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辅酶Q10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42)和对照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和辅酶Q10,辛伐他汀起始剂量5mg/d,4周后增至10mg/d,辅酶Q1010mg,1天3次。结果治疗12周后,辛伐他汀组较对照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示他汀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陆向阳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99-110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辅酶Q10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7月-2005年12月医院就诊并符合入组条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9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随访治疗36个月,主要终点为左室功能变化。结果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每天20mg和辅酶Q10每次15mg,每天3次,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功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善,联合治疗组无肝肾功能异常,肌酸激酶无明显增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辅酶Q10,可以明显改善左室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肿瘤常规放射治疗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60例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实验组,口服辅酶Q10,60mg/d;同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1.2g/d,静脉滴注,每日1次。B、C组为对照组,B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1.2g/d,静脉滴注,每日1次;C组为空白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三组的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结果:白细胞下降方面,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射性食管炎方面,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肺炎方面,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肿瘤常规放射治疗患者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曲美他嗪和辅酶Q10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随机分成曲美他嗪组54例,辅酶Q10组54例,两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联合单一的硝酸酯制剂或β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相同,曲美他嗪组给予曲美他嗪20mg,每天三次口服,辅酶Q10组给予辅酶Q1020mg,每天三次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分别为94.4%和68.5%,辅酶Q10组分别为88.9%和59.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辅酶Q1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接收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6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即为A组(31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和B组(34例,阿托伐他汀+辅酶Q10),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B组心功能改善的程度大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91.2%)高于A组的(80.6%),P0.05。结论在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中采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辅酶Q10作为免疫功能调整药用于肝炎已多年。近几年来,发现还有诸多新作用。1.心绞痛:王氏等[1]对30例心绞痛病人用心痛定后心绞痛不缓解者加用辅酶Q10,smghid肌注,1周后效果显著。作者认为辅酶Q10可以加强氧的利用,清除自由基,有效地缓解心绞痛,改善运动耐量,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心力衰竭:霍氏[2]报告,辅酶Q10,10mg/日,平均30天后67%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作者认为心衰的病人心肌肉内源性辅酶Q10水平低,故用辅酶Q10有效。3.冠心病:孟氏”’报告,对15例冠心病患者消心痛加辅酶Q1060Tug静脉滴注,每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雄性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辅酶Q10组、联合用药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8只大鼠,测量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 LVEDP、± dp/dtmax );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观察左心室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辅酶Q10组和联合用药组LVEDP、LVMI和CVF等三项指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联合用药组较辛伐他汀、辅酶Q10单用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较两药单独应用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护肝宁片联合辅酶Q10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ALT升高的乙型肝炎肝硬化(chnd分级为A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口服辅酶Q10片,10mg/次,3次/日,同时口服护肝宁片,4片/次,3次/日;护肝宁组单用护肝宁片,辅酶组单用辅酶Q10片,用法同联合组,疗程2月。ALT和AST恢复正常病例在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1次。于治疗1个月、2个月和随访时各查肝功能一次。结果 治疗1个月、2个月联合组ALT复常率和治疗2个月时AST复常率显著高于辅酶组和护肝宁组(P〈0.05),随访时各组ALT、AST由正常转异常的比率均不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组改善肝功能优于辅酶组和护肝宁组,且停药后ALT、AST反跳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对于表阿霉素(EPI)进行乳腺癌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化疗.治疗组曲美他嗪治疗组30例、辅酶Q10治疗组30例、曲美他嗪、辅酶Q10联合治疗组30例,在化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曲美他嗪、辅酶Q10、及曲美他嗪与辅酶Q10联合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一药物组相比,心肌肌钙蛋白(cTnI)变化量分别为[(0.026±0.006)ng/L、(0.056±0.002)ng/L、(0.065±0.001)ng/L]、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值分别为[(2.14±0.41)mg/L、(6.09±1.21)mg/L、(6.81±1.17)mg/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64±0.07)、(0.50±0.09)、(0.46±0.08)].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辅酶Q10治疗能降低表阿霉素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改善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3例不相关的散发性肌肉辅酶Q10(CoQ10)缺乏患者,分别在32岁、29岁和6岁时出现身体近端肌无力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盐水平升高,但并无肌红蛋白尿、共济失调或癫痫发作。肌肉活检显示为脂肪贮积性肌病,合并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Ⅲ缺乏以及CoQ10水平低于正常的50%。口服补充大剂量  相似文献   

11.
辅酶Q10联合常规治疗心衰2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基础上联合辅酶Q10(CoQ10)治疗的疗效。方法:206例慢性心衰患者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分为CoQ10治疗组(n=109例)和对照组(n=92例)。随访两组治疗后24个月超声心动图(UCG),6min步行距离及住院天数。结果:CoQ10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略高于对照组(32.6±7.1)%比(29.8±6.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369±86)m比(331±89)m,P〈0.05;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89±32)d比(312±42)d,P〈0.05。结论:在常规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基础上加用CoQ10(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9999354)10mg一日3次,能提高心衰患者的LVEF,增加6min步行距离及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凝血4项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 2组。A组(25例)口服辛伐他汀20 mg/d,B组(25例)口服辛伐他汀4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凝血4项,随访3个月和6个月。结果:A和B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MMP-9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较A组更明显。A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无明显改变(P〉0.05);B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明显延长,且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辛伐他汀可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且大剂量同时具有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加雌孕激素,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临床疗效及消化道副作用。方法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女性作为期1年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用药1年比较治疗前后SOS、T值和消化道副作用。治疗前,治疗后1年应用超声定量骨密度仪进行胫骨SOS、T值测定,记录病人腹痛,恶心,消化不良情况。结果用药组A组、B组治疗1年胫骨SOS分别平均增加9.87%、5.69%,T值分别平均上升80.67%,59.56%,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B组治疗半年,分别出现腹痛3.2%,6.7%,发生恶心3.2%、3.3%,明显消化不良3.2%、3.3%,2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组治疗1年分别出现腹痛3.2%,6.7%,发生恶心3.2%,3.3%,明显消化不良6.5%,6.7%,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加雌孕激素、单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有效且消化道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大鼠进行机械通气造成急性肺损伤,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湿/干重比(W/D)及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对机械通气致急性肺损伤、肺水肿及肺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机械通气组(B组)行机械通气,潮气量7ml/kg;辛伐他汀组(C组)进行辛伐他汀(10mg·kg~·d^-1)灌胃处理4周;辛伐他汀+机械通气组(D组)辛伐他汀灌胃4周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7ml/kg。B组与D组行机械通气4h后处死大鼠,收集肺组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W/D比及蛋白含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W/D与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C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与B组相比,D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W/D及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肺血管与肺泡的通透性,减轻机械通气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肺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CsA(橄榄油)对照组A组,CsA10 mg/(kg.d)B组,CsA15 mg/(kg.d)C组,CsA20 mg/(kg.d)D组,皮下注射4周,每天根据大鼠的体重变化调整CsA用量,4周后检测大鼠静脉血中肌酐、CsA、ET-1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肾皮质、髓质中ET-1的含量并研究ET-1在CsA慢性肾毒性中的作用。结果小剂量CsA即可以引起血清肌酐升高,剂量增大后Scr未见明显上升,提示CsA慢性肾毒性与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无明显关系,处理组血浆中ET-1浓度较对照组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肾组织中皮质、髓质ET-1的含量增加(高剂量D组髓质除外),提示ET-1主要以局部自分泌和旁分泌在CsA慢性肾毒性起重要作用。血循环中ET-1对CsA慢性肾毒性影响不大,高剂量组髓质的ET-1含量减少,可能与肾小管萎缩后失去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h)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DP)的影响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ACS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辛伐他汀40mg组(40例)、20mg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入院时、入院后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DP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20、40mg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hsCRP、FD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40mg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及凝血反应,40mg作用明显优于20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研究0.7%异氟烷复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对米库氯胺临床药效学的影响,为实际麻醉中使用静吸复合麻醉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随机分成异氟烷组(Ⅰ组),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后,Ⅰ组使用静脉输注异丙酚2~5 mg/(kg·h),瑞芬太尼2μg/ml血浆靶控输注,并维持呼出末异氟烷浓度为1MAC(浓度:1.2%);Ⅱ组使用静脉麻醉,用异丙酚4~10 mg/(kg·h)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ml血浆靶控输注维持麻醉。以上指标稳定5分钟后,静脉注入米库氯胺0.15 mg/kg。选用TOF-Watch SX(Organon)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观察以下指标: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指数,维持T1为1~10%时肌松药的泵入速度。结果静脉注入米库氯胺0.15 mg/kg后,Ⅰ组和Ⅱ组的起效时间分别是(102.1±21.8)s和(96.9±25.7)s(P〉0.05),作用时间分别是(26.1±8.3)min和(18.7±7.5)min,维持90%~99%颤搐抑制所需米库氯胺的泵注速度分别为(6.25±1.78)μg/(kg·min)和(8.41±1.81)μg/(kg·min),恢复指数分别为(10.13±3.82)min和(7.22±2.51)min。结论在临床麻醉过程中异氟烷可以显著增强米库氯胺的临床肌松药时效,并且减少维持90%~99%肌松所需的泵入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前不同时间应用氟比洛酚酯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选择ASA-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术患者60例,随机分4组,每组15例,随机均分为术前30min应用氟比洛酚酯组(A组)、术前15min应用氟比洛酚酯组(B组)、术前5min应用氟比洛酚酯组(C组)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4组患者术后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于术后4h,8h,16,24h,48h随访病人,观察病人疼痛情况并进行相应的VSA评分,记录首次应用PCEA时间、镇痛药累积用量。结果:A,B,C三组患者术后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均低于D组(P〈0.05),A,B,C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中B组患者的VAS评分曲线较为平稳。A,B,C三组患者术后首次要求PCEA时间均晚于D组(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三组术后镇痛药用量均小于D组(P〈0.05),其中B组患者患者用量最少(P〈0.05)。结论:术前15min应用氟比洛芬醋静脉注射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有最佳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改善及其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53)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辅酶Q1010 mg,每天3次,疗程为6个月,n=53)。治疗前后检查心功能测定,包括射血分数、舒张功能指标等。结果: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流速分别为(59±28) cm/s和(81±23) c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流速分别为(69±21) cm/s和(66±22) c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 SOD、MDA)和炎症指标( hs-CRP、IL-6)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大( P〉0.05)。结论:辅酶Q10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