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为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要求 ,拖把必须有明显的标志 ,严禁混用。我科自 2 0 0 0年 12月至今 ,在拖把上采用不同颜色的粘贴带固定 ,标志醒目 ,深受医护、卫生员的好评 ,现介绍如下。  材料有尼龙粘贴带、白棉布、油性白板笔。不同颜色尼龙粘贴带长约 10 cm、宽约 5 cm ,白棉布长约 5 cm、宽约 2 cm ,将白棉布缝在粘贴带上 ,用油性白板笔在白棉布上写明治换(治疗室、换药室合用 )、办公区、走廊、病室、厕所等字样即成。优点是该固定粘贴带制作简单 ,取材方便 ,固定牢固 ,可反复使用 ,字迹不易模糊。该固定粘贴带 ,采取不…  相似文献   

2.
研制一种CT检查头部镂空固定枕,用于轻度躁动患者头部CT平扫检查。选取在医院进行头部CT平扫检查的72例轻度躁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CT检查头部镂空固定枕固定患者头部,对照组采用CT机器配套的头枕和“一”字型固定带固定患者头部,比较两组一次性检查合格率和检查用时情况,观察组头部镂空固定枕在一次性检查合格率和检查用时均优于对照组的“一”字型固定带,为就诊患者诊断治疗争取时间,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就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爱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61-3162
[目的]探讨人体面部蟠形螨不同检测方法,比较粘贴过夜法和挤刮涂片法对蠕形螨的检出效果. [方法]对同一人群采用透明胶纸粘贴过夜法和挤刮涂片法,进行面部蠕形螨检查.[结果]在鼻部采用粘贴过夜法检查阳性率为34.10%;挤刮涂片法检出率为41.01%,明显高于粘贴法.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检查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检测方法比较,在鼻部取材,挤刮涂片法可用于门诊白天检查病人,此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检出率高;透明胶纸粘贴过夜法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探讨一种新型皮肤辐射剂量监测仪(SDM)应用在放射影像诊断检查中,直接测量病人皮肤体表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帮助降低病人辐射照射危险.将监测仪的探头粘贴及固定在所要监测的病人皮肤部位上,收集此液晶闪烁晶片所得到的X射线能量并转换成剂量,监测仪放置在X光检查床上或支架上,医生可以随时观察到监测仪所显示的剂量数据.  相似文献   

5.
小沛 《健康生活》2011,(1):7-8,14
不把自己当病人,在“折腾“中好起来 2006年5月,著名钢琴家鲍蕙荞又一次遭受了厄运的突袭:在带学生出国演出前的一次常规检查中,她被查出患了乳腺癌,且已到了晚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超声检查床,可根据具体检查部位随意移动病人位置,并在任意位置固定。方法采用两层床面,分别受控横向移动装置和纵向移动装置。利用齿轮与锥尖的分开和接触来控制床面的移动和固定。结论本制作采用纯机械传动,避免漏电对患者的潜在危险。横向和纵向自由移动床面,并在任意位置固定,极大地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宇晨 《家庭医生》2010,(4):64-65
目前,各家医院的影像检查手段越来越多,新的检查技术层出不穷,颇有群雄逐鹿之势。然而,一个让病人头痛的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会在不同医院就诊,要作的检查是相同的。但别的医院却不认账,要重新再检查一次。  相似文献   

8.
熊青云 《家庭医学》2007,(13):11-11
从70年代末开始,乳腺的超声检查就开始在我国日益广泛。由于其简单易行,安全无创,无放射性,可重复检查,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徐淑芳  杨小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892-3892
手术室护士在外科手术中常规使用仪器防菌隔离罩,因为它的入口两边均自带粘贴膜,任何一边都可以贴在手术用的托盘边缘并将术中用过的缝线、纸张等废弃物装好后再丢弃.当粘贴膜的一边贴在托盘边缘固定后,另一边的粘贴膜则浪费不用.在肝移植、心血管、神经肌腱等手术中,常常使用大量的细小的带针线,由于带针线的缝针太小不易清点且容易丢失,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在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后,对清点带线手术缝针作了一点小的改变,使带针线的缝针既容易清点又不容易丢失.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在进行CT或X线摄影检查时,性腺、甲状腺、晶状体等一些重要的非检查器官由于防护不当,或者由于患儿运动导致检查失败,重复检查,这些原因常常会使患儿受到不必要的X线照射,从而给患儿带来很大伤害和潜在的危险。因此,研制有效的婴幼儿X线防护和固定保护装置是医务人员目前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ICU病人外出检查转运途中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树南 《现代医院》2005,5(10):121-122
目的了解ICU外出检查病人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保证转运安全。方法对232例ICU外出检查病人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CU外出检查病人由于本身疾病的复杂性、治疗护理措施不到位,在检查过程中易出现病情改变、意外伤害、治疗中断或延误、管道脱落等危险因素。结论评估病人情况及做好充分准备,护送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珍 《健康人生》2008,(4):31-31
前些日子,在门诊曾碰到这样一例病人。他经常大便带鲜血,一直以为是痔疮出血,也就未引起重视。近一时期来大便不太规则,不是便秘数天不解大便,就是每天腹泻数次。听了病史以后,我戴上乳胶指套,为其做了肛指检查后认为,该病人的便中带血和大便习惯的改变并不是痔疮所致,而是得了直肠癌。  相似文献   

13.
韩健 《医药与保健》2004,12(6):17-17
视频录像脑电图可以同步观察癫痫病人发作时的表现及脑电图变化,但若想让此项检查获得满意的结果,除了医生护士之外,病人及家属的密切配合也很重要。在接受此项检查前病人和家属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前1天要洗净头发,但不能涂头油和护发素。2 检查前3天要停用安定类药物。3 短程脑电图检查的病人前一晚至少后半夜不睡觉。4 检查的当天要吃饱、吃好。5 检查的当天穿衣不能过多或过少,最好不穿化纤类衣服。6 检查时需有一名家属陪护,以记录确切发作的时间。7 做长时间脑电监测时,病人可以睡觉,但家属最好不睡觉。8 住院的癫痫病…  相似文献   

14.
韩崇云 《医疗装备》2003,16(11):27-28
由于CT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分辩率高、诊断效果好等优点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为提高对CT检查患者的护理质量 ,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 ,通过对患者实施CT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全程护理 ,不但可以使CT检查得以顺利进行 ,而且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 ,让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感到满意。1 CT检查前的护理准备1 1 物品准备 CT检查前的物品、器具准备主要包括 :(1)扫描间定期消毒 ,保持清洁卫生 ,并保证一定的温度、湿度 ;检查床、头架、枕头、垫、约束带等辅助用具应常清洁 ,传染病人用后及时消毒。 (2 )备齐抢救…  相似文献   

15.
漫话     
《健康大视野》2012,(13):18-18
——一位病人在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排队进行彩超检查时,检查室门口有大夫专门维持排队秩序。但等轮到这位病人做检查的时候,“超声急诊室”的大夫推开门,满脸堆笑地对一位排在这位病人后面的中年男子这样喊道。  相似文献   

16.
记忆力减退并非都是痴呆痴呆是意识清醒的人出现全面的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在诊断痴呆时,病人应意识清楚。如果病人由于某种疾病,出现嗜睡、昏迷,或由于某种原因病人拒绝合作,不配合检查,则不能称之为痴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发“住院患者医技检查网络化预约平台”实现流程再造,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医技检查病人健康教育及检查前准备到位率达到100%,病人在医技科室等候时间较前缩短45分钟,改善了诊疗秩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病人医技检查流程再造体现了医院流程管理由粗放型向科学型、精细型、信息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乳腺疾病是广大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中年妇女因年龄、生理特点(如有些处在更年期)、文化素质和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多数病人由于乳房发生疼痛和肿块,产生恐癌心理。笔者在为病人做近红外线检查时,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到她们不同的心理变化,根据检查...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已退休的农村中学校长,今年66岁。我在八年前的一次体检中,经B超检查,被发现肝左内叶有一个7.5×5.5cm的肿块。后通过CT扫描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当时医生对家人说,由于瘤体较大,不宜手术,并断言说,病人至多只能活3个月。  相似文献   

20.
常常遇到一些家长不愿意带自己的孩子到妇科看病,原因是怕做妇科检查。一般情况下,医生做妇科检查时,对少女只做肛门指诊,不通过阴道,不会损伤处女膜。如果病情复杂或病变部位特殊,需要做阴道检查,事先都要征得家属和病人的同意,家长和少女们不必为此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