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间质性肺病是一组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的肺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伴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1]。宋康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间质性肺病诊疗工作,主张从络病角度分期论治本病。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将宋师从络病理论辨治间质性肺病经验介绍如下。1间质性肺病与络病关系中医古代文献并无间质性肺病病名,现代医家多将其归属于"咳嗽""喘病""肺痿"等范畴[2]。西医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文献,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使用中药规律,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病涉及的中药共有241味,其中使用频繁的前26味中药由高到低依次为:川贝母、甘草、黄芪、丹参、款冬花、当归、杏仁、枇杷叶、浙贝母、麦冬、沙参、茯苓、薏苡仁、金银花、党参、白术、黄芩、五味子、桔梗、桑白皮、半夏、紫菀、川芎、赤芍、生黄芪、瓜蒌。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治法,既有祛邪为主的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燥湿、利水,又有补虚为主的益气、养阴、补血、生津、益肺、补脾、补肾。结论:佐证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上主要的病因病机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气虚、阴虚,标实主要为痰、热与瘀。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成果,提出并论述正虚络痹积损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正虚指肺肾虚损、由肺及肾;络痹指肺络痹阻;积损指痰浊、瘀血稽留及其互结积息并日益损伤正气,积损难复终致肺失所用.这一病机可为补益肺肾、化痰活血通络治法治疗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济梅  赵文娟  段伟伟 《光明中医》2016,(14):2009-2011
王有奎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临证50余载,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他认为呼吸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注重补气调气。现就王有奎主任对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色等进行论述,介绍其对本病的诊治经验,以丰富临床对间质性肺病因机证治的认识,为间质性肺病的诊治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程文娟  马战平 《陕西中医》2022,(3):348-350,408
间质性肺病病因病机复杂,以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且以特发性肺纤维化多见,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治疗方案局限,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彰显了一定的优势。陕西省名中医马战平立足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间质性肺病属“肺痹”“肺痿”范畴,基本病机为气阴不足,痰瘀阻络,痰、瘀、虚为主要病理因素,并提出了分期论治的观点,将其分为外邪诱发期,痰瘀内盛期,慢性迁延期,以扶正祛邪为总体治则。马教授注重辨证、辨期,遣方用药无不随证加减,知常达变,临证擅长运用虫类药,兼顾脾胃,提倡平补平攻,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邵长荣认为间质性肺病病位在肺,而与脾、肾密切相关,后期病及于心。病因以正虚为本,邪犯为标,病性属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瘀血。治疗上分别予益气养阴、补肾纳气、软坚散结、活血祛瘀、化痰平喘。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肺病属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沉珂顽疾,归属于祖国医学"肺痹""肺痿""咳嗽""喘证"范畴,病因病机复杂,预后较差,尤其大部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被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仅2~5年。张伟教授从毒、络角度窥探间质性肺病,认为广义之毒邪可泛指间质性肺病的一切致病因素,病位主要在肺络,病程缠绵为"久病入络",而毒损络痹之病机贯穿始终;临证用药则善用效专力宏,荡毒涤络之蜈蚣,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等临床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的"肺胀""肺痿"等范畴。历年来对慢性肺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逐渐深入。在对慢性肺病的认识过程中,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提出了"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我们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重新总结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中医病机特征,认为IPF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痰瘀互结,并提出了温阳散寒、化痰消瘀的治疗原则,使用温肺化纤汤治疗IPF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8):984-986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素临床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选择4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证素辨证"方法,制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建立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素研究数据库,进而得出证素及其积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病位证素以肺为主,肾脾两脏次之;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血瘀、痰为主,其中气虚显著高于其他证素(P0.01,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肾脾两脏。病性以气虚为主,本虚标实居多,以"肺虚络瘀"为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0.
间质性肺炎属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赵坤教授从事儿科呼吸临床专业30余年,对间质性肺炎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临证主张分期治疗,初期邪实为主,病在肺脾,自拟金苇肺热清方治疗;中期以正虚为主,病在肺、肾,创制通络补肺汤治疗;后期肺脾肾亏虚,痰瘀阻络,治疗上肺、脾、肾同补,兼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以通络补肺汤加制附子等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医肺病学科不同于西医呼吸病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统疾病,内涵包括肺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肺系统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预防及预后;疾病范围:与肺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有关类病证。外延可分为三类:1相近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2相邻学科: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3边缘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西医肺脏病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手段及进展亦为其外延部分。目前中医肺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肺气虚证的基础及临床、中医药防治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防治哮病(支气管哮喘)等。未来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藏象理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模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调查资料475份。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糊系统(fuzzy system,FS),构建基于动态Kohonen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模型。通过Fisher-iris数据检验模型可靠性。最后用该模型对临床数据挖掘,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获得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常见证候诊断标准,并检验其合理性。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常见有痰瘀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等5个证候。证候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73.8%。结论:该模型适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对纳入121例ⅢB/Ⅳ期NSCLC的病例进行资料采集,数据输入数据库,中医辨证分型参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由3人以上经验丰富的住院及主治医师进行辨证分型,最后由科室主任审核并确定。结果:121例ⅢB/Ⅳ期NSCLC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型最多见,占52.1%(63/121),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分层分析:ⅢB期、IV期(M1a)期NSCLC中脾虚痰湿型分别占50.0%(14/28)、57.1%(20/35),均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V期(M1b)期NSCLC中以脾虚痰湿、气阴两虚型为主,分别占50.0%(29/58)、29.3%(17/58),脾虚痰湿型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ⅢB/Ⅳ期)NSCLC的中医证型以脾虚湿瘀为主。  相似文献   

14.
肾阳虚证、异常黑胆质证分别是中医学、维吾尔医学中典型证型,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两者的科学内涵存在异同性,但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的报道则较少。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哮喘常被认为属于肾虚或潜隐性肾虚;在维吾尔医学中,哮喘常被认为属于异常黑胆质,但目前尚未有对肾阳虚哮喘、异常黑胆质哮喘进行对比研究的报道。本文结合文献回顾以及本团队的研究工作,把中医学与维吾尔医学中比较常见的证型肾阳虚、异常黑胆质及其与哮喘病证结合模型进行对比,探讨其科学内涵及其异同性,这对深化相关民族传统医学的认识,构建现代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方面探讨客观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的证候规律。方法:符合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患者3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NT-proBNP水平;检测心超指标;应用SPSS16.0统计,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采用R×C列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Ⅱ级多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功能Ⅲ级、Ⅳ级多为心肾阳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证。随NT-proBNP水平增加及EF、FS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呈现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到气虚血瘀或阳虚水泛趋势。结论: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EF、FS等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AECOPD呼吸衰竭临床病例症状、体征等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得出该病证素、证候的分布,并分析其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以选用的症状、体征辨证素表,症状、体征对证素贡献度(权值)表为基准,计算症状、体征对相关证素的贡献度,根据标准选用达到或超过20的证素,得出常见证素;根据证素组合证候规律及临床实际组合证候,确定AECOPD呼吸衰竭临床常见证候,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等。结果:1)AECOPD呼吸衰竭病位证素以肺出现频率最高(100%),其次为脾(81.32%)、心(72.29%)、肾(71.08%)等;虚性病性证素气虚出现频率最高(92.17%),其次为阳虚(72.29%)、阴虚(58.43%)等;实性病性证素痰出现频率最高(100%)、热(48.8%)、饮(48.19%)、血瘀(47.59%)等。AE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证候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21.69%),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16.27%),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15.06%)等。2)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肾不足痰蒙神窍证发生率最高(100%),且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整体偏高(9.7±3.3),病情严重。结论:AECOPD呼吸衰竭的证素以痰、气虚、阳虚、阴虚、热、饮、血瘀等为主,期间常互相联合,易侵袭肺、脾、心、肾等脏,主要证候表现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等,其各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中医呼吸疾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可归属中医“肺痿”病范畴,在该病慢性进展期及早诊断并进行中医药干预,初步观察显示有一定的疗效。借鉴国外先进的临床研究方法,开展多中心中医临床试验将是未来中医治疗该病临床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并据其建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收集到合格病例475例,中医证候诊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痰热壅肺证(37.47%)、痰瘀阻肺证(32.00%)、肺肾气虚证(31.58%)、痰湿(浊)阻肺证(17.89%)、气阴两虚证(14.32%)等;根据各主要证候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候的判别准确率达74%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个基本类别。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证候有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等,可作为进一步开展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常见有"肺痹"肺痿"等命名。曲妮妮教授认为,肺肾亏虚、肺络痹阻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重视分期治疗,分为急性加重期、慢性迁延期、重症多变期三期,并简要介绍各期分型的治则及药物选择。临床治疗此病应该于辨证论治的同时辨病论治,应用一些现代药理中具有明确逆转肺纤维化的药物或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iditis,SAT)、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最常见,属中医瘿病、虚劳等范畴。病机以“脾虚”为关键,宜从脾论治。对此病的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现代药理等方面均有涉及,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