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手术体会。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行PCI,置入支架66枚。结果:42例患者病变相关血管重建后达TIMI~3血流,残余狭窄≤10%,无局部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Campeau首先应用桡动脉穿刺进行冠脉造影以来,目前我国许多家医院尝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最大程度减少穿刺出血及卧床时间,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直接支架植入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降低远端血管血栓和微血管栓塞的发生.药物洗脱支架的问世为冠心病的血管重建策略开创了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包括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5例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内仍有血栓的患者进行适当剂量的尿激酶即刻静脉溶栓治疗;其中,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发现中远端有较长段血栓;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当天急性再闭塞;1例PTCA后发现病变部位有长段血栓并发生心脏骤停。结果 无一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溶栓治疗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有血栓。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急性再闭塞或术中发现不宜介入处理的血栓,可选择适当剂量的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出血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3亿,每10s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有效治疗方法。但对这一新技术患者尚缺乏了解,以往健康宣教普遍采用的是文字式教育,患者和家属不容易记忆。为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科对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患者采用图文式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经PCI冠状动脉病变中约占15%~16%,一直是心脏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操作技术复杂,容易引起再狭窄甚至闭塞[1]。近年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支架植入术即刻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尤其是药物支架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3]。目前对于经桡动脉药物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特点。方法 随机将160例患者分成经桡动脉途径PCI8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8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的疗效,观察桡动脉痉挛时用药物预防及解痉的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血管并发症和肺栓塞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解痉治疗有效,术后3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血管并发症和肺栓塞少,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需沙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患者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仇永秀  花梅 《全科护理》2013,(25):2357-2358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60例冠心病病人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治愈47例,好转13例。[结论]加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对比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随机将98例患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48例,经股动脉途径PCI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的疗效及观察桡动脉痉挛时,用药物预防及解痉的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出血、血肿、肺栓塞和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解痉治疗有效,术后1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局部出血、血肿、肺栓塞和血管并发症少。结论: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血管、出血、血肿、肺栓塞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砂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痛苦小,患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Sl)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中成功率、安全性等。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共320例患者,分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组,经桡动脉途径分别行CAG和(或)SCI术,比较在桡动脉穿剌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在CAG时血管穿刺时间、穿剌成功率、严重桡动脉痉挛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成功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CSI时,2组在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成功率、钢丝支撑力不够发生率、需大号鞘管完成对吻技术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但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较安全,糖尿病组因病变较复杂,支架成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及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9例,比较二者鞘管置入时间、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桡动脉闭塞、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动脉夹层、迷走反射)、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梗死、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左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34例,其中一次穿刺手术成功32例,经股动脉途径组35例,其中一次穿刺手术成功34例,两组患者支架植入个数、一次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I恢复时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6.47±2.13)min,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3.47±1.95)min(P=0.000);桡动脉组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1例,股动脉组7例(P=0.03);桡动脉组术后平均卧床时间(0.32±0.31)h,股动脉组(24.61±3.82)h(P=0.000);对于左冠状动脉,桡动脉组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60.34±15.78)min,股动脉组(50.23±11.76)min,桡动脉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2),对于右冠状动脉,桡动脉组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38.01±9.21)min,股动脉组(44.62±11.14)min,经股动脉途径组时间长于经桡动脉动脉途径组(P=0.042)。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卧床时间和与穿刺有关的发症。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的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患者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造影时间及血肿、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降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钟一鸣 《临床荟萃》2006,21(7):506-506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美国强生公司)经国际多中心I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可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国内亦有报道Cypher支架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中的近远期疗效满意。随着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及临床试验,近几年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已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研究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上海微创公司)在冠状动脉病变中应用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分叉痛变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7例中,采用DK Crush技术25例、Balloon Crush技术15例,Reverse Crush技术7例,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94枚,2例未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45/47),所有患者术后无发生严重急性并发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随访2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47)。结论:经桡动脉应用改良Crush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性好,且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行舒适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50例,以护理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5例,甲组行常规护理、乙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焦虑、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及焦虑评分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同甲组比较,乙组疼痛及焦虑评分明显更理想(P0.05);乙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中,能帮助其缓解疼痛感,改善焦虑状况,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传统做法是经股动脉穿刺 ,术后患肢制动 2 4h。我科自 2 0 0 1年 11月以来 ,尝试经桡动脉穿刺 ,它可使病人更舒适 ,活动更自如 ,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卧床 2 4h的不适感 ,减少了尿潴留、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现将其术前、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6月共做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 2例 ,其中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 4 2~ 6 5岁 ,单支病变 16例 ,双支病变 6例 ,全部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心绞痛发作 ,其中陈旧性心梗 6例 ,术后无 1例发生尿潴留及皮…  相似文献   

16.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临床应用与金属裸支架植入术(barestent,BMS)相比,不仅能防止术后早期血管壁弹性回缩和远期负性重构所造成的再狭窄,而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平滑肌的增生。但PCI术后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形成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低,但如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致死性严重后果。我院心内科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中有9例住院期间发生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我们通过迅速识别早期表现,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几年经桡动脉穿刺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提供了新的穿刺途径,较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有着更多的优点,此技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穿刺部位并发症少、不受体位限制、住院时间及康复时间更短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回顾我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经桡动脉入径行冠心病介入性诊治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60例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CAG)或冠脉支架植入术(PCI),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由股动脉穿刺,5例造影过程中发生各种异常,后改为经股动脉入径成功行PCI。造影成功者中对148例患者行PCI,成功置入支架329枚。经桡动脉入径行CAG和PCI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发生少等特点,术后患者不需卧床,并发症少,易于为患者接受,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 61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并置入支架共76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 61例患者病变相关血管重建后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残余狭窄≤10%,无局部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患者不适症状轻.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琳  秦宇红 《护理研究》2007,21(10):2817-2818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m,ICS)的应用,置入ICS后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并发症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SAT)最为常见且重要,其中SAT可发生于ICS植入术后几小时至几天。国外临床随机试验的结果显示,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0.4%~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2.9%;但有文献报道支架术后2d至4周内支架内发生亚急性闭塞性血栓的发生率约高达4%;[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