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教育项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教育项目。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及6个月后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及再住院率。结果 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复查依从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戒烟及合理运动的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戒烟、戒酒、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的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焦虑、抑郁得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及6个月后,干预组的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达标理论的教育项目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负性情绪,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出院患者中开展药学服务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AMI出院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医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临床药师提供专业的药学干预。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分、药物漏服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药学干预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因素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漏服率低于对照组(均P<0.01);随访12个月,观察组AMI复发率(7.14%)、复住院率(8.57%)低于对照组(18.57%,21.43)(P<0.05)。结论 在AMI出院患者中开展药学服务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认知-预警干预对农村糖尿病治疗延误患者认知行为的干预效果,旨在增进其治疗依从性。 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月便利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和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下属村的农村糖尿病治疗延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试验组村和对照组村各6个,每组63例,试验组给予认知-预警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获得农村糖尿病治疗延误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使用农村糖尿病治疗延误认知行为量表、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及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评估干预前后认知行为、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通过采集静脉血收集空腹血糖水平。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各纳入60例,干预前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行为、服药依从性、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及空腹血糖水平均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认知行为及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预警干预可以提高农村糖尿病治疗延误患者的认知行为水平,有助于增加农村糖尿病治疗延误患者的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调节理论(SR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6月住院的90例ACS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SRT进行干预,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量表及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对干预后ACS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出院后2个月、3个月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2个月、3个月用药知识与用药信念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T可有效提高ACS病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典型情境安全行为模拟演练模式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跌倒高风险老年住院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收治于奇数病室的100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收治于偶数病室的100例老年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模式施行跌倒预防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典型情境安全行为模拟演练干预,比较2组预防安全行为知识掌握度评分、安全行为执行度评分及跌倒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跌倒预防安全行为知识掌握度评分与安全行为执行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8.385,P<0.001;t=21.591,P<0.001),住院期及出院后3个月内跌倒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128,P=0.024;χ2=4.688,P=0.030)。结论 采用典型情境安全行为模拟演练模式对老年住院患者开展跌倒预防管理,可显著提升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安全行为知识掌握度与安全行为执行度,降低住院期及出院后跌倒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2019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脑血管后遗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干预3个月后血压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高血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F组间=4.498,P=0.037;F组间=4.213,P=0.043;Z=-2.452,P=0.014)。结论 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值,可为高血压患者的延续护理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家庭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方案,并探讨其在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行为影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框架构建家庭PBS方案,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于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就诊的100例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家庭PBS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得分、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得分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得分。结果 两组干预后长处与困难问卷得分低于干预前(均P<0.00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得分高于干预前(均P<0.001);试验组干预后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得分高于干预前(P<0.001);干预后试验组长处与困难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得分和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家庭PBS方案可减少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改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提高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Cameron适时理论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制订中,以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将2020年4月-9月收治的5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54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出院准备,干预组采用基于适时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比较2组出院准备度评分、出院指导质量评分、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残余尿量及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结果 干预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出院指导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15.696,P<0.001;t=-10.663,P<0.001),术后4周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7,P=0.038),首次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t=7.061,P<0.001),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t=7.501,P<0.001)。结论 基于适时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可提高宫颈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提高护理人员出院准备指导质量,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促进患者加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陈丽星  王小庆 《护理研究》2012,26(3):237-239
[目的]探讨对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实施生活方式强化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06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生活方式干预,但观察组干预后还要接受研究人员的监督,以确保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强化和落实.测评两组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2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时对于干预内容的依从性情况,并统计两组血脂达标的总例数和急性冠脉事件的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的4次随访中,两组病人依从性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4次随访的依从性得分逐步降低,出院后1年时的依从性得分与出院时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后4次随访依从性得分均明显低于出院时;出院后的4次随访中,两组血脂达标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各次随访中,9个月和1年时再发心血管事件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期间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强化对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出院后健康生活方式改善有益,有利于血脂指标达标,对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再发率和病死率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上肢康复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12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分别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 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瘘侧握力(t=-2.350,P=0.022)、非内瘘侧握力(t=-3.693,P<0.001),内瘘侧肩关节外展(t=-2.468,P=0.016)、外旋(t=-5.167,P<0.001)、内旋(t=-2.059,P=0.043),动静脉内瘘血流量(t=-2.020,P=0.047)、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t=-5.229,P<0.001)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上肢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肢功能及维护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护理措施在胆道结石留置T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留置T管的胆道结石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基于授权理论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当天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和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出院准备度和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两组T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完成该研究。干预后,试验组出院准备度和T管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管留置时间、术后3个月再入院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当天和出院1个月试验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逐渐下降,两组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P<0.05)。 结论 基于授权理论护理措施能提高胆道结石留置T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和出院准备度,减少T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恐动症现状及变化轨迹,为探寻该类患者恐动症最佳干预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105例PCI术后的AM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恐动症量表、心因性焦虑问卷,分别在住院1周内(T1)、出院2周后(T2)、出院3个月后(T3)3个时间点,测评患者恐动症和心因性焦虑程度。 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3个时间点恐动症得分分别为(40.82±5.40)、(41.90±4.60)、(37.40±3.35)分,高于常模(32.20±7.4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年龄及心因性焦虑程度是PCI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P=0.022,P=0.048,P<0.001)。进行协变量控制后,时间与年龄交互作用显著(P=0.013),T1和T2时间点与心因性焦虑交互作用显著(P=0.001,P<0.001)。 结论 受到时间、年龄和心因性焦虑的交互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及出院3个月内恐动症水平均较高,且T2时间点内中青年组恐动症程度与心因性焦虑程度显著高于老年组;恐动症整体变化轨迹显示,在急性康复期小幅增高,之后随时间延长逐步降低。AMI患者PCI术后恐动症持续时间长,有必要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智能药物管理系统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用药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94例居住于重庆市2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7例,试验组应用由药物感应终端、web管理后台和微信小程序组成的智能药物管理系统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分别收集两组的用药依从性量表、用药知识问卷及合理用药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并在干预3个月时收集试验组的智能药物管理系统效果评价量表得分。结果 试验组用药依从性量表得分及合理用药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干预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使用微信小程序的老年人的用药知识得分干预前后差值显著高于未使用微信小程序的老年人(P<0.05);95.7%的老年人对该系统整体感到满意。结论 智能药物管理系统能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及合理用药自我效能,保障其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疲劳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首次发生AMI的206例患者作为调整对象。采用多维疲劳量表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出院后1个月、2个月、4个月调查患者的疲劳水平,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及单因素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识别出AMI患者疲劳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明显改善组(15.2%)、缓慢缓解组(62.8%)、持续疲劳组(22.0%);不同轨迹类别在性别(χ2=29.384,P<0.001)、婚姻状况(χ2=6.774,P=0.034)、共病个数(χ2=27.131,P<0.001)和心功能分级(χ2=20.416,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从急性入院至出院后4个月内,大部分患者的疲劳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其疲劳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护士应根据疲劳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给予患者阶段性及特异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初次行肾移植术成功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方式。观察比较2组肾移植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患者出院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延续护理可提高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邓雁  余琼  武福姣  方亮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9):1042-1047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以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59)与对照组(n=60)。试验组采取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出院时(T0)、出院后1个月(T1)、出院后3个月(T2)、出院后6个月(T3)以及出院后1年(T4)的自我效能感、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情况。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试验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试验组癌因性疲乏量表得分为(33.90±6.3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93±7.6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增加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其营养状况、缓解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入组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较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情况。 结果 共纳入148例心房颤动患者,试验组80例,对照组68例,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时中文版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中文版生活质量简表总分及其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出院后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试验组的再入院风险相对较低(HR=0.633,95%CI=0.322~1.245)。 结论 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