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时晨  于良  王悦  刘艳飞  李侃 《医学动物防制》2023,(12):1160-1163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市售食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性,为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7—2021年检出的9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 TLH)的基因tlh、热稳定直接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TDH)的基因tdh及热稳定直接溶血相关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related hemolysin, TRH)的基因trh进行测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市售食品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仅携带tlh毒力基因,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lh和tdh毒力基因,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除携带tlh和tdh毒力基因外,还携带trh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其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81.2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5.0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42%,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为0%~10.00%;多重耐药菌株的构成比为10.42%。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菌药物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广州市2010—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到的10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 trh)的PCR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10—2013年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51株,47.2%)、O1:KUT(32株,29.6%)。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90.7%)和头孢吡肟(28.8%)耐药率较高,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则100.0%敏感。多重耐药分析显示,2010—2013年分别有53.6%(15/28)、20.6%(7/34)、18.8%(3/16)、33.3%(10/30)的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物。毒力基因 PCR检测显示,95.4%(103/108)的分离株为tdh+trh-,4.6%(5/108)的分离株为tdh-trh+。 PFGE显示,108株副溶血性弧菌经Not Ⅰ酶切后的PFGE图谱可分为3个聚类,55个PFGE型别,相似值为60.2%~100%。优势血清型O3:K6和O1:KUT主要集中于聚类Ⅱ,O4:K8血清型主要集中于聚类Ⅲ。结论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和O1:KUT型,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仍然比较敏感,但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PFGE结果提示广州市食源性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中致病因子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弧菌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源性疾病。方法根据GB 4789. 7-2013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霍乱弧菌依据《霍乱防治手册》(第六版)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均依据《2017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检验;用PCR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对全部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 4种弧菌均有检出,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51. 25%(41/80)。41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分属于9个血清群,其中以O1∶K32占比最高;全部菌株种属特异基因tlh阳性、tdh和trh基因均阴性; 4株霍乱弧菌血清型均为非O1非O139血清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Ctx AB阴性。药敏结果显示,4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68. 29%)、头孢唑林(92. 68%)耐药率较高,4株霍乱弧菌对氨苄西林(100. 00%)、头孢他啶(75. 00%)耐药率较高,3株创伤弧菌和1株溶藻弧菌均对氨苄西林(100. 00%)、头孢唑林(100. 00%)耐药。结论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弧菌污染较严重。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菌,每种弧菌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情况,应加强对海产品的监控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对事件中可疑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与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24份病人标本和1份剩余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5株;血清型分布为O4:K8 4株,O3:K6 19株,O4:KUT 1株和O3:KUT 1株;分离到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tlh+trh-;PFGE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血清型菌株分为不同的簇,同一血清型菌株的PFGE条带型间存在1~2个条带的差异,菌株间存在关联。结论这是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上海市青浦区近几年副溶血性弧菌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搜集2015-2016年两年间副溶血性弧菌,利用血清凝集法分析血清型分布、PCR检测毒力基因分布、大流行株基因和耐药抗性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MIC值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在获得的202株菌株血清分型中共16种血清型,以O3群(54. 95%)为主,其次是O4群(38. 12%)。95. 62%(n=457)的菌株携带tdh毒力基因;以tdh+的O3∶K6大流行克隆株为主,携带toxRS new和丝状噬菌体(orf8)基因。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对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出现较严重耐药情况,耐药基因筛选结果:TEM基因有3株阳性,SHV基因有1株阳性,未发现OXA基因阳性。结论上海市青浦区副溶血性弧菌菌型以O3群为主,尤其tdh+的O3∶K6大流行克隆株,携带toxRS new和orf8基因。目前副溶血性弧菌对美国疾控中心推荐用药处于敏感状态,耐药抗性基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为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即食生食海水产品、双壳类、海洋甲壳类、预制水产品4类产品共计116份样品,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和血清学分型,采用K-B法测定阳性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荧光PCR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lh、tdh、trh、toxR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分离菌株作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116份样品检出41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35.3%(41/116)。O3、O4群为优势血清群,其中O3∶K7、O4∶K12为主要型别。海洋甲壳类水产品菌株检出率最高(60.0%,18/30),不同种类水产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所有菌株tlh、toxR基因阳性,未检出tdh、trh基因。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耐受,耐药率依次为97.6%(40/41)、4.9%(2/41)、2.4%(1/41)。分离菌株PFGE聚类后呈现多样性,相似度42.8%~100.0%。结论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海洋甲壳类污染率最高,菌株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其基因型在自然界中高度分散,遗传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耐药特征及MLST分型情况。方法 对2016—2020年分离到的42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PCR方法扩增其毒力基因和7个管家基因,PCR扩增测序后采用DNAstar和Bioedit等软件,对本次研究的42株副溶血弧菌进行MLST同源性分析。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42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扩增出tlh基因,临床株以tlh+tdh+VPaI-1+VPaI-7+T3SS1+T3SS2+毒力基因型为主(53.8%,7/13),而食品株以仅含有tlh+毒力基因型为主(37.9%,11/29),13株临床株中均含有tdh或/和trh,仅有1株临床株为tdh和trh双阳性。42株菌共分为 22种ST型,其中ST3型10株,本研究中的42株菌株,PHYLOViZ软件分析显示是以ST345型副溶血性弧菌为起源,形成ST162、ST1413和ST2 3个克隆群。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100.0%耐药,对头孢呋辛、羧苄西林和多西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8.0%、83.3%和81.0%,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1.4%和35.7%。结论 本研究表明,阜新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临床株携带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多于食品株,且对抗生素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提示应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需重视流通环节海产品的监督管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南京市哨点医院急性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的肛拭子标本1 805份,分离鉴定出74株副溶血弧菌,用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tlh、tdh、trh,并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分离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用IBM 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74株副溶血弧菌tlh基因均为阳性,其中5.41%的菌株tdh(+)trh(+),86.49%的菌株tdh(+)trh(-),8.11%的菌株tdh(-)trh(-),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43,P<0.001)。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0.00%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21.62%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普遍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常用抗生素敏感,敏感率达90.00%以上。对硫霉素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 南京市腹泻患者粪便来源的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携带率高,对常用抗生素较敏感,对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网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污染状况及病原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分层随机采样原则,从网络电商平台购买海产品,按照《2019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国家标准GB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污染指标最大可能数(MPN),进一步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331份海产品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9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1.8%。其中冷冻类海产品采样186份,检出12份阳性,检出率为6.5%,阳性样本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浓度均值为(41.2±63.7)MPN/g;冰鲜类海产品采样145份,检出27份阳性,检出率为18.6%,阳性样本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浓度均值为(2.33.4±201.6)MPN/g;两者检出率和污染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9,P0.05;df=38,t=7.556,P0.05)。阳性菌株血清群分布广泛,呈多样化,以O_2(10.3%)、O_8(15.4%)为主;PFGE分型呈多态性,分36个型别,相似度在58%~100%之间。3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检出1株来自马来西亚冻虾的菌株携带TRH毒力基因,其余菌株均未检出TDH和TRH毒力基因。结论网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存在一定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网售生鲜市场监管及风险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李  许欣  段永翔  鞠长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399-1400,1436
目的了解从深圳市食源性疾病患者和环境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孤菌的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特征。方法2006-2008年从食源性疾病患者和海水、海产品等外环境分离到133株副溶血性孤菌,按GB/T4789.7-2008进行血清学鉴定。用PCR技术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结果133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以03(43.6%)、01(16.5%)、04(16.5%)群为主。84.4%(76/90)的食源性疾病样本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tdh,无单独携带trh基因的菌株;79.1%(34/43)的环境样本分离株不携带tdh和trh毒力基因,无同时携带两种基因的菌株。结论近年来引起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的副溶血性孤菌主要为tdh阳性、trh阴性菌株,在外环境中检出的绝大多数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和tdh基因均为阴性;O3仍为主要的流行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茂名市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茂名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毒力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分子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2017—2018年共分离到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44株,O型共分7个血清型,无明显优势血清型。44株分离株除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敏感,未发现有分离株携带tdh和trh基因。44株分离株分成44种不同的PFGE带型,MLST分型发现有30个新的ST型,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茂名市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血清型别多样,对大部分的抗生素敏感,均未发现携带tdh和trh 基因,且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态性,需要继续加大监测的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贵港市零售双壳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特征。方法共采集160份双壳贝类样品,采用GB 4789. 7-2013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并采用荧光PCR法考察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和MPN含量下半年三、四季度高于上半年一、二季度;共分离得到105株副溶血性弧菌可区分其O群,49株可区分其K型,O2群菌株最多,占23. 81%;共检测到105株菌tlh基因阳性,2株菌含trh基因(血清型分别为O10∶K18和O11∶KUT)。结论 tlh基因可以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鉴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dh和trh基因的监测,为贵港市的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品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两起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耐药性特点,以揭示深圳市龙华区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对该两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到的28株副溶血弧菌(其中5株分离自2019年5月15日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另外23株分离自2019年9月1日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厨师肛拭子、食物及环境样品)进行血清学分型,PCR检测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及微量肉汤法检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两起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血清学均以O3∶K6型为主;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显示,仅对头孢唑啉(CFZ)出现耐药或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均以tdh~+、trh~-型菌株为主;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的DNA指纹图谱,两起食物中毒菌株间的相似值为68.3%~100.0%,按100%相似度可以分为21个型别。结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株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时还发现存在不同血清型的菌株间的DNA指纹图谱存在紧密相关性,提示辖区存在副溶血弧菌的持续污染以及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象山县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群分布特点和毒力基因检测情况。方法以47株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包括临床分离株41株、可疑食物分离株3株、污染环节分离株3株)和158株海水产品分离株为研究对象,用O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分群,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dh和trh两种毒力基因。结果海水产品分离株检出10个血清群,无优势菌群,检出tdh基因3株,trh基因1株,毒力基因阳性率为2.5%。临床分离株血清群主要为O1和O3,tdh基因阳性率为80.5%,未检出trh基因。可疑食物分离株和污染环节分离株均未检出tdh和trh基因,血清群均为O4。结论海水产品分离株tdh和trh毒力基因携带率很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与该菌携带tdh毒力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副溶血弧菌的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 通过医生工作站获取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统计2009至2012年北京同仁医院肠道门诊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种类及数量;纸片扩散法检测副溶血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直接溶血毒素(TDH)基因(tdh)、TDH-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和两个Ⅲ型分泌系统2基因(T3SS2α、T3SS2β).结果 副溶血弧菌在细菌性腹泻中所占比例为37.90%(274/723),居于首位.216株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阿米卡星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 (216/216)、44.91% (97/216)、24.07%(52/216)、9.26%(20/216).对另外11种抗生素敏感或中度敏感.216株副溶血弧菌中tdh携带率为96.76%(209/216),trh携带率为1.39% (3/216);T3SS2携带率为100%,其中213株只携带T3SS2α,2株只携带T3SS2β,1株同时携带T3SS2α和T3SS2β.结论 副溶血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其他抗生素不同程度耐药.造成人类腹泻的副溶血弧菌主要是tdh阳性菌株;Ⅲ型分泌系统在菌株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唐山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程度,明确全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菌株。方法根据GB 4789.7-2013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照此方法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采集的204份海产品中,67份监测副溶血性弧菌结果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2.84%。67株菌株中O2∶K28血清型所占比例为11.94%。全部菌株种属特异基因tlh阳性,tdh和trh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2016年唐山市海产品受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并且与季度、种类、采样环节和采样地区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广州萝岗区食物中毒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3宗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对其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株25株,其中病人株22株,可分为2个血清型,O3:K6型21株(95.5%),O11:K22型1株(4.5%),TDH基因携带率为100.0%,TRH基因携带率为13.6%;3株食物株可分为2个血清型,O3:K6型2株(66.7%),O2:K51型1株(33.3%),TDH基因携带率为100.0%,未检出TRH基因。耐药谱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6.0%,1株食物株对氨苄西林、甲氨苄啶和磺胺甲恶唑多重耐药。结论广州萝岗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以携带TDH毒力基因的O3:K6型菌株为主,菌株普遍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有较强耐药性,少数菌株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副溶血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方法选取监测食品、食物中毒、散发病例来源的副溶血弧菌,采用血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和PFGE分子分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151株菌株中,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和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3∶K6。监测食品、食物中毒和散发病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嘧啶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监测食品分离株99.18%(121/122)为tdh-trh-菌株,1株tdh+trh+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中tdh+trh-菌株占69.23%(9/13),30.77%(4/13)tdh-trh-菌株;散发病例分离株均为tdh+trh-菌株。151株菌株共获得13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带型相对比较集中。结论佛山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唐山市淡水养殖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程度,明确全市淡水养殖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菌株。方法根据GB 4789.7-2013中方法,分别收集唐山市两个淡水养殖场所中不同监测季度的水产品、水底沉积物、水体,分离培养样本中所含副溶血性弧菌,并进行鉴定和血清学分型,PCR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在104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8份,总检出率为26.92%,不同季节、不同类别样品、不同养殖场的检出率不同。28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27株可被完全分型,分型率为96.42%;共分为14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2∶K28的占比最高,为28.57%。此次分离的菌株中未检测出tdh、trh毒力基因。结论 2016年唐山市淡水养殖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且被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多具有较弱的毒性,同时具备显著的季度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情况及PFGE分型,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2018—2020年分离自福州市超市的海产品、养殖场所的水产品、养殖水、闽江水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例的副溶血性弧菌150株,采用Not I限制性内切酶对进行副溶血性弧菌酶切,以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PFGE分型,并对对其中12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药检测。结果 128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率分别为82.6%和3.1%,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150株副溶血性弧菌经酶切电泳后形成分子量在20~1 100 kb不同的12~18个条带,显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以85%相似度为标准,共分成120种PFGE型别。5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菌株之间相似率在84.8%~97.2%,1起找到中毒食品,4起未找到。分离自同一养殖场同一池塘白鲢鱼和养殖场水2株副溶血性弧菌同源性达97.8%。结论 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对于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显示福州市沿海及江河湖抗生素污染可能较低。福州市同一起暴发病例菌株间具有同源性,不同海产品和海产品和闽江水之间环境分离菌株相似率低,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可能和样品采集数量和质量有关,提示在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中应采集更多的环境样本,以准确找到病原菌污染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