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1 659个IUI周期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数、IUI的时机、洗精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数、IUI的周期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IUI治疗妊娠率与患者年龄、子宫内膜厚度、IUI治疗周期数、排卵数及洗精前前向运动精子数有关(P0.05);与不孕类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IUI时机、洗涤后前向运动精子数无关(P0.05)。结论影响IUI结局的主要因素是:子宫内膜厚度、患者年龄、IUI治疗周期数、排卵数及洗涤前前向运动精子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AID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生殖中心实施AID助孕治疗的418名妇女639个治疗周期的病例,综合分析不孕妇女的年龄、输卵管情况、治疗周期、促排卵用药及授精次数等因素对AID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ID周期妊娠率为34.90%(223/639),例数妊娠率为53.34%(223/418)。临床妊娠率与女方年龄、是否合并输卵管因素、授精与排卵时间等有一定关系。排卵前后短时内单次授精的平均妊娠率反而高于排卵前后双次授精。639个AID周期中,随治疗周期的增加累计妊娠率随之增高,但周期妊娠率下降,第1~3周期临床妊娠率依次为37.08%、31.98%、21.95%。AID促排卵周期妊娠率与自然周期无差异(34.02%、35.63%)。结论:不孕妇女的年龄、输卵管情况及授精时机的掌握是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对超过3周期仍不孕者,可考虑改行供精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进行助孕。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对提高宫腔内授精(IUI)妊娠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C/HMG/HCG方案促排卵,将行IUI的114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于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57例,服用安慰剂。分别于排卵前1天和排卵后10天检测两组对象子宫动脉 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形态、厚度及妊娠率。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4.6%和14%,子宫内膜呈三线征发生率分别为75.4%和50.8%,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I显著降低(P<0.01),子宫内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小剂量阿 斯匹林可改善子宫内膜发育,提高IUI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中自然周期及促排卵周期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16例IUI助孕患者,其中65例为使用促排卵药物组,51例为自然周期组。比较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排卵前成熟卵泡数、精液处理前各项参数、临床妊娠率及两组患者不同不孕原因的临床妊娠率。结果临床妊娠率比较促排卵周期组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障碍的患者中促排卵后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盆腔因素、内膜异位、男性因素、不明原因、双方因素等两组间比较,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IUI助孕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对于下列疾病引起的不孕症妇女进行3608个周期的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疾病分别为:①无排卵,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下丘脑、脑垂体机能减退所造成的性腺机能减退;②子宫内膜异位症;③一侧输卵管阻塞或粘连;④男性或妇女宫颈原因所致不孕。但均有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和催乳素水平。促排卵分为克罗米芬(CC)、hMG、CC+hMG3种,并给予IUI[丈夫精液(AIH)或他人冷冻精液(AID)]。其中CC治疗1713个周期,hMG治疗1086个周期,CC+hMG治疗809个  相似文献   

6.
宫内授精(IUI)已被用于治疗宫颈因素、男性因素和特发性不孕(idiopathic infertility)。很多不孕中心推荐在给予较为严格和耗资的方法如试管内体外授精(IVF)或配子输卵管移植(GIFI)前,对上述不孕夫妇进行IUI。本文用生命表分析说明给予IUI周期最为适宜的问题。 1986年11月至1989年11月间231对夫妇共进行762个IUI周期。受试夫妇至少有一年不孕史,经不孕评估包括盧用黄体期黄体酮浓度>5ng/ml或子宫内膜活检显示分泌期宫内膜确定排卵,月经中期性交后4~12小时最少做二次性交后试验(PCTs),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至少显示一侧输卵管未闭,在接受IUI以前,76%的妇女做过腹腔镜。 91对夫妇至少有2次经PC7诊断为宫颈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宝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06-1906
目的:比较CC和CC+E+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排卵性不孕妇女分为两组,一组单用CC促排卵,另一组加用天然雌激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各3个月经周期。第1组于月经周期第5~9天开始口服CC 50 mg/d,第2组同法服用CC,周期第8~14天加服补佳乐2 mg/d,周期第1~20天服阿司匹林75 mg/d,两组分别于每个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判定排卵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CC+E+阿司匹林周期与CC周期比较:增生晚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0.05,两周期排卵率相近,无明显差异,而CC+E+阿司匹林周期妊娠率较CC周期明显增加,P<0.05。结论:CC+E+阿司匹林与CC周期比较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排卵率相近而妊娠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86~1987年治疗的各种原因不孕的93例妇女的临床资料。检查了应用官腔内人工授精(IUI)的效果。主要指征是:异常的宫颈粘液、男性因素、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不明的不孕,仅存一侧输卵管。根据排卵情况定出三种治疗方案:①自然周期;②克罗米芬(CC)周期;③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周期。凡周期规则、月经中期自然LH 峰形成、内膜活检出现黄体相或黄体期孕激素升高者,在月经中期给予授精。如果连续4个周期IUI 未妊娠,则给予CC 或hMG 刺激排卵。按其基础体温,在排卵前2~3天,测定晨尿LH 水平监测排卵时间。在LH峰当天或翌日进行IUI。导管插入宫腔注射精液后卧床30分钟。CC 组,口服CC50~100mg,月经3~7天给药测定尿LH 峰后行IUI 1或2次。hMG组,从月经第4天始,每天2安瓿,血E_2达1000Pg/ml 时,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相似文献   

9.
刘杰  郑洁  程毓芝  吕立群  李薇  孙虹  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72-3574
17.98%vs 13.51%)、促排卵的3组方案之间(CC组16.48%、CC+hMG组21.51%、hMG组13.64%);2次IUI和1次IUI之间(16.36%vs 16.81%),排卵前1次和排卵后1次之间(11.32%vs21.21%),IUI治疗1周期和2周期及以上(16.36% vs 16.81%)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I更适用于男方因素引起的不孕,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授精时机是影响妊娠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临床妊娠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行促排卵IUI治疗的805个周期,对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授精周期数、授精次数、促排卵方案、优势卵泡数目、是否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诱导排卵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1年龄30组、31~36岁组、37~40组、40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84%、16.59%、7.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孕年限3年组、3~5年组、5年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88%、14.44%、13.38%,随着不孕年限增加临床妊娠率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授精周期数为1、2、3、3次者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07%、15.56%、12.00%、10.34%,授精周期数增加临床妊娠率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周期中授精1次和2次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20%、16.06%(P0.05)。4氯米芬、来曲唑、氯米芬+尿促性素、来曲唑+尿促性素、尿促性素5种促排卵方案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2.15%、13.73%、21.74%、19.15%、1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优势卵泡为1个临床妊娠率为12.17%,低于2个组(19.08%)、3个组(20.88%),(P0.05)。6使用HCG诱导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5.59%,略高于未使用HCG诱导排卵组(12.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促排卵IUI妊娠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优势卵泡数目。结论患者年龄、授精周期数、优势卵泡数目是影响促排卵IUI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促排卵方案、授精次数、是否使用HCG诱导排卵等对促排卵IUI临床妊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1136周期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临床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651例不孕患者1 136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不同的促排卵方案、IUI周期数、子宫内膜形态、内膜厚度等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1 136周期的IUI中妊娠周期93周期,周期妊娠率8.19%;<30岁、30~35岁,和>35岁妊娠率分别是8.80%、7.69%和5.42%;不同的促排卵方案(CC、hMG/hCG、hCG)的妊娠率分别为10.00%、9.00%和7.46%;hCG日内膜厚度为<8 mm、8~14 mm、>14 mm,妊娠率分别为5.61%、8.70%和12.70%;hCG日或出现LH峰当日子宫内膜形态为A型、B型、C型时,妊娠率分别是9.63%、4.55%和8.00%;重复周期IUI对提高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行IUI女方的年龄是影响IUI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多次重复周期IUI并不能显著改善妊娠结局;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9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探讨较好的治疗方案以提高IUI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2例病人209个IUI治疗周期的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用药情况分为3组:自然周期/IUI组、尿促卵泡素(hMG/IUI)组、克罗米芬(CC)+补佳乐/IUI组,比较各组病人在注射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等。结果:在162例病人中,有20例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2.34%,周期妊娠率为9.56%;3组病人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 I)及基础FSH、血清黄体生成素(LH)值、E2无差异;促排卵后,CC+补佳乐/IUI、hMG/IUI组病人的卵泡数高于自然周期组,子宫内膜厚度在自然周期组和hMG/IUI组明显高于CC+补佳乐/IUI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结局3组分别为9、5、6。结论:IUI是治疗非输卵管因素不孕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自然周期情况下,病人体内激素环境更接近于生理状况,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后生化妊娠与临床妊娠周期的精液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月2月因不孕症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UI治疗的370周期,其中随访妊娠结局为生化妊娠的15周期为观察组,临床妊娠的38周期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UI术中丈夫精液优化后的数据及患者临床数据。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后的各项常规参数、女方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年龄以及IUI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孕诊断、不孕原因以及IUI方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日子宫内膜的不同类型在生化与临床妊娠的结局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后生化妊娠的原因,可能与IUI日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授精时机及生育相关因素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探讨IUI转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合适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该中心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327例患者的523个周期资料以及AIH助孕失败后转入IVF-ET助孕189例患者的226个周期临床资料。结果来曲唑(LE)和r FSH/u FSH促排卵方案联合AIH的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NC)方案组(P0.05),枸橼酸氯米芬(CC)组和单用尿促性腺激素(HMG)组的妊娠率与NC方案组无明显差异(P0.05);排卵后24 h内行AIH的妊娠率显著高于排卵前24 h内行AIH(P0.05);输卵管不全梗阻或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减退、年龄≥35岁及不孕年限≥5年是影响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增加AIH次数并未显著提高其妊娠率,转入IVF助孕后,则具有相对较高的妊娠率。结论采用LE、r FSH/u FSH促排卵方案联合AIH及排卵后24h内行AIH能获得较高的妊娠率,当具有不良生育影响因素时可适当提前终止AIH周期转入IVF助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首次行宫腔内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IH)助孕的500例临床资料,根据IUI时机的不同分为排卵前组260例、排卵后组139例、排卵前+排卵后的两次组101例。对比3组妊娠结局。结果:IUI治疗后两次组生化妊娠率(22.8%)、临床妊娠率(17.8%)均高于另外两组(15.0%、15.8%,11.9%、11.5%)(P0.05),而另外两组间无差异(P0.05);3组流产率比较无差异(11.1%、12.5%、12.9%(P0.05)。3组自然周期与促排卵患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行IUI时,选择排卵前或排卵后均能获得同等妊娠效果,但两次授精方案更有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对76对因精液异常或性交后试验异常的不育夫妇,比较了自然周期中宫腔内授精(IUI)与用克罗米芬(CC)或CC加hMG/hCG刺激排卵周期中IUI的月妊娠机率(MPO)。精液用上泳法处理。结果76例在180个自然周期中有4例妊娠(5.3%),平均每个患者治疗周期数为2.37(1~4)。44例105个刺激排卵周期中9例妊娠(20.5%)。促排卵组平均MPO0.085显著高于自然周期中的平均MPO0.022。作者认为对有正常排卵的妇女采用促排卵方法结合IUI,可提高月妊娠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夫精宫腔内授精(IUI)在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内授精的39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372个促排卵周期(分为氯米芬组和尿促性组)的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各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2.44%,流产率为16.33%,活产率为10.15%;氯米芬组(CC)临床妊娠率为11.03%,流产率为22.58%,活产率为7.83%;尿促性素周期组(HMG/CC+HMG)临床妊娠率为20.88%,流产率为10.53%,活产率为18.68%。尿促性素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及氯米芬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促排卵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虽不能明显降低流产率,但有使IUI流产率下降的趋势,可酌情在IUI中适当使用HMG促排卵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18.
不育至少3年的夫妇,以LH监测排卵,使用洗涤精子作宫腔内授精(IUI),至少完成三次IUI者68例,共229个授精周期,总共26次妊娠,总妊娠率38.2%,每治疗周期的妊娠率11.4%。不育原因中男性因素的妊娠率42.9%(n=21),单纯宫颈因素妊娠率34.5%(n=29),原因不明性不育或微小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妊娠率38.9%(n=18)。有抗精子抗体阳性的15对夫妇中仅1例经IUI妊娠,夫妇双方抗体均阴性的30对夫妇妊娠率50%。作者认为用洗涤精子对不同原因的不孕患者可以得到存活妊娠,推荐对所有适于作IVF-ET,GIFT或AID者宜先进行此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官腔内人工受精(IUI)是目前临床上用的辅助生殖技术之一,用于宫颈因素所致的不孕、免疫性不孕和男方精液异常,如:精液不液化、轻度少精症、畸形精子及原因不明的不孕等。文献报道,IUI是单纯免疫因素相关男性不育的首选治疗方法。IUI的妊娠率与患者输卵管的通畅度、排卵功能、黄体功能、精液的处理方法、培养液的选择、IUI手术操作等关系密切,是IUI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除此之外,IUI手术时机的掌握更是至关重要,是IUI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笔者对1999年3月。2004年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门诊IUI妊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IUI手术的最佳时间及监测方法,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妇产科接受IUI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52例(共计治疗21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3组,来曲唑组53例(共计治疗76分周期),克罗米酚组59例(共计治疗83个周期),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HMG组)40例(共计治疗53个周期),另选取52例计划妊娠自然周期监测排卵患者为自然周期组,对比4组患者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优势卵泡的大小及数目,观察4组患者在注射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并对比患者临床妊娠成功率、自然流产率、多胎率等.结果 4组患者hCG日优势卵泡的大小比较无显著差异(F=0.457,P>0.05),hCG日优势卵泡数目和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9.311、13.576,均P<0.05),以HMG组最高.4组患者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912,P<0.05),HMG组妊娠率最高,自然周期组最低,4组自然流产率、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426、0.916,均P>0.05).结论 促排卵周期的妊娠成功率高于自然周期,不会增加流产率,HMG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上及促进卵泡发育上均优于来曲唑与克罗米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