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活化Toll样受体3(TLR3),探索将Poly I:C(免疫佐剂)作为TLR3配体提高HBV宫内感染者TLR3蛋白含量,进而通过改变HBV宫内感染者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提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连续收集152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新生儿脐血及股静脉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以进行体外培养,经HBV与Poly I:C刺激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CBMCs的TLR3蛋白含量及DCs细胞、B细胞的百分比。结果:HBV非宫内感染的TLR3蛋白含量在经HBV以及PolyI:C+HBV后呈现下降趋势。而HBV宫内感染组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HBV非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感染组CBMCs经PolyI:C+HBV刺激活化后,两组TLR3蛋白含量、mDC、pDC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P=0.91;t=0.46,P=0.64;t=0.21,P=0.23);而两组B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2)。HBV宫内感染组经Poly I:C+HBV刺激后与非宫内感染组经HBV刺激后的B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2)。结论:Poly I:C作为免疫佐剂一定程度上提高HBV宫内感染者的TLR3蛋白水平,使宫内感染组的TLR3蛋白水平逐渐接近于非宫内感染组,进而改变CBMCs中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含量,为改善HBV宫内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状况使其接近非宫内感染者水平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角质形成(HaCat)细胞蛋白激酶B(PKB/Akt)及其下游信号因子IκB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aCat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100μmol/L的亚砷酸钠溶液6 h。采用Alamar Blue还原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IκB(p-IκB)及胞核和胞浆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HaCat细胞内p-Akt、p-IκB蛋白以及胞核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胞活力和胞浆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HaCat细胞内p-Akt、p-IκB蛋白以及胞核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细胞活力和胞浆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亚砷酸钠可使HaCat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诱导HaCat细胞Akt蛋白的磷酸化活化,进而诱导其下游信号因子IκB磷酸化及核转录因子NF-κB入核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对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同期106例支气管哮喘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另选1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致炎细胞因子、TLR4、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量、TLR4蛋白、NF-κB蛋白、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及不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滴度致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感染组血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高滴度组、中滴度组血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低滴度组(P<0.05);感染组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TLR4蛋白、NF-κB蛋白、p-IκB蛋白均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感染组IκB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症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和炎症因子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2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1例)和未感染组(128例),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及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情况,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TLR4/NF-κB信号通路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LR4/NF-κB信号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3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64.10%,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检出13株占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占2.56%;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LR4、NF-κB、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血清TLR4、NF-κB、p-...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对哮喘幼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和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ELISA检测正常、哮喘儿童和小鼠血清中CTRP9含量;原代培养哮喘小鼠ASMCs,经pcDNA3.1-CTRP9转染后,MTT检测ASMCs增殖,ELISA测定TNF-α和IL-6含量,Western 印记检测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cDNA3.1-CTRP9转染哮喘小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光镜下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检测小鼠肺部TNF-α、IL-6、TLR4和NF-κB的表达。结果 哮喘儿童和小鼠血清中CTRP9含量低于正常组;CTRP9能抑制ASMCs增殖、炎症因子分泌和TLR4/NF-κB通路活化;CTRP9也能抑制哮喘小鼠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各炎性反应细胞数目、炎症因子分泌和TLR4/NF-κB通路活化。结论 CTRP9能抑制幼年哮喘小鼠ASMCs增殖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紫杉醇诱导He 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He La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药物刺激)、紫杉醇组(10μM)、姜黄素(5μM)+紫杉醇(10μM)组,噻唑蓝(MTT)法检测He La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53、Cleaved caspase-3及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紫杉醇组细胞活力降低(P0. 01),细胞凋亡率提高(P0. 01),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 01),IκB-α蛋白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 01);与紫杉醇组比较,姜黄素+紫杉醇组细胞活力降低(P0. 01),细胞凋亡率提高(P0. 01),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 01),IκB-α蛋白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 01)。结论黄素增强紫杉醇诱导宫颈癌He La细胞凋亡的作用,该过程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的进一步抑制,并增强其下游蛋白Cleaved caspase-3及p53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症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与致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肥胖症合并M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收治的肥胖症患儿60例为肥胖组,以及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0名为健康组,检测和比较三组外周血TLR4、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TLR4、NF-κB、IκB与血清致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肥胖症患儿发生M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TLR4、NF-κB、IκB 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和肥胖组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组,IκB mRNA低于健康组(P0.05),且研究组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肥胖组,IκB mRNA低于肥胖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症合并MP感染患儿TLR4、NF-κB表达分别与IL-6、IL-8和TNF-α呈正相关性(P0.05),IκB与IL-6、IL-8、TNF-α均呈负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7岁、处于低补体状态和有流行接触史是肥胖症患儿发生M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症合并MP感染患儿TLR4/NF-κB信号通路处于过度活化状态,并可能通过该途径促进IL-6、IL-8、TNF-α等致炎细胞因子释放,诱导发生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肠梗阻并发腹腔感染(IAI)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肠梗阻并发IAI患者117例(感染组)和肠梗阻未合并感染患者109例(未感染组),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 mRNA、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mRNA和NF-κB mRNA水平及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采集基本资料并完善其他检查,根据感染程度和抗感染疗效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不同程度和疗效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感染组PBMC中TLR4 mRNA、MyD88 mRNA和NF-κB mRNA及IL-4、IL-10与TNF-α高于未感染组(P<0.05);重度组PBMC中TLR4、MyD88和NF-κB mRNA和IL-4、IL-10及TNF-α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好转组治疗3 d时PBMC中TLR4、MyD88和NF-κB mRNA及IL-4、IL-10和TNF-α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脑脊液中Toll样受体3(TLR3)/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及其诊疗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7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为研究组,以同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LR3、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分析TLR3/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诊断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研究组TLR3、NF-κB、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TLR3、NF-κB、TNF-α、IL-6、IL-1β水平诊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708、0.718、0.787、0.627;预后不良组TLR3、NF-κB、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预后较好组(P<0.05); TLR3、NF-κB、TNF-α、IL-6、IL-1β水平预测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13、0.619、0.616、0.726、0.730。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脑脊液中TLR3/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TLR3、IL-6、IL-1β水平对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经鼻颅底肿瘤切除术(EESBS)后并发颅内感染病原学特点及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EESBS治疗的150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和未感染组128例。分析感染组脑脊液培养病原菌分布,检测患者外周血TLR4、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 2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60.47%;感染组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未感染组,IκB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未感染组(P<0.05); 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死亡组患者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生存组,IκB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生存组(P<0.05)。结论 EESBS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感染会导致TLR4/NF-κB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对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的方式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儿脐血中STING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STING、pIRF3)以及疫苗应答相关免疫细胞(DC、T、B和浆细胞)。对全程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的婴儿进行随访,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随访婴儿血清抗-HBs。结合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列线图和贝叶斯网络模型探讨STING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相关因素在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中的作用与贡献大小,以及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结果 共调查195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婴儿,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2.31%(24/195)。母亲HBV DNA高载量、新生儿STING蛋白低表达、pIRF3蛋白低表达和浆细胞低表达是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70、3.46、3.18和2.20,均P<0.05),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0.81,95%CI:0.63~0.83)。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显示,母亲HBV DNA高载量时,新生儿STING蛋白低表达的条件概率较高(62.50%),其pIRF3蛋白低表达的条件概率较高(58.54%),DC、T、B和浆细胞低表达的条件概率均较高(53.16%、60.20%、68.42%和57.14%)。结论 母亲HBV DNA可能通过抑制其新生儿STING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及疫苗应答相关免疫细胞导致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能否通过上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母亲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CBMCs)TLR3改变其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程度。   方法   收集40例HBsAg阳性母亲脐血, 分离CBMCs进行体外实验, 分对照组、HBV(hepatitis B virus, HBV)刺激组和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HBV刺激组。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检测TLR3蛋白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 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婴儿12月龄外周血抗-HBs水平判定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应答情况。   结果   经TLR3激动剂协同HBV干预后,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CBMCs TLR3上升37.41%, 高于强应答者(22.48%)(P=0.262), 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低于强应答者(均有P < 0.001)。HBV刺激可下调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Poly I:C+HBV刺激可上调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有P < 0.05);经Poly I:C+HBV刺激后, 无/弱应答者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 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表达水平接近强应答者HBV刺激后的表达水平(均有P > 0.05)。   结论   HBV感染对HBsAg阳性母亲婴儿的免疫损伤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可能有关, 上调CBMCs TLR3蛋白表达水平可以提高无/弱应答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LR 9)经血液和胎盘途径在HBV宫内传播(BIT)中的作用。方法 对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290例HBsAg阳性产妇为病例组和45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ELISA法检测产妇及子代外周血乙型肝炎(乙肝)五项和TLR 9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 9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发生BIT的HBsAg阳性产妇TLR 9水平差异。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DBI)率、宫内隐匿性感染(OBI)率和BIT率分别为9.28%(27/291)、40.21%(117/291)和49.48%(144/291)。HBsAg阳性产妇及未传播组(NBIT)和OBI组的TLR 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BI组的TLR 9水平显著高于NBIT组和OBI组(P=0.000); OBI组中HBeAg阴性组的TLR 9水平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1);HBV DNA载量分层中均随着BIT程度的加重,产妇外周血TLR 9含量明显增加(P<0.05);抗病毒治疗、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未接种乙肝疫苗组,均随着BIT程度的加重,产妇外周血TLR 9含量明显增加(P<0.05);DBI的胎盘组织中TLR 9表达显著高于OBI组和NBIT组(P<0.05)。结论 HBV一定程度下会抑制产妇体内分泌TLR 9,但HBeAg能刺激母体TLR 9分泌,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其体内TLR 9水平呈增高的组内交叉分化现象,因此,TLR 9不是一个能独立筛选分组的标记,但可以做为HBsAg阳性产妇监测管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发热、血钠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将146例诊断为肺结核继发TBM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入院时间以1∶4的比例分层抽取584例肺结核未继发TBM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临床发热症状指标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继发TBM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临界点。结果 30条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后未清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911.5,合格率为16.7%;酶洗后机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234.0,合格率为43.3%。每组30条纤维支气管镜经消毒剂分别浸泡消毒5、3 min后的气管镜外表面RLU中位值分别为25.0、23.5,合格率均为100.0%。血钠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肺结核继发TBM患者的临界点分别为135.30 mmol/L、73.40%。发热、血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继发TBM的AUC(95%CI)分别为0.732(0.688~0.776)、0.768(0.719~0.818)、0.727(0.679~0.776)、0.845(0.807~0.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度分别为80.82%、56.85%、65.07%、63.70%,特异度分别为65.58%、87.50%、73.46%、89.38%,前三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发热、血钠<135.30 mmol/L或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40%对肺结核继发TBM均有诊断意义,三者无明显优劣之分,但三者联合对肺结核继发TBM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儿童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12月某院就诊并符合筛选条件的发热儿童328例为研究对象,依初步诊断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7例)、单纯流感感染组(149例)和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92例),比较三组患儿血液指标和血清免疫指标。结果 328例发热患儿中,87例(26.5%)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1~6岁儿童。与单纯流感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和肺炎征象的情况明显偏多(P0.05)。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情况明显多。与单纯流感组和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相比,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体温处于中高热状态人数明显较高,患儿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单核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IgG、IgA、IgM、C3和C4阳性异常情况所占比例明显较高。结论该地区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秋冬季节,临床表现多出现较长时间的中高热症状,同时咳嗽、咳痰的征象相对普通流感更为严重,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GNB,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CR-GNB 9 50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3 879株(40.18%),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3 602株(37.89%),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RPA)1 322株(13.91%),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CREC)334株(3.51%)。CR-GNB主要分布在ICU(6 340株,66.69%),其次是呼吸内科(751株,7.90%);以呼吸道标本来源的菌株最多(6 614株,69.58%),其次是血标本(800株,8.42%)。四种主要的CR-GNB均对常见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其中CRPA仅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9.39%、74.18%;CRAB、CRKP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60.30%~99.66%;CREC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66.49%~99.13%。结论 CR-GNB耐药情况严重,特别是ICU分离株,临床医生应个体化制定更为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加强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减少包括CR-GNB在内的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并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某医院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为AE-IPF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该院住院的AE-IPF患者,分析其呼吸道病毒IgM抗体、痰细菌学培养和非典型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比较病原学阳性组与病原学阴性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AE-IPF患者52例,其中病原学阳性组23例,病原学阴性组29例。病原学阳性组患者发热、脓痰,以及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比例更高,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降钙素原更高,而病原学阴性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更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阳性组患者痰细菌培养、病毒IgM、非典型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分别为15、10、9例,痰细菌培养中检出最多的是绿假单胞菌(14.7%,5例),病毒IgM检测阳性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为多,均为8.8%(3例),非典型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者中肺炎支原体居多(17.7%,6例)。结论 感染可能是海南地区该院AE-IPF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临床表现及炎症指标有助于提示AE-IPF患者存在感染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患者防护口罩在牙周洁治时对口腔喷溅物的防护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患者防护口罩,在口腔门诊诊室内采用仿真人模拟牙周超声洁治治疗,按洁牙位置及防溅措施分成六组(第一组为右上切牙弱吸,第二组为右上切牙弱吸+强吸,第三组为右上切牙弱吸+新型患者防护口罩,第四组为右下切牙弱吸,第五组为右下切牙弱吸+强吸,第六组为右下切牙弱吸+新型患者防护口罩),比较各组牙周洁治时口腔喷溅物的喷溅距离及喷溅面积所占百分比。结果 第三组和第六组(使用弱吸+新型患者防护口罩)无论是右上切牙还是右下切牙洁治,白纸上的喷溅距离和喷溅面积所占百分比均为0,而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第五组(单纯使用弱负压吸唾或者结合强负压吸唾)均可见一定喷溅距离,喷溅面积百分比为(1.34±0.56)%~(24.48±7.43)%。结论 新型患者防护口罩可有效防护牙周洁治时口腔喷溅物的喷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肺移植术后患者早期(3个月以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肺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9月某医院RICU肺移植术后时间<3个月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原学数据,对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34例患者,分离感染病原菌349株,革兰阴性菌占91.12%,其中≥ 2种菌混合感染病例数占91.04%。前三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9.51%、16.05%、15.47%。标本主要来自痰(81.09%)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2.8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2.91%,对其余药敏测试药物耐药率为56.31%~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3.57%,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69.64%。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较敏感,耐药率为1.85%~14.81%,未发现对多粘菌素B耐药的菌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8.70%~28.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95.2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RICU肺移植术后患者早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占比高。不同菌种耐药率存在差异,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检出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