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白静  李静  高瑞格 《现代保健》2011,(8):160-161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186例不孕患者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治疗2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比较,后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排卵前进行IUI妊娠率高于排卵后IUI(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促排卵周期及排卵前行IUI妊娠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授精时机及生育相关因素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探讨IUI转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合适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该中心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327例患者的523个周期资料以及AIH助孕失败后转入IVF-ET助孕189例患者的226个周期临床资料。结果来曲唑(LE)和r FSH/u FSH促排卵方案联合AIH的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NC)方案组(P0.05),枸橼酸氯米芬(CC)组和单用尿促性腺激素(HMG)组的妊娠率与NC方案组无明显差异(P0.05);排卵后24 h内行AIH的妊娠率显著高于排卵前24 h内行AIH(P0.05);输卵管不全梗阻或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减退、年龄≥35岁及不孕年限≥5年是影响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增加AIH次数并未显著提高其妊娠率,转入IVF助孕后,则具有相对较高的妊娠率。结论采用LE、r FSH/u FSH促排卵方案联合AIH及排卵后24h内行AIH能获得较高的妊娠率,当具有不良生育影响因素时可适当提前终止AIH周期转入IVF助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接受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不孕患者共计2 664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将其中1 557个自然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1 107个促排卵周期,纳入促排卵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不孕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不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以及2组间不同年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血清雌激素浓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促黄体激素(LH)水平、体重、窦卵泡数,以及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及单侧输卵管阻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然周期组不孕患者多胎妊娠率较促排卵周期组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33);2组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以及2组间≥35岁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AIH助孕的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可能并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反而会增加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100例EMS不孕患者205周期IUI资料,比较EMS生育指数(EFI)和IUI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GnRH-a组112周期,非GnRH-a组93周期)及治疗方案[自然周期组11周期,促排卵周期组194周期;促性腺激素(Gn)组139周期,非Gn组55周期]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EFI≥9分的EMS不孕患者IUI妊娠周期率及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1.1%和40.0%,显著高于EFI≤8分的患者(分别为9.3%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与促排卵周期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0和14.4%;GnRH-a组与非GnRH-a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6.1%和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组与非Gn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5.8%和10.9%,双胎妊娠率分别为13.6%和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FI≥9分的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积极采用IUI助孕治疗,IUI治疗前不建议使用GnRH-a等药物进行预处理,促排卵联合IUI可以提高患者的妊娠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夫精宫腔内授精(IUI)在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内授精的39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372个促排卵周期(分为氯米芬组和尿促性组)的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各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2.44%,流产率为16.33%,活产率为10.15%;氯米芬组(CC)临床妊娠率为11.03%,流产率为22.58%,活产率为7.83%;尿促性素周期组(HMG/CC+HMG)临床妊娠率为20.88%,流产率为10.53%,活产率为18.68%。尿促性素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及氯米芬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促排卵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虽不能明显降低流产率,但有使IUI流产率下降的趋势,可酌情在IUI中适当使用HMG促排卵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首次行宫腔内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IH)助孕的500例临床资料,根据IUI时机的不同分为排卵前组260例、排卵后组139例、排卵前+排卵后的两次组101例。对比3组妊娠结局。结果:IUI治疗后两次组生化妊娠率(22.8%)、临床妊娠率(17.8%)均高于另外两组(15.0%、15.8%,11.9%、11.5%)(P0.05),而另外两组间无差异(P0.05);3组流产率比较无差异(11.1%、12.5%、12.9%(P0.05)。3组自然周期与促排卵患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行IUI时,选择排卵前或排卵后均能获得同等妊娠效果,但两次授精方案更有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8个IUI周期资料,探讨不孕类型、既往监测排卵和指导同房史、输卵管及其环境因素、授精操作时机、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方案及精液质量对IUI结局的影响。结果:IUI总的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6.5%。有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史的不孕妇女的IUI治疗成功率明显下降,输卵管及其环境异常妇女的IUI成功率显著低于正常妇女,排卵后授精周期的妊娠率高于排卵前授精周期(P<0.05);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方案及精液质量组的IUI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IUI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是:既往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史、输卵管及其环境因素及授精操作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输卵管因素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探讨输卵管异常的不孕症患者助孕方式的选择。方法统计2010年12月1日-2015年5月31日行IUI治疗的311例不孕症患者共557个周期,根据女方输卵管情况分为3组。A组80例,一侧或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及单侧输卵管阻塞组;B组18例,双侧或单侧输卵管炎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C组213例为对照组:双侧输卵管通畅。分别对3组不孕类型、年龄、治疗结局、IUI日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治疗周期的治疗结局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3组女方年龄、不孕类型、IUI日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治疗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与C组(14.0%vs 10.3%,11.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促排卵周期所占比例分别为45.0%、44.8%,明显高于C组的27.6%(P0.05);A组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P0.05)。结论对于轻度输卵管异常且女方年龄较轻者,建议先行输卵管通畅侧IUI,必要时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若不成功,再考虑转IVF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女性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UI治疗的174对夫妇364个周期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男女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质指数BMI、女性卵巢功能、是否促排卵治疗与IUl临床妊娠关系。结果: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妊娠组(3.44±0.79 ng/ml)高于非妊娠组(2.66±0.70 ng/ml),妊娠率促排卵周期组(20.9%)高于自然周期妊娠组(12.4%)(均P0.05);影响IUI临床妊娠率的女性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AMH水平和促排卵治疗是IUI妊娠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206,4.530,均P0.05)。结论:AMH水平高、促排卵治疗可促进IUI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分析影响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人工授精治疗的795例患者929周期的治疗方案,从不孕症的原因、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不同促排方案[克罗米酚(CC)组、克罗米酚+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来曲唑组)、不孕年限、女方年龄以及人工授精周期数对妊娠率的影响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795例患者中,有106例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3.33%,周期妊娠率为11.41%.男方因素组和排卵障碍组的临床妊娠率(14.32%、15.25%)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组,不同病因组之间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0,P<0.05);自然周期与促排周期组的成熟卵泡数(1.03±0.18、1.15±0.39)具有显著性差异(t=-0.045,P<0.01),但是临床妊娠率(8.67%、12.71%)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上,克罗米酚+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具有较高的妊娠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9.658,P<0.05);当不孕年限≥4年时,人工授精妊娠率明显下降(χ2=79.658,P<0.05);而女方年龄和人工授精周期数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工授精更适合于不孕年限<4年或有排卵障碍的患者,以及由男方因素造成的不孕;同时,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可提高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该院生育技术科就医接受IUI不孕症患者90例,共145个治疗周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应随机数字偶数者为观察组(78个IUI周期),奇数者为对照组(67个IUI周期)。对照组进行自然周期排卵IUI,观察组采取促排卵方案进行IUI,并将其按照采取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分为3组,分别为克罗米酚(CC)组、来曲唑(LE)组及人类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观察组内的不同促排卵方案下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成本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多胎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3,P0.05;χ~2=4.448,P0.05),两组患者中发生流产及异位妊娠的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72,P0.05;χ~2=0.865,P0.05);LE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9,P0.05),其余各促排卵方案之间的妊娠率、流产人数、异位妊娠、多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89,P0.05);LE组获得单位效果所需花费的成本最少,方案最优。结论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IUI,且未明显增加流产及异位妊娠人数,CC促排卵效果好,花费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方案进行IUI治疗的665对患者(共1 42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多胎妊娠率分别是0.00%和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周期对IUI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多胎妊娠率,也许是IUI治疗中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1 659个IUI周期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数、IUI的时机、洗精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数、IUI的周期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IUI治疗妊娠率与患者年龄、子宫内膜厚度、IUI治疗周期数、排卵数及洗精前前向运动精子数有关(P0.05);与不孕类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IUI时机、洗涤后前向运动精子数无关(P0.05)。结论影响IUI结局的主要因素是:子宫内膜厚度、患者年龄、IUI治疗周期数、排卵数及洗涤前前向运动精子数。  相似文献   

14.
刘世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88-3389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IUI157例38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157例386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52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3.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施行IUI的不明原因患者资料,比较自然周期组、克罗米芬(CC)组、来曲唑(LE)组、CC+HMG组和LE+HMG组行IUI的妊娠情况。结果 355对不明原因不孕夫妇行713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80周期,临床妊娠率11.22%。各组间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和洗精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1、F=1.627、χ2=6.501、Z=-1.645,P均0.05)。CC、LE、CC+HMG和LE+HMG组平均排卵数均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36、-8.057、-8.258、-11.497,P均=0.000),CC组、LE组和LE+HMG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9、4.022、4.656,P均=0.000)。CC组妊娠率最高为15.29%,自然周期组妊娠率8.8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29)。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在IUI周期中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张青梅  藏惠珍  石岚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74-3775
目的: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导管排气周期妊娠率的影响,为提高IUI周期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的417个周期随机分为排气组(221周期)与未排气组(196周期),比较四种不同促排卵方案: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组(CC组)、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HMG组)、枸橼酸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CC+HMG组)、自然周期组(NC组)对IUI导管排气周期妊娠率的影响。结果:417个IUI周期共有50例临床妊娠,总周期妊娠率为11.99%。其中CC组、CC+HMG组对IUI导管排气周期妊娠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C组、HMG组对IUI导管排气周期妊娠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促排卵方案结合IUI导管排气对提高IUI周期妊娠率是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临床妊娠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行促排卵IUI治疗的805个周期,对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授精周期数、授精次数、促排卵方案、优势卵泡数目、是否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诱导排卵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1年龄30组、31~36岁组、37~40组、40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84%、16.59%、7.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孕年限3年组、3~5年组、5年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88%、14.44%、13.38%,随着不孕年限增加临床妊娠率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授精周期数为1、2、3、3次者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07%、15.56%、12.00%、10.34%,授精周期数增加临床妊娠率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周期中授精1次和2次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20%、16.06%(P0.05)。4氯米芬、来曲唑、氯米芬+尿促性素、来曲唑+尿促性素、尿促性素5种促排卵方案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2.15%、13.73%、21.74%、19.15%、1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优势卵泡为1个临床妊娠率为12.17%,低于2个组(19.08%)、3个组(20.88%),(P0.05)。6使用HCG诱导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5.59%,略高于未使用HCG诱导排卵组(12.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促排卵IUI妊娠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优势卵泡数目。结论患者年龄、授精周期数、优势卵泡数目是影响促排卵IUI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促排卵方案、授精次数、是否使用HCG诱导排卵等对促排卵IUI临床妊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女性进行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AID助孕的1 707例女性患者资料,按BMI分为正常组1 314例(其中自然周期1 162例,促排卵周期152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320例(其中自然周期270例,促排卵周期50例,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73例(其中自然周期54例,促排卵周期19例,BMI≥28 kg/m~2),评估3组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AID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正常组中促排卵周期AID的流产率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3%,9/31 vs. 11.45%,30/262,χ~2=0.589,P=0.014),而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中自然周期AID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23.33%,63/270和21.48%,58/270)高于促排卵周期(分别为10%,5/50和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P=0.034;χ~2=4.908,P=0.027),促排卵周期生化妊娠率和流产率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自然周期AID的妊娠结局与促排卵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AID临床结局可能优于促排卵周期AID;尤其是超重女性,自然周期AID可能获得更高的妊娠结局。对条件合适的患者,应积极提倡自然周期AID。  相似文献   

19.
自然周期行体外受精对高龄卵巢低反应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行体外受精对高龄妇女卵巢低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7年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58例72周期35岁以上卵巢低反应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自然周期进行IVF的28个周期为研究组,采用GnRH-a短方案超促排卵的44个周期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获卵数、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自然周期组获卵数平均为(1.10±0.24)个,超促排卵组为(1.81±1.23)个,两组比较超促排卵组高于自然周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组临床妊娠率21.43%(6/28),超促排卵组为22.73%(10/44),自然周期组早期流产率33.33%(2/6),超促排卵组为30.00%(3/10),两组比较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行体外受精对高龄妇女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助孕结局和超促排卵治疗效果相同,而较后者减少药物促排卵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1382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婧  权孝珍  谢明霞  徐蓓  曾丹  刘玉芹  艾继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58-1660,1676
目的:对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相关因素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3月因不孕于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夫妇943对,共1 382个周期。分析女性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IUI治疗周期数及促排卵方案等临床因素和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年龄超过40岁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不孕年限超过10年的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②继发性不孕的妊娠率高于原发性不孕的妊娠率(P<0.05)。③女方因素中,妊娠率最高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最低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男方因素中,以性功能障碍和精液液化不良的妊娠率最高,畸精症的妊娠数为0。④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夫精人工授精中,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和促排方案均可影响妊娠率,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