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肺阳及肺阳虚证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洁 《江西中医药》1997,28(4):50-52
浅论肺阳及肺阳虚证治郑洁指导: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肺阳肺阳虚证治五脏各有阴阳,然而纵览古典医著及当今文献,却不难发现述及“肺阴”者甚多,论及“肺阳”者尚少,或者虽略有论及,亦说肺阳即肺气,肺阳虚即肺气虚,如高校教材《中医基础理...  相似文献   

2.
略论肺阳虚与肺阳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红  王宗殿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81-1282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肺阳虚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  陈伟  刘家义 《山西中医》2004,20(4):64-64
肺朝百脉,主治节,主宣发肃降,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故称“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从阴阳属性来分析,肺之气属功能为阳,肺之津血属物质为阴。肺阳指肺的功能活动及其功能活动中起温煦作用的阳气,是人体阳气在肺功能方面的反映。《医宗奥泌》谓:“宗气即膻中之阳,此阳属肺”。因此,肺的阳气包括肺的功能以及肺气之类。肺的  相似文献   

5.
论肺阳和肺阳虚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和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并分析了历代医家很少直接提及肺阳和肺阳虚的原因;其次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及肺阳虚证的分型论治;最后认为应对肺阳和肺阳虚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临床总结,而且对中医理论中其他较为模糊的理论和概念都应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充实和完备,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祝建材 《四川中医》2011,(12):46-47
历代少提肺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从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肺阳在生理与病理上都是客观存在的,历代之所以不提"肺阳"实出于医家的自觉选择。如能尽快地制定出肺阳虚的诊断标准,会使我们对肺阳的认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7.
辛甘化阳法扶阳散寒,具有温通的作用。肺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腺体形成,黏液增多,具有凝聚、寒冷、潮湿的特点。根据肺腺癌的病机演变过程,运用辛甘化阳法分期论治,早期以痰饮凝聚为主,治宜温化痰饮恢复肺之宣肃;中期以肺脾阳虚为要,治宜益阳散饮恢复化气之功;晚期以阴阳不和为著,治宜祛阴邪、缓阳躁以促进阴阳和化。  相似文献   

8.
肺阳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玉环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0):436-437
从阴阳学说、气虚与阳虚的关系、临床实践几个方面论述了肺阳存在的依据,并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肺阳虚的病因病机、施治原则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9.
肺阳以及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然古医籍及临床较少涉及,本文试从肺阳的客观存在性,作用,被世人忽视的原因以及肺阳虚证的证治等方面,浅谈个人对于肺阳虚证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506例肺阳虚与肺气虚咳嗽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咳嗽虚证多从气阴不足论之,历代著作甚少提及肺阳不足,或将其归入肺气不足加以概述。其实肺阳虚与肺气虚临床证治殊异。现将从1988年至1998年我科506例肺阳虚与肺气虚咳嗽患者加以整理,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506例患者中360例来源我科住院病人,1...  相似文献   

11.
肺阳虚浅议     
"肺阳"概念很少被提及,在临床上常与"肺气虚""脾阳虚"等混淆。从阴阳互根互用、忽略"肺阳"的原因、肺阳虚的病因病机、古今医家对肺阳的认识、肺阳虚的证治角度来证明肺阳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历代医家对肺气虚、肺阳虚的论说较为详细,但对肺阳和肺阳虚论述较少。现代中医教材及有关专著中关于肺阳和肺阳虚这个概念也基本属于空白,但是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其实际意义。1 历代医家对肺阳、肺阳虚认识 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云:“五脏阳已竭也”,“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此处“五脏阳”及“五阳”都说明了肺阳的存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之证归为“肺中冷”,方选“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肺中冷”亦即肺中阳虚。清代医家唐  相似文献   

13.
历代文献少论“肺阳”的原因再发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如辉 《河南中医》1998,18(3):140-141
历代文献少提甚至不提“肺阳”是前贤的自觉选择。因肺脾同属太阴,肺为人体后天之“天”,脾为人体后天之“地”,脾土生肺金,二者关系密切,以脾阳即可概言肺阳。但是若从“阴阳只能体现共性,不能区别个性”这个意义上来说,鉴于脾肺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否将肺阳从脾阳之中游离出来并加以明确,并无重大差别。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脾肺毕竟属于不同脏器,其功能不同,从脏腑阴阳气血理论的完整性计,肺脾之阳又可分论。可见,脾阳、肺阳概念的分与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肺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阴阳本系相对而言,除去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然而,历代医籍在论述肺之生理病理时,却未能如同心肝脾肾那样地分列阴阳,仅言肺阴,而未明确地提及肺阳.为此,笔者不揣浅陋,特就肺阳作一探讨,以教正于同道.穷本:通览《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虽然均未直接点明肺阳,但在某些论述中已内涵肺阳,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有"五阳"五脏阳"的名称,说明肺阳当与心阳、肝阳、脾阳、肾阳并存.又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之所以将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有无肺阳虚证?如何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肺乃娇脏,不耐寒热,故其发病,易为虚实。就其虚证言之,气虚、阴虚颇为常见,古今医家从证治到方药均有系统阐述。而临床上是否有肺阳虚证?综观历代文献资料,很少见有系统论及,客观上似乎否定了肺阳及肺阳虚的客观存在。“人之有形,不离阴阳”。体内阴精阳气只有时刻保持相对动态平衡协调,人才健康无恙。五脏皆分阴阳,从这个角度言,肺脏仅有肺阴而无肺阳,不仅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6.
程松  赵珍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80-981
人身五脏,皆有阴阳,肺脏亦同.虽鲜提肺阳虚,且常与肺气虚相混淆,但从肺阳虚论治咳嗽,疗效颇显.肺阳虚证咳嗽多由肺阳不足,宣降失司,肺气上逆所导致.肺为娇脏,其性清虚而喜煦润,故治疗本病当轻补肺阳,温和缓图,以温补肺阳为主,不可温燥伤阴,同时佐以散寒、化饮、祛痰、温脾、补肾等法,可以执简御繁,守一用万,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肺阳初探     
<正> 心肝脾肾均有阴阳,肺脏亦不例外.然而历代医学著作中很少有"肺阳"之说.现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来看,虽无肺阳之名称,确有肺阳之存在.我们认为,肺阳是客观存在的,其理由是:第一,五脏各有阴阳,五脏之阳,常见的有心阳、肝阳、脾阳、肾阳,惟肺阳独缺.似与阴阳对立依存的内整体统一观为指导思想的中医理论体系,显有相悖之处.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划  相似文献   

18.
董鸿朔  马晓峰 《河南中医》2023,(12):1786-1789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利水。血痹轻证,以针引阳气到达病所,引阳入阴;血痹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通血脉,通阳行痹。虚劳失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在里之阴阳,使阴阳相交;虚劳腰痛,用八味肾气丸使阴阳互生;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阴阳俱补。肺气痿弱,用麦门冬汤养阴润肺,兼清虚热,使阴得以制阳;肺痿虚寒,用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培土生金。“阳微阴弦”之胸痹,以栝楼薤白白酒汤温通阳气,使阴阳之气复得;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逆消痞祛寒;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收敛浮越之阳气。冲任虚寒之崩漏,用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调经,使阴阳复得。或治以行脏腑之气,以上或治以温周身之阳,治法虽众,要旨惟一:使阴阳之气相交,气血调和,邪气自祛。  相似文献   

19.
魏明慧  蒋宁  高嵩山 《河南中医》2012,32(9):1224-1225
肺肾两虚型喘证治应补肺益气,温肾纳气,而冯兆张所创之全真一气汤所主正是肺脾肾阴阳两虚型虚劳重证,故用以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既能解痉、平喘,又可整体调节身体机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浅谈《血证论》治肺10法卢跃卿1)陈玉龙2)任小巧2)关键词唐容川血证论血证从肺论治《血证论》是清末名医唐容川论述血证证治的专著,其中从肺治血独到新颖,治肺法也随机而立。笔者将治肺法归纳为4类10法,介绍于下。1和法和法为治疗血证第一良法,唐氏尤为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