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口腔癌手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的方法。结果 前臂皮瓣修复成功率100%。结论 前臂游离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2.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口腔癌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特点 ,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2 2例。结果 前臂皮瓣修复成功率 10 0 %。结论 前臂游离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3.
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内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附9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应用的9侧小腿外侧皮瓣均获得成功。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并和腓骨肌皮瓣共蒂和串联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是一种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应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对11例口腔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观察1~12个月,皮瓣均存活,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前臂皮瓣移植是修复口腔癌术后颌面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前臂游离皮瓣行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11O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 110例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 110例 (硬软腭缺损修复再造 3例 ) ,其中 1例为双前臂桡侧游离皮瓣。 10 5例全部存活 (尿毒症伴舌癌患者 1例 ) ,1例大部份存活 ,成功率 96.4% ,失败 4例。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解剖恒定、制备方便 ,厚薄适中、便于折叠、血管蒂长 ,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优良皮瓣 ,也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对我科92例应用前壁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本组92例的成功率为95.7%;修复口内缺损时注意皮瓣下勿留有死腔,保持局部引流通畅,否则易导感染发生。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解剖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对我科92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颌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本组92例的成功率为95.7%;修复口内缺损时注意皮瓣下勿留有死腔,保持局部引流通畅,否则易导致感染发生。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解剖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10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6例颊部软组织缺损病例(恶性肿瘤术后颊部软组织缺损22例,车祸外伤所致的颊部软组织缺损4例),应用颏下岛状皮瓣即刻修复,所采用组织瓣面积最大8cm×4cm,最小6cm×3cm。从功能恢复与缺损形态恢复的满意度评价术后修复效果。结果 26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5例面部形态满意,1例外观欠佳。结论颏下岛状皮瓣是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桡侧双叶前臂皮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根据17例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形态设计双叶前臂皮瓣,分析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皮瓣修复效果。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本组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患者吞咽、语言功能及舌外形恢复好。结论:桡侧双叶前臂皮瓣对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重建,安全可靠,制备简单,是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呤部软组织缺损的额部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方法:对8例鼻睑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显微外科微创分离技术制备单侧额部岛状皮瓣进行一期修复,并将局域皮瓣翻转再造眼睑,完成鼻睑重建,供瓣区从下腹部取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或直接拉拢缝合.皮瓣设计面积最小2.5 cm×3 cm,最大8 cm×5 cm.结果:8例患者转移皮瓣均完伞成活,鼻睑外形和表情功能恢复良好,眼睑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额部岛状皮瓣质地、颜色与受区近似并相邻,可最大程度恢复而部的美学亚单位结构,是修复鼻睑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介绍了应用双叶皮瓣修复面部小面积缺损的基本原则和优点,并附三例说明。双叶皮瓣是由二个叶状,共蒂,间有夹角的皮瓣组成,转移以修复邻近缺损。作者认为,双叶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病灶切除后所致软组织缺损时,是有效的方法。若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颏下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颏下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6例,年龄35~80岁;男性18例,女性8例;恶性肿瘤21例,均排除淋巴结转移,良性病变3例,外伤致软组织缺损2例;均用颏下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3.5 cm×8.0 cm)~(4.0 cm×10.0 cm)。结果:25例皮瓣一期愈合,有1例皮瓣创口裂开,延期愈合。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随诊4~20个月,皮瓣在术后2~3个月有10%~15%的缩小。结论:颏下皮瓣制备简单、安全,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分析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7例,观察其近期临床效果。结果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7例患者,6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小部分坏死,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供区隐蔽、距离近、厚度适中、易于成活、手术便利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37例患者进行了0.5~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远期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前臂区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术中血管套接法优于缝合法,应尽量多吻合静脉,该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其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前臂皮瓣折叠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特点。方法:9例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颊部口腔软组织洞穿性缺损5例,颏部皮肤及下唇黏膜缺损3例,颊部、口腔及下颌骨硬软组织缺损1例。应用前臂皮瓣一期折叠修复口腔颌面部的洞穿性缺损,前臂皮瓣的一部分修复口腔黏膜,一部分修复面部缺损。结果:9例前臂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随访2~48周,颌面部外形恢复及口腔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皮瓣折叠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效果可靠,外形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及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对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分析,并对37例进行了0.5~18年随访。结果: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共吻合动、静脉分别为131条和253条。远期随访观察供区、受区组织恢复良好,部分皮瓣恢复感觉。结论:前臂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2002年12月对2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术后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其中7例为携带肌肉的肌皮瓣移植。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瓣,最大12 cm×8 cm,最小5·0 cm×3·5 cm。结果 术后皮瓣20例成活,1例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5·24%。术后19例颌面部外形恢复及张闭口语音功能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1例因皮瓣面积不足,外形恢复欠佳。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蒂长、管径粗、组织量大、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带蒂瓣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带蒂(肌)皮瓣或黏膜瓣修复颊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3年,39例颊癌术后缺损行带蒂瓣修复的病历资料,其中颈阔肌瓣修复12例,舌瓣修复9例,额瓣10例,胸大肌瓣3例,颏下岛状皮瓣2例,腭瓣、胸锁乳突肌皮瓣各1例,舌瓣联合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缺损1例。结果:39例颊癌术后缺损的带蒂瓣修复中,成活或基本成活34例,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3例,成活率为87.2%。结论:带蒂瓣是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拱顶石皮瓣在修复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颌面部肿瘤切除的患者8例,设计拱顶石皮瓣,修复患者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4 cm×3 cm~15 cm×8 cm;术中根据缺损部位不同,灵活设计拱顶石皮瓣的位置及形态,尽量保持与邻近知名动脉长轴一致,保证皮瓣中心1/3与基底软组织的连接,其余皮瓣与基底软组织做适当分离,使皮瓣获得更大游离度和旋转度。结果 本组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发现,皮瓣色泽和形态良好;无感染、坏死,未见明显瘢痕挛缩,患者均能接受;面部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简单,血供丰富,安全有效,能够满足颌面部多种软组织中小型缺损的修复,值得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面颈部改良旋转皮瓣修复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选取6例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伤患者采用患侧颧区清创术,肿瘤患者采用颧面部肿物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缺损均采用同侧改良面颈部旋转瓣转移修复颧区缺损术,术后患者均每月复查填写临床评价表,随访1~2年。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满意,面部术区无赘皮堆积,皮肤浅感觉良好,没有医源性面神经分支损伤表现。结论:改良面颈部旋转瓣血供可靠,颜色质地与面部皮肤相匹配,是修复面部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