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血清TNF α、IL 6和IL 8在急性胰腺炎 (A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41例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40例血清TNF α、IL 6、IL 8和C 反应蛋白 (CRP )水平。结果显示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和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 )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SAP组又较MAP组增高 (P <0 0 5 )。2 7例MAP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在治疗后 3d已有下降 ,7d降至正常水平。 14例SAP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水平在治疗后 7d明显降低 ,2 1d仍未降至正常水平。血清中TNF α、IL 6和IL 8可能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 ,在临床上联合检测血清TNF α、IL 6、IL 8和CRP可用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和观察治疗后疗效及病情恢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TGF-β1、TNF-α及IL-6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 79例慢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结果显示 ,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在肝纤维化S2、S3、S4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与血清HA、HPCIII、LN及IV C水平呈低~中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 ,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呈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彼此之间有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表明血清TGF β1、TNF α及IL 6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TGF β1、TNF α及IL 6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血清TNF-α、IL-1β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免法测定了 40例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 ,VMC )患儿及 38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TNF α、IL 1β水平 ,探讨其在VM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VMC急性期血清TNF α、IL 1β显著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同时观察到病情越重 ,血清TNF α、IL 1β水平越高。并与CK MB、LDH1呈明显的正相关。恢复期血清TNF α、IL 1β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提示血清TNF α、IL 1β水平与VMC的心肌损害过程及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产生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1β和IL 6的影响及其在HIE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本文采用ELISA测定了IVIg治疗前后HIE患儿PBMC产生TNF α、IL 1β和IL 6的水平 ,以及IVIg在体外对其PBMC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 ,IVIg治疗后患儿PBMC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而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IVIg在体外直接加入患儿PBMC培养体系 ,其PBMC产生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亦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IVIg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 <0 0 5或P <0 0 1)。提示IVIg可能是通过抑制PBMC产生TNF α、IL 1β和IL 6等损伤性细胞因子 ,在HIE的治疗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可作为常规治疗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后 ,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的水平 ,以反映HCV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方法 :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10、IL 12、TNF γ、TNF α)采用ELISA进行检测。结果 :(1)HCV感染患者的PBMC培养 72h后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HCV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TNF γ、IL 10和TNF α的水平明显升高 ,而没有检测到IL 2、IL 4、和IL 12的分泌产物。 (2 )轻、中度慢性肝炎 ,以及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间细胞因子的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1)HCV感染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分泌倾向于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 (2 )HCV感染患者PBMC分泌IL 2水平的降低可能是HCV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哮喘病人胸导管淋巴液和血清IL - 6、IL - 8、IL - 10、IL - 12及TNF -α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31例行胸导管引流治疗的中、重度哮喘病人术后 0d、3d、5d淋巴液及 0d、5d血清IL - 6、IL - 8、IL - 10、IL - 12以及TNF -α水平。结果 :哮喘病人胸导管引流淋巴液中IL - 6、IL - 8、IL - 10、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水平 ,而IL - 12则明显低于正常血清水平 ;引流 5d淋巴液中IL - 6、IL - 8、IL - 10及TNF -α明显低于 ,IL - 12则显著高于引流 0d时水平 ;同时哮喘病人血清IL - 10、TNF -α含量低于 ,血清IL - 12则高达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哮喘病人淋巴液中存在以IL - 12产生受抑和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亢进为特征的细胞因子失调 ,且淋巴液中CK变化与血清变化大致平行。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血清IL-6、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白介素 -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 6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3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血清ET、IL - 6、TNF -α的水平。结果 :① 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ET、IL - 6、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②有合并症患者血清ET、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 (p <0 0 2 ) ;③三种细胞因子间浓度水平呈正相关 (p<0 0 1)。结论 :细胞因子ET、IL - 6、TNF -α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 ,观察其浓度变化对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预防及指导用药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碘化钠对人甲状腺上皮细胞TNF-α、IL-1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碘化钠 (NaI)对人甲状腺上皮细胞 (TEC )分泌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影响 ,以探讨碘在GD病 (GD )发病中的可能机制 ,取手术切除的GD病患者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进行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的NaI (10 8~ 10 3 mol/L )刺激单层培养的甲状腺细胞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刺激前后甲状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含量。同时以透射电镜观察NaI刺激后甲状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1)正常甲状腺细胞能分泌少量的TNF α和IL 1β。GD的甲状腺细胞TNF α和IL 1β的分泌量与正常TEC相比显著增加 (P <0 0 1) ;(2 )当NaI浓度为 10 8~10 3 mol/L时 ,正常人甲状腺细胞TNF α、IL 1β的分泌量与 0mol/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透射电镜示正常甲状腺细胞无损伤型改变 ;(3)当NaI浓度为 10 6~ 10 3 mol/L时 ,GD甲状腺细胞TNF α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当NaI浓度为 10 8~ 10 3 mol/L时 ,GD甲状腺细胞IL 1β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P <0 0 5 )。NaI浓度超过 10 6mol/L时 ,透射电镜示GD甲状腺细胞出现损伤型改变。表明高浓度的碘不仅造成GD甲状腺细胞的直接损伤 ,而且可以增加甲状腺细胞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分泌 ,特别是在GD甲状腺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D4 0配体单克隆抗体 (CD4 0LMcAb)对HSP(亨诺 许兰紫癜 )患儿PBMC及单核细胞株THP 1产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PBMC及单核细胞株THP 1表达膜蛋白分子CD4 0L、CD4 0的阳性率、产生炎症因子IL 1、TNF α、IL 6水平以及CD4 0LMcAb加入细胞培养体系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比较 ,HSP患儿的PBMC表达CD4 0L[(8.2 6± 4 .15 ) % ,对照 (0 .5 4± 0 .5 8) % ]显著增高、CD4 0表达无差异 ;PBMC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IL 1[(10 0 0 .4± 5 74 .5 )pg ml,对照 (2 4 6 .8± 2 0 7.1)pg ml]、TNF α[(978.7± 2 0 5 .8)pg ml,对照 (45 2 .4± 2 4 8.5 )pg ml]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 ,CD4 0LMcAb可使增高的IL 1[(16 4 .7± 12 7.9)pg ml]、TNF α[(6 74 .7± 2 6 9.2 )pg ml]降至正常水平。THP 1自发表达CD4 0 ,低浓度产生IL 1、TNF α。与正常比较 ,HSP患儿的PBMC培养上清诱导其表达CD4 0 ,产生IL 1,TNF α增高 ,CD4 0LMcAb同样具有抑制THP 1表达CD4 0、分泌IL 1、TNF α的作用。结论 CD4 0LMcAb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张良清  李立志  邵义明  彭雪  刘新  汤斌 《现代免疫学》2002,22(5):332-333,336
探讨腺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 (CPB )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32例心功能II~III级择期CPB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腺苷预处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 1 6例 ,腺苷组于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泵入腺苷进行预处理。分别在术前、CPB前、CPB毕、术毕、术后 2 4h各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以观察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 1b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6的水平。结果表明 ,术前及CPB前两组CD1 1b表达、TNF α及IL 6水平无明显差异 ,CPB毕、术毕、术后 2 4h时腺苷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与术前及CPB前相比 ,除IL 6 ,腺苷组中性粒细胞CD1 1b表达增加及TNF α和水平上升 ,但差异不明显 ;而对照组各指标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可见腺苷预处理具有平抑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 1b的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6的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ODS时细胞因子IL 6、TNF α和iNOS在结肠的表达和对细菌性腹膜炎MODS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Wistar大鼠分成二组 :正常对照组和MODS模型组 ,分别观测二组大鼠 (1)一小时排便的粪点数 ;(2 )结肠平滑肌环行肌条振幅变化 (3)结肠平滑肌光镜、电镜的形态变化 ;(4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结肠平滑肌IL 6、TNF α和iNOS表达的变化 ;(5 )刮除结肠粘膜后 ,用RT -PCR法了解结肠平滑肌IL 6mRNA、TNF αmRNA和iNOSmRNA的变化。 (6 )测定二组血清NO的变化。结果  1 正常组每小时平均排便 1 4± 0 4颗 ,而…  相似文献   

12.
探讨骨髓细胞凋亡和MDS患者无效造血的分子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CR ELISA法测定骨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Fas和Bcl 2表达水平。结果 :初发各亚型MDS患者的血清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基质细胞分泌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 1α和G CSF升高者分别为10 7% (3/ 2 8)例和 5 3 6 % (15 / 2 8)。MDS患者血清IL 8和IL 6高于正常对照组 ,各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别。在MDS向恶性克隆演变的过程 ,端粒酶活性水平随着恶性演变而逐渐升高。随着MDS患者恶性类型的演变 ,Fas基因表达逐渐降低 ,Bcl 2表达则逐渐升高。负性造血因子TNF α升高和抗凋亡Bcl 2的消长与MDS骨髓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TNF α、IL 6、IL 8与异丙酚麻醉下胆道手术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关系。ASAI~II级择期行胆道手术的非肿瘤患者 4 3例 ,随机分为异丙酚麻醉组 (P组 ,n =2 2 )及安氟醚麻醉组 (E组 ,n =2 1)。另选择健康成年人 16例作健康对照组。取手术前 (T1)、手术开始 (T2 )、手术开始后 3h (T3)、 2 4h (T4 )、 72h (T5 )外周静脉血 10ml,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及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发现胆道手术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同手术前比 ,T3、T4、T5时点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 (P <0 0 1) ;而与E组比 ,P组分别在T3、T4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P <0 0 1)。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TNF α变化差异不明显 ;IL 6在手术创伤后升高 ,术后 1d达峰值 ,但在组间无明显的差异 ;围术期血浆IL 8的水平变化同IL 6 ,但与E组比 ,P组分别在T3、T4时间IL 8的血浆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P <0 0 1)。本研究认为异丙酚麻醉与安氟醚麻醉相比 ,具有明显地减轻手术创伤后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延迟作用 ,可能与异丙酚麻醉组创伤后细胞因子IL 8的释放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ge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揭示Age抗肿瘤机制。方法 :使用对TNF敏感的L92 9细胞采用生物法测定了TNF含量 ,用ELISA法测定了IL 12的含量。用RT PCR法分析了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同位素法分析了Age对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结果 :Age与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后 ,单核细胞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加 (P <0 0 1) ,而且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在单核细胞与LPS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e ,经培养后与单独加入LPS相比TNF α分泌的量显著增加 ,显示了Age对LPS的单核细胞刺激有相加作用。经Age处理后 ,单核细胞的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也明显增强。体内实验结果也显示 ,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荷瘤小鼠经口连续投入Age后 ,血清中和脾脏分离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L 12含量明显提高 ,单核细胞TNF α、IL 12mR NA表达也明显增强 (P <0 0 1) ,从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证明了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促进作用。结论 :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有效成分Age对单核细胞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通过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增强杀伤肿瘤或抵抗肿瘤发生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作用。该结果对五加皮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 1β(IL - 1β)、白介素 - 6 (IL - 6 )、白介素 - 8(IL - 8)含量进行分析 ,以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 36例 ,稳定型心绞痛组 32例 ,心肌梗塞组 39例 ,采用化学发光酶分析法检测其血清TNF -α、IL - 1β、IL - 6、IL - 8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冠心病患者中TNF -α、IL - 1β、IL - 6、IL - 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尤以心肌梗塞组升高明显 ,其差别有显著临床意义。心绞痛组TNF -α(p <0 0 5 ) ,IL - 6 (p <0 0 1) ,IL - 8(p <0 0 5 )。心肌梗塞组TNF -α(p<0 0 1) ,IL - 1β(p<0 0 5 ) ,IL - 6 (p <0 0 0 1) ,IL - 8(p <0 0 0 1)。 结论 :TNF -α、IL - 1β、IL - 6、IL- 8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这些细胞因子可通过相互诱导、相互协同共同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三氧化二砷诱发APL细胞白细胞升高的作用 ,首先按照FAB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标准选择APL患者。常规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骨髓和PBMC ,体外培养 1h去除贴壁细胞。体外IL 1β、IL 6、IL 8、TNF α和G CSF分泌水平采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 ,NBT还原实验用以检测APL细胞分化状态。直接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体外 10 6M或体内以 10mg/d三氧化二砷治疗 96h后 ,APL细胞分泌IL 1β和G CSF平均水平升高 (P <0 0 5 ) ,IL 6和IL 8水平降低 (P <0 0 5 ) ,TNF α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 ,体外APL细胞的增值比率与IL 1β或G CSF分泌升高比率呈现正相关 ,检测到IL 1β或G CSF患者的细胞数量增加比率高于未检测到IL 1β或G CSF组 ,说明IL 1β或G CSF分泌增加在三氧化二砷诱导后的APL细胞增殖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L 6、TNF α及TGF β1在糖尿病 (DM)及糖尿病肾病 (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各组中IL 6、TNF α及TGF β1含量的变化。结果 :IL 6、TNF α、TGF β1在DM组及DN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在DN组中IL 6、TNF α、TGF β1明显高于DM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IL 6、TNF α及TGF β1对DM及DN的发生、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炎与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肾炎患者血清白介素 - 2 (IL - 2 )、白介素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肾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 71例慢性肾炎患者及 36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血清IL - 2、IL - 6、TNF -α的水平。结果 :①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中IL - 6、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而IL - 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1 ) ;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L -6、TNF -α与BUN呈正相关 (p <0 0 1 ) ;③各临床分型组间细胞因子浓度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细胞因子IL - 2、IL - 6、TNF -α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 ,观察其浓度变化对探讨发病机理、预防及指导用药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TNF-α、IL-8在脂多糖致大鼠脑水肿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生过程中 ,地塞米松作用下TNF α、IL 8表达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LPS诱导大鼠脑水肿发生 ,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私蓝 (Evansblue,EB)含量 ,制备脑组织匀浆 ,ELISA法测IL 8含量 ,放射免疫法测TNF α含量。结果 LPS注入后LPS组和DXM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均较NS组增高 (P <0 .0 5) ;LPS组TNF α和IL 8含量较NS组显著增高 (P <0 .0 1 ) ,但DXM组较LPS组显著降低 (P <0 .0 5) ;DXM组TNF α和IL 8含量在早期 (≤ 2 4h)较NS组增高 (P <0 .0 5) ,48h时则无显著差异 (P >0 .0 5)。LPS组脑组织含水量与EB含量 ,TNF α与脑组织含水量 ,IL 8与脑组织含水量 ,IL 8与EB含量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537,0 .42 3 ,0 .473 ,0 .831 ,P <0 .0 5)。结论 TNF α、IL 8参与了脂多糖诱导的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减轻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 (UHA )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 35例UHA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经滋养细胞抗原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培养上清液中IL 2、IFN γ、IL 4、IL 10的水平。结果发现 :(1)在最佳诱导时间下 ,UHA组治疗前PBMC产生IL 2、IFN γ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IL 4、IL 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UHA组治疗后PBMC产生IL 2、IFN 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IL 4、IL 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UHA组治疗后PBMC产生各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UHA组 35例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后半年内 2 8例妊娠 ,其中 9例又出现自然流产。 9例自然流产者治疗后IL 2、IFN γ水平未明显下降 ,IL 10水平未明显上升。 19例妊娠成功者治疗后IL 2、IFN 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4、IL 10水平明显上升 (P <0 0 5 )。以上结果表明UHA患者对滋养细胞抗原产生以Th1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 ,产生大量Th1型细胞因子 ,主动免疫治疗有助于上调Th2型细胞因子及下调Th1型细胞因子 ,利于UHA患者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