17例(39.5%), MRD-2组14例(32.6%), MRD+组12例(27.9%)。3组在性别、年龄, 初诊时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疾病亚型、WT1表达量、染色体核型和遗传学危险度分层方面的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接受恩度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恩度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34例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17.6%(6/34),疾病控制率为67.6%(23/34),中位PFS为4.04个月(2.59~5.50个月),1年生存率为59.6%,死亡11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临床病理特征亚组间PFS、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乏力及血液学毒性,经治疗均可缓解.结论 恩度联合化疗对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不同服药方案法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57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标准组31例患者采用替莫唑胺剂量为150~200 mg/(m2·d),一日一次,连用5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对照组26例患者应用替莫唑胺剂量为75~100 mg/(m2·d),一日一次,连用21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估两组之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标准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肿瘤完全缓解3例(9.67%),部分缓解11例(35.48%),稳定12例(38.70%),进展5例(16.13%),疾病控制率为83.87%;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例(7.69%)、9例(34.62%)、11例(42.31%)、4例(15.38%)及疾病控制率为84.62%,两组完全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随访结果表明,标准组31例PFS为2~14个月,中位PFS为8个月,OS为4~21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对照组26例患者PFS为3~12个月,中位PFS为7个月,OS为5~19个月,中位OS为12个月。两组PFS及OS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损害为主,但两组之间比较骨髓抑制有差异。结论:替莫唑胺不同服药方案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两种方案对患者的远期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其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高度恶性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或不联合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连续入组病理确诊的Gleason评分总分9~10分或Gleason评分为包含5分的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标准根治性治疗后增加或不增加4~6个周期多西他赛±卡铂方案化疗。主要终点为5年无事件生存(EFS), 次要终点为无远处转移生存(MFS)、总生存(O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连续入组患者176例患者, 其中138例仅接受标准根治性治疗(对照组), 38例在根治性治疗后接受辅助化疗(化疗组)。中位随访13.4(2.0~34.0)个月, 患者均存活。化疗组及对照组30个月EFS率为100%∶85.6%(P=0.064), 化疗组未出现任何事件, 对照组12例出现事件, 其中6例为单纯生化复发、6例为影像学进展。两组30个月MFS率为100%∶91.9%(P=0.205)。在进行1∶2倾向评分匹配后, 两组的EFS率为10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以氟达拉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低度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氟达拉滨为主的化疗方案(FMD方案:氟达拉滨 米托蒽醌 地塞米松;FMC方案:氟达拉滨 米托蒽醌 环磷酰胺;FC方案: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治疗我院收治的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2例,其中初发19例,复发、难治13例。结果32例患者平均完成了4.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65.6%,部分缓解(PR)率为18.8%,总的有效(OR)率为84.4%。初发组CR率71.4%, PR率21.0%,OR率92.4%;复发、难治组CR率46.2%,PR率13.1%,OR率59.3%,两组CR率和O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31.3%(10/32)的患者出现Ⅲ~Ⅳ级粒细胞减少,9.4%(3/32)的患者出现Ⅲ~Ⅳ级血小板减少。有7例患者出现感染、发热,其中2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轻度的肝肾功能损害。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30个月),2年总生存(OS)率(93.8±4.2)%,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84.4±6.3)%。初发组2年OS率为100%,2年PFS率为(94.7±5.0)%;复发、难治组2年OS率为(76.9±11.3)%,2年PFS率为(69.2±1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达拉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较好,对低度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经过和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联合化疗组、化疗组各44例,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影响PFS和OS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免疫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的ORR分别为8例(18%)和4例(9%),DCR分别为31例(70%)和20例(45%),免疫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可延长患者mPFS(5.5个月vs 3.5个月,P=0.007)和mOS(11.25个月vs 7.75个月,P<0.001)。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和转移部位数量是PFS和OS的影响因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毛细血管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乏力、食欲减退等,但多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中可明显延长PFS和OS,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SCS)治疗初始减瘤手术不满意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首次复发治疗的116例初始减瘤手术不满意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33例接受SCS+化疗, 83例接受了单纯化疗。为消除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 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从两组患者筛选出28对56例组成匹配队列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 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初始减瘤手术不满意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经匹配后的56例初始减瘤手术不满意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位PFS为9.0个月, 半年、1年PFS率分别为67.9%、25.0%;中位OS为57.5个月, 3年、5年OS率分别为60.7%、39.3%。其中, SCS+化疗患者和单纯化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5个月、7.5个月, 半年、1年PFS率分别为82.1%比57.1%、32.1%比2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不同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疗效、预后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初治FL患者资料,分析其生存情况,比较不同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经初始治疗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占80.0%(44/55),其中23.6%(13/55)持续CR≥5年.全组患者10年总生存(OS)率为77.8%,复发率为34.5%,复发患者OS率较无复发者明显降低(93.8%比61.6%,P=0.012).采用FC/FMD方案治疗组较采用CHOP样方案治疗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均明显升高(80.0%比21.1%和80.0%比29.2%,P<0.05),但加用利妥昔单抗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9%比72.7%和90.0%比73.5%,P>0.05).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OS率、DFS率和PFS率均较未应用组升高(96.4%、79.2%和79.2%比82.9%、39.3%和44.5%,P<0.05);应用氟达拉滨联合化疗的患者DFS率和PFS率均较未应用组明显升高(86.2%比49.4%,87.1%比52.7 %,P< 0.05),但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比89.1%,P>0.05).联合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感染、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氟达拉滨联合方案的血液学毒性较强,但可耐受.结论 初始联合化疗后,FL的CR率较高,部分患者是有可能通过化疗达到彻底治愈的.利妥昔单抗可明显延长患者OS时间.FC/FMD方案与CHOP样方案相比,可延长患者PFS时间,加用利妥昔单抗后,两方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系统化疗的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含培门冬酶方案P-GEMOX与传统CHOP方案一线治疗结外NK/T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安全性,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2015年45例结外NK/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之间的疗效,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28例早期结外NK/T淋巴瘤患者治疗以放化疗联合为主,ORR为85.7%(24/28),CR为82.1%,其中CHOP方案联合放疗组ORR为80.0%(12/15),CR为73.3%,2年OS率为73.3%,PFS率为66.7%.P-GEMOX方案联合放疗组ORR为92.3%(12/13),CR为92.3%,2年OS率为92.3%,PFS率为92.3%,两组的ORR,OS及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晚期患者治疗以化疗为主,ORR 41.1% (7/17),CR为17.6%,其中CHOP方案治疗组ORR为12.5%(1/8),CR为0%,1年OS率为12.5%,PFS率为0%,P-GEMOX方案治疗组ORR为66.7% (6/9),CR为33.3%,1年OS率为55.6%,PFS率为11.1%,两组的ORR、OS、PF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低ECOG评分(0~1)、分期早、不合并B症状、血清LDH正常、低NKIPI评分(0~1)、EB病毒编码的小RNA(the EBV enco-ded small RNA,EBER)阴性患者有更长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唯一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患者采用P-GEMOX方案与CHOP方案化疗的疗效相当,晚期患者采用P-GEMOX方案化疗较CHOP方案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改善预后.临床分期是影响结外NK/T淋巴瘤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内科方案治疗晚期或不可切除血管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晚期或不可切除的血管肉瘤患者55例, 其中接受以阿霉素为主的一线联合化疗(阿霉素组)34例, 接受阿霉素或脂质体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一线化疗(联合组)12例, 接受紫杉醇为主的一线化疗(紫杉醇组)4例, 接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6例, 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2例。靶向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包括5例一线治疗及3例二线治疗。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标准评价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本评价。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 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阿霉素组34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8例,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5个月, 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5个月。联合组12例患者中PR 4例, 中位PFS为4个月, 中位OS为19个月。紫杉醇组4例患者中PR 2例, 中位PFS为3个月, 中位O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化疗对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差异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单独使用抗PD1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研究组26例患者实施抗PD1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客观有效率(ORR)、死亡率、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ORR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例死亡,中位PFS为11个月(95%CI,4.120~17.880个月);对照组12例死亡,中位PFS为3个月(95%CI,2.276~3.724个月)。单变量分析表明,对照组患者1年OS和PFS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厌食症、周围神经病变事件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不全、皮疹、瘙痒、带状疱疹、肌痛、高血糖、肺炎、腹泻以及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PD1检查点抑制剂中加入化疗可显著改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PFS和OS,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使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2003—2021年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287例早期ENKTCL患者,接受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分析早期NKTCL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OS、PFS分别为72.8%、68.9%;基于改良的Nomogram风险指数(NRI)预后模型分为低危组(0分)、中低危组(1分)、中高危组(2分)、高危组(3分)和极高危组(≥4分)的5年OS分别为95.6%、76.3%、69.5%、61.0%和23.3%(P<0.001),5年PFS分别为93,2%、69.8%、64.6%、60.2%和23.3%(P<0.001)。放疗剂量≥50Gy和<50Gy组5年OS分别为73.8%和65.9%(P=0.123),5年PFS分别为72.8%和45.3%(P=0.001)。诱导化疗近期疗效为CR、PR、SD、PD的5年OS分别为85.4%、74.0%、61.8%、28.5%(P<0.001),5年PFS分别为83.7%、66.8%、65.7%、27.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ECOG≥2分、超腔、放疗剂量<50Gy、诱导化疗近期疗效为5年OS及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腔、ECOG≥2分、Ⅱ期为OS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而超腔、ECOG≥2分为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结论 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采用以诱导化疗联合足量放疗能取得较好疗效;对诱导化疗近期疗效能够达到完全缓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