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通过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方法,研究了HL-60细胞中维甲酸受体α(RARα)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中PML-RARα融合受体的一些特性。结果显示:RARα在细胞中以单体形式存在,而PML-RARα则以复合体形式存在;PML-RARα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亲和力比RARα与ATRA的亲和力低。提示:RARα与PML-RARα这些特性的差异可能与APL发病及ATRA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两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融合维甲酸受体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配基-受体、受体-DNA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等方面,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维甲酸受体α(PLZF-RARα)融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受体-DNA结合分析及免疫荧光技术。结果和结论:PML-RARα与PLZF-RARα融合蛋白有相似的配基结合亲和力;两者都能以同二聚体形式结合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s);都能与维甲类X受体(RXR)结合,提示PML-RARα和PLZF-RARα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中有共同的分子基础。但是,两者在某些特性方面又有所不同,如:PML-RARα和PLZF-RARα结合RAREs的相对强度有所差异;两者在与RXR形成复合物的行为以及亚细胞定位方面亦不尽相同;尤为重要的是,两者可分别通过与PML和PLZF形成异源复合物而阻断PML和PLZF蛋白质所介导的不同调节途径。因此,PML-RARα与PLZF-RARα之间的这些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伴t(11;17)的APL患者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入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氧化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MR2为模型,用细胞生长、活力测定、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四氮唑蓝还原反应及免疫荧光等指标观察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结果:1.0μmol/LAs2O3可诱导MR2细胞凋亡,并能降解APL特异蛋白PMLRARα融合蛋白。结论: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可能不同于ATRA,但PMLRARα可能是二者的共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氧化砷对白血病细胞内 PML/PML-RARα 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子标志PML-RARα在氧化砷(As2O3)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观察As2O3对PML-RARα蛋白在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①在1μmol/L的As2O3作用下,HL-60细胞核内PML抗血清染色明显减少,而在胞浆的近核膜区出现弥散分布的荧光染色;②As2O3诱导NB4细胞内散在分布的PML抗血清染色颗粒明显减少;③通常情况下,少数NB4细胞的胞浆中存在PML抗血清染色颗粒的聚集,这类细胞在As2O3作用后明显增多,凋亡细胞中PML抗血清染色聚集现象也存在;④全反式维甲酸(ATRA)预处理24或48小时并不改变As2O3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结论: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不依赖维甲酸信号途径,可能通过PML/PML-RARα及其它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调控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无PML/RARα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反式维甲酸 (ATRA)敏感性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PML RARα融合基因高度相关。ATRA对无RARα重排的APL及其他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疗效差[1] 。我们对无PML RARα融合基因的APL患者采用ATRA治疗 ,具有一定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5例AML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其中 1例在外院进行ATRA治疗 ,余 4例在本院接受ATRA治疗 ;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18~ 71岁。经骨髓及血涂片过氧化物酶 (POX)染色等细胞化学检查确诊 ,诊断和疗效标准参照文献 [2 ]。2 免…  相似文献   

7.
PML-RARα反义核酸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对NB4细胞生长分化作用的影响,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间的关系。方法:用反义核酸来封闭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NB4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及NBT还原试验加以判定,细胞周期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反义硫代寡核苷酸(ASODN)通过封闭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能够降低S期细胞的百分率(56%降至37%),继而抑制NB4细胞生长,促进NB4细胞的分化,提高其NBT还原率。结论:APL特征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形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与APL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了解氧化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MR-2为模型,用细胞生长,活力测定,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四氮唑蓝还原反应及免疫荧光等指标观察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结果:1.0μmol/LAs2O3可诱导MR-2细胞凋亡,并能降解APL特异蛋白PML-RARα融合蛋白。结论: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应用筑巢式RT-PCR检测了3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因染色体易位t(15:17)所形成的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发现:100%的M患者均有PML/RARα;两种亚型M3a和M3b其PML/RARα的转录本不同,M3a94%为L型,M3b84%为S型。结论:RT-PCR检测融合基因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新诊断手段,还可用于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I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下降,MNC膜表达IL8RA增高;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前血浆IL8异常升高(达1010~2000ng/L),较体温及白细胞数量变化更敏感;感染时血浆IL6、IL8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12.34±57.31)×103U/L,234.16±7218ng/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化时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结论:ATRA抑制APL细胞分泌IL8,加强IL8RA的表达;监测IL8水平可预测RAS及感染发生;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提示DIC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PML-RARα反义核酸(FUAS)对NB4细胞的分化、PML-RARα mRNA表达及PML/PML-RARα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 以NB4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形态观察采用Wright染以法;PML-RARαmRNA表达采用RT-PCR法;PML/PML-RARα蛋白细胞内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结果 FUAS处理后第5天,细胞出现部分分化。处理后24,72,120小时,PML-  相似文献   

12.
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下调NB4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下调NB4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放线菌酮抑制蛋白合成和用放线菌素D阻断RNA合成后,用逆转录-降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TRA对NB4细胞TFmRNA转录的影响。将含有PML-RARα融合蛋白全部编码序列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转染U937细胞,以转染空载体的U937细胞为对照,用ELISA方法检测ATRA和As  相似文献   

13.
对一例变异型易位t(11;17)(q23;q21)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一个新的含九个锌指结构的基因——早幼粒白血病锌指基因(PLZF)。该基因位于11q23,在t(11;17)中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发生了重排,形成位于der(11)和der(17)上的两个融合转录单位。t(11;17)中RARα基因的断裂点亦位于A和B区之间,其B-F区域与PLZF的激活区以及第1,2两个锌指融合,形成PLZF-RARα。而RARα的A区则与PLZF中的另7个锌指形成RARα-PLZF融合基因。阐明了这两个融合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并与t(15;17)中形成的PML-RARα及RARα-PML相比较,对于认识不同染色体易位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维甲酸融合受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有的t(15:17)染色体易位产生特异的维甲酸融合受体以显性负效应方式干扰正常的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也干扰了正常的PML蛋白的细胞内定位,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发病和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PL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PML—RARα转基因小鼠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整体水平上研究PML-RARα融合蛋白的致白血病作用,建立了仅在髓系细胞中表达PML-RARα融合基因的转基因小鼠。通过表型分析发现一个单系的3只hCG-PML-RARα转基因小鼠在1-5个月时发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从而说明MP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细胞毒药物及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治疗后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22例APL患者治疗前后RARα/PM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其中12例患者为单纯化疗,10例接受了alo-BMT,9例患者于第1次完全缓解(CR1)期、1例于第1次复发(RR1)期接受了alo-BMT。结果:单纯维甲酸诱导完全缓解时,75%APL患者融合基因仍然阳性;继用强化疗后83%患者融合基因转为阴性,RT-PCR转阴时间为发病后1~39个月;alo-BMT后4个月内及4个月后,分别有62.5%及85.7%患者融合基因转阴。结论:化疗及BMT均可使患者融合基因转阴,alo-BMT似乎能更快地清除体内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1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及诱导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治疗取得成功和第一种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的人类恶性肿瘤。95%以上APL患者具有特征性的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1]。少数变异型APL患者产生t(11;17),该易位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17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氧化砷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氧化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原代APL细胞为模型,将不同浓度的氧化砷作用于APL细胞,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高浓度氧化砷选择性诱导APL细胞凋亡,低浓度氧化砷诱导新鲜APL细胞部分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氧化砷均能快速调变和降解PML-RARα蛋白。结论:氧化砷对APL细胞存在双重效应,即诱导凋亡和部分分化。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34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患者进行PML-RARa融合基因的检测,发现18例初发患者标本中均有融合基因转录本;13例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CR)后的患者中,12例仍可检测到融合基因的表达;同时对16例巩固化疗后的患者进行微量残留病(MRD)的检测:8例融合基因持续阴性或未次阴性的患者,除l例不久复发外,余均处于良好的CR状态;而8例融合基因持续阳性或未次阳性的患者,7例已复发,其中3例分别是在PCR阳性结果后3,3及4个月复发的。以上结果表明PML-RARa基因检测在儿童APL的诊断,疗效评价及MRD监测中同样是一个快速、准确且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PML-RARα与早幼粒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新进展陈国强,朱军综述陈竺王振义审校近四、五年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两个特点吸引众多研究者:其一,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的特异标志。该易位使分别位于第15和17号染色体的早幼粒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