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改善情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化和转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音乐放松训练、健身操锻炼、心理健康课教育以及综合干预4种方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68名心理亚健康大一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各组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以及PSQI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音乐组、健康课组、综合组的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以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健身组SCL-90总均分、抑郁、焦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干预组自身比较显示,绝大部分量表干预前后测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班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18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除外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大四毕业生均高于大一新生;男生的强迫症状和敌对因子分均高于女生,而女生抑郁、恐怖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大学生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相似文献   

3.
了解杭州市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SD-RISC)、心理健康量表(SCL-90)对从杭州市5所大学中选取的大学生1 107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 大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均分和总均分均>2分,拥有较高的心理韧性水平;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4.93%,中度心理障碍为21.41%,严重心理障碍为1.36%;心理健康各因子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强迫症状(3.88%);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测量各因子得分均存在负相关(r值为-0.658-0.432,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韧性水平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了解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某医科大学2011-2014年全体大一新生5 728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的恐怖因子得分(1.44±0.44)高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1.3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8,P<0.05).在性别因素上SCL-90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5),女生得分(142.33±34.19)高于男生(136.22±35.23);除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SCL-90总分(141.57±36.55)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139.35±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在躯体化、敌对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83,P值均<0.05).结论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性别、专业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某医药大学生1 054人,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拟问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检出率,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医药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有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轻度及以上心理症状阳性率为46.4%,中度以上心理症状阳性率为10.2%;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国常模比较,被调查大学生除躯体化、人际关系化敏感、抑郁因子外,其他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被调查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家庭贫困、人际关系不好和个人成就感压力(OR值分别为1.69、1.09、1.49).[结论]广州市医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相关部门重视,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及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5 12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阳性症状者检出率为19.16%,症状痛苦水平达到中度及以上者检出率为9.56%;焦虑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SCL-90得分低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SCL-90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深圳市内生源学生SCL-90得分低于市外生源学生(P0.01)。结论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生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深圳市内生源学生优于市外生源学生,高职院校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残障本科新生和普通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的差异,为有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对南京某本科高校2018—2020年残障新生及普通新生共6 114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大学生SCL-90阳性检出率为23.3%,残障新生阳性率(36.4%)高于普通新生(22.6%)(χ2=28.35,P < 0.01);残障新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普通新生(P值均 < 0.05);纵向比较两类新生3年间SCL-90阳性检出率,残障新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2,P=0.06),普通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3,P < 0.01);阳性人群面谈后残障新生严重心理问题(A类)和一般心理问题(B类)学生的构成比高于普通新生(χ2=7.09,P < 0.05)。  结论  残障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新生;普通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残障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稳定,但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神农架林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中国一般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神农架林区109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神农架林区医务人员SCL-90除阳性症状均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明显低于中国常模(P0.01)外,总均分、其他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医生和护士阳性症状均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其中医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低于全国常模(P0.05)。②林区医护之间、不同性别医务人员之间的SCL-90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33%的林区医务人员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SCL-90任一因子平均分≥2),需进一步筛查;6.4%的医务人员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SCI-90任一因子平均分≥3)。结论神农架林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一般人群相近,且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程度较一般人群轻,人际关系敏感问题好于一般人群,但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应忽视,仍需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确定为空巢老人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空巢老人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心理症状测定,并与正常人SCL-90常模进行对照。结果 112例空巢老人5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47.32%)。SCL-90阳性项目的平均得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均高于常模(P0.05)。空巢老人敌对、偏执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不同性别、月均收入、是否饮酒、婚姻状况、探望频率以及期盼的养老方式的SCL-90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躯体化、人际关系及恐怖因子对于调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合作建立完善的老年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养老模式,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高校大学生824名,进行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SCL-90量表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1.45±0.50)、精神病性(1.47±0.51)、抑郁(1.51±0.54)、焦虑(1.50±0.51)、恐怖(1.45±0.51)、偏执(1.47±0.52)6个因子和总均分(1.51±0.48)与非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1.33±0.48)、精神病性(1.38±0.52)、抑郁(1.33±0.48)、焦虑(1.42±0.54)、恐怖(1.37±0.52)、偏执(1.39±0.53)6个因子和总均分(1.43±0.5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2个因子P0.01,后4个因子和总均分P0.05)。贫困大学生主观支持分(24.46±6.41)和非贫困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分(25.30±5.58)差异显著(P0.05)。贫困大学生SCL-90各因子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与社会支持各项得分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各因子都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SCL-90各因子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除强迫症状外,SCL-90各因子与积极应对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SCL-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维度相关不显著。主观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支持的利用度进入回归模型(P0.01),对心理健康预测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主观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支持的利用度,修正后的判定系数为0.050、0.055、0.071、0.077。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因素、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但主要受其主观支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在心理弹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间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巢湖学院选取809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C)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进行调查。以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不同生源地(城市、农村)大学生心理弹性[(3.52±0.55,3.27±0.42)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3.58±0.59,3.32±0.57)分]、积极心理资本[(4.74±0.77,4.49±0.76)分]和心理健康状况[(158.66±33.01,176.53±34.73)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82,39.22,21.28,-54.14,P<0.05);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均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程度(R2=0.21,P值均<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消防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兰州市某地159名消防员,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心理健康量表(SCL-90)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59名消防员SCL-90量表均值(118.52 ± 35.07)分,PTSD量表均值(21.62 ± 7.56)分,社会支持量表均值(26.46 ± 6.03)分。PTSD与SCL-90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 = 0.88,P < 0.01),社会支持与SCL-90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 = - 0.39,P < 0.01),社会支持与PTSD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 = - 0.32,P < 0.01)。社会支持在PTSD和SCL-90之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介效应值为0.04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
  结论  对经历了突发负性事件的消防员,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降低负性事件带给他们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为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提供可参照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非体育生)3类院校1 237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3类体质测试成绩,通过自我报告法调查学生近1年内运动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两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12.5%(155名)。体质健康得分与发生运动伤害事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体质健康得分 < 70分时,体质健康得分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88,95%CI=0.85~0.91,P < 0.05);体质健康得分≥70时,不同得分间发生运动伤害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95~1.02,P>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伤害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建议大学生体质健康得分至少达到70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咨询个案的性格优势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积极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性格优势问卷简版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前来咨询的180名个案进行调查。  结果  咨询个案排在前5位的性格优势依次是欣赏、诚实、感恩、幽默和热爱学习[(8.39±1.64)(7.82±1.74)(7.73±1.57)(7.29±1.81)(7.17±1.88)分];排在后5位的是善良、勇敢、毅力、热情和领导力[(5.59±1.75)(5.81±1.30)(5.86±1.72)(5.98±1.59)(6.06±1.6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爱、社会智力、洞察力等对心理健康不同维度有预测作用,各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为-0.123~0.162,决定系数为0.049~0.191,P值均 < 0.01。爱对各项因子均具有反向预测作用(β=-0.314~-0.159,P值均 < 0.05),可解释各因子变异量的3.3%~12.5%。社会智力对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具有反向预测作用(β=-0.200~-0.150,P值均 < 0.05),可解释3个因子变异量的1.6%~3.2%。洞察力对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68~0.279,P值均 < 0.05),可解释3个因子变异量的2.3%~3.8%。  结论  性格优势的缺乏和过度均会给个体带来心理问题。在以性格优势为基础的积极心理治疗的背景下,在了解来访者性格优势的基础上,帮助其发展出一种恰当而均衡的性格优势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安徽省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干预和疏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2月12日到3月4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安徽省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共获得有效问卷12 759份。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样本SCL-90总因子得分为(1.41±0.45)分,心理异常检出率为36.1%。医护人员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寝食状态7个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人群,恐怖因子得分则高于中国常模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级职称以及所在医院类型为省级、县级医院是医生发生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女性、年龄为30~39岁以及所在医院类型为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是护士发生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稳定,但心理异常检出率较高。医生和护士发生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对医护人员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4—5月,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法,对东莞市某本科高校22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  结果  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有9项:感恩(20名)、独立(15名)、真诚(13名)、努力(12名)、友善(11名)、好学(11名)、自我认知调节(11名)、自律(11名)、坚持(11名)等,其中感恩和独立是最核心的心理品质。影响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因素主要为家庭因素(“家人的品质影响”占72.7%,“家人的教导”占63.6%,“家人的情感支持”占59.1%,“父母重视教育”占比36.4%),且家人的品质影响是核心因素;同伴因素(“同伴的影响”占45.5%,“同伴的情感支持”占45.5%);教师因素(“教师的情感支持”占40.9%,“教师的教导”占27.3%),此外,其他因素如个人实践经历、国家政策支持和学校氛围等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结论  优秀贫困大学生有较多的积极心理品质。应多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特征,从多方面探索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重视社会情感支持的作用,加强贫困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王聪帅  闫建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64-1667
  目的  了解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为有效缓解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纵向设计,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分别于2021年12月(T1)和2022年3月(T2)方便抽取郑州、北京、沈阳、天津4个地区16所高校的973名大学生进行2次追踪调查。  结果  2次调查,男、女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81,-1.82,P值均>0.05),在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2个变量上存在跨群组的性别差异(T1:Z值分别为-0.98,-4.84;T2:Z值分别为-0.86,-4.64,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上存在稳定、同步相关性(r=-0.31~0.54,P值均<0.01);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T1能够预测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T2(β值分别为0.30,0.43,P值均<0.01),体育锻炼T1能够预测心理健康T2(β=0.37,P<0.01),且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上,体育锻炼具备中介作用。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纵向因果关系,依据性别提高大学体育锻炼意识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做好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松江大学城5所高校1 369名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占31.99%,大学生短视频依赖者与非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者在心理健康如“焦虑”(1.73±0.67)等负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64±0.42),在吸烟、饮酒、吃甜食(1.88±0.40,1.91±0.32,2.15±0.51)等生理健康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依赖组(1.70±0.33,1.79±0.29,1.54±0.47)(P值均<0.05)。结论 过多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与大学生身心健康负性相关。应增强大学生的短视频媒介批判能力,健全大学生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国心理韧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某理工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350人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7人的儿童期虐待水平、心理韧性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水平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Z=-2.696,P=0.007)且心理韧性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Z=-3.267,P=0.001);心理韧性与儿童期虐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均呈负相关(r=-0.279,P < 0.001,r=-0.247,P < 0.001),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280,P < 0.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直接效应为0.247,通过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02%。  结论  心理韧性在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有留守的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为主要目的干预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