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亚芹  成杰  隋丽丽  王卫亮  于颖  张静 《重庆医学》2015,(31):4452-4454
脑卒中(stroke)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局部或全面性功能缺失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常可导致患者心理失衡[1]。研究报道,20%~50%的卒中患者可能发生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 PSD)[2],出现持续的情感失落和兴趣减退,甚至出现自杀[3]。这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同时对医疗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的心理护理和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不良情绪[4]。传统亲情护理作为一种新的陪护方法,能体现视患者为亲人的理念,有利于患者康复信心的建立,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5‐6],已经成为护理学者热议的话题,但因为不同疾病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不同,传统亲情护理的不足也逐渐显露。本研究采用改良的亲情护理(有亲属陪伴)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观察与传统亲情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的比较,为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宋婷妮 《重庆医学》2016,(10):1409-1411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肺癌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总和[1]。在美国每年有超过十六万人死于肺癌[2],贾世杰等[3]在对2002~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病死率水平及变化趋势调查中发现,标化病死率排在前3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肝癌和胃癌,其中肺癌病死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肺癌在进展期前通常是无症状的,且有10%是在与肺癌无关的胸片检查中偶然发现的。所以大多数患者在诊断为肺癌时已经到了进展期,此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受限,而且患者的预后很差。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仅为16.9%[4],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nternational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gram ,I‐ELCAP)已经证实了Ⅰ期肺癌患者术后的10年生存率可达到88%[5]。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世界各国的成人患病率高达10%~20%[1],我国尤其高达30%~40%[2],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3],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而焦虑、抑郁情绪与高血压病又有密切的关系。强烈的紧张、焦虑、恐惧、痛苦、愤怒等负性情绪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诱因,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4]。许多研究表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5,6],因此能否有效地调节情绪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报道,股骨颈骨折占全身骨折3.58%,90%以上为老年人[1],因老年人肢体活动灵活性下降及骨质疏松等原因使其成为股骨颈骨折发生的高危人群。而老年人多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使得患者骨折后康复所需时间延长[2]。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3],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促进早期康复。 据文献报道,股骨颈骨折占全身骨折3.58%,90%以上为老年人[1],因老年人肢体活动灵活性下降及骨质疏松等原因使其成为股骨颈骨折发生的高危人群。而老年人多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使得患者骨折后康复所需时间延长[2]。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3],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刘生艳 《微创医学》2001,20(4):550-5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慢性肺部疾病,发病率为5%~11%,在美国已居死亡原因的第2位[1]。近10年中,心脏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COPD的病死率增加到33%[2]。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提高人们对COPD危险因素的认识,使患者注意疾病的早期改变和早期治疗,对于减轻疾病症状,维持病人肺部功能在最佳状态,预防合并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现就COPD的护理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损伤( acutekidney injury ,AKI)是一组由多病因导致的、涉及多学科的临床常见危重症,其病死率高达74.5%[1],每年全球有200万人死于AKI,而存活的AKI患者发展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风险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2],如能早期诊断治疗,可使80%以上的AKI发生可逆性进展,直接改善预后[3]。本文针对AKI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近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妊娠晚期合并胰腺炎是怀孕妇女的常见疾病,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妊娠晚期合并胰腺炎的主要病因[1-2]。妊娠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并存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点有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显著升高、乳状血清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3]。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变化快,并发症多,易反复,临床治疗及护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其预后恢复[4-5]。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再灌注治疗是减少AMI心肌坏死区域,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由于有较高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1]。该方法可以更早、更完全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使梗死心肌得到再灌注,使心梗患者症状更快得到缓解,病情稳定,改善预后[2]。在PCI术中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CNP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一种新型的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工作,也能够使患者自觉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3]。我科自2012年2月在总结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 AMI 急症 PCI 术临床路径为依据,制定出了急症PCI术护理版的CNP表单,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近况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神经科黄凤形(百色533000)院内肺部感染在我国居各类医院感染之首,占医院感染总例数的23.3%~42.0%[1]。其中老年人的院内肺部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甚高[2]。而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护理工...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以及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高,医疗护理中的风险越来越高,因此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1]。心内科具有中老年患者多、患者要求高、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加强护士的培训学习和管理,加强住院患者风险的预知及管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儿童脓毒症(Sepsis )是危重患儿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也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 AK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危险因素。AKI也是危重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到30%~40%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 U )没有合并肾脏疾病的患儿,病死率高达40%~50%[1,2]。有研究报道,脓毒症合并AKI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合并 A K I (70.2%:51.8%)[3],A K I被认为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敏感的标志物及干预措施,AKI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寻找其早期诊断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及进行有效干预在临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脓毒症合并AKI定义、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何春梅 《河北医学》2014,(11):1922-1923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手术或对疾病的诊断制定的相关护理、治疗方式,它是由参与工作的医护人员完成的,要求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必须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来接受治疗和护理[1]。  相似文献   

13.
陶珍霞  翁鸿 《重庆医学》2016,(17):2440-2442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病症[1]。目前,全球有10亿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3],有效治疗可显著减低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进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患者从中获益。同时,护理在对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人文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尊重人格、关爱生命的护理服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随之改变,护理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一种整体、有效、创造性、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人文护理在临床上应运而生,我们当前医学模式也由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环境、健康、护理为基础的整体护理[4]。本研究将人文护理应用到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位于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的第8位,其治疗模式的选择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食管癌 TNM 分期系统[1-3]。虽然目前以手术为主的化放疗辅助综合治疗使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总体患者的1年生存率仅为75%左右[4],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0%~30%[5],仍有许多患者死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6-7]。目前研究证实,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与肿瘤微转移有关[8-9]。所谓肿瘤微转移(micrometastasis)是指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在于血液循环、淋巴道、骨髓及各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但尚未形成转移性结节,且无任何临床表现,常规病理学、影像学等方法难以发现和检测到的一种微量转移特征[10]。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4年全球有640000000人患有COPD ,其中3000000人死于该疾病[1]。国内学者在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调查发现,大于60岁的人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13%~30%[2]。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吸烟人群不断增加及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COPD患病率还会进一步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病程中的急性起病情况,其特征是患者症状短时间内发生急剧恶化,有必要改变治疗方案来加以控制。患者肺功能下降加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死亡率,加重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据国内学者研究表明,此患者住院一次每人平均花费高达11598元人民币[3]。基于上述情况,了解引起A EC O PD的原因、积极预防AECOPD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龙莉  熊彬 《广东医学》2016,(4):629-6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与香烟烟雾及其他有害颗粒吸入相关,早期病变局限于肺部,随后累及全身的系统性疾病,包括全身炎症和抑郁症[1]。抑郁症是一种心境低落、活动减少的状态。 COPD中抑郁症患病率在不同的研究中波动很大(7%~79%)[2],到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排名中COPD将成为排名第五、抑郁症排名第二[3]。合并抑郁症使COPD患者不良预后、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4];同时COPD也会增加抑郁症患病风险[4-5]。数据显示COPD中合并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是明显不足的,而抗抑郁治疗也并未显示明显获益[2]。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集多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1]。该模式是根据标准的护理计划,为同类疾病患者制订每日护理图示,根据护理计划及图表为患者提供护理,使护理常规化、程序化及标准化,防止遗漏护理项目,使护士主动地、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从而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缩短住院天数,以提高护理质量,用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2012年1月—12月,本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8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将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内容制订到临床护理路径内,通过采取此种护理策略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袁业伟 《重庆医学》2015,(16):2279-2282
乳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1],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5%[2],其病死率约为20%,其复杂性和异质性体现在组织学形态、细胞起源、突变、转移潜能、疾病分级、治疗反应性及临床表现等方面[3]。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绝经前女性易患乳腺癌,尤其是年轻的非裔美国女性。50岁以下非裔美国女性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 NBC )可达39%,同一年龄段白人女性约16%。亚洲女性发病率与白人女性相近,以BRCA1基因突变患者更多见。TNBC与基底样型乳癌类似,但并不等同,T NBC代表了一种在分子分型、病理特性和临床特征更特殊的类型[4]。通过基因表达谱,T NBC进一步分为基底样型(39%~54%),低紧密连接蛋白型(25%~39%),H ER‐2过表达型(7%~14%),导管 B型(4%~7%),导管 A 型(4%~5%),正常乳腺型(1%)。基底样型 T NBC对化疗最敏感,临床完全缓解(cCR)为19%,其次 HER‐2过表达型cCR为9%,导管B型 cC R为7%,其他类型 cC R很少[5]。基于ER、PR和HER‐2受体状态的肿瘤分类对于乳腺癌治疗效果评价及管理很有必要[6]。  相似文献   

19.
PDCA循环管理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牵引术在骨科治疗中应用广泛[2],但患者存在无效牵引现象。本研究对下肢牵引护理运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构建患者术后牵引管理模型,重点对护理人员培训、患者及家属的宣教、细化质控标准、制订交接班记录等方面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曾冬梅  宋彩萍  张怀蓉 《重庆医学》2015,(31):4461-4463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现象[1‐2]。口腔及肺部感染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口腔的细菌定植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脑梗死合并吞咽反射障碍患者感染率增加更明显,给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3‐4],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精心完善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期恢复影响重大。因此,通过对本院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模式的全新探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脑梗死后口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