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倡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分析和探索社会办中医发展中的准入设置问题,对基层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当下我国医疗机构准入设置政策法规,总结出社会资本举办中医机构的卫生规划、用地及主体性质、诊疗科目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资本进入等准入设置问题,政府在进行推进社会办中医政策研究中应重视此类准入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政策与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民营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民营医疗机构主要指以民营为主体的医疗机构.应该包括私立、个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合作和其他形式的社会办的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将为民营资本投资于医疗市场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特别是综合性医院,在我国的设立和发展仍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步履维艰.通过对法律政策、卫生监管、服务价格和医疗保险因素的实例分析和理论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资本办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及选择标准。对北京市社会资本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政府购买社会资本办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当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不足时,建议开展对社会资本办基层医疗机构的政府购买服务,同时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建立纳入排除标准,建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社会资本办医创造条件,促进卫生服务市场良性发展。方法:以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假设,分析了我国卫生服务市场的准入、竞争、筹资和顾客身份等要素条件。结果: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激励和吸引力不足,国家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结论:要提高社会资本办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现状。方法: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从机构数、床位、卫生人员、市场份额、地域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将社会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结果:2012年,全国社会医疗机构总数44.7万家,床位总数63.3万张,其中86%的民办医院床位数在100张以下;民办医院的卫生人员共65.5万人,其中,民办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比例明显高于公立医院;全国民办医院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为25 295.3万和1 396.3万,床位使用率为63.2%;中西部地区社会医疗机构发展较为缓慢。结论:目前我国社会医疗机构中,民办医院的发展势头优于民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但总体上民办医院在所有医疗机构中的占比仍然偏小,床位规模较大的医院比例较低。社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资源匮乏,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其市场竞争力不足,且区域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利用资本市场为卫生产业融资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产业能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卫生产业开发过程中,除了政府政策支持以外,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创造新的融资工具,聚集有效资源以支持卫生发展非常重要,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卫生产业和资本市场特点,卫生产业可以通过发展卫生产业投资基金、股票融资,建立医疗机构产权交易市场与项目融资或项目贷款等方式和资本市场有机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医疗行业。但是,由于资本逐利的天性导致社会办医始终扭曲在逐利与公益性之间,以至于社会资本在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同时,如何获取合理回报已成为一大难题。如何正确调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面临的一大难题。大力鼓励社会办医难免泥沙俱下近年来,受政策推动,我国社会资本进入民营医院的热情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医疗机构现状、存在问题和我国现阶段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医疗机构的必然性。认为引入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的发展又使社会资本获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家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再次释放积极信号的政策环境下,分析当前社会资本办医在医保、人才、融资、税收和补贴等方面的尚不明确和未破冰之处,需要政府进一步放开政策并给出明确的落实方案;同时,通过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为社会资本办医留出发展空间,并提出未来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卫生资源利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卫生资源是除政府投入之外的一切用于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形式,是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的重要资源。当前社会卫生资源进入我国卫生市场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投资兴办新的医疗机构和对现有医疗机构进行改革。社会卫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卫生市场内部的竞争和合作。但由于我国利用社会资金发展卫生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衔接、制度完善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因此,应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鼓励社会卫生资源投入卫生事业发展,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为医疗机构现代法人制度的完善创造条件,完善监管措施,实现法制化管理,鼓励并发挥群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为发展卫生事业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上海市某区卫生局根据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的政策要求,近年来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转制,并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市场。该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近十余年得到迅速发展,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  相似文献   

13.
刘泽林 《中国卫生》2012,(11):43-43
海南省规定,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一律准予设置,属于高端医疗服务项目的,可不受区域卫生规划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限制。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具备资质和达到有关标准的同等条件下,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享受相同政策。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目前我国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呈现规模小、市场份额低、财务压力大、社会信任度低等特点,其设立和发展受到法律政策、卫生监管、服务价格和医疗保险等外部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5.
国家政策对于社会资本向来是鼓励和支持的,然而,在操作层面,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却持续遭遇到现实困难。在基本医疗层面,各地对新医改的诠释依然墙壁森严,特别是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基本上没有为社会资本预留入口,反而是加大了扶持公立医疗机构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的激励因素,为制定合理激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激励相关因素,提取激励因素的公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卫生人员卫生政策整体满意度的激励因素。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激励因素可归为社会认同、管理与工作自主权、工作压力、收入、培训发展、工作荣誉感、人际关系及居住条件等八类;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对卫生人员卫生政策满意度影响的激励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收入、管理与工作自主权、培训发展、人际关系、社会认同、工作荣誉感、居住条件。结论针对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应主要采取正强化措施为主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医疗机构是指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医疗机构,更有学者认为社会医疗机构就是公立医院以外的一切医疗机构。我国自2001年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确定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合法地位,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了这一领域,社会医疗机构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的进入将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产生鲶鱼效应,通过引入竞争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整理了国外一些典型国家在社会资本办医和私立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上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研究和制定社会资本办医和私立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医疗改革声势浩大,社会资本投资办医呼声高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提出“四个放宽”、“一个简化”政策,促进社会投资办医的更好发展。社会投资办医虽早已放开,但是民营医疗机构仍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医院只能望梅止渴。  相似文献   

20.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家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实施,文章分析了当前在投资、准入、人才、医保等方面制约社会办医的因素,提出了“专、精、优”的准入原则;同时,建议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责任边界后,充分放开社会资本办医的区域和领域;并优化民营医疗机构用人环境,解除医保定点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