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主题评价,确定活动主题为改进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品管圈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归纳,根据最终讨论结果制定分析、解决对策,最终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执行合格率变化情况,探讨品管圈实践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分析,将影响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的因素分为管理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四类,根据四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共统计分析389次护士给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时的查对行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共统计分析查对行为387次,执行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不规范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品管圈实践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名为"动力圈"的品管圈活动小组,使用脑力激荡法,选定"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率"为主题,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磷血症的原因,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并设定目标,制定干预措施以及规范化流程,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为品管圈活动前,2017年5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将2017年5—10月为品管圈活动后,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发生情况、护士综合素质、患者高磷血症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不达标率由60%降到34.67%;护士的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较活动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高磷血症相关知识知晓率较活动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患者高磷血症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鱼骨图和冰山图分析,导致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低的原因有:腕带佩带不及时,床号标识不醒目,病例资料放置不集中。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腕带佩带责任落实到人,佩带时机为入抢救室后立即佩带;更换更为醒目的红色大字床号,统一张贴于床栏右侧床头处;病例资料统一收集于抢救文件夹内,悬挂于患者床尾,离开抢救室时并制定专门悬挂区域放置。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身份识别未执行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36%下降到9%(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护理人员对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活动主题,活动前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错误的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管理前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为1.05%,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病人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为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后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及团队凝聚力等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圈员的团队凝聚力和手术室病人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我院2010年9-12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SGA评分,选出营养不良的患者确认原因并实施改善方案。结果: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68.75%降至21.88%。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提升窗口服务形象。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分析对比,找出发药错误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改善,最后进行前后结果的比较,找出品管圈实施后发生的优势和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在实施品管圈后,门诊药房的调剂出错概率大大降低,同时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不但提高了药房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结论由于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的实施,降低了药房的调配出错率,同时提升了全部圈员的自我约束能力,最终提高门诊药房的窗口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实施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对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28例股静脉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进行效果观察。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由活动前的23.3%下降到活动后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眼科病房滴眼药水差错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眼科病房滴眼药水差错率,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按照80/20法则选定真因,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对策:加强科室新进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与药房、医生的沟通;优化流程设计;人工编排特殊眼药水的执行时间。比较活动前后的差错率。结果眼科病房滴眼药水差错率由活动前的8%降至1.86%。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眼科病房滴眼药水的差错率,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品管圈模式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品管圈模式发挥团队管理、成员间的相互协作精神,探讨9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总结防护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超过干体质量5%以及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器械包内物品差错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供应室物品差错登记表"分别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对规定时间内灭菌器械包的差错进行资料收集,运用品管圈十大步骤,找出器械包内物品发生差错的要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遵循PDCA管理模式实施措施并评价、检讨、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器械包内物品差错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器械包内物品差错率由之前的0.82%下降至0.24%,并收获了小组成员的无形成果。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器械包内物品的差错率,提升了小组成员的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