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比较黛立新与西比灵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尉氏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行黛立新治疗,B组患者行西比灵治疗,治疗5周后,对两组患者行头痛影响测定-6评分,根据问卷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影响评分均下降,其中A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立新对偏头痛患者预防性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比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于英莲 《吉林医学》2012,33(11):2318-2319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服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为治疗组,单服西比灵为对照组。连服6周,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西比灵。  相似文献   

3.
冯学中 《当代医学》2014,(24):131-132
目的 观察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1个治疗组及3个对照组(n=40)。治疗组给予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对照组1患者应用安慰剂及西比灵,对照组2仅应用西比灵,对照组3仅应用黛力新。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3个对照组(P〈0.05),对照组1、对照组2疗效优于对照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比灵与黛力新治疗偏头痛均有一定疗效,但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西比灵或黛力新,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头痛宁胶囊与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头痛宁胶囊联合西比灵,对照组用西比灵,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对照组64%.结论 头痛宁胶囊联用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比灵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偏头痛应用"黛力新+西比灵"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3月至12月接收的偏头痛患者,共计84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取随机数字分表法,将84例患者等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行"黛力新+西比灵"治疗,后者单用西比灵.剖析两组疗效,并行对比.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头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黛力新与西比灵进行合理联用,并将其用于偏头痛中,可帮助患者缓解头痛,降低发作频率,缩短头痛持续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天宁饮类方对4种证型偏头痛患者头痛、测定-6(HIT-6)评分、颅内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了解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20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中药组与西比灵组各100例。根据四诊分为风痰瘀阻证、风痰瘀阻兼肝阳上亢证、风痰瘀阻兼气血亏虚证、风痰瘀阻兼肝肾阴虚证4型,中药组予相应的天宁饮类方,西比灵组予西比灵口服。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15d。观察同一证型患者头痛的缓解状况、Vm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HIT-6评分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0.01),中药组更优(P0.05~0.01);(2)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m较前均下降(P0.05~0.01),中药组更优(P0.05~0.01);(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较前均下降(P0.05~0.01),中药组更优(P0.05~0.01)。结论天宁饮类方改善不同证型偏头痛患者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患者的颅内血流速度及血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偏头痛应用"黛力新+西比灵"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3月至12月接收的偏头痛患者,共计84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取随机数字分表法,将84例患者等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行"黛力新+西比灵"治疗,后者单用西比灵。剖析两组疗效,并行对比。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头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黛力新与西比灵进行合理联用,并将其用于偏头痛中,可帮助患者缓解头痛,降低发作频率,缩短头痛持续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针灸学》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头维、率谷、角孙、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常规针刺.治疗组腧穴处方同对照组,先予风池穴“温通针法”,再对余穴施术治疗,余穴操作同对照组.均治疗1次/d,留针30 min/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头痛强度;采用头痛影响测定-6(HIT-6)问卷评价头痛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 (P <0.05).2组治疗后,头痛强度VAS评分和HIT-6问卷得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P <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头痛强度,减轻头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应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9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西比灵组和黛力新组,各33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进行治疗,西比灵组和黛力新组分别采用西比灵和黛力新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西比灵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黛力新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61%,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比灵组和黛力新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09%,西比灵组和黛力新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12.12%,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患者应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黛力新或西比灵治疗,其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0.
陈旭  田贵儒 《吉林医学》2011,(5):894-895
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黛力新2片/d,早、中各1次,服西比灵10 mg,每晚1次。对照组只服西比灵10 mg,每晚1次,共服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西比灵,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于建敏  孙彦波  秦妍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800-800,797
目的 观察丽珠脑力隆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剂量及副作用。 方法 对神经内科门诊接诊的偏头痛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口服丽珠脑力隆 0 1mg ,2次 /d)及对照组 (口服尼莫地平 3 0mg ,3次 /d) ,定期随访 3个月。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副作用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丽珠脑力隆可有效治疗偏头且用量小、无明显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赵伟  胡光秀  胡新国 《医学综述》2012,18(4):630-631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联用黛力新和心理治疗,疗程8周。两组在入组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记录临床症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同步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评定和5-羟色胺含量的测定,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5);1年后随访,治疗组30例无一例复发,而对照组6例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3,P<0.05)。治疗8周后两组SCL-90总分和血5-羟色胺的下降幅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用抗焦虑药物和心理综合方法治疗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慢性偏头痛易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我国偏头痛防治指南未明确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根据个人经验或者本医院现有药物选择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且国内无相关大样本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托吡酯滴定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托吡酯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托吡酯组79例和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79例。两组均给予托吡酯片治疗,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评定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头痛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 V2.1)评分、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最终完成6个月治疗及随访患者共125例:托吡酯组65例,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60例。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在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均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组头痛发作天数、PSQI评分少于同组治疗3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少于同组治疗3个月(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少于托吡酯组(P<0.05)。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在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同组治疗3个月(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托吡酯组(P<0.05)。治疗3、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托吡酯组(P<0.05)。托吡酯口服剂量100 mg/d患者114例,占总有效人数的比例为79.78%(71/89);150 mg/d患者18例,占总有效人数的比例为20.22%(18/89)。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680)。结论 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可减少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减轻偏头痛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托吡酯应用剂量100 mg/d时效果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孙琛明  王萍  吴杰  张姮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96-97,100
目的:评价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抗抑郁焦虑药物(黛力新、艾司唑仑)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7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艾司唑仑治疗,对照组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SDS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积分、SDS和HAMA量表评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黛力新、艾司唑仑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氯唑沙宗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黛力新组。黛力新组予黛力新,每天l片,早餐后服用;治疗组在黛力新组基础上加用氯唑沙宗片,每次0.2g,每天3次。治疗21d,观察头痛评分变化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头痛评分减少更明显;治疗组有效率高于黛力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黛力新联合氯唑沙宗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用黛力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种方法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每晚口服依巴斯汀10mg,观察1组患者每晚口服地氯雷他定5mg及依巴斯汀10mg,观察2组患者每晚口服依巴斯汀10mg、多赛平25 mg,另口服桂利嗪25mg,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对各组的症状积分进行记录并评价疗效。停药4周后对各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显效率(84.21%和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4周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率(23.68%和21.05%)显著低于对照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显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联合桂利嗪及多赛平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效果较单用依巴斯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停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7例,按就诊先后分成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为治疗组49例,醒脑静治疗为对照组48例,疗程14d。通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HAMD、C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C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福坚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21-1922
目的:探讨分析新型抗抑郁剂单用与合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5月~2010年7月,门诊治疗的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新型抗抑郁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赛乐特)单药进行治疗,另20例患者应用新型抗抑郁剂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怡诺思)单药进行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应用赛乐特合用黛力新进行治疗,另20例患者应用怡诺思合用黛力新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表)量表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经应用新型抗抑郁剂合用黛力新治疗8周后,痊愈患者22例,显效患者4例,好转患者8例,无效患者6例(有效率85%)。对照组40例患者经应用新型抗抑郁剂单药治疗8周后,痊愈患者18例,显效患者6例,好转患者6例,无效患者I0例(有效率75%)。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表)量表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两组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新型抗抑郁剂合用黛力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黛力新与多塞平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对病人神经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病人80例,随机分为黛力新组和多塞平组,各40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多塞平,均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对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2组血浆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黛力新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多塞平组(P<0.01).2组病人治疗后HAMD、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黛力新组治疗后第2、4、8周的HAMD评分均低于多塞平组(P<0.05~P<0.01),Barthel指数均高于多塞平组(P<0.05~P<0.01),治疗后第8周的NIH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多塞平组(P<0.01).2组病人治疗后5-HT、DA及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黛力新组病人的5-HT、DA及NE的水平升高程度均显著高于多塞平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疗效,并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神经介质的表达水平,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六味安消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给予口服六味安消胶囊3粒,3次/d;治疗组7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抗焦虑和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1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应用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各调查评定一次。结果在治疗4周、8周末,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治疗组持续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持续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六味安消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