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断指再植术 ,以往常规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我们改行腕部三神经 (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阻滞麻醉 ,取得良好的效果。资料与方法腕部三神经阻滞麻醉 ,用于断指再植手术 2 2例 ,ASAⅠ级 ,男 19例 ,女 3例 ,年龄 17~ 5 6岁。结合手部感觉神经的分布 ,分别为拇、食、中指选用正中神经加桡神经浅支 ;环指选用正中神经加尺神经 ,小指选用尺神经。在腕部 ,正中神经处于前臂深筋膜之下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尺神经表浅 ,位于腕部第二条横线 ,即近侧掌横纹 ,与尺侧屈腕肌肌腱桡侧缘的交点处或腕部尺神经管内。…  相似文献   

2.
腕部尺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腕部尺神经卡压的受压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仔细观察腕部尺神经深支解剖特点;并对临床5例腕部尺神经深支卡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尺神经深支均穿过小指短屈肌的腱性纤维弓,平均长5.2mm,此处尺神经深支有伴行动脉横跨;手术切开该纤维弓并作神经松解,经2~4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尺神经深支卡压主要是小指短屈肌的腱性弓状缘,术中应彻底切开该缘。  相似文献   

3.
尺神经深支一般和尺动脉伴行于腕尺管内 ,但近期在为 2例腕部割伤患者施行手术时发现尺神经和尺动脉或桡动脉在腕部走行发生了变异 ,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1:患者李某 ,男 ,2 0岁 ,工人 ,不慎跌倒被玻璃割伤右手掌 ,术中探查发现 :正中神经、桡动脉及尺神经深支均走行于腕管中 ,其排列顺序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正中神经、桡动脉、尺神经深支。放松止血带时触摸腕屈肌桡侧未触及桡动脉搏动 ,继续探查腕尺管见其中仅有尺动脉穿行 ,未见尺神经深支穿入 ,证实以上解剖关系确系变异。2 :患者袁某 ,男 ,38岁 ,被人用刀砍伤左腕部。术中探查发现 …  相似文献   

4.
自1983年至1995年,我们采用5种不同显微外科方法,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特别是5cm以上神经损伤共79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4~58岁。伤后手术时间:1.5h~27个月。急诊一期手术38例,3个月内手术32例,6个月以上手术9例。神经缺损:上臂桡神经5例,正中神经7例,尺神经4例;肘部桡神经8例,正中神经11例、尺神经6例;前臂正中神经3例、尺神经5例;桡神经2例;腕部桡神经3例、正中神经14例、尺神经8例;腓总神经2例;坐骨神经1例。神经缺损长度4~17cm,平均7cm,其中5cm以上28例,伴肱动脉断裂5例,桡动脉断裂8例,尺动脉断裂14例,腘动脉断裂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加移位修复前臂上段肘关节平面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加移位修复桡神经损伤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 ~ 52岁,平均34.5岁.受伤原因:电锯伤7例,磨具伤2例,挫裂伤2例.受伤部位:前臂上段肘关节附近,桡神经深、浅分支处,深、浅支均断裂伴缺损.急诊行神经修复术,术中将前臂外侧皮神经切断,近端神经移位与桡神经浅支远端吻合,远端作为供体切取神经段,游离移植桥接桡神经深支的缺损. 结果 11例患者术后随访12 ~24个月,桡神经浅支感觉功能恢复时间为4~9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5个月开始恢复功能9例,9个月开始恢复功能2例,虎口区两点辨别觉3 ~6 mm,平均4.5 mm.桡神经深支功能恢复平均时间7.6个月,6个月开始恢复4例,7个月开始恢复2例,8个月开始恢复5例.有9例肌力恢复至五级,平均时间19个月. 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加移位修复桡神经损伤应用同一神经既恢复了运动功能,又恢复了手虎口区感觉功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修复桡神经损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在高位尺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高位尺神经损伤后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8月,对18例高位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与尺神经腕部深支进行吻合。结果术后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1.7年。手内肌肌力恢复M2 2例,M3 2例,M4 6例,M5 5例,优良率为73%。结论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可达到肌支-肌支修复,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和时间,有利于手内在肌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应用显微解剖学方法对上臂段桡神经深支部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上臂段桡神经深支部分以恢复伸腕、指功能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6具32侧尸体标本应用显微解剖学的方法,研究桡神经深、浅支在上臂段的特点及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深支在主干中的部位;在临床上开展2例经胸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背阏肌止点处桡神经深支部分的手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发现上臂段桡神经前臂支内均可看见2个大的神经束组,在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深支主要位于前臂支的内侧神经束组中.1例术后1年10个月随访,肩外展80°,屈肘90°,伸肘0°,伸腕、指到位,屈腕10°,屈指尚不能;伸腕肌力达到M4,伸指肌力达到M3.另1例术后2年随访,肩外展40°,屈肘30°,伸肘0°,伸腕到位,伸指轻限,屈腕、指尚不能;伸腕肌力M,,伸指肌力达到M3-.结论 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前臂支的内侧神经束组可能是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伸腕、指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Riche-Cannieu吻合支(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在手掌中的变异吻合支)在正中神经损伤时对拇短展肌是否存在再支配作用. 方法 收集病例共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4 ~ 57岁,平均32.6岁),均符合以下条件:(1)前臂及前臂以下外伤所致的正中神经损伤(临床以及电生理检测证实).(2)神经电生理检测证实RCA存在,电位波幅小于1mV.(3)除外合并其他神经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及颈椎病、糖尿病.分别在损伤2~3周内、2~4个月内、1年之后进行患肢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估神经功能. 结果 43例正中神经中在临床与电生理方面均无明显恢复;8例拇指外展功能在3个月之内明显好转,相应Riche-Cannieu吻合支的CMAP波幅明显增高,相应拇短展肌的肌电图明显好转. 结论 在正中神经损伤合并存在RCA的情况下,失去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肌纤维有可能逐渐获得RCA纤维的再支配;这种再支配的速度大于一般受损神经的再生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尸体上模拟内窥镜辅助下肘管减压及尺神经前置术,探讨该术式的注意事项.方法 在8具上肢标本上模拟内窥镜辅助下肘管减压及尺神经前置术,再对尸体进行解剖,观察尺神经松解、前置效果及有无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结果 8侧标本均顺利去除肘部尺神经卡压的因素,前置尺神经充分,固定牢靠,未形成继发卡压.在肘管减压及尺神经松解过程中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均未损伤.皮下筋膜与屈肌旋前圆肌肌膜缝合固定法缝扎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2例,筋膜瓣法固定未对前臂内侧皮神经造成损伤.结论 在内窥镜辅助下能切除肘部尺神经卡压的常见因素,前置尺神经充分,并能有效降低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的损伤,但需注意皮下筋膜与屈肌旋前圆肌肌膜缝合固定法易缝扎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而筋膜瓣法固定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38岁.因左伸腕、伸拇、伸指功能障碍6个月而来院就诊,拟诊为左桡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收住入院.临床检查:左上臂外侧至左肘关节前外侧均有压痛;肱桡肌肌力M2,桡侧腕长、短伸肌M2,尺侧腕伸肌M2,拇长伸肌M2,指总伸肌M2;左上臂下端外侧Tinel征阳性;左虎口区皮肤感觉正常;屈指肌力正常.左肘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左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右骨间背神经自发性断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骨间背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多由外伤、卡压等引起。而骨间背神经自发性断裂比较少见,我院于2002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3岁,因右手伸拇、伸指功能障碍4个月来诊。该患于4个月前因被动牵拉右前臂,致前臂中上1/3部背侧疼痛,3日后伸指、伸拇不能,疼痛消失。查体:右手伸拇、伸掌指关节不能,虎口区感觉正常,前臂背侧肌肉轻度萎缩,伸腕功能尚可,伴有桡偏,肘部活动正常。肌电图示:示指固有伸肌、指总伸肌、尺侧伸腕肌无动作电位,桡侧伸腕肌动作电位混合相。手术方式: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于上臂中…  相似文献   

12.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游离移植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1年~ 1 999年我们采用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游离移植 ,修复 1 7例前臂外伤合并神经损伤。术后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7例 ,男 1 0例 ,女 7例。年龄 1 2~ 54岁 ,平均 46岁。损伤原因 :枪伤 7例 ,爆炸伤 1 0例。左臂 7例 ,右臂 1 0例。同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神经、血管损伤及缺损。软组织缺损最大 1 0 cm×4cm,最小 5cm× 3cm。损伤桡神经 8例 ,尺神经 7例 ,尺桡神经同时损伤 2例 ;神经损伤长度最长6cm,最短 3cm。损伤前臂中 1 /33例 ,下 1 /31 4例。院外清创治疗后转入我院 7例 ,始在我院…  相似文献   

13.
小间隙吻合静脉套接加生物蛋白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 997年 2月~ 2 0 0 1年 2月 ,应用小间隙吻合自体静脉移植套接加用生物蛋白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58例 ,收到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2例 ,女 2 6例。年龄 8~ 52岁 ,平均 2 6岁。切割伤50例 ,压榨伤 8例。损伤神经 62条 :前臂桡神经 1 0条 ;腕部正中神经 32条 ;尺神经 1 4条 ;肘部正中神经、尺神经各 2条 ;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 1例。均为完全断裂伤。距手术时间最短 1小时 ,最长 90天 ,均有损伤神经支配区感觉及运动丧失。手术切除断端神经瘤及周围瘢痕组织 ,神经缺损在 2 cm以内 ,经屈腕、屈肘吻合。首先切取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的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31例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患者。男8例,女23例;年龄33~69岁,平均56.4岁。手掌桡侧3个半指皮肤两点辨别觉7~14 mm,平均9.5 mm;其中4~10 mm 24例,10 mm 7例。腕管正中神经Tinel征(+),正中神经返支手掌体表投影点处按压大鱼际肌有乏力、酸胀不适感。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4.5~10 ms 22例,10 ms 9例;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6例;所有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神经波幅5~10 mV 19例,5 mV 12例。病程3~8个月,平均5.5个月。行腕管内正中神经及腕管外正中神经返支手术探查,尤其对正中神经返支存在的多种易卡压因素如拇短屈肌起点增厚腱弓、拇短屈肌浅头尺侧缘腱纤维束、掌腱膜深层纤维膜及变异的拇短屈肌浅头起点等给予彻底松解,解除卡压因素。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瘢痕痛。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9个月,平均33个月。所有患者夜间麻痛症状消失,正中神经返支穿入大鱼际处酸胀感消失。28例手掌桡侧3个半指皮肤感觉恢复至S4,3例示、中指指尖感觉恢复至S_(3+);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两点辨别觉4~6 mm,平均4.8 mm。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29例,轻度受限2例;31例握力均恢复,其中1例有明显增加。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术后肌力恢复至S_5 4例,S_4 2例。术后2年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9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时,正中神经返支存在较多易卡因素,应彻底松解,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Sha K  Chen D  Wei H  Peng F  Fang Y  Wa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210-213
目的 对尺神经手背支卡压引起腕尺侧痛的机理进行研究并探讨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前臂部和腕部进行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在临床上诊治了13例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尺神经手背支在尺骨茎突以近5.6-6.8cm处尺侧腕屈肌(腱)深面内侧缘穿出,紧贴尺骨行走,在尺骨小头内侧分成2-3大支,其中的横支紧贴骨膜,横跨尺骨小头或绕经尺骨小头远端斜行向桡侧,腕关节活动和尺骨小头的位置改变极易对其造成损伤。临床发现患该症的患者尺骨小头远端或尺侧缘有一显著而局限的压痛点,其周围有局部的皮肤感觉改变。13个病例中,7例局部封闭,6例手术,其中9例随访4个月-1年,未见复发。结论 腕关节反复屈伸时尺神经手背支尤其是横支被牵拉和压迫是造成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临床上对腕尺侧痛并有皮肤感觉改变的病例,应考虑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安全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在3种不同入路的情况下与桡神经深支(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PIN)的解剖关系,确定锁钉安全人路及位置,探讨桡骨交锁髓内钉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9具成人上肢尸体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按照标准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手术方法,在不暴露桡神经深支的情况下分别从3种不同入路(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后侧入路)进行锁钉,然后解剖出桡神经深支,测量和观察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单纯桡骨骨折8例,盖氏骨折3例,尺、桡骨双骨折11例),全部采用外侧手术入路锁钉。结果在前臂中立位时,外侧入路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最短距离平均为5.8mm(前侧入路平均为1.7mm,后侧人路平均为1.2mm)。前臂过度旋前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为[(50.8±6.2)mm,(?)±s,下同],前臂过度旋后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为(30.4±5.8)mm。术后22例均未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的症状。术后随访2~16个月,平均9个月,桡骨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2周。按照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6例,可2例,失败1例。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近段锁钉采用前臂过度旋前位,于桡骨小头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进行锁钉对桡神经损伤的机率最小。  相似文献   

17.
桡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 0年 1月~ 2 0 0 0年 11月我们对 5 3例桡神经损伤实施肌腱移位术 ,重建伸腕、伸指及伸拇功能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3例 ,男 4 0例 ,女 13例。年龄 17~ 5 7岁 ,平均 2 7.3岁。均系单纯骨折及外伤所致 ,无其他合并症。损伤上臂桡神经主干 37例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16例。单纯桡神经切割伤 19例 ,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34例 ;其中肱骨干骨折 30例 ,孟氏骨折 9例 (5例为双部位骨折 )。 5 3例均施行功能重建术 ,手术距受伤时间最长8年 ,最短 14个月 ,平均 2 .9年。手术方法 :1尺侧腕屈肌移位至 2~ 5指指总伸肌腱、固有伸…  相似文献   

18.
肘部和前臂段桡神经解剖特征及损伤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肘部和前臂段桡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及损伤修复的方法.方法 36侧成人上肢标本,于肘外侧做"S"形切口,从肱肌和肱桡肌间隙内解剖出桡神经肘段,沿桡神经干向远端追踪,找出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的各个分支,测量深支各肌支的发出点、入肌点距肱骨髁上水平的距离和长度.逆行分离各分支,观察各分支的神经纤维在桡神经干内的分布定位特征.对12例肘部桡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桡神经定位缝合和不定位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12例获得平均2.4年的随访.根据桡神经深支支配的运动区肌腱肌力恢复情况,神经定位缝合6例,术后有效率为83.3%.非定位缝合6例,有效率为50.0%.桡神经定位缝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不定位缝合组.结论 前臂背侧距肱骨外上髁10~15cm范围内的锐器伤,伸拇困难者应考虑有骨间背神经肌支的损伤.运动支的神经纤维在桡神经干的内侧,对肘部桡神经断裂伤修复时重点应缝合内侧部分.显微定位缝合技术修复肘部和前臂段桡神经损伤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桡神经浅支端侧移位修复猕猴尺神经高位损伤(肘关节以上),观察手内在肌组织学及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的雄性猕猴9只,以上肢为研究单位,将9只猕猴双侧上肢随机分为3组,每组6侧上肢。实验组:于猕猴上臂上段切断尺神经,再重新吻合。于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移位于腕部与尺神经作外膜开窗端侧吻合。对照组(1):于猕猴上臂上段切除尺神经2.5 cm,两侧断端分别折叠后结扎。腕部处理同实验组。对照组(2):上臂尺神经处理与实验组相同。腕部不作处理。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取术后1、4、8、12个月猕猴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及小鱼际肌组织,做成切片,光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到实验组猕猴手内在肌自主活动恢复,实验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对照组(1)手内在肌肌肉萎缩,程度较对照组(2)轻,对照组(2)手内在肌肌肉萎缩明显。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随时间延长渐增,对照组(1)术后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无明显变化,但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对照组(2)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最终大部分肌纤维萎缩并玻璃样变、间质出血、肉芽组织形成。[结论]桡神经浅支端侧移位修复猕猴尺神经高位损伤能有效防止猕猴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尺神经高位损伤修复后的再生、长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前臂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7月 ,我们采用前臂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及腕部皮肤缺损 15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年龄 11~ 4 7岁。缺损位于手掌、背侧及腕部 ,缺损范围 :3cm× 4 cm~7cm× 7cm。电击伤 3例 ,机器压伤 3例 ,刀割伤 2例 ,车祸伤 7例。其中 8例伴神经 ,肌腱损伤。电击伤者 3例伤口为二期闭合 ,二期修复神经和肌腱。手术方法 将桡侧筋膜蒂岛状皮瓣蒂部设计在桡骨茎突部 ,尺侧筋膜蒂岛状皮瓣蒂部设计在尺骨茎突上方 1.5~ 2 .0 cm处 ;前臂掌侧正中筋膜蒂皮瓣蒂部设计在近侧腕横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