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生理机制的多因素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脑-肠轴相互作用在IBS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探究IBS患者脑结构、功能及代谢的改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就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IBS相关脑改变的主要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崔冬梅  刘影 《临床医学》2000,20(11):38-38
肠激惹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心身疾病,对于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统一认识;患者多有精神因素背景,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本文对35例IBS病人做了人格、心理测量和分析,以证明IBS病人心理精神因素背景存在,探讨IBS病人人格特征,为对IBS病人实施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存在抑郁和(或)焦虑状况,对其疗效有较大影响[1],目前IBS在部队中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本调查旨在了解部队和地方IBS患者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患病及诊疗情况,为部队防治此类疾病、改善官兵的健康状况、提高疗效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05年7月~2006年7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为IBS的患者248例。地方病人132例,其中男58例,女74例;平均(30.2±6.7)岁。部队病人116例,其中男84例,女32例,平均(28.8±7.6)岁。1.2诊断依据248例IBS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炎症性肠病,…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之一,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对肠神经系统的调整失常,胃肠道激素的变化及局部神经、肌肉各种受体改变,可引起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或黏膜感受器阈值下降,从而引发IBS诸多症状。本研究从胃肠激素的角度观察IBS患者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病例参考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罗马…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海燕  李延青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145-114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西方国家有15%~20%的人患有IBS,我国潘国宗等近年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IBS症状者占北京地区人群的1%;广州魏秀清等用类似的方法调查表明有IBS症状者占该地区人群的5.6%。由于IBS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其治疗也限于对症处理。若…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结肠黏膜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脑肠肽作为一类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双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及它们在IBS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正常人18例、IBS腹泻型患者20例、便秘型患者22例各取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作SP、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IBS组患者肠黏膜SP、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增粗,强度增强(P<0.05)。结论IBS患者结肠粘膜SP、VIP水平与腹泻或便秘症状有一定的联系,SP、VIP可能参与IB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刘建湘  谢鹏雁 《临床荟萃》2003,18(14):837-839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由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及性状异常的一组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 ,临床缺乏形态学及生化学异常的依据 ,目前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本征十分常见 ,西方国家成人患病率为 8%~ 2 3% ,平均约 15 % [1] 。在我国 ,北京地区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用罗马标准Ⅱ判断有IBS症状者约占人群的 1% [2 ] 。由于本征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 ,所以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及排除法。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肠动力异常 ,内脏感觉异常 ,精神生理因素及小肠、结肠内激惹因子等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及其在IBS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正常人18例I、BS腹泻型患者20例、便秘型患者22例各取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作SP、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IBS组患者肠黏膜SP、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增粗,强度增强(P<0.05)。结论IBS患者结肠黏膜SP、VIP水平与腹泻或便秘症状有一定的联系,SP、VIP可能参与IB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约占正常人群的9%~26%。IBS的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表现。IBS的临床调查资料多不统一,甚至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不定部位的腹痛、腹胀,或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该病症状处于持续或间歇发作状态,且经相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研究表明[1-2],1997年北京地区IBS流行率在7%左右,而在西方国家,成年人中IBS发病率约为8%~23%。该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大  相似文献   

11.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IBS女性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持续或间歇性腹痛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IBS是由内脏感觉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研究表明IBS患者中存在肠道菌群-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代谢紊乱,且KYN代谢产物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A)与炎症反应、疼痛刺激及心理症状相关,在IBS中可能起到抗炎、缓解疼痛等保护性作用,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IBS的新方法。本文就KYN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KA在IBS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肠胃功能性障碍而引起的综合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病程长、易复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IBS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主要认为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2].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IBS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126例IBS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评估其生活质量,探讨护理干预对IB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临床实践中,我们常思考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症状是否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了解IBS与精神心理异常之问的关系对于IBS的治疗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鉴别哪些症状应该用胃肠道药物治疗,哪些症状应用抗抑郁、抗焦虑及心理疗法更合适。而对IBS患者的心理评估应包括患者的个性、心理障碍(主要是抑郁和焦虑)、现在和过去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15.
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以ROMA Ⅲ为标准选取IBS患者60例,其中37例予以培菲康治疗4周,23例予以安慰剂治疗4周;治疗完成后通过对患者症状评定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症状好转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症状及排便形态明显好转.结论:培菲康对于IBS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肠道运动和感觉异常、中央神经功能紊乱、心理社会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1-2]。精神心理因素在IBS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谷维素佐以山莨菪碱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儒  杨翠玲 《临床荟萃》2004,19(1):10-10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有关的功能性肠病 ,是一组包括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和 (或 )便秘 ]、粪便性状异常 [稀便、粘液便和 (或 )硬结便 ]、腹痛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症候群 ,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目前尚无一种药物或单一疗法对IBS完全有效。我们采用大剂量谷维素佐以山莨菪碱治疗 2 4例IBS患者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我院门诊患者 4 7例 ,诊断条件符合 1998年罗马Ⅱ诊断标准 ,并均为腹泻型患者 ,不包括便秘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男 2 1例 ,女 2 6例 ,年…  相似文献   

18.
匹维溴铵对肠易激综合征280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肠道平滑肌钙拮抗剂匹维溴铵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 80例确诊 IBS病人进行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病人口服匹维溴铵 5 0 mg,每天 3次 ,疗程 4周。结果 :匹维溴铵对腹痛、腹泻、便秘症状缓解率分别是 72 %、 66%和 68% ,有效率分别是 92 %、 92 %和 85 % ,其他症状缓解率在 76%~ 96%之间 ,轻度不良反应仅 3.2 %。结论 :匹维溴铵是治疗 IBS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内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功能性疾病。2016年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1]将IBS定义为反复发作的腹痛,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每周发作至少1天,并伴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1)与排便相关;(2)发作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3)发作伴随大便性状的改变。IB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病因涉及遗传易感性、饮食因素、炎症、精神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其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改变、肠道感染与炎症、脑-肠轴失调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根  相似文献   

20.
正1 IBS-D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疾病,具体表现为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异常,没有明显形态学或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根据不同症状,临床上将IBS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便秘型肠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