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静  于巧萍  李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574-7574
为了探讨改良灌肠器在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后进行保留灌肠中的应用,对2008—2010年在我科住院接受保留灌肠的患者进行比较,用传统灌肠器比较麻烦,需每日送供应室消毒,如果有多位患者需行保留灌肠时,还需重复使用灌肠器,较不合理。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自制了改良灌肠器,此法简单方便,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常用的灌肠装置由灌肠筒、橡皮管、玻璃接管、一次性肛管相连组成,用后需清洁消毒方可使用,对于多个需同时灌肠的患者来说等待时间过长。我科利用一次性引流袋与一次性肛管相连组成新型装置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一些病人需进行复方硫酸镁灌肠液灌肠,传统灌肠方式的灌肠筒需消毒,不仅增加工作量且灌肠的肛管粗,插管过程易造成病人疼痛和不耐受.通过临床实践,笔者利用生理盐水软包装袋与一次性输液器代替传统的灌肠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丽珠 《全科护理》2011,(16):1421-1421
临床上一些病人需进行复方硫酸镁灌肠液灌肠,传统灌肠方式的灌肠筒需消毒,不仅增加工作量且灌肠的肛管粗,插管过程易造成病人疼痛和不耐受。通过临床实践,笔者利用生理盐水软包装袋与一次性输液器代替传统的灌肠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部分外科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在为患者洗发时需用水壶或容器冲水,需要两名护士配合,浪费人力且水流不易控制,水往往会流到床上。我们使将一次性灌肠袋改制后为患者洗发,效果满意。现将一次性灌肠袋使用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中,我们按照常规灌肠法为患者进行灌肠时常发生灌肠液注入后难以保留,患者需反复灌肠方可解除症状,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为此,我们对常规灌肠法进行改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空气灌肠治疗应用于小儿肠套叠以来,早期肠套叠的整复治疗治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手术率。但对于复杂型和晚期肠套盛的病例,使用空气灌肠,不但效果不佳,而且往往发生危险,且仍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气囊导尿管在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护理与康复》2005,4(3):168-168
股骨颈骨折牵引患者因长期卧床出现便秘,必要时需灌肠,而这些患者不能取侧卧位,导致灌肠液外溢,使灌肠效果不佳。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本院试用气囊导尿管代替肛管,对18例便秘患者灌肠,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郑秀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94-3494
清洁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排便、排气、清洁肠道。清洁灌肠具有操作简便,较口服导泻药清洁肠道不良反应小、患者痛苦小,清洁效果好的特点,是肠道手术的必要准备工作。在普外科患者中,术前肠道的准备非常重要,如果清洁灌肠不彻底,术中易污染腹腔,影响吻合口愈合,引发术后并发症。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灌肠液量及速度不易控制,患者耐受性差影响灌肠效果,给手术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也使手术感染概率增大。笔者自2009-01采用一次性集尿袋连接一次性吸痰管为普外科患者行术前清洁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在老年人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且无灌肠禁忌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使用16号无菌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肛管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灌肠液灌入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灌肠液外漏例数、灌肠次数及出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气囊导尿管灌肠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清洁肠道效果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于爱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36-5137
目的 对一次性吸痰管和输液器进行清洁灌肠与传统清洁灌肠法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单日为一次性吸痰管和输液器改良清洁灌肠法,双日为传统灌肠袋清洁灌肠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并记录患者在灌肠液外溢、疼痛不适、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改良灌肠法较传统灌肠法在灌肠液外溢、疼痛不适方面临床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和输液器代替一次性传统灌肠袋进行清洁灌肠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脱肛患者肛门松弛,部分直肠外露,故为脱肛患者灌肠时,易引起患者疼痛与直肠损伤,且灌肠液难以保留,达不到灌肠效果。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为脱肛患者灌肠的技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对24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灌肠,分析清洁灌肠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点滴式保留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是否外溢、f临床疗效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点滴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28-5728
在临床工作当中,护士经常会执行各类灌肠术。而作为外科常常遇到的术前灌肠,因第2天安排手术台次多,前1d须进行灌肠的患者人数多,因此护士工作量大大增加,传统的灌肠容器因常备数量不足、备物时问较长,消毒程序较多等原因在临床工作当中使用不便。鉴于以上原因,  相似文献   

16.
灌肠插管技巧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肠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和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是麻醉、胃肠道手术及特殊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之一。灌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检查的顺利实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依据护理操作常规灌肠常导致肛管堵塞、插管导致患者不适,结肠性便秘患者,因肛管插入深度不够及粪便阻塞,致使灌入的液体很快排出,导致灌肠效果不佳,达不到软化粪便的目的,灌肠后患者仍感排便困难。鉴于以上弊端,笔者通过改进灌肠插管方法,使管道通畅率达到109%,患者极少出现不适,且灌肠效果极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90例需行清洁灌肠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进行灌肠,灌入速度60ml/min;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管进行灌肠,速度200ml/min。比较两组患者的灌肠效果、漏灌率及灌肠次数。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灌肠次数及漏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硅胶胃管缓注法为老年患者清洁灌肠能减少灌肠次数和漏灌现象,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医院灌肠所用的肛管为硬质塑料,直径为1.0cm,虽然插入前经润滑,但由于肛管粗且质较硬,给患者带来不舒服感,现介绍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使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2种体位清洁灌肠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膝胸卧位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观察组采取膝胸卧位,观察2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灌肠次数、灌肠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肠道清洁17例,不清洁3例;灌肠1次8例,灌肠2次7例,灌肠3次5例;灌肠时间(5.035±2.014)min,患者满意10例,满意度50%;观察组20例全部肠道清洁且灌肠1次成功,灌肠时间(3.160±0.787)min,患者满意18例,满意度90%;观察组较对照组灌肠时间短,次数少,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胸卧位是清洁灌肠较理想的体位。  相似文献   

20.
陈学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82-5282
在临床工作中给患者进行灌肠时,除向患者讲解灌肠的目的外,备用垃圾桶、便盆、还要掌握好灌肠液的温度、量、速度等,特别是老年人、小儿,由于我院灌肠包灌肠筒的连接管和玻璃接头经过反复多次的高压灭菌后易变形老化、易碎等,使工作人员在准备时,不小心就会伤及护理人员的手及污染操作台,我科采用胃管接头取代灌肠包内的玻璃接头,拿着胃管接头中间先试胃管连接头孔小的一面再试孔大的一面,由于胃管的接头两侧有环形的螺纹可以使灌肠简胶管与硅胶肛管连接更好,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