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膝症状性骨关节炎3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335例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膝OA患病率随着增龄而增加,且病情也随之加重,部分可合并骨质疏松,并以女性多见,本组体块指数平均值为26.1。,有12%为肥胖,61%为超重。提示BMI过高是引起膝OA原因之一。以往临床不太重视的体征如骨摩擦音,骨关节肿胀等体征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冲剂对腹部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大承气冲剂术后灌肠对肺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66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5d观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胃动素(MOT),急性反应蛋白(CRP)变化,同时应用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仪测肺功能。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估治疗前后全身状况。结果:感染,手术创伤造成TNF,CRP增高,MOT减低,肺功能损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obliterans,ASO)中西医结合疗效,探讨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s,ET)、一氧化氮(nitrioxide,NO)同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ASO患者,采用常用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3组,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同时利用放射免疫测定、亚硝酸盐比色法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5个疗程后检测血液ET、NO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4667%,中医组为2667%,西医组为3333%;显著疗效率中西医结合组4333%,西医组4000%,中医组2667%。血浆ET、NO的改变同ASO1~3期存在正相关系,且随ASO有效治疗后逐渐恢复,并于临床治愈期接近正常水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SO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动态观察ASO治疗前后ET、NO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有助于了解疾病进程和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脂质过氧化物(OXLDL)致EC损害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发病的关系及循环内皮细胞(CEC) 、OXLDL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ASO 患者29 例,间歇性跛行组15 例,静息痛组8例,坏疽组6 例。分别测其CEC、OXLDL及ABI值。结果 CEC及OXLDL值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坏疽组> 静息痛组> 间歇性跛行组),CEC与OXLDL呈显著正相关(rOXLDL=0.963)。ABI值患者组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但静息痛组与坏疽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1)。结论 OXLDL是导致EC损害引发ASO的重要原因。CEC、OXLDL可作为ASO早期诊断及临床病情轻重判别的较好参考指标,以弥补无创指标ABI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MRI在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MRI与常规最基本的X线平片比较,来评价MRI在膝关节O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设立一套符合病理进程、反映临床严重程度的分期,使膝关节OA诊断规范化。28例住院治疗的膝关节OA患者,在术前进行膝MRI、站立位X线片检查,为临床评定分期;利用关节置换或钻孔减压术中取出的骨为标本,做光镜观察并与MRI、X线片一一对照。(1)MRI与病理对照MRI的符合率为81.3%,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76.0%。均高于X线片的符合率(52.8%),灵敏度(51.6%),特异度(60.0%)。(2)MRI能反映膝OA的最早的病理改变是纤绒样变(fibrilation)。(3)依照病理演进过程将膝OA的MRI表现分为四期,统计分析证实与临床分期有良好对应关系。(4)膝关节OA常伴有半月板退变,本组占71.28%。  相似文献   

6.
CsA顺序用药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sA顺序用药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立即应用OKT3,并以同期56例术后立即应用CsA的患者为对照。结果:OKT3组及CsA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分别为34.4%和64.3%(P〈0.01),难治性排斥反应发生率OKT3组为9.1%,CsA组为30.6%(P〈0.05)。术后首次AR发生时间,CsA组为13.1±1.3d,OKT3组为22.5±3  相似文献   

7.
应用URA连续定量判断膀胱出口梗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组间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URA)连续定量判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原理、方法与应用,对20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压力流率测定,使用计算公式或Grifiths列线图计算URA值。结果表明:URA≥2.842kPa(1kPa=10.20cmH2O)者172例(83.9%),诊断为BOO,URA<2.842kPa者33例(16.1%),为非BOO者。32例患者术后URA降低了6.6±0.8kPa,与AG图及Sch¨afer列线图的诊断结果基本相符。URA能够连续定量地直接测量尿道阻力,诊断BOO,判断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丹麦学者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选取DKDⅢ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益肾降浊冲剂每次10g,1天3次。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有2例、治疗组有3例患者因失访未完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加常规西药治疗能降低脾肾气虚型DKD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BIPAP呼吸机应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IPAP呼吸机应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下施行上胸部乳房手术的22例健康女性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HEB后20 ̄30分钟,PaO2、pHa、sBP/dBp、RR、SpO2和SaO2明显下降;而PaCO2明显上升,并与患者体重指数呈现明显负相关,BIAPA呼吸机经罩给HEB患者支持通气20 ̄30分钟后,PaO2、SpO2/SaO2和pHa明显回升,,且PaO2还显著高于术前水平,而PaCO2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舒冲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肾舒冲剂+左氧氟沙星片,抗生素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单纯中药组给予肾舒冲剂,均治疗4周。结果:108例获随访,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与中药组和西药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舒冲剂可有效治疗NBP,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疗NBP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颗粒“上尿路排石冲剂”联合西医内科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对照组74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加用以清热利湿、化瘀通淋为法的上尿路排石冲剂加减方,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结石选择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止痛、抗感染、调节尿pH),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尿路排石冲剂治疗尿路结石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CRF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对照组用单味大黄治疗,观察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白蛋白、血红蛋白、瘦素等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瘦素与肌酐清除率显著负相关、与血肌酐有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组改善CRF患者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对CRF辨证属脾肾气虚证为主者,起到改善症状,改善肾功能并能延缓CRF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单味大黄。益肾降浊冲剂能降低CRF血清瘦素水平,可能是其获得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承气冲剂对特发性便秘和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便秘)口-盲传输时间(oroce-caltransittime,OCTT)的影响。方法:测试正常对照组,特发性便秘组,糖尿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便秘)组服大承气冲剂前后OCTT的变化,并记录服药后的症状改变。结果:正常人的OCTT与年龄相关,糖尿病患者的OCTT与病史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多少相关;特发性便秘及糖尿病患者的OCTT明显延长,大承气冲  相似文献   

14.
胃康复治疗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对胃粘膜组织细胞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胃康复冲剂治疗胃粘膜肠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的临床病理疗效。方法:中西医证病结合,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应用胃康复冲剂作为治疗组(61例),不予辨证用胃苏冲剂作为对照组(54例)。治疗前后均作胃镜检查,取胃窦部粘膜作病理诊断,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分度,以及组织化学染色肠化生分型。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疗效和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0.001。结论;胃康复冲剂能够在改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作者采用银染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分别对83例结直肠癌细胞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DNA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临床随访和病理学资料评估其预后价值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AgNOR平均计数(9.79±3.67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粘膜组(2.937±0.812)。不同组织学分级的AgNOR有显著性差异(p=0.023),分化好的肿瘤AgNOR计数低。术后生存≥5年组的AgNOR数(8.177±3.296)低于<5年组(11.622±3.123),二组间差异显著(P<0.001)。高AgNOR(≥10)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亦明显低于AgNOR<10组的患者。结合DNA倍体进行分析,AgNOR<10的二倍体肿瘤患者的预后最好,而AgNOR≥10的异倍体肿瘤的预后最差,提示AgNOR是一项预后参考指标,与DNA从不同水平影响结直肠癌的恶性潜能,联合检测AgNOR和DNA可较好地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感染休克病人血中一氧化氮和乳酸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LA)在感染休克中的致病机制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光电比色法测定30例感染休克病人(其中10例术后并发MOF,6例死亡)血中NO及LA的动态变化,与30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对照。并观察血中NO、LA与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以及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休克组NO和LA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NO值与MAP、CVP呈明显负相关,与LA值呈明显正相关。MOF组NO和LA明显高于非MOF组,6例死亡病人死亡前达峰值。结论:NO和LA在感染休克病人的发病以及组织氧合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感染休克病人预后和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健康足月妊娠妇女宫高/身高(HOU/BH)正常值范围,并在此范围内探讨HOU/BH于不同麻醉平面下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在不同阻滞平面下,按HOU/BH值分A1(大于0.21)、A2(小于0.21)和B1(大于0.21)、B2(小于0.21)四个亚组,其中A1、A2为高平面组,B1、B2为低平面组。各组分别于麻醉前、胎儿娩出前、娩出后30分钟记录VT、RR、SpO2。结果:健康足月妊娠妇女HOU/BH正常值范围0.16~0.25。HOU/BH大于0.21,麻醉平面高于T6时VT将减少,RR增加,SpO2降低,患者常诉有呼吸困难。结论:HOU/BH大于0.21的剖宫产患者,应适当掌握麻醉平面,以免影响其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选择526例无心血管器质性疾病的汉族患者,分为两组:I组为肝、胃、结肠等中上腹部手术,Ⅱ组为直肠、妇科肿瘤等下腹部盆腔手术,观察ABO血型与硬膜外阻滞下内脏探查的循环效应。结果:探查前后循环发生明显变化,HR、SBP、MAP、RPP的下降ABO血型者具有显著性差异,O型下降的程度均较A型或B型明显(P<0.01),可能与ABO血型个体的应激反应、迷走神经反射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观测了静滴阿屈可林(ATC)与普鲁卡因(PRO)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ATC组与PRO组,静滴ATC及其与PRO时间分别为142±16分、1.12±23分。结果表明:连续静滴ATC不影响血清SOD-1水平,但静滴PRO则降低其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组(A组)26例,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组(B组)20例,术中均行机械通气、监测血压、心率及SpO2,并观察术前、术后肝功能改变。结果:A组麻醉期间SpO2较B组下降明显,术后苏醒也较B组延迟,术后肝功能检查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麻醉选择以选用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维持麻醉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