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蚌埠市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与进食问题的关系,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打好基础.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五至八年级的学生共831名,采用青春发动问卷(Puberty Development Scale,PDS)和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1,EDI-1)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青春发动提前组20名,适时组316名,延迟组102名;女生提前组102名,适时组264名,延迟组27名.女生瘦身倾向、不满体型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学生瘦身倾向、贪食、完美主义、成熟恐惧、无效能感5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8,4.87,6.46,3.07,5.49,P值均<0.05).男生仅人际不信任维度表现为青春发动延迟组得分高于发动提前组和适时组;而女生瘦身倾向、不满体型和进食障碍总分均为青春发动提前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春发动时相与青少年进食问题密切相关.青春发动时相的提前和延迟均会影响青少年的进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郑州市儿童青春发动时相与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为青春发动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郑州市4所城市学校、5所乡村学校7~18岁中小学生5 140名进行体格检查和第二性征发育检查。结果 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286名(13.0%),正常组1 052名(47.9%);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301名(11.8%),正常组1 174名(46.2%)。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高于正常组(χ2=35.372,P<0.001);女生提前组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也高于正常组(χ2=31.485,P<0.001)。男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的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脂含量过多及体脂分布与儿童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庆市儿童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与肥胖及体成分的关系,比较男女生青春期体格和体脂发育的差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447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皮褶厚度的体格检查,同时进行女生乳房发育、初潮年龄和男生睾丸容积、阴毛发育的调查。结果女生乳房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9.78岁,初潮平均年龄12.32岁。男生睾丸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11.50岁,阴毛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12.62岁。女生青春期发动提前组超重率(18.8%)大于非提前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1,P=0.005);提前组肥胖率(18.7%)高于非提前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3,P0.001),且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体重存在秩相关(r=0.324,P0.001);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超重率(17.9%)高于非提前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P=0.047),且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体重存在秩相关(r=0.103,P=0.030)。女生所有体成分指标均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适时组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的瘦体重(46.718±1.186)适时组(42.114±0.437)延迟组(37.899±0.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70,P0.001)。结论重庆市女生超重、肥胖及体成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联,男生超重及瘦体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了解蚌埠市超重肥胖青少年进食障碍相关症状和心理行为特征,为预防青少年肥胖和进食障碍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910名学生,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分析超重肥胖与进食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现超重肥胖学生203名,占22.3%;正常体重学生547名,占60.1%;低体重学生160名,占17.6%.男生超重肥胖率(30.6%,147名)高于女生(13.0%,56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5,P<0.01).超重肥胖组青少年瘦身倾向、不满体型、低自尊感和饮食障碍危险评分得分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和低体重组(F值分别为7.83,29.37,3.99,17.03,P值均<0.05);且瘦身倾向、不满体型、低自尊感和内感受缺陷得分与体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30,0.09,0.08,P值均<0.05).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青少年进食障碍的总体危险性增高(r,=0.11,P<0.01).结论 青少年肥胖所导致的一系列身心问题,增加个体患进食障碍的风险.应积极预防肥胖的发生,矫正和干预青少年进食障碍.  相似文献   

5.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对进食障碍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初中生进食障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洛阳市、项城市3所初中学校的763名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填式青春期发育量表中译版(C-PDS)和进食问题调查量表(EDI).结果 女生对身体不满、对瘦的追求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2.79,P值均<0.01);九年级学生的进食问题总分和对瘦的追求、贪食、对身体不满意、无效感、对他人不信任、内省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七、八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对瘦的追求、对身体不满意、内省呈正相关,与贪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18,0.11,-0.09,P值均<0.01).提前组女生进食问题总分高于适时组,对身体不满因子得分高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前组男生进食问题总分和对身体不满意、无效感因子的得分高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与进食障碍得分密切相关,青春发动提前可能会导致初中生进食障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银川地区9~17岁城市女童青春发动状况以及发动时相提前与肥胖的关系,为开展青春期教育和控制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取银川市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2所,小学四~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高中一至二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的女生共1 265名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结果女童乳房发育、阴毛发育、月经来潮的平均年龄分别为9.25,11.23,12.23岁。9~17岁女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是8.1%,5.1%。11~14岁组女童的月经来潮组与未来潮组的体重、腰围、臀围和BM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女童超重、肥胖率为12.9%和6.3%,BMI值明显高于青春发动时相正常和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银川城市女童青春发育进程符合儿童青春发育顺序规律,女童肥胖超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与肥胖及体脂含量指标之间的关系,为青春发动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郑州地区9所城乡中小学校3 143名10~18岁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肥胖检出率均大于正常组(χ2=17.45,P0.01)。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较正常组有较低的臀围,更高的BMI值、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较正常组有更高的体重、腰围、臀围、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BMI值、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值是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OR=1.334,95%CI=1.022~1.741);BMI值和PBF是女生青春发动时相的保护因素(OR=0.455,95%CI=0.319~0.650;OR=0.687,95%CI=0.485~0.975),WHR是女生青春发动时相的危险因素(OR=1.751,95%CI=1.324~2.316)。结论郑州市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学生肥胖及体脂含量紧密相关,学校卫生工作者应重点关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随着儿童超重肥胖率的不断升高,超重肥胖对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受到学者关注。为了解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就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与营养和代谢信号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功能的调节有关。女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呈正相关,男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关联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男童超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男童肥胖既可导致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也可导致其推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9—12月,按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浙江省5个县(市、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小学3年级到初中3年级抽取5 59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学生基本情况、身高和体重信息。根据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与肥胖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5 220名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5.10%(788人)、12.32%(643人)。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7.69%(485人)、14.89%(408人),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2.22%(303人)、9.48%(235人),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率均高于女生(χ2=42.604、47.399,均P <0.001)。不同体重学生间早餐差异、肉类食用频率、豆类与水果摄入频次和每次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每次肉类摄入量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7.154,P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促进学生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共1 496名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视力、龋齿的调查。采用χ2检验和Mantel-Haenszelχ2检验分别进行率、构成比、趋势分析。结果 2021年,福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和龋患率依次为5.4%、30.5%、60.4%、50.3%。男生超重肥胖率较女生高(χ2=31.90,P<0.001),女生视力不良率较男生高(χ2=8.70,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乡镇学生超重肥胖率(χ2=4.75,P=0.029)和龋患率(χ2=10.09,P=0.001)均较城区高,城区学生营养不良率(χ2=7.66,P=0.006)和视力不良率(χ2=11.43,P=0.001)均较乡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较中学生高(χ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童年期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青春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月(T0)从安徽省蚌埠市2所小学招募896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建立青春期发育队列,之后2017—2019年每年开展1次随访调查(T1、T2、T3)。评估儿童情绪性多食与年度青春期发育状况(男童睾丸容积和女童乳房发育),借助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男女童的青春期发育时相与速度,基于17个与青春期发育提前相关的SNPs计算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别检验情绪性多食与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效应。  结果  896名儿童T1时情绪性多食行为报告率为22.7%。控制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等协变量后,在青春期发育提前高遗传风险女童中,情绪性多食仅与青春期发育速度加快存在相关性(B=0.19,95%CI=0.07~0.32, P < 0.01),与青春期发育时相无相关性(B=0.14,95%CI=- 0.12~0.41, P=0.28)。在低遗传风险女童以及不同遗传风险的男童中,情绪性多食与青春期发育时相和速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青春期发育提前高遗传风险女童中情绪性多食与青春期发育速度加快有关。需要开展更多纵向研究检验多基因遗传风险与童年期饮食行为对男女童青春期发育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开封市中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开封市4058名中学生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分析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血压偏高率为11.78%.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OR=1.65)和肥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国九年级学生超重及肥胖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肥胖的因素。  方法  从2016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5 967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肥胖的因素。  结果  九年级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为15.23%,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8.55%和11.8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生与女生的肥胖影响因素相差较大,男生主要为独生子女、寄宿、父母均肥胖、接受健康教育课程、有室内体育馆以及电子设备使用,而女生为寄宿、父母均肥胖以及体育运动。  结论  学校应通过合理安排寄宿生作息,根据男生、女生特点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结合家庭根据男生、女生行为特征控制学生电子设备使用以及摄入食物的营养均衡,对学生进行肥胖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上海市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与营养状况的关联,为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6个区四至五年级5 576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两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近视和等效球镜度数与营养状况的关联。  结果  高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0%(949名)和18.7%(1 042名),男、女生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4,P < 0.01),男生超重、肥胖占比高于女生。超重男生更倾向于发生近视(单因素:OR=1.23,P=0.04;多因素:OR=1.21,P=0.06);超重学生屈光度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多因素,男生:β=-0.19,女生:β=-0.24,P值均 < 0.05)。肥胖学生近视风险和屈光度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上海小学高年级超重学生屈光度低于体重正常学生,需更多的研究验证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营养状况间的关联,为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睡眠时间现状及二者相关性,为制定大学生超重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2 605名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3.6%。男生超重肥胖和肥胖检出率(20.8%,6.0%)均高于女生(8.4%,2.1%)(χ2值分别为82.34,25.79,P值均<0.01)。不同经济片区中,超重肥胖、肥胖检出率均以好片区最高(15.8%,5.6%),其次分别为差片区(13.6%,10.3%)和中片区(3.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57,14.62,P值均<0.01)。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48±1.26)h/d,睡眠充足、不足及过量率分别为69.1%,17.6%,13.3%。男生平均睡眠时间[(7.61±1.46) h/d]高于女生[(7.41±1.11)h/d](t=4.00,P<0.01);睡眠不足率(15.6%)低于女生(18.8%),睡眠过量率(16.1%)高于女生(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不足者超重肥胖、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睡眠充足者的1.41倍和1.69倍(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严重,睡眠不足问题堪忧,且睡眠不足是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应保证学生正常睡眠时间,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台州市2013—202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特征,为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台州市9个县(市、区)中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对在校学生开展连续监测,收集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检出率、定基比、环比、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20年,台州市中小学生总体超重率为14.5%(36 592/252 583),肥胖率为11.2%(28 256/252 583),均处于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5.5%,肥胖率上升速度更快。分性别看,男生肥胖率(13.2%)高于女生(9.0%)(χ2=1 119.57,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女生高于男生,分别为6.1%,5.2%;男生超重率(17.6%)高于女生(10.9%)(χ2=2 307.35,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女生快于男生,分别为2.3%,1.7%。分学段看,小学生肥胖率(17.5%)高于初中生(9.7%),均高于高中生(4.9%)(χ2=7 291.33,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初中生最快,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小学生,分别为6.5%,3.9%,2.6%;小学生超重率(15.8%)高于初中生(15.3%),均高于高中生(12.2%)(χ2=521.06,P < 0.01),年平均增长速度初中生最快,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小学生,分别为2.4%,2.2%,0.6%。  结论  台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偏高且增长迅速,防控形势严峻;防控的重点人群为男生和小学生。预防控制策略应分别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