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14例胃癌患者舌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鲁媛  路广晁 《中医杂志》2011,52(22):1935-193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舌象特点。方法观察组选择未做相关治疗的胃癌患者114例,对照组分别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和胃溃疡患者7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2例、单纯型浅表性胃炎患者122例。按照中医传统的望诊方法观察舌象,并应用数码相机拍摄、制成ICC文件,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红、绛舌发生率为49.12%,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部良性疾病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青紫舌、胖大舌发生率分别为21.93%、22.80%,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淡白舌发生率为23.68%,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舌苔以腻苔为主,主要是白腻苔和白厚腻苔,发生率分别为21.93%、26.32%,前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发生率40.3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易发生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对胃癌的诊断、治疗也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舌脉指标在不同疾病的痰瘀互结证中分布的异同,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43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卡方检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三病舌脉表现的异同。结果:三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脉指标均为弦脉、滑脉、苔色白等。三病做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有弦脉、滑脉、苔色白等,P〈0.05的指标有舌态歪斜、舌态强硬、舌质老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心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脑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舌有斑点,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滑,心脑合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淡黯,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苔滑腻或厚腻、脉弦滑、沉滑或短脉。结论:在不同疾病的相同证型中,舌脉表现大体相同,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医舌诊与肠镜对照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21例肠镜检查患者的舌象与肠镜诊断资料的观察发现,结肠疾病舌苔、舌质的变化与肠镜诊断各组的构成比之间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舌象与血糖及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治未病体检中心2014—2016年体检及门诊糖尿病前期患者共136例,从舌质(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红绛舌、青紫舌)、舌体(胖大舌、芒刺舌、裂纹舌)、苔质(剥苔、薄苔、厚苔、腻苔)、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四个方面观察"舌象"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归纳了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舌象规律,对疾病的诊断、血糖指标的评定和预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舌象分析显示:IFG患者以淡红舌和红舌兼有裂纹舌多见,舌苔以剥苔或淡白或淡黄色多见;IGT患者以淡红舌和红舌为主,但舌体胖大者居多,且以厚腻苔为主;IFG和IGT合并出现者以红舌居多,也多见裂纹,舌苔以黄厚苔为主。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舌象表现虽变化多端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5.
赵莹  唐长华  郭虹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82-1283
目的 观察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舌象变化,探讨舌象与AMI的相关性及舌象变化规律在AMI诊断及转归中的意义.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每大对明确诊断的AMI患者进行舌象(舌质和舌苔)观察,分别记录24h、72h、7d、14d的舌象变化.结果 4次记录的舌苔、舌质观察结果有显著差异,说明在AMI病程中舌苔呈动态变化,规律大致呈溥-厚-溥趋势;初入院以黯红舌及青紫舌患者居多,随治疗的好转逐渐递减,而正常舌(淡红舌)的出现率则逐渐升高,红舌则缓慢递增.薄苔、黯红舌患者病情较轻,梗死范围较小,普遍无严重并发症.厚苔、青紫舌患者,病情危重,梗死范围大,多伴有严重并发症,转归及预后较差.结论 AMI患者在舌象上有着明显的特征表达,演变规律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癌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舌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癌患者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舌象的差异。方法:观察70例上消化道癌与85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的舌象按年龄分布分为2组,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青紫舌、花剥苔、舌下脉络怒张比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淡红舌、薄白苔的比率逐渐减小。结果:上消化道癌组患者的青紫舌比率为48.89%,腻苔、厚苔、淡白舌比率明显高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组。结论:舌象可反应病情轻重,青紫舌、厚腻苔、花剥苔、舌下脉络怒张可作为消化道癌参考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广西壮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中医舌象变化特点与证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5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舌象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舌质以绛舌(38.9%)、胖大舌(85.9%)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黯红舌(26.9%)、紫舌(17.8%)、淡红舌(10.9%)、裂纹舌(73.3%)、齿痕舌(65.9%)、点刺舌(47.4%),兼有瘀斑瘀点30例;舌苔以黄苔(89%)、薄苔(66.7%)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腻苔(37.1%)、厚苔(37.1%);以上的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发生改变。舌体与舌苔的综合分析得出绛舌与点刺舌、瘀斑瘀点、颤动舌、痿软舌、苔少、剥苔、燥苔相关;黯红舌与胖大舌、腻苔相关;红舌与瘦小舌、点刺舌、黄苔相关,紫舌与厚苔、白苔、黄苔相关;淡黯舌与润苔、白苔相关;淡红舌与齿痕舌相关。结论:广西壮族地区EH病属本虚标实,血液壅滞贯穿始终,本虚常表现为阴虚和气虚,标实常表现为火热和痰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广东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中医病机及舌象变化特点。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舌象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舌质以绛舌(40.8%)、胖大舌(87.6%)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黯红舌(33.3%)、紫舌(23.2%)、红舌(16.2%)、裂纹舌(71.8%)、齿痕舌(59.6%)、点刺舌(40.8%),兼有瘀斑瘀点20例;舌苔以黄苔(90.5%)、薄苔(67.6%)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腻苔(52.5%)、厚苔(29.1%);92%以上的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发生改变。舌体与舌苔的综合分析得出绛舌与点刺舌、瘀斑瘀点、颤动舌、痿软舌、苔少、剥苔、燥苔相关;黯红舌与胖大舌、腻苔相关;红舌与瘦小舌、点刺舌、黄苔相关,紫舌与厚苔、白苔、黄苔相关;淡黯舌与润苔、白苔相关;淡红舌与齿痕舌相关。结论:广东地区EH病属本虚标实,血液壅滞贯穿始终。本虚常表现为阴虚和气虚,标实常表现为火热和痰浊。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迄今为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提高食管贲门癌的治愈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而早期发现又是关键。由于早期食管贲门癌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一旦出现症状就医,多数人已是中晚期患者。如何早期发现食管贲门癌,仍是医学工作者的一个努力方向。我国医学工作者,根据中医学认为青紫舌与食管贲门癌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原理,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10.
口腔癌患者不同分期舌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口腔癌患者的舌象分布特点,并对其规律进行探讨,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四川省中医院门诊及病房诊治的口腔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据其临床分期将所有患者分为早中期、晚期两组,记录每位患者的舌质、舌形、舌苔及舌下脉络,统计各期口腔癌患者的舌象分布情况.结果:早中期口腔癌患者舌象主要表现为红舌(30.77%)、裂纹舌(30.77%)、黄厚/腻苔(30.77%);而晚期口腔癌患者舌象主要表现为青紫舌(33.33%)、胖大舌(42.86%)、白厚/腻苔(42.86%);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舌下脉络增粗迂曲.结论:口腔癌患者舌象主要表现早中期以红舌、裂纹舌、黄厚/腻苔为主,而晚期则以青紫舌、胖大舌、白厚/腻苔为主,舌下脉络增粗迂曲是晚期口腔癌患者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通过对胃镜下不同黏膜象患者的舌诊及辨证分型的观察研究发现,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组)舌质主要是淡红舌,薄白苔为主,明显高于各型胃病(P<0.05);浅表性胃炎以淡红舌,薄白及白腻苔为主,以湿热中阻、肝气犯胃及脾胃虚寒为主要证型;萎缩性胃炎以红、黯红舌、花剥苔为主(P<0.05),以瘀血停滞及胃阴亏虚证型为主;返流性胃炎以黯红及青紫舌,白腻与黄腻苔为主,肝胃郁热、湿热中阻及脾胃虚寒证型为主;胃十二指肠溃疡以红舌及淡红舌、薄黄苔及黄腻苔为主(P<0.05),主要证型是湿热中阻及脾胃虚寒;十二指肠炎以淡及红舌,薄黄及黄腻苔为主(P<0.05),以脾胃虚寒、湿热中阻及肝气犯胃为主要证型(P<0.05)。总之,慢性胃病以湿热中阻及脾胃虚寒证型(P<0.05)居多,其中湿热中阻较以往增多。  相似文献   

12.
肺癌与一般呼吸系统疾病舌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与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舌象的差异。方法:观察400例肺癌与320例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舌象,按年龄、TNM分期等分类,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患者紫舌、少苔或无苔、舌下络脉曲张的比率都有增加,而淡红舌、薄苔的比率都趋于减小。总体上肺癌组患者的青紫舌比率达52.75%,青紫舌、腻苔或厚苔的比率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结论:舌象反映病情的轻重与TNM分期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辨证的基础上,应重视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与舌色、舌苔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86例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并分析呼吸试验结果与舌苔、舌色的相关性。结果全部186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86例,Hp阴性100例。在Hp阳性患者组中舌色的分布情况:红舌淡红舌淡白舌绛舌,舌苔的分布情况:黄厚腻润苔薄黄润苔薄白润苔白厚腻润苔。结论~(13)C尿素呼气试验中Hp阳性者舌质多偏红,并多见舌苔呈黄厚腻改变,为临床鉴别是否存在Hp感染提供了新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三种新发疫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舌象特征,发现SARS与甲型H1N1流感舌色特征均以红舌为主,SARS病程后期多见绛舌、青紫舌,甲型H1N1流感初期多见舌尖红,危重型则多见青紫舌、胖大舌,COVID-19舌色则以淡红舌为主,重型多见青紫舌。在舌苔方面,SARS、甲型H1N1流感及COVID-19舌苔均多见腻苔特征,但SARS、甲型H1N1流感病程初期尚多见薄白苔、薄黄苔、薄腻苔,而COVID-19病程初期舌苔即以白厚苔、厚腻苔为主。不同的舌象表现反映了不同的病因病机,同时舌象的阶段性变化也体现了温病过程中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三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腻苔表现,且患者多有胖大舌或齿痕舌,说明平素脾虚湿盛之人更易感受疫邪,对疫病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MI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以1 655名体检者为对象,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并进行中医舌诊,数码相机拍摄舌象图.结果 在1 655名体检者中,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和体重过低者分别为843人(50.94%)、724人(43.74%)和88人(5.32%).超重/肥胖组黯红舌(37.98%比24.56%;x2=40.883,P<0.001)、紫舌(5.94%比3.44%;x2=8.133,P=0.017)、紫黯舌(2.35%比0.59%;x2=10.398,P=0.006)、黄苔(63.95%比58.84%;x2=9.570,P=0.008)、厚腻苔(24.86%比17.20%;x2=18.698,P<0.001)出现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剥脱/少苔/无苔出现率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1.93%比3.91%;x2=6.454,P=0.040).体重过低组红/绛舌(48.86%比24.72%;x2=24.608,P<0.001)、红点舌(7.95%比1.93%;x2=12.254,P=0.002)、薄白苔(22.73%比9.53%;x2=14.030,P=0.001)出现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黯红舌(OR 1.830,95% CI 1.515~2.211;P<0.001)、紫舌(OR 1.874,95% CI 1.211~2.901;P=0.005)、紫黯舌(OR 4.259,95% CI 1.610~11.266;P=0.003)、黄苔(OR 1.294,95% CI 1.093~1.531;P=0.003)、灰黑苔(OR 6.147,95% CI 1.816~20.811;P=0.004)、厚腻苔(OR 1.597,95% CI 1.289~1.978;P<0.001)与BMI呈正相关,淡红舌(OR 0.766,95% CI 0.637~0.920;P=0.004)、红/绛舌(OR 0.659,95% CI 0.549~0.789;P<0.001)、红点舌(OR 0.548,95% CI 0.326~0.921;P=0.023)、薄白苔(OR 0.695,95% CI 0.536~0.900;P=0.006)、白苔(OR 0.821,95%CI0.683~0.986;P=0.035)与BMI呈负相关.结论 BMI与舌象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超重/肥胖人群的异常舌色以黯红舌为主;体重过低组异常舌色以红/绛舌为主.舌苔异常者均以黄厚苔为主.不同体重者的舌形均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9.
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观察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从舌色、舌苔、舌形、舌态四个方面来分析消化系统中各病种的舌象特点。提示:病位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大、小肠的患者,舌色、舌苔以淡白舌、白腻苔、黄腻苔为最多,舌形以胖大舌、裂纹舌为多,舌态基本正常病位在肝胆者以青紫、绛舌最多,苔以黄腻、白腻为主,胰腺炎者以红舌、黄腻苔为多。在消化系统中医通过舌象辨证分析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44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舌象观察结果。移植前薄苔28/44例,移植后舌象明显变化,初期厚腻苔29/44例,舌质紫暗14/44例,后期厚腻苔减至15/44例,褐、灰、黑苔增至14/44例。从中医角度显示此种治疗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对临床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